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55|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知耻而后勇——库切小说《耻》之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27 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边老桑 于 2020-6-27 13:29 编辑

  
知耻而后勇
——库切小说《耻》之印象
文/潭边老桑
  
  南非著名小说家库切的长篇小说《耻》读完了,非常喜欢,很多感想不吐不快,下面主要就其叙事艺术与思想性来谈一谈。
  
  从叙事艺术来看。首先,《耻》采取的是全知视角下的线性叙事,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了两件“耻”事,一是作为教授的卢里与其学生梅拉妮的性丑闻,二是作为女儿的露茜在父亲卢里面前被人轮奸的屈辱事件。前者发生在现代都市、大学校园,直接导致卢里教授被开除,后者则发生在乡下、农场,这里也是卢里教授人生的最终归宿处。当然,库切在其间还安排卢里教授回了一趟城里处理“前耻”,从而使得小说在整体叙事上严谨而缜密,情节推进与结构衔接上也相当自然与圆润。除了这一条现实的故事主线外,库切还安排了一条副线,也就是卢里教授创作歌剧《拜伦在意大利》,这条线贯穿小说始终。两条线仿佛音乐中的主歌与副歌,交相辉映,互为观照,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二重唱。
  
  其次,《耻》的叙事节奏、叙事腔调,带有一种舒缓、优雅而迷人的散文化风格与诗性。所谓散文化,是指库切在叙事中加入了主观情感,加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几乎随处可见,这样就使得文字有了温度、情绪与对故事诠释的意味,从而暗示、引导并漫不经心地感染着读者。所谓诗性,是指《耻》里充满了不少隐喻、象征,比如贝芙的护狗所、露茜喂养的狗、露茜与佩特鲁斯身份的转化、卢里与自己所写歌剧里的拜伦互为观照与映射……这样的叙事模式,给我的第一感觉,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相似,既在主要故事里融入形散神聚的过去与将来的情节碎片,又将故事附着一些具体的意象上,用诗化的含蓄与委婉呈现并绽放出来。此外,这种舒缓的叙述腔调与节奏,还令人想起爱尔兰小说家特雷弗、吉根这一老一少以及以色列小说家奥兹的短篇小说,除了舒缓,更有精致与优雅(关于这三位小说家,就不展开谈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读书笔记)。
  
  再次,《耻》的叙事,是往内走的,或者说是指向人物内心世界的。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耻》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人物也很少,不属于宏大叙事风格,但《耻》在叙写人物心理上,花费了大量笔墨,特别是卢里教授在前后两件耻事上的观念与态度,库切对其作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与描摹。这种心理刻画与描摹夹带着作者库切对于社会与生活的感悟与见解,而这种感悟与见解又极其精准、极其富于哲理意味,往往带有高屋建瓴的格言警句式升华意味,从而使得小说的叙事语言于沉静凝练中富于强劲的思想张力,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品味。
  
  从思想性来看,这部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耻辱”,发生在主角卢里教授身上,宛若硬币的两面。
  
  在第一种耻辱上,卢里教授因为崇尚性解放性自由,在大学校园内外大肆追逐并侵犯女人,对,侵犯,主动侵犯。小说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他觉得,对自己这样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了。每周四下午……走进公寓……索拉娅……两人做爱……”库切开门见山就谈到了“性”、“性需求”与“性爱”,或者说,一开篇就将“性”的话题摆上了台面,扔向了读者,你们会否对这个话题害羞与羞涩?
  
