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7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弃军而逃——另说霸王别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2 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9-27 08:41 编辑

弃军而逃——另说霸王别姬
文/草舍煮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不婉约的《夏日绝句》透露了那个绝对男权时代,婉约词人李清照女汉子的气质。北宋末年国破家亡,打破了她伉俪情深,执手偕老的美梦。此话暂且按下不表。
  
  “古来行军打仗辛苦之极,不仅要披荆斩棘,还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谈不上半点风雅情致,但项羽却时时处处带着虞姬。军营是什么地方?军营是男人们的世界,而且是个极易骚动不安的世界,兵马齐行带着个家属不但不可行,而且有失常理。更何况虞姬弱不禁风,两人的并驾齐驱又发生在辗转南北的楚汉争霸战中。”(引自木门长子《英雄孤泪——也说霸王别姬》)为什么霸王东征西杀要带着虞姬?除了他们伉俪情深之外,从项羽的性格角度说,虽然军营是男人世界,虽然楚汉争霸极为凶险,但他认为这些都不叫个事儿,自己绝对HOLD得住。这的确是个值得炫耀的英雄行为。然而项羽徘徊在娇柔美妻和忠烈谋师(范增)之间,焉能不分心?是衣锦还乡,还是威加海内?营帐内的调兵布阵,枕头边会不会掣肘?同样的英雄剧目,在汉末的吕布身上重演了一番,都落得个千古风流英年早逝。
  
  楚汉战争后期,项羽真的像司马迁描写得那么英勇顽强吗?关于垓下之战一节,前些年在学界有过一番争论,其中反方之言,不无道理。《史记》载,项羽经过激战,率不足十万人败走垓下城。韩信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攻势瓦解楚军斗志,也说明了楚军的实力还不足以被一扑而灭,而被瓦解最深的当属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携带娇妻的西楚霸王这回真的HOLD不住了,自己没了主意去问虞姬奈若何,长吁短叹。对照刘邦的做派,那是个兵败连老爹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无情无义。400多年后,刘邦的疑似后代刘皇叔的做派如出一辙,皇帝的脱氧核糖核酸不可谓不强。
  
  那夜虞姬自尽,项羽率八百子弟兵突围而出,天亮才被发现,可见包围不算严密。从汉军仅派五千军追赶来看,突围的兵少,城中依然留有重兵,而且刘邦不知道项羽在突围兵中。《史记》载,垓下一战,汉军斩首八万。也就是说,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那么其他在垓下大营的数万楚军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项羽抛弃了。群龙无首的城中八万楚兵是战死,而不是被俘后杀死,足见楚军战斗之英勇顽强,依然有在项羽的带领下成功突围的胜算,回到江东后,卷土重来亦未可知。要知道项羽从前不止一次,以少胜多打败过刘邦。与英勇的楚军官兵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表现怯懦的项羽。一生纵横疆场,极少经受挫败的项羽,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加上四面楚歌和虞姬死别的刺激,精神完全崩溃了。弃军而逃,这才是他最终“不肯回江东”的原因。
  
  “然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之下,通过突出局部(别姬、突围、自刎)、无视整体(弃军而逃的性质、剩余楚军的命运)的方式,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造成了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懦夫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地下有知,情何以堪啊!”(张剑锋《青史鉴古今》)
  
