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雨夜昙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信手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1:52 | 只看该作者
月不老

  据说,婴孩肯笑给一个陌生人看,是因他纯净无邪的眼睛看到了这个人的好:人的好以及走在路上的好。所以,每有小宝宝对我绽开笑颜,便会开心许久,因他的笑,是认同和祝福。想来你在看到婴孩的笑容时,便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才觉不用躲闪也无尴尬吧。

  读字后,细细回想你在昆明的那一天,记忆最深的是我们一同走过时,你温暖的笑颜,却不记得,我与你说过什么。好像岁月走了,只留下笑容。便觉汗颜,就像你记忆中的那个人,不是我,因我也没有那么好。却又喜欢在你的记忆里,那个样子的我,虽然许多事,分明是我在依赖你。很喜欢那样的午后,我就坐在电脑桌前安心地等,你在那头的电脑前,为文字取个好标题,经你的手敲击下来的文字,再妥帖不过。就好像,你看到的世界,总比我看到的更为清晰明朗,因为你一直以来,清彻聪慧。

       我总是会忘了许多东西,不仅仅是那天说过的话。之前有恐慌,现在却觉正常。很多东西是会被忘记的,而且忘记得异常莫名,说来只恐人不信。

  昨天去省档案馆查资料,因为单位里有九个人的调动时间不明。这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昆明最炎热的那一周,我与同事在上级单位一家小小的房里,翻看同事的档案。那间房,只有一扇仅能打开三分之一的小小的窗,却有三个摄像头,整间房都没有死角。我们的包全放在柜子里,水杯则放在另外一间屋。若要喝水,得去那间屋,若要去卫生间,得两人同行,不能留另一人单独在屋里,而且出门两、三分钟,要锁门。我们坐在圆凳上,在窄窄的桌前工作:同事有目的地翻看厚厚的档案,我记录,用固定好格式的纸,以及笔尖削得尖尖的铅笔。如此一周。

  是有荒唐的,几乎没有谁能够准确地回答出自己的经历,在不同表格中的同样栏目里,他们填写着不同的内容,有人有三个出生日期,也有人亲生母亲的姓氏前后不一,更别提职称评定和工作调动的时间。到档案馆,是想在这里找到他们确切的工作调动时间。

  十多年前,我到档案馆参加过培训。如今已不记得学过什么,因并没有学以致用,我们所有的档案都交由上级部门管理。唯一记得的,是参观了南洋机工的展览。不记得我有没有与你说起过,那些南洋机工的英俊和帅气。

  同事要了车,说过来接我一起去档案馆。我说不如走过去。我是想早一点去,看看南洋机工的照片。

  近来一直走路上班,我在百度地图上查过,从家到档案馆比到单位近。于是,在平日出门的时间,我背上包、带上伞,下楼,去走一条平日里不会走的路。心里有隐隐的向往,想看到这条路上不一样的花草——我才与同事说要自己过去,她就笑:好好好,你去拍花。

  路上行人不多,树很高大,雨后的树叶被清洗得十分干净,泛着光亮。终于在一户人家的栅栏外看到向日葵,它刚刚打开,花瓣半开半闭,从打开的那一半花瓣中,能看清花盘中规则排列着的小小花朵。

  只看到一朵向日葵,便到了档案馆。馆内没有展览,无法再次看到南洋机工们的照片,馆外虽有驼峰飞虎的展览,但大门紧闭,不得入内。

  前后看看,不知何去何从。见街对面栾树枝头擎满了小小的黄色花朵,便穿过街道。栾树的花落在地上,小小的,但不改其明丽。树上挂有小小的红色灯笼。花朵最奇特的,是小小的花,会结大大的果,这些小灯笼会长大,比花朵大数倍。种子奇特的,是比米粒还小的种子,能长成高高的树。

  走过栾树,走过一片被档板围起的工地,看到一座小小寺庙,名佛海寺。这让我惊讶,因完全不知道昆明有这样一座寺庙。这让我想起福州,那天在闽江边,见了数座寺庙。有的大,有的小,各有供奉,各有香火。