  索拉娅是一个妓女,在业务上相当敬业(请允许我使用“敬业”这个词,这个行业传承几千年了,至今仍然流行与“兴旺发达”),或者说相当具有职业精神(但不是每个从业者都具备这种职业精神),对卢里教授的服务非常周到体贴,这就使得卢里教授一开始就看上了她(当然是对比其他从业者),想利用金钱交易将其固定为自己的性伴侣。但好景不长,索拉娅因为家事而在某个周四未能赴约,卢里教授郁闷之中又“偶然”在街上一家饭馆遇到了索拉娅,她带着两个孩子,两人就这么对了一眼,后来再次交易时卢里就没有了那种美好的感觉,孩子啊、索拉娅的老公啊这些因素就如鲠在喉般让卢里难受,索拉娅也发现了这种尴尬,选择了退出“交易协约”,不再为他服务。这个时候,卢里教授本该心照不宣就此罢手,可是他不死心,幻想着修复、找回、维系这种美妙肉体关系的平衡,于是他不停地骚扰索拉娅,甚至动用了私人侦探来刺探索拉娅的私生活。这个时候,很显然,卢里的行为已经过分了、出格了,严重侵犯到了索拉娅的正常生活。索拉娅虽然是个妓女,但不是那种很随便很一般的妓女,或者说索拉娅虽然具有职业精神,但她不是职业妓女,她这样出卖肉体,仅仅是为了补贴家用,为自己的一对儿女及生病的母亲。她还有自己的丈夫,她们一家也想在大庭广众面前过一种体面的生活。换句话讲,她不愿被人贴上职业妓女的标签,不愿意卢里过度闯入并侵犯她“阳光”下的生活,暴露她的阴暗面,于是果断地“命令”卢里“永远”忘记她,“不要再往这里打电话”。请注意我使用了“闯入”与“侵犯”这样的词,其实,库切在小说后半部分非常具体地写到了这样意思的意象,先留个悬念。
  
  侵犯索拉娅被拒绝后的卢里教授,开始变本加厉地侵犯其他女性,包括更多的妓女、系里的女秘书,甚至他的女学生,无一不得逞,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他教授的“浪漫诗人课”上的学生梅拉妮身上。梅拉妮有个好听的名字,和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一样,三个字发音从舌尖滑到下齿,美妙得不行。卢里这个“叫兽”,于是对于这个美艳的猎物,进行了诱奸。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就是纳博科夫和库切这样的学院派小说家,都选择了把一些我们一般写者羞于谈论的性方面的话题,正大光明地摆到了“台面”上来进行呈现与探讨。对,卢里教授就是对一个花季文学女青年进行了诱奸,具体细节就不说了,总之,师生之间这种不伦情一开始还算平衡,但慢慢地,卢里教授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请注意,我这里使用了“占有”一词,因为,梅拉妮本来是有男朋友的,梅拉妮起初或许只是出于敬仰与同情,想和自己这位离过婚、孤独寂寞的导师逢场作戏,安慰安慰导师罢了,没想到这位导师居然爱上甚至迷上了自己,一度闯入自己和同学合租的公寓寻欢,丝毫不顾忌被人发现。卢里有这样的色胆,梅拉妮却害怕了,于是就逃避甚至翘课,而卢里则继续死死纠缠,一有机会就强行和梅拉妮发生关系。这时候,卢里已经触碰到梅拉妮的底线了,而梅拉妮的男朋友也适时出现了,男朋友年轻威猛,卢里当然不是对手,被暴揍一顿。但卢里觉得梅拉里是属于自己的,不愿意放手,于是事情就坏了,梅拉妮和她的护花使者也就是男友,一起把卢里给告发了。
  
  卢里如果认罪悔过,还是可以继续呆在象牙塔里教书的,问题是,卢里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不愿意低头,不愿意接受校方公审,不愿意道歉(只要承认错误并道歉,卢里的教职是可以保住的),结果,就被校方除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种耻,从世人的眼光看,先是和女学生产生不伦之爱,后被学校开除,怎么说也是耻事了。卢里却不以为耻,不但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这就引出了第二种耻。
  
  第二种耻是卢里失业后来到乡下女儿露茜的农场里发生的,也就是三个黑人男子,光天化日之下,在农场,在女儿的房子里,当着卢里的面,轮奸了露茜。要知道,露茜当时还是一个没结婚的姑娘或者处女。更令卢里觉得耻辱的是,露茜在被轮奸后居然不选择报警,甚至要生下这个孩子!这在卢里眼里,完全可称得上奇耻大辱。
  
  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库切在小说里或许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或许他的构思就是一种宿命观。换句话讲,卢里在大都市、大学校园里那么强势的“闯入”、“侵犯”与“占有”,他带给索拉娅、梅拉妮的伤害,结果在蛮荒的乡野之地,一股脑儿全部回敬给了自己, 他是怎么侵犯伤害别人的,在乡下被人变本加厉地侵犯与伤害。所以我说,侵犯与被侵犯、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荣与耻,在卢里的人生与人性里,成为了硬币的两面。
  
  小说正是按照这种逻辑,在写了侵犯与被侵犯、伤害与被伤害两件事之后,回到了反思与忏悔的层面,库切安排卢里回了一趟城市,处理了与学院里的遗留事务,与自己的前妻进行了沟通、和解。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卢里去了梅拉妮家里道歉,当着梅拉妮父母的面下跪。请注意下跪这个情节与细节,当一个大学教授跪倒在同样是搞教育的梅拉妮父亲这样一个中学教师的脚下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反过来讲,如果卢里没有亲历女儿被伤害与侮辱的过程,没有一种剧烈的羞耻感,他会低下那颗高傲的头颅么?
  
