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学是否有新旧之分——读甄小竹《夜幕降临》兼探讨文学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10 0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竹儿姐姐的这篇文章我看了两遍,不想说什么笔法什么写作方式,笔法不过是为了表现故事内核,就像一个人的外衣,你可以说它重要也可以说它不重要,要看对什么人来说。
  
  在读《夜幕降临》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大概从小看故事类的文学作品长大,对这种风格的文章十分熟悉,对文中的内容也很熟悉,倒不是因为婆媳关系的文章太多的缘故,而是同样身为农民的孩子,对原始人性的了解太深刻。许多人为了达成目的不惜一切代价,撒泼打滚一哭二闹三上吊,那种赤裸裸的表达尖刻得像一把刀,丑陋得像癞蛤蟆身上的皮,他们连最简单的伪装也不要,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活得像野兽,一切从本能的欲望出发。文中的婆婆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她心里,传宗接代最重要,仿佛大麦嫁来就是为生孩子的,只有孩子才是她的目的,大麦不过是个生育机器,她对她没有感情可言,自然也不会理会大麦的尊严。
  
  婆婆为了逼大麦生孩子可以做到什么地步呢?
  
  我们来看看故事主线。
  
  婆婆讽刺大麦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大成不配合大麦去检查,大麦有苦说不出----大成领回小三杨花---大麦回忆为了嫁给大成拒绝深情的小木匠----小三杨花怀孕,大成要离婚---为了逼大麦离婚婆婆和大成演了一出好戏-----大麦离婚后嫁给小木匠并成功怀孕-----大成回头找大麦复合无果
  
  从竹儿的情节设计来看,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十分明朗的,主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揭露和讽刺了那些以传宗接代为天旨的落后思想,以及那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陋嘴脸。
  
  这是一篇非常正能量的小说,竹儿为了揭露人性,采用的是非常传统的写作方式,故事情节也是我们能听到的小道消息,那些事或许在更久的年代曾经发生过,也或者在极少数人的身上仍在发生。在细节的安排上,竹儿写得真,但情节设置上却着重一个“巧”,所谓无巧不成书,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数,所以我们在看这篇小说的时候,很能满足我们对善恶的后果的期待。也就是说,在作者的观念中,依然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思想,也明确地将这种思想传达给读者。
  
  至于这篇文中的婆婆和大成等人的举动,是否有失真的效果呢?或许在我们这代人看来多少有夸张的成份。从婆婆的设计,大成和杨花的关系,大麦和小木匠的偶然复合,大成的结局,都可以看出是作者的有意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以现代人的聪明和独立来看,无论是婆婆还是大成还是大麦杨花小木匠,都不可能按照这样的剧本去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人难免有脑子进水的时候——读者也不一定相信这事真的发生,不过小说并非是完全照搬生活,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和扭曲,就如故事会里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不是真的,但我们总能从中知道某些道理。
  
  说到《故事会》,在八九十年代可谓风靡一时,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其浅显易懂、情节引人的表达方式很适合当时文化不高的平民百姓阅读,在沉重的劳动下,能适当放松一下神经,从书中寻找一个减压的出口或释放对现实的不满,正是当时的人们所急需的。不过随着教育的普及,现代人的文化也相应提高,对文学的追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曾经是贵族文化的东西有了更多的平民受众,而那时曾奉为真理的故事类的小说,就成了旧时的文学渐渐被淘汰。
  
  不过,文学真有新旧之分吗?
  
  窃以为是没有的,文学追根究底无非是人学,而人性这种东西又是人类突破不了的极限,不然历史就不会一再重演,只是人性的表现方式有了更多变化而已。为了表现人性,作家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行,对这方面不应该设什么限制,当然也需要把握一个度,形而上的东西最终也只能寄托在形而下的具体物件之上,太过离谱的脱离实际的思想终究只是一个空想,不容易让人理解和领悟,当然也就没什么用处。浦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荒诞离奇,余华的《活着》也非常扭曲,更别说什么卡夫卡,但不管他们怎么变,变的只是外壳,内在的思想大同小异。技巧可以给作品锦上添花,但不应成为思想的牢笼,如果你为了迁就技巧而委屈思想,无疑得不偿失。好的思想仿如流水,可以突破任何框架。文学作品外壳的改变,只是为了让当代人更能接受,好比潮流服装,我们认为时髦而去追捧它,但很快这种风格就会被淘汰,当你追多了潮流,就会发现还是实用的东西更靠谱,它像一杯白开水,温润舒适,疗养身心。不过,白开水必须是纯正的白开水,不能掺假,也就是说,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写文章,你的内核一定要有质量有价值,这是最终目的,也是文学最后的归宿。
  