  走进庙,见一群老人围坐在一中年男子身侧,中年男子手拿毛笔,在黄色的纸上写着什么。我不便细看,又不好问话,担心唐突,只能远远看一看。院中还有一年轻男子,在一张黄色纸上用正楷字写通知一类的东西。大殿的门半掩,悄悄探头看了看,里面供有菩萨,还有人穿了长衫在做法事。不便进去,转身欲退出时,却见墙上两行字:有心作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一时间有些怔忡,好像善与恶之间没了界限,只看有心与无心。可是有心记得,与无心忘记,其间总应该有差别的。

  出了寺院,墙边米兰结了小小的黄色花苞,圆圆的,不见花开,却有细细的香安静散放。寺院喜欢米兰吗?我曾在数家寺院见过种有它。

  有竹竿立在寺院外墙边,供四季豆攀爬,一棵三角梅凑了过来,把明紫的花朵开在四季豆身侧。闹市中竟也有这样的地方,倒也有趣。

  再往前走,便是大观河。河水绿中带抹黄,不太清澈,想来是连日雨水所致。河岸两侧,滇朴郁郁葱葱,有老人围坐在树下圆桌前,下象棋。不远处有个半圆拱桥,桥身映入河水中,水中水外,恰巧构成一个圆。

  不知道桥名。这一片被称为东陆桥,我寻思,莫非东陆桥真是一座桥?

  走上桥身,桥侧一棵紫薇,开了梅红的花。我依栏杆上,看它有着六片花瓣的纤巧花朵。没有花不精致,小若米兰,大如向日葵,都如是。紫薇花不大不小,花瓣有纤细的柄,像团扇,但它又不平整,微微有些皱,皱了的团扇。远看紫薇花,就不像团扇了,像绸缎,堆放在绿树上。

  桥上坐有人,卖烤洋芋和玉米,香味在桥上弥漫。

  这时手机响了,同事在那头说,她已到档案馆。

  我们在档案馆忙碌一早上,终于确定了九位同事准确的工作调动时间,并一一告诉他们:最好记下来,以后再填表就不会错了。工作调动时间、出生年月、亲生母亲的姓名,在人的一生中,是大事,很大的事,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填表过程中,竟然会出现错误,记忆的遗漏简直让人无语。

  所以我喜欢把在岁月中的琐碎经过用文字交付给彼此,如此一来,记忆永存,岁月也就不老了。

  可是记忆也有选择,就如我并不想去记忆如何查阅档案,却愿意记住,当我接到同事电话后,匆匆往回走,又路过围了档板的工地时,看到悄悄从档板下钻出来的酢浆草,来时,它的花苞闭着,返回时,数朵黄色小花,已打开。

7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2:07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9-8-6 19:27
昙昙,你上午上课的时候,我这儿凌晨三点多嘛。睡不着了来读字,才知道那个时间发不成哦。   午餐时 ...

是有忙碌的。只是在忙碌的缝隙间,总会来看看恩和的话,看一看,又想一想,却无言,唯能抱抱恩和。
明天大抵又是忙碌的一天,甚至不能用电脑和上网,只是但愿一天能够忙完,周五可以回到单位。此想大约是奢望,之前许多家单位去做同样工作时,已有经验:一天是做不完的。虽说如此,还是希望能做完。
恩和照顾好自己。:hug:
78#
发表于 2019-9-16 1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朱青桐 于 2019-9-18 17:16 编辑

 记取


      记忆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经历同一件事的人,如果各各用语言描述事件,呈现的面目甚至会让人怀疑是否陈述的是同件事。各人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回忆一经说出,就不自觉地带有主观的过滤,可见记忆的不可靠。你说起同事亲手填的有关自己的档案信息都先后不一致,有些荒唐,却非常真实。这几十年,我也翻来覆去填了好多份履历表,也总会碰到不确定时,也有懒得去求证时,填下的必定会与多年前的表格不一致。