  写到此,必须讲一讲小说中的一个意象了。这个意象,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闲笔”,却可能是作者库切苦心孤诣营造的一个巨大隐喻与象征体,那就是,当卢里从城市来到乡野,来到农场后,某一天早上和女儿露茜带着三条狗“离开大道,穿过灌木林”,“走到一处大门前,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萨皮工业——未经允许闯入者将受起诉’”,于是两人“便返身往回走”。这个地方,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是小说的一只“天眼”,天机就藏于此。因为小说的核心思想或者说精神指涉,就是这个牌子上所讲的“闯入”,所有的“耻辱”,都与“闯入”相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不要轻易“闯入”、“侵犯”与“破坏”,不然,“将会受起诉”。而小说里所讲的两件耻辱之事,无论卢里还是那三个黑人,都没有遵守规则,强行闯入了别人的生活,闯入了别人的“领地”,造成了伤害与破坏。请注意“领地”这个词,小说中在某些细节就写到过露茜的狗撒尿的事,而狗的撒尿,就是一种领地意识,明确宣示“主权”与“我的地盘我做主”。
  
  谈到领地,有必要依据小说情节往深一点说。卢里来到女儿露茜的农场,其实也意味着他“闯入”了露茜的“领地”,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里是露茜在当家作主,卢里尽管有父亲身份,但毕竟是“客”,所以,卢里如何处理好父女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课题。可是,卢里与女儿露茜的生活观念与看待事物的理念,完全不同,这就必然会产生冲突,而作为“领地”之主的女儿如果不相让的话,这一对父女所受到的伤害就会更大。事实上,在对待露茜被轮奸这件事的态度上,两人之间几乎水火不容,卢里根本没有意识到儿时的女儿与成年后的女儿,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他可以闯入女儿儿时的日记与教育,但却不能闯入成年女儿的生活领域。换句话讲,他只能融入,而不能“喧宾夺主”。
  
  在“领地”这个话题上,露茜与佩特鲁斯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一开始露茜是农场主,佩特鲁斯是雇佣工,也就是说佩特鲁斯是为露茜打工的。但是到了后面,这两者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佩特鲁斯不断做大做强,露茜最后反倒不得不依赖甚至依附于佩特鲁斯了。佩特鲁斯其实也是库切苦心塑造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是具有象征性的,他是黑人,南非土生土长的黑人。而露茜呢,和他父亲卢里一样,是白人,祖先是从欧洲移民过来的。我们知道,历史上,南非是一块殖民地,欧洲白种人的殖民地,之前一直受白人统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曼德拉领导革命运动,才推翻了白人统治秩序,黑人逐渐当家作主,缓慢接管着白人建立的规则与秩序。而当时的南非正在进行土地改革,政府鼓励并支持黑人将白人的土地所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夺”过来,那么佩特鲁斯就是这样一位黑人代表,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南非汉子,本身和露茜没有矛盾冲突。问题是,根本上讲,露茜的“领地主人”身份,是很脆弱的,是必然要受到土著黑人排斥的,大的环境比如体制与政策在排斥她,比如上面提到的土地改革;小的环境比如那三个黑人也在排斥着她,而对于她的强奸,无疑是想从思想意志层面彻底排斥与摧毁白人在这块土地上的“领主”地位。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见解,那就是为什么露茜要生下这个孩子?我觉得,这里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露茜已经把自己当成这块土地上不可分割的一员了,她与佩特鲁斯,与贝芙,与小镇居民之间业已建立了一种融洽的关系,她不想失去经营了十年之久的熟悉的土地,不想失去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与环境,也不想回到父亲卢里所希望回到的陌生的欧洲,于是,选择了以德报怨,选择了宽容与原谅,选择了和强奸自己的三个黑人达成了和解。也就是说,如果露茜本人不能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那么,她生下来的儿子呢?儿子可是有黑人血统的啊!我成了你儿子的母亲,我还不能成为“领主”?你们想让我一生羞耻,我偏要将这种耻辱涅槃,转化成为一种荣耀,那个时候,你们还会恨我,排斥我么?所以,当我们这样去理解露茜坚持要生下孩子的思想后,就会觉得,作者库切的内心深处,或者说他在小说里流露出的思想境界,有多么宽容与深远!
  