  说说虞姬,从她内心的角度看,是要和范增争夺自己的丈夫,把丈夫从高危惨绝的战场拉回到高贵典雅的家庭中。这是她作为妻子的本能与本分,甚至是权力。也许有人觉得大敌当前项羽失去了斗志,虞姬更应该是作为一个精神支柱,鼓励丈夫振作起来,甚至出现在将士们面前慷慨陈词,提高他们的精神战力。这个要求高了,虞姬不是范增,那个时代塑造了她的家庭属性,她只会为丈夫的个人安危考虑,而不是整个楚军的大局,更不是一统天下。大敌当前,恶战在即,她能想到做到的,就是牺牲自己,不要成为丈夫突围的负担,不要落入敌手,成为对丈夫的致命一击。所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和垓下歌》)与丈夫同生死,不是一个花瓶能够做到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受宫刑的屈辱,司马迁的笔尖带着好恶,甚至有点阴。看似客观写实,实际故意卖些破绽,留给后人去想(著书十九年,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比如,某某将领二人在密室谋划联手反叛,很快,刘邦就师出有名,先发制人,把叛军击败、枭首了。问题是,二人密谋没有第三人在场,刘邦是怎么知道的?不难想象,这是司马迁把二人的“谋反”坐实在史书里,在哄皇帝高兴的同时,暗示刘邦对二人欲加之罪,兔死狗烹。为了这个暗示,他宁可因为这个破绽被后世骂为杜撰。毋容置疑,司马迁是偏爱项羽的,把他奉为失败的英雄,虽败犹荣,记入本纪中,表示项羽够得上皇帝的规格,名垂青史。而汉家皇帝却不以为忤,一个够格当上皇帝的强人被高祖打败了,不正说明百折不挠的刘邦是天命所归吗?看似马屁拍得舒服,司马迁内心却另有解读。史载项羽感情用事,烧杀劫掠、劣迹斑斑,司马迁虽然没有刻意回避,却为什么置史实于不顾去包装他?当然是要映衬同样在本纪中的刘邦啦,有勇无谋映衬阴险毒辣,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只能这样曲笔。再一个,就是借历史抒发一下个人情感和冀望。从这个大破绽中,我们隐约能感觉到,司马迁把项羽纳入本纪,可能是希望做皇帝的要有贵族风范,而不是地痞流氓。感情用事总比冷酷无情好。然而看看后世,除了王莽一个书生外,那些开国皇帝一个个都是流氓无赖。太史公在天有知否?
  
  如果项羽当了皇帝,会比刘邦强吗?曾有人写网文说,如果当年汉武帝刘彻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独尊墨术”(墨家学说)的话,中国可能率先进入热武器和蒸汽机的时代。发展到如今,超级大国是谁还另说呢!呵呵,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和现实证明所有的如果都错了。历史只会选择当时环境中适合的选择走过来。
  
  回过头来再说李清照夫妇。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军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他属下的官兵听闻金兵杀来,就集体弃城叛逃了。手无寸兵的文官赵明诚被裹挟出城,罢官回家。夫妻二人带着书画金石、文物辎重颠沛流离往南逃,行到乌江边上。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当年的楚兵当然比后世的宋兵强悍得多,但是李清照缅怀霸王死为鬼雄,应该是受了司马迁《史记》这部处处隐含着主观立场的史家散文的影响。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9-22 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9-22 18:28 编辑

我还没读完,读到脱氧核糖核酸一口饭差点儿喷出来,幽默的草舍老师太可爱。
3#
发表于 2018-9-22 17:18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们这些学问高的人,又一起论上了。
不由想起这歌来——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点评

为这几句词点赞。  发表于 2018-9-22 17:26
4#
发表于 2018-9-22 17:23 | 只看该作者
煮字先生的确高论。
项羽之所以成为英雄,司马迁的《史记》功不可没。
后人说《史记》是比较客观的史书,但关于项羽的记载上,明显带有主观色彩。
同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恐怕是我们的通病。
荆轲,岳飞,文天祥......
清代有个叫做王昙的诗人,有一首诗说:“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
可以看得出,王昙也是同情项羽的。
“枉把头颅赠马童”是说项羽死在军中
5#
发表于 2018-9-22 20:10 | 只看该作者
草老师博览群书知识广博令人敬佩。霸王别姬,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和那段京剧,历史懂的不多,只能做看客了。
6#
发表于 2018-9-22 20:10 | 只看该作者
读后:
1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树典型”的作派,从古代历史学者那里就开创了呢?
2司马迁究竟是为“贵族”皇帝的期望而打造“英雄”悲情,还是当时那个时代需要那样的“英雄”形象?甚至,政治掌权者也认为他们需要那样的舆论?
3虞姬自尽,她考虑过以自己在项羽心目中的地位,她的死亡会带给项羽何等影响吗?还是说她只是个花瓶,并无自己思想?