  日子就这样在一张张表格中一步步后退,后退至记忆之中,后退至记忆之外。曾经以为隐藏在记忆中的,只要哪天唤一声,它们就会应声而出,清晰如昨。却不是。我偶尔也会为着自己的忘事而沮丧。一些自以为烂熟于心的人事、物事,不知何时消失得一干二净,好像它们从来没有被我用心记住过,任我苦思冥想也寻不到线索,不得入记忆之门。


  记性到底丢哪去了?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带。小孩子都被大人警告过,不能将吃剩的饭给狗吃,狗会由此偷了人的记忆。在乡下,时常可以听到左邻右舍骂小孩子的一句话:“记性给狗吃了”。小孩子贪玩,山林里一钻就是半天,忘了喂鸡忘了扯猪草忘了洗灶头的碗。碰到大人脾气和顺时,听到的是略带宠意的嗔骂,“你咯鬼崽仔,记性给狗呷光了?”碰着大人正好窝了一肚子气时,小孩子就遭殃了。“你咯小畜牲,记性给狗呷了?今天倒要你长些记性,看你下次还敢不记得。”大人一边恶狠狠地骂,一边就从窗台上取了鸡毛掸子,往小孩子屁股上狠抽,让他长记性。大人的理论似乎是越打得狠,小孩子记事越记得牢。


  我外婆、外公从来不骂我,更不曾伸手动过我半片指甲,外婆家窗棂间靠着的鸡毛掸子是真正用来掸灰的。即算我有时顽劣。比如偷了外公的水烟抽,给呛了一鼻子烟水;又或到天黑了还不归家,任外婆怎么喊都不应声,等外公出来到处寻人时,仍躲在大树后看外公左一张望右一张望而自鸣得意,等外公急得像隔壁村里那个专事喊魂的老奶奶一般,拖长声调叫我名字时,我才猛地从树后跳出来,要吓外公一跳;我吃不完饭时,就将剩下的饭扒拉给桌下的阿黄吃,阿黄是外公家养的狗,与我亲。我外婆也只是笑着警告,快莫给黄狗吃,会吃掉小孩子的记性的。


  虽然口头不信,但心里还是有些疑惑的,狗将人的记性吃了,狗难道可以替人记事?等阿黄死了,外公将它埋在院子里的柚子树底下,我不知道阿黄还能记住我不。那个时,我已离开外婆家了。等我长到十三四岁时,在书店买了本《泰戈尔诗集》,看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时,突然心里就盛满了一种美丽的忧伤。我想起柚子树底下的阿黄,偷走了我童年很多记忆的阿黄。


  纵使一路走一路丢,也还是记得一些的。我记得我曾跟你说起过在井冈山看到的那些年轻人的黑白相片,英俊,脸上还带着稚气的笑容,一个个生命在简介中戛然收尾;我也同样记得你跟我说起过的南侨机工,相片上同样年轻英俊,只是打扮更洋派讲究;早一个多月前,去昆仑关博物馆,同样看到墙头上年轻人俊朗的相片。我总是会心头一紧,默算他们当时的年纪。按理不容忘记那些年轻的生命以及他们对于理想的一腔热忱,而历史无情,却依然选择性记得抑或遗忘。


  我姑姑前不久曾采访过一个90多岁的抗战老兵,老先生是黄埔军校18期毕业的,当初为了能入黄埔,还偷偷将年龄改大了两岁。36个同学在昆明一同被编入远征军第六军。70多年过去,老先生还记得并能还原一些细节。1944年12月15日在攻打尖山前,年轻的战友们在尖山底下吃早饭时的谈笑:有命吃早饭,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还吃得上中饭。1944年12月,在畹町会师,他就找不到一个同学了。1945年抗战结束,在保山集结,仍找不到一个同学。老人在访谈中,提到好多回找不到同学时的心里感受,一次用的“悲伤”,一次用的“悲凉”,另一次用的“悲怆”。35个同学全部牺牲在滇西战场。老人还特别记得一个叫冯元的广东同学,曾教他开吉普,开四轮大卡车,一起跑公路。老人说至今仍很怀念。2016年,老先生曾重游畹町河,说站在故地,当日战场的场景不断涌现,有自豪有荣光有怀念。对个人的际遇,老先生只用风轻云淡的一句“随遇而安”带过。老先生给姑姑题词写的是:黄埔精神,为国献身。落款为远征军第六军老战士区蔚元。