  最后,我们要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卢里的闯入意识与固执心理,这就涉及到小说的副线即拜伦在意大利这件事了,我认为这是卢里对于拜伦的戏仿。
  
  卢里不管作为现代语言教授,还是作为传播学副教授,总之,他的研究方向是浪漫诗,而具有浪漫气息的大诗人拜伦,必定会成为他所崇拜的偶像。他想写的一本书就是歌剧《拜伦在意大利》,小说对拜伦在意大利的事并没有详细交待,虽然也提到了不少碎片化的线索,但总体上,要理解拜伦这条线与小说所讲述的主要故事之间的关系,还得花工夫查资料,读典故。
  
  就我个人的查阅来看,拜伦首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其次是一位革命英雄,最后是一位“人渣”。拜伦的感情史,其实就是一场风流艳史,一场彻头彻尾的滥情史,或者说,他在性方面,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者,在英国本土因为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发生不伦情丑闻及与妻子离婚后,逃到了意大利,很快就和有夫之妇特蕾莎好上,成了情人。后来到了希腊,同样和许多追随他的女性发生过关系。他甚至还是个同性恋者。
  
  而小说中这个卢里教授,实际上走的就是拜伦的人生道路,只不过他在走这条路时已经五十二岁了,而拜伦当年才三十出头。卢里二次离婚后在和学生梅拉妮发展情人关系的时候,产生了丑闻,被迫逃避到乡下女儿的农场。但是在乡下,他居然又和动物救护所的女医生贝芙.肖搞上了,而贝芙也是一个有夫之妇。所以,《耻》里面卢里教授的感情轨迹,暗合了拜伦的感情轨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卢里教授其实是在对拜伦进行戏仿。你想,拜伦在文学史上拥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他那些感情方面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拜伦能做的事,我卢里又为何不能呢?再说,我卢里并没有强迫啊,感情的事,性事,这都是双方自愿的啊,我为什么不能去追逐去占有去拥有?我想,这可能是卢里教授的逻辑。但是,卢里恰好忽略了道德这个问题,卢里的事要是放在中国,又岂止是可耻?简直就是道德败坏与沦丧,简直就是不堪入目无耻下流,简直就是人渣!但在西方社会,就可能被认为是性解放性自由,所以卢里一开始死不认错,拒不道歉。
  
  小说对卢里最后结局的交待,很有意思,或者说耐人寻味。因为库切让卢里回到城里处理完事情后,又回到了乡下,甚至还租了一间房子,打算在这里写书、帮贝芙继续经营动物救护所,就这么生活下去。那么我在想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我觉得,乡下可能是他最好的归宿。一者,他本来没多久就要退休了。二者,他也没地方可去了,开普敦大学所在的那座城市,人们不再欢迎他了,校园里昔日的同事已经把他当作路人,他能去哪里呢?第一任妻子,早就疏远卢里,回到欧洲的荷兰,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第二任妻子,虽然对他很友好与体贴,可毕竟也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和他重新再来。他所有的牵挂,只有两件事,一个是女儿,另一个就是他的文学事业他新书的出版。其实,我想大胆说出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白人,卢里在南非这块土地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件尴尬的事,时过境迁,白人先前享有的一切优厚地位与待遇正在被土生土长的黑人所取代。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回到女儿露茜的思路上来,等待孙子的降生,帮助女儿照顾好孙子,从而翻身做主,以黑人外祖父的身份,重新融入到南非社会。
  
