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蝉衣c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简要辨识散文和小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7:29 | 只看该作者
野芒 发表于 2018-7-18 17:05
小说和散文,特别是和叙事散文,有些时候真的不好区分。难就难在一个标准和界定上,好在今天这篇文章给了我 ...

谢谢先生褒奖!
小说原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独立后,一直没有失去它的胎记。比如不少日记就是优秀的叙事散文。可是小说的叙事不同于寓言、故事和叙事散文的叙事,它为了思想性而做艺术性的努力,在艺术性里使用它以前就有和之后创造的很多修辞手段,其修辞格始终服务于它的思想性。这种修辞格与它的思想性一起成就了小说,也与散文说“再见”。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7:39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7-18 17:09
拜读蝉衣老师大作,受益匪浅。在这里想请老师指教一下,拙作《我的父亲母亲》是小说还是散文?曾有文友指正 ...

是很好的抒情叙事散文。就像小野菜老师指出的那样,原作少了小说的修辞手段。不仅仅是小野菜老师指出的结尾。这些修辞没有使用是因为文本意识里欠缺建构小说的欲望,如果下笔前就先有了小说的思想,就会在行文过程中紧密围绕着作品的思想性,来组织素材、使用情节和加工语言。换言之,原文的叙事目的是为了抒情,不是想表达某种思想。

点评

看来小说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小说的修辞手段,这个标准可以用来定义小说了,哈哈。  发表于 2018-7-25 22:45
当时我看了之后也是这么认为滴,只是我说不好,不如老杨同志的语言组织能力强。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说不来假话,可能要被人说是捧臭脚了,哈哈哈,捧就捧了呗。妖不怕被人说,脸皮厚没办法,口水都淹不死  发表于 2018-7-18 22: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3#
发表于 2018-7-18 18:56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本是想来学习的,看来我还得先去扫盲班把笔画弄弄清爽才行。
34#
发表于 2018-7-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7-18 17:09
拜读蝉衣老师大作,受益匪浅。在这里想请老师指教一下,拙作《我的父亲母亲》是小说还是散文?曾有文友指正 ...

这要看你是作者,还是文中父母的真女儿了。如果你是作者,那就是小说,如果文中的父母就是你的生身父母,那就是散文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35#
发表于 2018-7-18 19:3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7-18 11:24
一、唱与舞的确是最早的文学,唱起源于劳动号子,舞则是庆祝丰收或战胜。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手之舞 ...

赞同此评。首先看题目是简要辨识,但我在开头看到的是大篇幅的引经据典,这直接枪毙了简要二字。得了,引经据典完了之后的部分居然又大篇幅写小说和散文的联系性,还两兄弟两姐妹啥的,这几乎等同于给小说和散文架起桥梁,概念进行了互通互联,更不利于区分两者。然后在最后结束的一段并没有总结出精炼的文字来教人区别小说和散文。因此,读完之后,反而觉得对小说和散文的区分更为笼统了模糊了。
36#
发表于 2018-7-18 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火对愁眠 于 2018-7-18 20:27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8-7-18 17:39
是很好的抒情叙事散文。就像小野菜老师指出的那样,原作少了小说的修辞手段。不仅仅是小野菜老师指出的结 ...

并不赞同蝉衣老师所说的。风铃老师所作《我的父亲母亲》,我也认真看过,我觉得这只不过写的很像散文的小说,虽然像散文,不是很有小说的味道,但到底还是小说,好比说是一锅粥再稀它也是粥并不是白开水。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第一,全篇上下并没有抒发作者个人情感的字词和段落,作者是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去刻画父母的爱情以及父亲撒手人寰之后母亲的坚强,这符合小说的描述性。第二,个人认为小说重要的并非是修辞手段而是它的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相比于语句的美观,我觉得客观的陈述更符合小说的特质。也就是说,小野菜最后那里认为原来一句“母亲笑着喝完了酒,我分明看到,母亲的眼泪和酒水,一起被她咽了下去。”要改成“母亲笑着喝光了酒,我分明看到母亲喝下的不是酒,而是爱情的忠贞和一个女人的坚强生活。”是更不妥的。相信有文字敏感度的人都能察觉,改过的一句会比原来的一句更显得有散文色彩。因为原来一句是作者客观的描述,只能看到是眼泪和酒一起喝了,没有散文的抒情色彩,而改完之后,喝下的不是酒而是忠贞和坚强则更有抒情性质,增添了散文色彩。