  如此沉重的话题,和你说着,都感觉有些背负不起。你说记忆也可以自主选择,你可以记取自然界生灵的鲜活,也可以不记取日复一日的枯燥。那我们也就暂时将那些有着稚气笑容的年轻人封存在心底的一个角落吧。


  早两天中秋节,收到其安的留言,说是想起家乡中秋节有个“走月亮”的习俗,也不记得具体程序,只记得一群姐妹们走在月光下说说笑笑。她的描绘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久远的动人画面,想必这样的追忆也会温暖到其安在异国他乡的中秋。传统节日演绎到今日,“吃”似乎渐渐成了节日主题,但好在中秋节至今仍保留几分诗意与唯美。走在邕江边,赏月人之多,也是可以欣慰一二的。当然,我不反对传统节日中的“吃”,你去年中秋寄给我的云腿月饼,真的为我打开了月饼的新世界,太好吃了。我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小时候,都没觉得月饼多么好吃。


  还要告诉你一个让人开心的花讯。两年多前,我曾被一株形态卓然不群的三角梅所打动,任它周边尽是一盆盆盛开的三角梅,我独独选定了它。后来,不管我如何打理,它就是不开花,即算我随手插的三角梅也能疯了般开花。于是我认定它就是棵雄植株,回归初心,只取其形态的美,而不再奢求其开花。早几天,它居然开花了,一朵,两朵,五朵,现在开了几十朵。有两年多时间,一株开花的植物忘了开花。你以为它不能时,它却突然放花。这种喜悦,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你描绘。

79#
发表于 2019-9-16 14:59 | 只看该作者
慈姑第一次吃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吃,鸡米头更是没吃过,涨知识,问好,点赞!

点评

问好,每地风物不一,也确实让人多了向往。  发表于 2019-9-23 13:17
80#
发表于 2019-9-18 0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9-18 09:25 编辑
朱青桐 发表于 2019-9-16 13:12
 记取

      记忆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经历同一件事的人,如果各各用语言描述事件,呈现的面目甚至 ...

青桐,我在哈尔滨,带父母和舅舅舅母旅行。先问好,回头再说话哦。
刚刚全市警报,还没完呢。今日9.18呀。好震撼的。
抱抱。

点评

和长辈一起旅行,想必恩和需要料理很多事。不急哦,你只管去玩,玩开心,别想着要来回复。 我们这里也拉了警报,静默地听着,心情有点沉重。 抱抱恩和:)  发表于 2019-9-18 12:49
81#
发表于 2019-9-20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9-20 13:20 编辑
朱青桐 发表于 2019-9-16 13:12
 记取

      记忆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经历同一件事的人,如果各各用语言描述事件,呈现的面目甚至 ...

   青桐,先给你和昙昙报备,回头再说字。    嗯,在长春呢。昨天下午到的,上午转伪皇宫了。发几张随手拍的给你看。
    进出的路上,随处有不起眼的花开在路旁。青桐,不用相机不知道,原来我还是最经常的看见那些微小的事物哦。怎么办怎么办?哈哈哈
    先这,抱抱。











点评

伪皇宫的红地毯好像办婚礼酒席的地毯,嘿。恩和总是能看到细节,是你具洞察力的一个明证。喜欢恩和拍的图片,像跟着恩和一起看到。抱抱,玩开心。  发表于 2019-9-23 13:16
82#
发表于 2019-9-20 20:05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文章,欣赏,祝好!