  至于他与贝芙的关系,那不是主要的,但还是有必要讲一讲。贝芙的存在,实际上与动物救护所有关,而动物救护所,则是小说中另一个巨大的象征与隐喻,动物救护所的功能,其实是临终关怀,就是收留一切老弱病残垂死挣扎的动物,让他们最后没有痛苦地安乐死去。贝芙这个女人对于卢里教授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收容、同情与安慰,正因为同情,贝芙才主动献身于卢里教授。当然,卢里教授也愿意以自愿者的身份来帮助贝芙打理救护所,这也是一件非常高尚有意义的事情。
  
  在遭受奇耻大辱之后,露茜敢于直面生活,勇于生下孽种;卢里能够 “浪子回头”,承担闯入、侵犯与伤害的责任,以一个被收容与被救护者的身份,去收容、救护那些饱经伤害的动物们。知耻近乎勇!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耻》看起来写了两件耻辱之事,实质上,从卢里教授与露茜身上,我们看到了反思与忏悔、宽容与大爱,看到了“知耻而后勇”的人生新境界。
  
  毫无疑问,不管女儿露茜还是父亲卢里,最后都将迎来他们崭新而积极乐观的生活,这才是小说给我们的一片光亮。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6-27 13:55 | 只看该作者
老桑来了,激动,感动ing。。。粗读加分,敬茶{:soso__437937893495344786_4:}

卡,太卡了。。一直转圈中,头晕
精读后再评。
3#
发表于 2020-6-27 18:55 | 只看该作者
桑师驾临,好一篇剖析大作!
南非作家的小说没读过,以后看样子要补上这一课。
4#
发表于 2020-6-27 23:0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老桑的小说书评一直抱有期待,这篇也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副标题名之曰“印象”,却不乏独到之处。
对“印象”之印象:既有对小说《耻》整体的把握,让未曾读过此书的书友也知大概,又有自己富有个性的解读,且不枝不蔓,沿着开头所言“叙事艺术”和“思想性”两条线索展开,将庞杂的阅读心得写得条理清晰,以理服人,是很好的深读,给人启迪。

先说叙事艺术这部分。
1.《耻》主要情节四个部分,用两耻、两线概括,言简意赅。
2.《耻》的叙事模式,第一感觉竟然和《老人与海》相似,颇觉意外。
3.爱尔兰文学总是令人惊讶。

再说思想性这部分。
从叙事性艺术第一个特点提到的两耻、两线引申开来,深挖下去。
所以两大部分内容巧妙交融,并无割裂之感。
第一种“耻”,卢里教授的角度;第二种“耻”,从女儿露茜的角度。
具体阐释时,围绕人物,挖掘心理,扣住情节,用文本说话,特别是细节,让论证更有力。
这两种“耻”,内容有机勾连。最可贵的是写出独到的发现,虽然用了“或许”“可能”“如果”“提出一个见解”等词句,终究还是发出了属于阅读者自己的声音,真正“我要我觉得”。

此篇评析的文字,可以看出老桑对作品人物思想深挖的努力,且对象征隐喻后现代主义手法等了如指掌,所以能深入到小说的内里,透过人物错综的人际,挖掘人性更深处的东西。库切的确是一个有原则的怀疑论者,他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对历史与未来、种族隔离制度和现代文明等都有所思考,也许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困惑和挣扎,都有身份重构的内需,所以《耻》才这样令人震撼。
我读这书是囫囵吞枣,时间隔得久了,还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露西说,这里就是南非;一个是,没参加考试的卢里让她pass了。

为什么露茜要生下这个孩子?我更倾向于赎罪,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人是有原罪的,她骨子里有殖民的罪恶感;她与父亲卢里的关系终究不能相融,这是她的反叛;之前她选择乡下,后来选择生下孩子,合乎她的思想逻辑。
另,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耻”和“勇”,前者阐释很是充分,后者感觉有些单薄。也许是老桑有意识这样详略安排。

一言以蔽之:好文,高赞!{: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0-6-28 08:08 | 只看该作者
桑版的文文要读的,阿,要读的,近七千字。在读七千字的评论前,还得先读十七万的《耻》,这样对得起七千字。{:soso__3432731060126162145_1:}
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09:0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6-27 13:55
老桑来了,激动,感动ing。。。粗读加分,敬茶

卡,太卡了。。一直转圈 ...

