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47|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凑合说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2 19: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1-3-22 19:35 编辑

    有点蹭热度,都在聊书法,一下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不嘬两口还真是忍不住。

    年轻时扔冤枉钱最多的有三项:一是买杂书,进一趟县城总是带几本,买回来不见得看,也不至于是为了摆设,见到合胃口就买回家,看个三五页懒得继续只能放回,毕竟不是个读书的种子;二是买曲谱,几年师范下来,学了点音乐的皮毛,初略懂一些简谱和线谱,买过一把小提琴,装摸做样地拉了几年,相应买了一堆练习的琴谱,还有一些音乐史方面的专业或业余书籍,不过这些东西不好买,都是邮购的。至于拉琴,倒腾来倒腾去就那么几个曲子,断断续续有十几年,最终拉出来的声音比杀鸡也好听不到哪儿去,老婆一吵,孩子一叫,酒杯一端,提琴变成了水瓢,架在书架的顶端,成为陌路。最近打开琴盒,烟尘扑面,马尾稀疏,几声苦笑而已;第三项就是买字帖,那时跟风练过毛笔字,但是练字的板凳功夫我是没有的,看得多一些,好奇心促使自己大体按照书法的脉络各个朝代的名帖都有买过,几十本是有的,毕竟字帖因为不像《四书五经》之类,必须得看懂内容,字帖看个形状揣摩一下技法就可以了,不累,侥幸看得多一些。

    也经常划拉。三五支羊毫往陶瓷的笔筒里一插,石头砚台往桌上一摆,一瓶胡开文的墨汁,一堆废旧泛黄的报纸,对着黑底白字的碑文拓片或者白底黑字的字帖,兴许还点一支烟,现在的说法叫仪式感很足。心情好的时候抖几下,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抖几下,都是个消遣,打发时间确是很好的一个路径。

    写字的都有个惯例,真草隶篆,通常都是从楷书(楷书大体上脱胎于真书,或者说真书是楷书之前的叫法)入手。楷书名家众多,欧颜柳赵传播最广,称为楷书四大家,以姓为体就是一个说明。写字的人都愿意从柳公权开始,倒不是柳公权的就肯定好一些,所谓颜筋柳骨,都挺硬气,写好了骨架出来了,属于基本功过关。但是颜体入手有一个因素是不利于初学者的,因为颜体的横竖比例是很明显,所以只要把横写的细一些,竖笔写的粗一点,就有那么点意思,就以为自己写得不错了,容易藏拙;而柳体的横竖是均衡的,拼的就是结构和劲道,写得不好就非常难看;稍微见方一点的欧体要求更严格,有些火候之后再写可能更实用一点。至于赵孟頫,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行书了。

     我没怎么写楷书,性格毛躁,几笔下来就想着龙飞凤舞,恨不得张旭在世、怀素重生,怎么邪乎怎么来,哪能经得住那般青灯古佛下的苦练?可结构也是个事情,所以楷书是从赵体写的。赵体尽管也端正,但要流畅许多。

    千万别认为我还真练了什么赵体,充其量只是体悟了一些赵体的运笔习惯而已,倒是对这个人颇感兴趣。总觉得赵孟頫也老赵家的皇室后裔,跑到蒙元,官做得滋滋溜溜的,人见人爱,还讨了绝世的老婆管夫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有些别扭。管夫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里就不展开了。个人而言,赵孟頫本人绝对的人生赢家,操守略有瑕疵。 后来觉得也可理解,毕竟他也不是上赶着跑官的,人家天赋异禀,才名太盛,躲都躲不了,官声也好,他不做有人做,他做总比下三滥的人物为祸一方百姓好许多。再者,从他到太祖已经十二代,到孝宗也有个五六代了,那些黄历充其量也只是谈资而已。退一万步来讲,无情最是帝王家, 宋朝开国那哥俩老二太不仗义了,赵德芳能留后包括赵孟頫的存在属于极其幸运,赵光义对侄子下起手来也是心狠手辣的。