点评

顺问秋安,多谢。  发表于 2019-9-23 13:18
83#
发表于 2019-9-27 08:32 | 只看该作者
青桐、昙昙,亲爱的:前天晚上有写好多话,手机吃掉了了。
却没懊恼呢。语言和人也是有缘分的吧,应该是那些话不是最想和你俩说的,最想说的,在不那么疲累的时候,在仿佛你俩面对面的瞬间哦。
哎,其实是没有闲暇呀。
还在辽宁境,国庆前一定要赶回家才行,现在各个旅游景点已经人潮汹汹了。
先这。团团抱抱。:hug:

点评

抱抱恩和,回复迟了,还要忙上一两个月,可能才有空闲。好在恩和与家人避开了国庆游玩,要不然,真是要看人海的风景。很想念恩和……  发表于 2019-10-9 20:51
84#
发表于 2019-9-27 09:04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太在意吃什么,也不注意味道,觉得不饿就好。吃过慈姑,是在上海上学的时候,味道也早忘了。看了文章,又想起了许多往事。
85#
发表于 2019-9-30 07:38 | 只看该作者
    青桐,昙昙:在动车上呢,转到大连,晚上的飞机到家。先致节日问候。
    还是手机,和你俩一起闲聊,想到哪说哪。好吧勒?
    哦,亲爱的,我们人,是一种怎样磅礴而奇妙的存在呢?
    哎,你俩也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吧,就是你正想着什么,陌生或熟悉的环境和人群里,忽然就有人也正好说到这个。
    这些天乘车或游玩,一想到你俩的字,耳朵就听来有人也在说记性、记忆哦。
    不同的,我听来的都是感叹和遗憾,而你俩对此的感知认知,宽和淡然而深挚。
    你俩各自的看见和记得,对彼此的懂得和记忆,恩和都听到了了;笔下各自的今时和往昔,细微后的生命况味,恩和看得到的,都好喜欢的。
    你俩知道的吧。#^.^#

点评

收到呢,我就知道恩和定会收听到。真想闲下来,能好好地与恩和、昙花一起聊聊天,从你们处总是得到好多,感恩,也珍惜。  发表于 2019-10-9 20:54
86#
发表于 2019-9-30 07:46 | 只看该作者
    嗯,想想我读过的昙昙的用字,字后从没有丝毫展示给什么人看、博人眼球的起心呀。悲伤苦难也好,幸福顺遂也好,她只是不舍而有记。落笔平易,是天然和必然如此的。
    不舍之情,在几乎她所有文字间漫漶,每每听来,都好感动的。昙昙是对一切经过都深情的人呀。单纯的不舍的深情。只是深情而已,没有冲犯谁和占有读者的取意哦。
    一些些平常人、小小不然的事、一个个熟悉或陌生城市的匆匆步履、一棵树一朵花的逢遇,都因而有了雨后阳光、月华草地的质地:清透、温软。可回望、可抚摸。

    哎,恩和从小受教、书中认领的,一直是不执哦。不执,陪我走过生活中那些必然失去的疼痛,和万千懂得的悲伤。
    可是认识昙昙,读她的近乎天真的深情记录,我就一点也不怕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被她挂懐,由她某一天,眼有泪光心生微笑地念起。
    我知道的,我知道,在她那里,会是恩和最真实的样子哦。
    而彼此不失、无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7#
发表于 2019-9-30 07:58 | 只看该作者
    青桐的字呢,真是没有匠气的精美雅致。好有趣的,每读都想起“珠珠”这个称名呢。
    就一回回暗自点头:果然如珠。粒粒清晰明透,而又本色天然的。
    嗯,像说话一样的文字,流水自然成章,好不容易的,是最不容易的。凉白开让人品出茶的甘苦、咖啡原味,清淡和浓稠在一杯相谐不悖。恩和不懂写作,也知道那要超越行文功夫、而走去心性自然才可以的哦。
    文字如白话,比炫词美文更遮不住心性质地的。谁的素颜是招手的姿势,谁是从心的淡色深情灵慧,用心体察,都会一见而清的。