那几天,上中财论坛,网速极其慢,加上第二天不知怎么搞的,电脑开机后提示有故障,蓝屏,于是去了维修店,换了硬盘,650大洋啊。师傅说,换硬盘后,速度起码快四倍,结果回来再上中财论坛,还是卡得窝火……
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09:02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6-27 18:55
桑师驾临,好一篇剖析大作!
南非作家的小说没读过,以后看样子要补上这一课。

谢谢云之老师临帖赐评,亲切问好!
8#
发表于 2020-6-28 09:05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人性关怀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以一种介入融合完成一次错误后的思索沉淀自己,取得社会的螺旋性的进步。
有时真的很佩服你有这么大耐力读完一个长篇再写下心得体会看法,这本身就是在思索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唯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写作有提高,并得到质的飞跃。
向桑学习!
清晨问候!
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09:54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6-27 23:04
我对老桑的小说书评一直抱有期待,这篇也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副标题名之曰“印象”,却不乏独到之处。
对“ ...

对于名著、名篇的解读或者评论,是一件很难或者很尴尬的事,为什么?因为名著名篇的解读多如雪片,珠玉在前,搞不好,就有可能吃别人嚼过的馍。
所以,必须要写出点新意,写出自己最深切与真切的感受。以前读卡佛福克纳的作品,我会先去独自体会与领悟,读了几遍如果还困惑,说明自己真没读懂,才去看网上的相关评论。
对于《耻》的解读,也是遵循先独立思考的原则,当然,《耻》是一部长篇,它有个序言,这个序言,我在读之前扫了一遍,这个没办法。序言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字眼是“篡越”。但序言并没有提到那个指示牌。我觉得找到那句原话,那个工厂指示牌上的原话这个意象,将其作为小说的题眼,是我的原创后边关于露茜生下孩子的想法,那个也是我的原创,这可能是铺天盖地关于《耻》的旧有解读中所没有的。:lol

月牙关于“身份重构”的说法,非常凝练与精准,实质上是对我啰嗦解读的总结。是的,读这部小说,必须要一点世界史常识,要对南非的历史有点了解,特别是对曼德拉执政时期的政策有了解,因为这部小说写于世纪之交,当时南非正在进行土地革命,黑人要收回土地,白人是相当尴尬的,了解这个背景后,就可轻而易举地理解为什么佩特鲁斯能够反过来成为主子而露茜成为了他的附庸。

露茜生下孩子,月牙的解读是赎罪,这个解读,可能与网上大多数的解读相同,因为不管怎么说,白人在殖民南非时候,对黑人犯下的罪行,远不止“强奸”或者“轮奸”这样无耻与深重,所以说“赎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赎罪对于露茜来讲,可能稍牵强了些,因为露茜只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的白人女性,她并没有太复杂与高深的思想,我们不能让她去为西方殖民者“赎罪”,或者说不能让她承担西方精英阶层殖民的罪恶。露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露茜说过,那三个强奸她的黑人,也许还会再来强奸她,但她就是铁了心要在农场种田,这是她的一种执拗的信念。这种信念,好比我们国家千百年来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那样深厚,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我认为露茜的想法没有赎罪那么复杂,她为了生存下去,唯有承受屈辱,生下黑人的孩子,从而“母以子贵”,来完成华丽转身,这就是你所说的“身份重构”。

关于耻与勇,那是这篇文写到最后,忽然涌出来的一个想法。本来,一开始的标题是《库切小说《耻》之印象》,后来觉得加个能概括内容的主标题要好些,要一“正式”一些,于是就加了,确实在阐述“勇”时单薄了些,写完后回过头在分析卢里教授的作为时,特别强调了他回到开普敦去梅拉妮家里道歉的“勇气”说明他不是一个落荒而逃的人,他还是能承担责任的能够浪子回头去忏悔的,当然,这些阐述确实少了点,因为文字一开始,我说了,要从叙事艺术与思想性来谈,而标题却变成了“知耻而后勇”,这就显得不太恰切。

再次感谢月牙版的精彩品论,对老桑在迁就与留情面,记下了。哈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09:56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6-28 08:08
桑版的文文要读的,阿,要读的,近七千字。在读七千字的评论前,还得先读十七万的《耻》,这样对得起七千字 ...

还是契诃夫四五千字的短篇好读。几十万字的文,就算了,太耗时间。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6-28 09:05
也就是人性关怀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以一种介入融合完成一次错误后的思索沉淀自己,取得社会的螺旋性的进步。 ...