    从书法上来讲,赵孟頫的字天生的富贵之气,疏朗俊秀,从容飘逸,艺术成就堪比之人很少。按照中国人喜欢的字如其人的假设来说,写出赵孟頫书法的人很少有激烈的。

    颜真卿从另外一个方面验证了这个推断。颜真卿铁骨铮铮,七十多岁只身进入敌营,宁死不屈,是罕见的老英雄。让他的字迹当中跳出妩媚浮华之气,那是很难想象的。老先生的《祭侄文稿》是草书写的,是老人家祭奠死于贼手的侄子的,二百几十个字,字字泣血,长歌当哭,为书法史上的绝品之一。

    唐人写行草,是很难摆脱二王的。包括《祭侄文稿》依然能看到二王的影子。东晋的政治生态是王马共天下,只要姓王,就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除了吃喝玩乐也没别的事情干,所以也就出现了什么“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曲水流觞”之类的,《世说新语》记载的那些事情,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名人轶事的风雅,我看到的几乎就是一饱饭吃了没事干。好在老王家混蛋不多,天分都很高,王羲之父子的书法就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顶峰。相关传说也不少,比如说儿子写字留下一个空,老子跑去点了一笔,孩子妈说,就这最后的一笔写的有点意思。其实,从书法史的过程来看,儿子字写得比老子一点也不差,在唐朝以前,王献之的评价要高于王羲之的,直到李唐的皇帝都喜欢老子的字,渐而成为定论。这有点像李白和杜甫,有人说李白更好,有人说杜甫更好;这个时代说李白好,那个时代说杜甫更好,都是扯不清的官司。

    王羲之还有一个后人,真草隶篆玩得都很好,是个和尚,智永。他的《千字文》几乎是每个练字的人都绕不开的,我自然是有的。《千字文》很适合练字,九百九十九个常用字写好了,几乎就没有什么生僻字的。

    二王父子算是开风气的,“永字八法”都很熟练的话,运笔就不会有多大瑕疵,都是这爷俩的功劳。不过,他们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们之前也有一大批出了名的书家,比如楷书的钟繇,草书的张芝,蔡文姬的老爹蔡邕都是以书法闻名于世的。甚至可以说,书法就是从东汉一代开始的,草书奉张芝为草圣,楷书奉钟繇为鼻祖,至少说明了他们的辈分。所以,有人说李斯是书法家,就很牵强,只能说他在书法上有贡献,刀笔刻得再好,是匠人的工艺,毕竟不是书法。包括汉代隶书成熟,留下著名的《乙瑛碑》《曹全碑》之类,并没有人去追踪这两个碑是谁写的。

    美学上的道理,很多美都是来源于实用的。甲骨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只能烙乌龟壳、青铜器或者刻在石头上,像草书和行书是没有办法雕琢的。同样,隶书特别适合刻在竹简和木简上,推想一下我们用刀的习惯,隶书上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实在是情理之中。汉字的简化和这个也有关系,省事也省钱。直到近代,汉字输入系统的发明善莫大焉,因为当时的人普遍认为,我们的汉字是不适合电脑的,用字母代替汉字是趋势。说起来可能不信,我们当时读书有一项训练叫做拼音扫读,就是拿到一堆拼音直接读出来文字,还考试,每次考的时候,我眼前金光四射,想死的心都有。

    美学上同样的道理,审美和时代风气也是分不开的。古中国文化巅峰是唐朝,毫无争议,且不说光照千古的唐诗,即便是唐朝的散文、唐朝的音乐绘画舞蹈戏曲、唐朝的传奇都惊艳了天地。唐朝的书法也是一绝,楷书四家唐朝占三人,其实诸遂良、虞世南丝毫不逊于后三人。皇帝老子酷爱书法,据说《兰亭序》原贴被李世明带到坟墓里去了,武则天的字也很好,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市场很大。最近李白的真迹十几个字拍出了天价,不完全是名人的效应,字本身也有境界。和李白一道厮混的醉八仙,都是喝酒、斗诗然后再用书法撒野的主子,书法最出名的算张旭。张旭写字和喝酒有没有直接关系说不清楚,但是他的字以及齐名的怀素的字可谓最为大胆的创新,是书法走得最远的一次。因为单个来看,那已经不是字了,完全脱离实用的价值变成了玲珑剔透的艺术品,运笔洒脱至极,线条美轮美奂,什么笔断意连,什么奇正参差,所有的规矩成例不值一提。我有时在瞎想,如果唐朝按照张旭和怀素的线条画人体的话,必定又是大开风气,书画终究合体。当然,那时候写意的人物画也能看到一些痕迹,不过宋朝理学一来,衣服都穿到下颌,也就谈不上什么人体画了。但从书法上讲,这俩哥们绝对地前无古人,说后无来者也不大过分。