    嗯,昙昙一一记录的不舍深情,到青桐这里,是安放即记取的安详端庄。青桐用字,是每个深夜潮生波涌,到清晨水沫尘泥缓缓落下,海岸一平如镜,沙细砾白,珠贝出露。迎光散步的人呢,一览海天和水岸,轻轻俯身拾捡一二:手即心,不取的呢,也不是厌弃。
    安静清明地看着一切自然和人世的生发,在内心安放容下。
    哎,真的听得懂一只海螺,就知道每一个微茫生物,无限靠近无限遥远,永远都是各藏悲喜呀。
    记录和安放一样,就都是懂得和相惜。

点评

恩和总是说自己不懂得写作,其实你已写得很好了。 抱抱恩和,说了这么多美妙的话,很感动,让我生了些自信。有恩和的肯定,就续续再来记录一些流水。相信再过两个月后,可以安静地多读些书,到时与恩和说说我看的书  发表于 2019-10-9 21:1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8#
发表于 2019-9-30 08:02 | 只看该作者
    嗯,之前手机上也说了许多话的,都和关于记忆的书籍有关的。所以才说手机吃了、也不懊恼呢。
    你俩知道我什么书都读的嘛。像看房子老师写《脸》,我就想起神秘主义诗人克洛代尔《倾听的眼》,看兴文老师写《徒步千年》,我就想起麦卡锡的《长路》。你俩这章字我想起的书,容后再聊,手好酸了了。哈哈哈哈哈。

    哎,其实恩和心里有个和文学无关的题目,叫《旅行尽头的天地》,所有我读的书见的人,都在其中哦,每一个偶见,恩和都当是恩遇。
    看见你俩和你俩给我看见的,尤其如此。
    以字当谢,以谢当祈。节日快乐,团团抱抱。

点评

我喜欢恩和这个题目呢,觉得开阔,还给人以不可预知的期待。期待恩和开始这个系列。恩和心性的纯,总是会带入向善的力量,恩和的悟性之高,又总给人以惊喜。我感觉你的联想,是打通。  发表于 2019-10-9 21:16
8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09:59 | 只看该作者
中  秋



  中秋走月亮的习俗,我倒不知,只从古诗词中知道,曾经时兴拜月。近些年有复古之风,我也得以参与了拜月。

  莹漾外出读书,木华出差苏丹,中秋独我一人在家。有朋友邀约,去盐隆祠做月饼并赏月。问过我妈,起初她愿意同去,便答应了朋友,将行时,又说还是不去了,要与我哥他们过中秋。于是我独自前往。

  盐隆祠位于市区,建于清代,可笑的是我竟从没有去过。在一座城市居住多年,仍有许多并非寂寂无名的地方是盲区,至今也不明白是何原因所致。

  去到祠里,朋友已在等候。她穿了蓝底白花布对襟衣裙,头发挽成一个松散的髻,看起来闲适又古典。那一刹有懊恼,应穿中式衣裙来的。

  来做月饼的人,并不认识,但人人和颜悦色。祠里的师傅早已准备好原料:山药、紫薯、南瓜、绿豆等为月饼皮,已煮熟研细,豆沙、蜜饯、果仁为月饼馅,还有模具、一次性手套和放月饼的小盒子。说来简单,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像包汤圆一样包好,放入模具,轻轻一压,一个漂亮的月饼就做成了。但之前的工序繁琐,如小红豆,我们把它一粒一粒剥去外皮后才磨细。有意思的,不是做月饼了,是剥红豆皮时的那份慢。时光好像就此悠长了。

