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2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光深处 . 小 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7 17: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墨雨my 于 2018-4-7 17:22 编辑




                                                            时光深处 . 小 站



   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我国最早最长的铁路,当属津浦铁路。津浦线的最北端是天津,而最南端,就是浦口。浦囗小站,位于南京市的长江北岸的浦口区。曾经是一个集客运货运的水陆交通枢纽。一九一四年建站开埠至今,已然走过一百多个年头。它不仅仅是中国铁路的时代情结,也是我心中抺不去的人生节点。

   那,还是一九六七年初冬的事了。那时,父母刚从"牛棚"转去位于西昌的"五七干校"。从运动开始,家中一直只有我和姐姐的我们,分别接到街道办事处的"上山下乡"的通知。姐姐去母亲老家的江苏江宁县落户,而我,则去四川绵阳地区的北川县插队。

   上山下乡,街道发了布票,棉花票和每人六十元钱。原本,我和姐姐每月在街道领八块钱的生活费,"复课"以后增加了每期的学杂费。姐姐上学我不上,省下的钱可以贴补生活。就这样,终于熬到了上山下乡。当时,家里只有我这个"小男人",送姐姐去农村的任务,自然落在肩上。我们买了火车票,从成都出发。终点站,就是浦口。如今的人们的心里,浦口小站,是中国最文艺的小站,充满了民国情怀的牵挂。可对我而言,那年冬天的浦口,是让我认识人生艰辛的笫一堂课。

   从浦口去南京,需在浦口码头乘轮渡过江。我把身上換好的全国粮票,和所有的钱给了姐姐,送行,也就到此为止。江对岸,有舅母来接。姐姐叮嘱我赶紧去买返程的车票,路上小心等等,挥挥手转身上了轮渡。当年,朱自清在浦口站台目送父亲的背影,而我,如今在浦口码头目送姐姐的离开。时空,虽然能拉开间隔,但心情,却会无言地重叠。等再见到姐姐,已经是七年以后,她到南京大学读书之时了。

   姐姐离开了,她并不知道当时我身上一文不名。要怎样才能回到成都呢?
   幸好,当时的浦口车站,站里站外,到处聚集着从安徽乡下来的"丐帮帮众"。万般无奈之下,我向他们要吃要喝,谁给我,我就捡烟头给他。很容易的在几天之后,我便融入了这个群体。那个年代的乞讨群体,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生存,还没"进化"到当下的坑蒙拐骗团伙。遇上乡下地里无收的灾荒年,村民们以村为单位,开具了证明文件,出来逃荒。乞讨,便是最为简单的生存方式。而车站码头,因为人多和流动方便,成为乞讨的首选之地。

   江南的冬天,虽说是没有北方的冬天严酷,但每当夜晚来临,还是很难熬的。那年头不似现在,民间尚不知空调为何物。

   建于清末民初的浦口站,一式的英式建筑。红色的拱形房顶,红砖长窗。每幢建筑的大厅和房间,都附设英式壁炉。候车厅到了晚上,值班员盯得紧进不去。但办公楼却无人值守,并且人们下班时也不会将壁炉灭尽。于是我白天会在铁道两旁捡些废旧木材,夜里摸黑爬窗进到办公楼的一楼,点着了壁炉过夜。到了早上熄掉明火再爬窗出来,到车站连接码头的长廊,或是站台雨廊下一坐。拿出挎包里的饭盒,打开放在面前的地上,开始一天的乞讨。

   那时节,人们收入普遍很低,所以大多数的施舍也都是一分二分,多,也超不出一毛(角)。
   也有人会问,为啥要饭?我会据实回答,为了回家。记得有对中年夫妇,也是这般地问起,听我回答后,那位先生拿出两块钱放进饭盒,并说了一句,快下雪了,早些回家吧,别让家里人担心。我点头道谢,并且这句话,数十年后的今天,也仍是记得一字不漏。

   那年冬天,江南的第一场雪来得晚。也就是当第一片雪花飘落,我凑够了路费,买了车票踏上回家的路。
一个多月的乞讨生活,对我而言,算是一次"际遇",也算是一个人生的大课堂。不仅为我的"上山下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后来辗转缅甸,泰国再跨洋去美国的精神支撑。那时,那一群衣衫褛烂却心灵洁净的乞丐们,他们给予我的关照与呵护,让我懂得了,与朴实的人在一起,可以纯洁灵魂。