    颠张狂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双壁,是盛唐气象最为狂野的一种喷发,后人即便学,也不过是干巴巴的形体,神韵是无法触及的。就像现在写狂草绞尽脑汁想与众不同,多半就沦落成为丑书泛滥了。

    唐宋通常是放在一起说的。宋朝是文人的天下,真宗劝学诗都说,书中有的是金钱美女,招呼着大家去读书,考科举,一夜看尽长安花。而且公认的是宋朝的公务员待遇最好,一曲新词酒一杯,悠闲!也无风雨也无晴,任性!国家那点钱除了充军费就发给公务员了,公务员录取比例还很高,所以读书人很多,书读得好的自然也就多了。宋词是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第一亲密接触,文人写,歌女唱,奇妙的化学反应,璀璨了最美的星空;宋诗也很繁荣,只不过光芒稍稍被遮盖了一些,毕竟不像宋词那样走进市井,传播率低了一些,但不影响水准。书法也很好,苏黄米蔡是书法的代表。这几个人挺有意思,苏轼是文化大家,罕见的才子,无所不通的人物,如果单纯以书法家界定他轻佻而片面;黄庭坚自己更看重诗名,一直尝试诗歌的突破,书袋掉得很辛苦,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至于蔡襄,很多人认为其实是蔡京,只是蔡京是出了名的奸臣,摆不上桌面,用蔡襄替代,名气究竟还是小了一点。纯粹的书法家只能是米芾,而纯粹的书法造诣,也可以说米芾是居于前列的,米芾的行书拥趸也最多。他可能因为极度喜爱奇石,所以他的行书总是能看到奇崛和野趣,其行书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四面出锋,洒脱俊朗,重势而不拘泥于形,有桀骜之气。也难怪他瞧不上苏轼和其他人的书法了。

    宋朝那个艺术家皇帝对于推动书法也是很有作用的,蔡京之所以混得那么好,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字写出来的,赵佶在做端王的时候就开始搜集蔡京的字。至于米芾直接在朝堂上和皇帝耍赖,生生把皇帝的砚台藏在衣服里就是不给,别人多说他是狂放,我倒更认为他是持宠而娇了。

    米芾前期的字可学可写,比如《离骚经》,还算规整,而到了《蜀素贴》就只能看看了,真正的天才是学不来的,一如之前的张旭、怀素。

    如果不是米芾的行书太好,那么黄庭坚的草书光芒可能会更大一些。黄氏书法一改诗歌的正统和书卷气,他的行书特点极度分明,**大戟、大开大合,落笔遒劲,骨骼清奇。只要研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再看看毛主席的字,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主席从黄氏书法当中得益不少。

    元朝好歹有一个赵孟頫,其他人似乎就没有什么说道了,再好能好过赵孟頫?再要数,怕是鲜于枢了,真要是并列,还是牵强了一些,就像电视剧,续集总比不上原来的。

    明清书法还真是容易让人忽略,恰恰相反。明朝尤其是到了中晚期,市民文化繁荣,有钱人家吃饭都是分餐,奢侈地狠!《金瓶梅》都出来了,就是生活的侧面写照。画画写字可以正儿八经地卖钱,所以带动了书画的极度繁荣和平民化。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是唐寅的口号。四大才子至少祝枝山、文征明、唐寅的书法成就都很高。唐伯虎的桃花诗无论是诗歌还是书法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按照现在话讲叫接地气,诗歌朗朗上口,一韵到底;书法行云流水,飘逸俊秀。这个人不见得是个情种,天资聪慧,少年成名,中年变故,一生坎坷,装疯卖傻倒真是干过,可那只是为逃离宁王造反而保命用的,只活了五十四岁,够不幸的了,但是他的诗、他的画、他的字总容易让人想到风流潇洒之类,也是别人一些善意的猜想吧。


