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0-4-20 09:54 编辑
【4月-养生】话说养生与健康
说到养生,人们都会津津乐道于健康饮食与健身运动等。熟不知,看似简单的养生二字却蕴含着从内到外的要素,关乎着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养生,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身体,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极致。
去年深冬时,公司年仅54岁的李师傅,在接送夜班员工上班途中,突发心脏病而猝死,知晓此事的人纷纷惋愕,年龄尚轻,也不是劳累过度,平常也未见他有什么不适的症状,突然就倒下了,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后来才知,在当年公司员工体时,医生曾告戒李师傅注意心血管症状,让他去乌市的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但他自视没什么大的问题,正好又赶着儿子结婚装修房子,说是等忙完了孩子的事后,放假了,再去好好检查。
谁知,这一耽误,就是一生。
大家帮忙处理了他的后事,在葬礼当天席宴上,共坐一桌的几位同事心情沉重,聊得最多的话题自然是这位李师傅,感叹他短暂的一生始终是工作,只为家庭与孩子着想,从没有将自己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忽视了日常对自身的爱护,所以才误了性命。
嵇康先生的《养生论》言: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大致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突然患病,更加不会有人莫名其妙突然陷入死地,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内那些早已存在的细微变化罢了!
嵇康是魏晋年间“竹林七贤”之一,他崇尚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又神往于道家逍遥自由、超然世外的人生境界。嵇康注重养生,他的《养生论》包括滋养形体和滋养精神两个层面,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嵇康在养生观方面,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认为我们应该善于养护生命,只要“导养得理”,就能获得生命的无限快乐与自由。他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的养生论是对先秦道家养生理念的一次新的发展。
人过了四十,身体看似没什么大毛病,但实际上,多数已经进入了亚健康时期。就拿家中先生来说,经常忙于工作,四十多岁时,就已经检查出心脏辫膜的问题,但始终因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由,拒绝就诊。至到病情发展到临界点了,医生再次提醒:若不及时手术,将错失治疗的良机。他才放下工作去医院做了辫膜置换手术。术后,因自身的体质问题,恢复起来较慢,只好停了工作在家静养。现如今,他是靠大把的药物来煎熬自已的余生,还得定期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合格,真是件懊恼之事。
嵇康说:“害成于微,而救治于著,故有无功之治。意思就是:病害初生于微小隐蔽的状态,到形成显著的大病才去救治,所以不论怎样治也是白费功夫而无疗效。
当我们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时,去医院检查,的确是不太明显的症状,临床均诊断为亚健康。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劳累过度不注意休息,或是熬夜导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嗜好,营养不均衡,长期缺乏身体运动等,才会导致心脏猝死、糖尿病,癌症,白血症等病症的不断发生。
都说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像李师傅这样的人群很多,日常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平时少有注重自我保健,真的是工作第一,身体第二。加之饮食、环境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有些人还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孩子高额的教育费等。那些搞设计的,搞营销的,做新闻媒体的,创业的小老板……哪个不是压力山大,唯恐工作出了差错丢了饭碗,通宵熬夜,带病上班,哪个不是家常便饭呢?为了扛起一个家,好多人只能是夜以继日地忙碌,每天休息的时间极少,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等到出现状况时,才会踏进医院的大门,如果检查后没什么大碍,往往是吃点常用的药了事,等到自己身体发出危险信号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其实,人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在不断的运转中会出现磨损,消耗,如果哪个小零件坏了,及时给予修理,就不会有大的故障。可是,人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有轻微症状时多是不太重视,宁愿等到病情严重了,才会想起去就医,从“未病”转到了“已病”,此时,只能化大力气,靠药物才能觧决,有的人甚至靠药物养护终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当下,人们已体会到了健康的珍贵,纷纷从“治疗已病”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的生活模式。近两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小公园,小广场中各种活动器材的设置与增加,给市民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每天早晨都会有不少晨练的市民,跳舞、练剑、打太极、慢跑等都有,市民用自己的活动方式,开启健身运动的生活,目的就是养生保健康。
体育运动,食物调养,上品药补都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乐善好施更是颐养身心的法宝。然,在強者适存的今天,面对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我们更应积极主动调节自我精神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所以,古代的养生家把养心神、调情志作为延年益寿、防病治病之良药。
人这一生,不过百年,真的很短暂,而人在疾病面前,却是非常的脆弱。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共同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自己身心都得到健康,就得从点滴做起,疾病防患于未然很重要,莫要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健康问题,等小病酿成大祸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学习养生是为了追求自我的超脱与逍遥,更是对个体生命自我实现和崇高境界的向往。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我们无法预知明天的疾病,但我们可以规划今天。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养生,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