   电视台播出《情深深,雨濛濛》的那一年,我从镜头的背景中,看到了浦口火车站的身影。勾起往事的不是愁肠,而是一份感激

   一直想在冬天里去一次浦口,去一次浦口那个小小的火车站。这一愿望之旅,终于在今年年初得以成行。旧日的喧闹和人潮汹涌,早已成为“过往”。留守的一位老工人告诉我,2004年的秋天,浦口站永久停运关闭。至于这百年老站是否穷途末路,还是重踏新途,全在当地政府的一念之间了。

   面对空旷的站台,冬天的风,急速地从身侧掠过。而我的沦陷,却是身处的这个时空隧道之中... ...




2018.01.15.  于天津.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7 1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4-7 17:36 编辑

一个普通的站台,却因为有了离别、困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感恩,让这个站台变得不再普通,继而刻上深深的人生烙印,读来令人动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经历是苦难也是财富。有了这层底色,铭记和感恩也来得深沉自然。
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8-4-7 17:38 | 只看该作者
触痛泪点,勾起往事的镜头,一篇文章就这样写了出来,虽然历史已经远去,但生命还没有止息,打动人的,不仅仅只有记忆,还有感动。

4#
发表于 2018-4-7 19:46 | 只看该作者
性格应该是天生的,还有善良,坚持,都是与生俱来的。作者无私地把一切都给了姐姐,给自己留下的却是一无所有。一般的小男孩会崩溃的,可作者却来得从容,无所畏惧,为了达成目标不怕吃苦受难,令人钦敬。相信有了这样苦难的经历,就再也没有什么能打败作者的。欣赏好文,祝福一生安好。
5#
发表于 2018-4-8 08:5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先留记号,下来认真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3:55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8-4-7 17:35
一个普通的站台,却因为有了离别、困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感恩,让这个站台变得不再普通,继而刻上深深的人 ...

谢谢青衫临帖感言!新茶三杯...
7#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3:57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8-4-7 17:38
触痛泪点,勾起往事的镜头,一篇文章就这样写了出来,虽然历史已经远去,但生命还没有止息,打动人的,不仅 ...

谢谢高老师临帖感言!新茶三杯...
8#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4:0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4-7 19:46
性格应该是天生的,还有善良,坚持,都是与生俱来的。作者无私地把一切都给了姐姐,给自己留下的却是一无所 ...

谢谢阳光老师!借你吉言,予你祝福!新茶三杯...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4:02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4-8 08:51
问好。先留记号,下来认真学习。

问好刘老师,多谢留记!新茶三杯...
10#
发表于 2018-4-8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以回望的视角,追忆发生在1967年冬天的往事,着重记述了我这个“小男人”送姐姐去农村时,由于身无分文而逼迫“乞讨”并偶遇“中年夫妇”解囊相助的经历。“小站”在这里作为抒发情感的基点,不仅让“我“难以忘怀,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轻描淡写,但我们读出了隐藏其中的深意。欣赏,品味。祝好运!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22:57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4-8 14:34
本文以回望的视角,追忆发生在1967年冬天的往事,着重记述了我这个“小男人”送姐姐去农村时,由于身无分文 ...

谢谢刘老师点评!辛苦了
12#
发表于 2018-4-9 21:2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舒展,在悠缓的笔调下,呈现出了难忘的当年,与小站有关的当年,同时那些忧伤的,难舍的,都在字里行间一一展露。非常棒!
欣赏!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5:31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4-9 21:24
写得舒展,在悠缓的笔调下,呈现出了难忘的当年,与小站有关的当年,同时那些忧伤的,难舍的,都在字里行间 ...

谢谢雨版欣赏!新茶三杯....
14#
发表于 2018-4-10 15:4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发生在站台的故事,都充满了忧伤和并存的希望,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样一段段的往事组成。感谢生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5:48 | 只看该作者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8-4-10 15:43
很多发生在站台的故事,都充满了忧伤和并存的希望,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样一段段的往事组成。感谢生活!

谢谢风铃临帖留下读后!新茶三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6 04:47 , Processed in 0.43644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