    晚明时期,政局动荡,各色人等纷纷登台,尤其是清军入关之后,晚明抗清也涌现了不少有骨气的士人,书法也有硬气。我印象很深的是黄道周的字,雄健狂野,如老牛推磨般决绝,如愚公移山般矢志不移,分明看到了书家湿透的后背和刚毅的眼神。再想一想这个老人动员家丁带着锄头铁锹战斗的情景,感慨其真名士也。齐名的倪元璐书法我也有涉猎,也是嚣张的狂草,不过倪元璐的运气好点,死在亡明之前。后期的傅山傅青主容易被人忽略,傅青主算是一个奇人,还是一位侠客,是真有武功的,《七剑下天山》写过他。他的草书凛然狂放,不见得逊色于任何一位大家。

    不过,字只是字,人也只是人,把字和人联系起来有一些泛泛的对应,但不能绝对,钱钟书先生也是这个看法。如果绝对就会误判,董其昌就是典型的例子,字画好得没边,人也垃圾得没边,恶行遍及乡里,什么强抢民女、抢占土地的地痞事情都干过,都被老百姓把屋子都给点了,打脸了一众文人。同期的王铎字我也很喜欢,对专业人士影响也很大,不过南明灭亡,他和钱谦益直接投降了。估计名声传播不广,与此也有点关系,否则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也是极高的,与知名度不大匹配。

    人和字有反差,董其昌是其一,最突出的是秦桧。秦桧的字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现在电脑上使用的宋体字就是秦桧的路数,他的恶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好字却也意外地永远陪在我们左右。现代也有,康生对于自己的书法是极其自恋的,客观讲,书法的确不错。很难想象,就这位书家整起人来是堪称阴森恐怖,人称中国的贝利亚,白瞎了一手好字。

    文化和时局的关系还是相当多地统一。清朝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皇帝本人的教育搞得都挺好,绝大部分书法也都好,康熙、雍正、乾隆包括光绪的字都很好。可对于别人,防范意识是超强的,文字狱折腾了几回,活人整死,死人鞭尸,生生把绝大多数文人的腰打折了,写个诗都担心受怕,只要是文化就都得收敛再收敛。聪明如纪晓岚、沈德潜、袁枚都跟着皇帝老子后面拍马屁去了,有点傲骨的无非是一藏再藏,躲进小楼成一统,安安心心稿考据,所以清朝的主流文化是考据,小学风行。书法很难见雄浑沉郁的慷慨之作,扬州八怪落脚点是个“怪”字,邓石如石鼓文也是复古的路子,他们算是新颖的。其余以书闻名的人也很多,比如何绍基、包世臣等等,但也就是字好而已。

    转念一想,科举时代,字好是必须的。一张试卷往上一交,考官第一印象就是书法,字不行直接扣印象分。宋朝之后,采用了糊名的方式,专人抄试卷,貌似影响不大,但媳妇总还是要见公婆的,字还是得要好。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能成为状元有几个因素,第一沾了珍妃的光,因为原定第一名是朱汝珍,慈溪一听到“”字浑身不舒服,再一看籍贯:广东,广东不行,康南海是老佛爷欲杀之而后快的,这是个广东人,绝对不行!再往后看:刘春霖,久旱逢甘霖,就是他了。看来,娶个好名字很重要!这都是半真不假的说道,不必全信,不过刘状元的字是真好。这很有代表性,为了功成名就得把字写好,这也是清朝馆阁体登峰造极的原因所在。

   后期科举废了,书法完全从应试当中脱离出来,成为纯粹的艺术品,实用性不比从前。尽管名家也不少,书法家协会能数出一箩筐,包括如今的书法培训班也遍地都是,但总体上肯定是不能和从前相比的。字写的再好,无非是赚两声吆喝,怡情而已,绝大多数人不能当饭吃。再说练字太耗费时间,现在的生活节奏主流人群已经没有那么精力耗费于此,想想也不一定必要,书法终究慢慢走向小众。