  我做了四个月饼,第一个自然是失败了,压时太用力,原料被挤出模具外,只能拿起重做,原本打算做成三层不同颜色的月饼,这时紫薯、南瓜、山药便混在一起,却也没有关系,重做出来的月饼是彩色外皮的,一样好看。最好看的一个模具,是莲花状的。可我怎么做,都是一朵开糊了的莲花。一小伙接过模具,细细教我:把模具缝隙间残留的原料一一用牙签剔除,再使用。果然,这样压出的莲花月饼纤毫毕现,立体许多。这是有意思的,明明是眉眼不分的圆团,放入模具,只轻轻一压,一朵一朵的花,也就开在了圆圆的月饼上。

  来做月饼的小女孩,穿着汉服,小心翼翼地做了一个又一个:用一半绿豆、一半山药,或一半南瓜,一半紫薯,做成双色月饼。有外国人也跟着朋友来体验:她用山药做外皮,正中放一点紫薯,做出来的月饼便有了芯。看到她们的月饼时,恍然间明白,只要心思玲珑,月饼便也可做得玲珑。

  黄昏时,祠中来了许多人,带着乐器、茶具和吃食。这项活动真的非常松散,不限制人数,若想参与,来了便行,祠中师傅不会多问一句。但来的人对此项活动都很重视:或穿汉服,或穿唐装。

  月亮将升时,我与众人随道长拜月,祠中的师傅立在两侧清唱。拜完月,随朋友坐在廊下看古筝、古琴、书法等表演。月亮慢慢升起,映得一庭银辉。

  这是以月为名的一次聚会。在月的名义下,人与人间,多了一层亲近,也多了一份欢喜。

  最让我讶异的,是庭中一块匾,匾上的每个字均由数个字凑成,分开看,字字认识,凑一起,一字不识。问过道长,他回头一看便答:天长地久。然后细细解释:青气为天,万年为久,山水土为地,多年为久。道长去忙碌后,朋友提醒:道家讲究天人和一,道法自然。这样的匾额,其实是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意了。所以他们主持拜月活动,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除了拜月,今年还去赏了月。

  中秋节后的八月十六,为了这轮明月,我与朋友在西山逗留一整天。天色渐暗时,去往最高的山巅,果然见月亮徐徐升起。已不是第一次在西山看月,只是每一次看到月亮在天边露出那一弯嫣红的脸庞,都觉欢喜。它慢慢地,一点点向上攀升,露出整个脸庞。然后一面攀升,一面从嫣红褪成桔黄,再淡成浅黄,最后终于在夜色中漂为银色,一时间,湖面银光鳞鳞,波动着数千年的情思。看到这轮月,便是最不喜欢诗词的那个人,在我身边也念出一句:海上升明月。海?湖?并不那么重要吧,重要的只是,那轮明月在这许长许长的岁月之后,仍然让我们去守望。

  我猜想,月亮千百年来不曾改变,一如我们对月亮所怀有的情怀,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但有的往事相隔并不遥远,却已追寻无踪,当然,或许只是机缘未到。

  见你提到黄辅军校,便想起我二大爹。他是黄辅军校第十九期学员。历史的模糊与岁月的磨砺让我们完全不清楚他的经历,只隐约听说过他的一些往事,却总觉莫名。数年前认识了一位专门研究民国历史的朋友,之前并不知道他有这方面的爱好,只知道他擅长做菜,并好为人师,时时教我做一些新鲜菜式。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与他闲聊,不记得聊起什么时,竟然扯到了这段往事,很快,他找出我二大爹的照片传过来。照片虽然模糊不清,却是我第一次见到二大爹的容颜,甚至,也是我的侄儿、我二大爹的孙子第一次见到他爷爷的样子。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东西,岁月也是这样一个条件不足的方程式,唯有步步走过,才知道能够相遇的,能够知晓的是什么。

  就像你的那一盆三角梅。
9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00 | 只看该作者
风又奈何 发表于 2019-9-16 14:59
慈姑第一次吃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吃,鸡米头更是没吃过,涨知识,问好,点赞!

节日快乐!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4 04:52 , Processed in 0.20225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