谢谢美人版版赐评。觉得好的小说,我一般会留下阅读笔记,因为不记下当时的感想,时间久了,就没印象了。下次来个《日瓦戈医生》印象。
12#
发表于 2020-6-28 20:02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6-28 09:02
那几天,上中财论坛,网速极其慢,加上第二天不知怎么搞的,电脑开机后提示有故障,蓝屏,于是去了维修店 ...

蓝屏?那肯定不是中财干滴,赖到论坛身上,大洋不答应
13#
发表于 2020-6-28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牙 于 2020-6-28 21:12 编辑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6-28 09:54
对于名著、名篇的解读或者评论,是一件很难或者很尴尬的事,为什么?因为名著名篇的解读多如雪片,珠玉在 ...

名著解读要出新,太难了,老桑够勇敢。真心佩服。
为了温故,我又去读了那篇序言。现在网搜到的赏析文字,好些都是从这篇序言衍生出来的,大同小异。
说到指示牌,话语里满满的得意。哈哈,读书有新得,那种心情,没有体会过的人是不懂的。

我觉得库切这部小说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富有纵深感历史感的社会背景。没有深思,初读的感觉而已。
赎罪,有人这样说,和我之所想比较契合,同样没有深究。
母以子贵,感觉这个说法比较东方。露西更多的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吧。

最近较忙,有空重温《耻》,印象中结局并不明朗,没见到“一片光亮”。
隔得时间久,读书杂,可能我记岔了。汗。。
14#
发表于 2020-6-28 20:23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6-28 10:07
谢谢美人版版赐评。觉得好的小说,我一般会留下阅读笔记,因为不记下当时的感想,时间久了,就没印象了。 ...

啊哈,开始等待日瓦戈。。。。
我就是  当时不记下时间久没印象的那个,汗。。
有时想法太多,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不记了;有时是有好书排队,猫爪子挠心窝窝,一本翻完一本紧跟上,气都不喘一下。
江南黄梅天,湿答答潮乎乎,闷热难捱。。有好书,等美文,日子感觉好起来了哈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潭边老桑 于 2020-6-28 22:05 编辑
月牙 发表于 2020-6-28 20:15
名著解读要初心,太难了,老桑够勇敢。真心佩服。
为了温故,我又去读了那篇序言。现在网搜到的赏析文字 ...

《耻》,把一个庸俗的故事,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库切确实有功力,也确如你所言写出历史的纵深感。
我在读前七十页时,说心里话,对于库切大量写性事,已经非常不适了,觉得不过如此,凭这种故事获诺奖?但是,库切似乎知道了这一点,七十页以后,就转到乡下写她与女儿的生存状态去了,所以从整体上看,庸俗或者低俗的部分,最多只占了三分之一。这是库切的高明之处,小说首先要好读,能吸引读者,把读者吸引过来后,再开始渗入作者高深的思想与见解。

实际上,《红楼梦》也是雅俗共赏的,里面有大量低俗不堪的内容,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小平同志看见中医针灸”。

而纳博科夫写《洛丽塔》,我也是读得起鸡皮疙瘩,怎么能写得如此变态与露骨呢?怎么能写得这么津津有味诲淫诲色呢?但是读完后,纵观小说整体,那种悲剧的深刻就自然涌向了心头。

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写小说与读小说有时候是两码事,要想小说写得更好更深刻,必须在小说之外下功夫,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个功夫,就是要像上述三位大师那样有涵养有修为有识见。一个小说家要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

关于小说的结尾,是否光明指向的问题,确实各人的见解不同,我个人是根据自己对小说的逻辑走向来看问题的,卢里教授已经处理完了在开普敦以及开普敦大学的所有事情,回到乡下的目的已经确定的,那就是认真读书写书出版,做一些公益事务,等待女儿生下孩子并帮助照料、抚养其长大成人。卢里的后半生,显然是充实的、有意义的,而充实与有意义,比起之前那种无耻下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显出了人性的光辉,或者说,卢里的人性之光得到了升华。至于女儿露茜,虽然她不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但至少她希望将耻辱涅槃成荣耀的信念,是不容怀疑或否定的,她身上有一种母性的光辉,就好像她附庸或者顺从于大地母亲一样,孩子就是她人生的全部希望,是照亮她今后生活的光亮。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22:33 , Processed in 0.1610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