  至于为什么会说旧呢?大概是你看了太多类似的情节,已经对它失去了新奇感,或者你没办法了解那样的生活,对这种故事不感兴趣,也或者你有了更高的追求,觉得那样简单的故事和思想不值一提。至于外界要求作者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不过是他个人的愿望而已。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走的路当然也不同。
  
  至于什么是正确的文学之路,大概每个人的答案也不同。
  
  于我而言,正确的文学之路,永远都是在探究更高深的思想,挖掘人性中的隐秘之处,发现一些别人没发现的秘密。
  
  纯文学和网络文学,哪一种才是正确的文学之路呢?那要看你的追求了,如果你觉得它让你开心,能够带来收获,那就是正确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英雄,佛说众生万相,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千篇一例。
  
  存在即合理。



     甄小竹《夜幕降临》链接: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460571-1-1.html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5-10 09:2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加分不说话的人总是被大多数作者们忽视的,但我依然为这篇文字加上满分。
3#
发表于 2020-5-10 09:3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一定要相信一点,就是评论家的笔是可以左右摇摆的。同样一篇小说,如果他想夸你,可以夸得天花乱坠,如果他想拍你,分分钟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其实很多东西,和小说本身没关系。
4#
发表于 2020-5-10 09:32 | 只看该作者
“于我而言,正确的文学之路,永远都是在探究更高深的思想,挖掘人性中的隐秘之处,发现一些别人没发现的秘密。”
不用正确与否衡量,而是更好和比较好的分别。
:handshake

5#
发表于 2020-5-10 09:32 | 只看该作者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5-10 09:22
虽然加分不说话的人总是被大多数作者们忽视的,但我依然为这篇文字加上满分。

不会忘记,你为“杭州姑娘”加了分,但没说话。沉默也是话,于无声处嘛!

点评

雀老师误会,我是指我们小圈子里的,没想到被先生抓住把柄了,误会哦。老师的杂文写得是真好!真心点赞。  发表于 2020-5-10 09:37
6#
发表于 2020-5-10 09:34 | 只看该作者
我加分也不说话。                           
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9:49 | 只看该作者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5-10 09:22
虽然加分不说话的人总是被大多数作者们忽视的,但我依然为这篇文字加上满分。

我就最喜欢加分不说话的人,实在。不像有些人叽叽喳喳又舍不得出钱。
8#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5-10 09:30
作者一定要相信一点,就是评论家的笔是可以左右摇摆的。同样一篇小说,如果他想夸你,可以夸得天花乱坠,如 ...

对头,所以说写作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大都按个人喜好来定标准。
9#
发表于 2020-5-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甚好,足慰竹儿之心也。向老桑开炮,打倒老桑。。。。。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5-10 09:32
“于我而言,正确的文学之路,永远都是在探究更高深的思想,挖掘人性中的隐秘之处,发现一些别人没发现的秘 ...

说得对,正确与不正确,太过绝对了,人类总归不能到达文学的最高巅峰。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5-10 09:34
我加分也不说话。

那是谁在聒噪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5-10 09:51
如此甚好,足慰竹儿之心也。向老桑开炮,打倒老桑。。。。。

打倒老桑,再踩上一脚!                                   
13#
发表于 2020-5-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随玉 发表于 2020-5-10 09:53
那是谁在聒噪来?

鴳雀,那只憨鸟。                                      
14#
发表于 2020-5-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5-10 10:24 编辑

支持玉弟哥哥,观点在竹儿文后说了,重复一下。
一个家在河北农村的同事说,疫情期间她在封闭的村子里待了两个半月。对于三十多岁的她,烫头、染发、穿鲜艳的衣服、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等等,家乡的同龄人都很有微词,那些没有生男孩的家庭都还是被人当面指手画脚,抬不起头来。 一个60多的老太太丧夫后,不顾子女反对嫁给一个70多的老头,为的是补上自由恋爱这一段人生。这篇小说中,这样一个老旧的故事一再在依然广大的农村上演,这本身就是非正常的农村社会现实,就应该去写。
城市的确正在扩大,大有素材可写,但仍然不能占据文艺作品的唯一主流。
15#
发表于 2020-5-10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薰古琴 于 2020-5-10 11:02 编辑

评论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一篇小说的故事核延展出来,探讨了文学作品关于新旧之分的观点。我跟作者稍微有一点不一致。
文学确实是人学,但人是在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就是说人性有时候要受到历史环境的制约。而揭示人性和社会为主的文学就有新旧之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6 09:35 , Processed in 0.0528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