点评

3.虞姬不是花瓶的。多数赏析《和垓下歌》的人,都认为虞姬死是为激起项羽斗志,我不那么看。虞姬一生所爱慕的是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而“大王意气尽”,所爱已经不再,同生已是无望,唯有一死。  发表于 2018-9-23 06:23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有为的贵族皇帝没能上任而惋惜,也可以理解了,  发表于 2018-9-23 06:19
我来试答:1.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2.汉开国,屠狗贩缯者都做了宰相,刘邦去世后,虽吕后强势,但直至孝文帝,一度陷入“无为而治”,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有为还不如无为呢,为不出所以然.  发表于 2018-9-23 06:16
手机没电了,正好把考卷思考一番。  发表于 2018-9-22 21:47
7#
发表于 2018-9-22 20:12 | 只看该作者
狐思乱想几个,反正舍老会给小狐狐几根草说道说道滴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1:29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9-22 16:10
我还没读完,读到脱氧核糖核酸一口饭差点儿喷出来,幽默的草舍老师太可爱。

这是小狐给我的要求,杂文要诙谐。
9#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1:3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9-22 17:18
看你们这些学问高的人,又一起论上了。
不由想起这歌来——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是的是的,是非成败古今事,都不过是笑谈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1:41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9-22 17:23
煮字先生的确高论。
项羽之所以成为英雄,司马迁的《史记》功不可没。
后人说《史记》是比较客观的史书, ...

其实我文中也只是一家之论,论据多来自史记,旁证不多,难免偏颇,聊作一笑罢。
清人多有名垂千古的好诗,只是彼时的文学形式更多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1:45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9-22 20:10
草老师博览群书知识广博令人敬佩。霸王别姬,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和那段京剧,历史懂的不多,只能做看客了。 ...

我不过是把批发来的故事,将自己的思考作为附加值,再零售出来,惨淡经营,呵呵。
12#
发表于 2018-9-22 22:3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9-22 21:29
这是小狐给我的要求,杂文要诙谐。

(ಡωಡ) 偶没有,偶没有……
ԅ(ˉㅂˉԅ)是舍老突然吃酒又吃鸡了

点评

你说过一次,原话我忘了。总之是不仅有理,还要好看的意思。  发表于 2018-9-23 09:14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9-24 09:53 编辑
槐安. 发表于 2018-9-22 20:10
读后:
1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树典型”的作派,从古代历史学者那里就开创了呢?
2司马迁究竟是为“贵族”皇 ...

太史公写的是史书,不是颁行全国的刊物,不是皇上的喉舌,所以不存在树典型之说。他对项羽的包装,其实就是借历史抒发一下个人情感和冀望。由于主观立场,所以很多人觉得《史记》像是感性的散文。
虞姬竭力把项羽从战场上拉回家庭,这是她作为妻子的本能与本分,甚至是权力。也许你觉得大敌当前项羽失去了斗志,虞姬要做的更应该是作为一个精神支柱,鼓励丈夫振作起来,甚至出现在将士们面前,提高他们的精神战力。这个要求高了,虞姬不是范增,那个时代塑造了她的家庭属性,她只会为丈夫的个人安危考虑,而不是整个楚军的大局,更不是一统天下。大敌当前,恶战在即,她能想到做到的,就是牺牲自己,不要成为丈夫突围的负担,不要落入敌手,成为对丈夫的致命一击。与丈夫同生死,不是一个花瓶能够做到的。

点评

还真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紧握。  发表于 2018-9-25 07:03
可怜的虞姬~~  发表于 2018-9-24 20:01
14#
发表于 2018-9-23 06:2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老师,等您手机来电了,直接给我批卷就行了。答卷的事儿都是学生做。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10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9-23 06:25
草舍老师,等您手机来电了,直接给我批卷就行了。答卷的事儿都是学生做。

昨晚交卷时,0点下课了,考卷被系统截留政审,现在还没有无罪释放,估计要取保候审
答题的观点与你大致殊途同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4:11 , Processed in 0.0521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