点评

蝉兄恐怕要折戟沉沙了。  发表于 2018-7-18 21:4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7#
发表于 2018-7-18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因近期单位迎接“1802”网络模拟攻击,遭遇全面封网,估计要延续到7月底,所以上网一直不方便。只能抽空来去匆匆。蝉衣兄这篇文字很值得学习一下,因为主题是“简要辨识散文和小说”,也就起到了这一领域的引导和探析作用。我还没有细看,也只是粗略看了一些回帖,感觉大家交流的很有深度,值得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
38#
发表于 2018-7-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7-18 19:31
这要看你是作者,还是文中父母的真女儿了。如果你是作者,那就是小说,如果文中的父母就是你的生身父母, ...

榆木哥好新颖的见解,堪赞!
39#
发表于 2018-7-18 21:24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7-18 17:39
是很好的抒情叙事散文。就像小野菜老师指出的那样,原作少了小说的修辞手段。不仅仅是小野菜老师指出的结 ...

蝉衣老师的看法很有见地,风铃受教。不过风铃觉得拙作应该是小说,有点散文化的叙述方式。
40#
发表于 2018-7-18 21:42 | 只看该作者
渔火对愁眠 发表于 2018-7-18 19:38
赞同此评。首先看题目是简要辨识,但我在开头看到的是大篇幅的引经据典,这直接枪毙了简要二字。得了,引 ...

这正是我批评他的,写太过复杂的文章。而他这已经是简洁的了。
41#
发表于 2018-7-18 2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7-18 22:15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8-7-18 17:02
“现代文史学界一般认为,口耳相传的歌词,就是文学。周时来自民间的《国风》,在孔子整理成文之前,已经 ...

不知道你的定义从哪来。我的来自《探索》电视片。
文学艺术是人的头脑创作的,难道只有用文字作为工具来记录它才算艺术?而为什么人们用头脑创作的,再用头脑来记录的,并口耳相传的文学却不是艺术了呢?要知道过去有很多民间曲艺、歌谣、山歌等等,都是口耳相传的,表演者不识字的。

42#
发表于 2018-7-18 22:24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7-18 21:24
蝉衣老师的看法很有见地,风铃受教。不过风铃觉得拙作应该是小说,有点散文化的叙述方式。

问好丫头当时我看了你那篇文章也觉得是散文,只是不知道怎么说,那些理论的东西我不懂,只是凭直觉。观点不同但不影响其他,丫头懂的。言论自由嘛,这样的探讨很好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40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7-18 18:56
我原本是想来学习的,看来我还得先去扫盲班把笔画弄弄清爽才行。

才发现灯芯草老师原来是一位优秀的化妆师。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45 | 只看该作者
渔火对愁眠 发表于 2018-7-18 20:22
并不赞同蝉衣老师所说的。风铃老师所作《我的父亲母亲》,我也认真看过,我觉得这只不过写的很像散文的小 ...

感谢先生能够真诚地批评!
从真诚出发,说一句话:先生不是本科文学专业毕业的,也没有阅读相关理论基础的书籍,但是,先生肯认真阅读在下的拙劣文字并实实在在地亮明观点,精神是很可贵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8-7-18 20:30
因近期单位迎接“1802”网络模拟攻击,遭遇全面封网,估计要延续到7月底,所以上网一直不方便。只能抽空来 ...

之前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近期阅读草舍煮字兄的文章后,才产生了冲动。许多问题还需要挖掘和思考,匆忙发帖的内容,相当于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批评、专业的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06:32 , Processed in 0.1934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