    不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如今一种意见认定书法在衰落,毕竟好像大家大师不多,没听说谁能比肩前贤的,真正能比肩的启功先生赵朴初先生却又谦虚异常,自己都不认账;另一种意见又认为书法在重现繁荣,理由竟然是一样的,大家大师很多。也难怪,耍个气功都能称大师,何况书法大鳄呢?现代书家的帖子我也买过不少,写狂草的于右任、行草的杨再春、写隶书的刘炳森、写草书的沈鹏、欧阳中石、沙孟海的帖子等等我都有,包括如今田英章的楷书,看着也还不错。但我也只是看看,不会练了。

    这样一来,没准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将来的书法家在两个群体当中会更多:一是女士书法,毕竟女性整体偏感性,具有先天优势,古代没机会,现在可一展风采了,如果把跳广场舞的时间都拿来练字,一定非同凡响;其次退休人员,摆脱俗务,正可以修身静气,陶冶情操。老年大学练书法的很多,出现几个大家也只是个概率性事件。我们可能还会想到领导干部,因为领导干部之前经常题字批条子,对于少部分的字是强项,不过,现在各项制度逐渐完善,领导题字签名的规矩也多了起来,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可能前景不太乐观。不过,说实在话,这是个好事。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3-22 19:26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把书法家都给写全了,长知识,欣赏,点赞。
3#
发表于 2021-3-22 2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1-3-22 20:14 编辑

太厉害!一孔兄这哪是“凑合”,分明是从古至今把“书法”和大家翻了个底朝天。
这么一看,没有专业知识就容易闹出笑话,有了专业知识却没有思维的连贯就容易断章取义,有了连贯的思维,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和理解,也会让人感到干瘪和生涩。此文在这一切之上都有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见解,并能于文字叙述中驾轻就熟,对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很值得一读!
4#
发表于 2021-3-22 22:12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1-3-22 20:11
太厉害!一孔兄这哪是“凑合”,分明是从古至今把“书法”和大家翻了个底朝天。
这么一看,没有专业知识就 ...

一楠老师也可以写篇有关摄影的?我特别喜欢那种把山水照成水墨画那种,真的好有意境!
5#
发表于 2021-3-22 2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1-3-23 03:12 编辑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3-22 22:12
一楠老师也可以写篇有关摄影的?我特别喜欢那种把山水照成水墨画那种,真的好有意境!

嗯,这个话题很普及,也很广泛。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会摄影,但要从专业角度来看,又很有一些说法。不是几句话就能整明白的!问好芷楚!
6#
发表于 2021-3-22 23:58 | 只看该作者
此凑合非彼凑合,道不尽之意也。
7#
发表于 2021-3-23 0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1-3-23 06:55 编辑

凑合说书法,例举古今名家,回顾历代功绩,所述详尽,值得一补的是民族英雄辛弃疾、韩世光、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文武双全,书法和诗词出众,留芳百世,写入史册。
8#
发表于 2021-3-23 07:12 | 只看该作者
书法也讲天分,同样和老师学,总有歪歪斜斜 ,和性格也息息相关。
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15 | 只看该作者
风又奈何 发表于 2021-3-22 19:26
洋洋洒洒,把书法家都给写全了,长知识,欣赏,点赞。

兴之所至,放开了散扯一通,不值一提。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16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1-3-22 20:11
太厉害!一孔兄这哪是“凑合”,分明是从古至今把“书法”和大家翻了个底朝天。
这么一看,没有专业知识就 ...

我到不是像在说书法,而是在说书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4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3-22 23:58
此凑合非彼凑合,道不尽之意也。

书法这东西,浸淫太多的话,伤神且伤人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51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3-23 06:47
凑合说书法,例举古今名家,回顾历代功绩,所述详尽,值得一补的是民族英雄辛弃疾、韩世光、岳飞、戚继光、 ...

老先生在书法上花了不少功夫,值得敬佩。原谅我不习惯过分吹捧,这东西我觉得自己喜欢就行了,显然,你是热爱书法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8:52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3-23 07:12
书法也讲天分,同样和老师学,总有歪歪斜斜 ,和性格也息息相关。

只要和艺术挂边的东西,都是勤奋和天才的结合,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后面的那个天才
14#
发表于 2021-3-23 09:45 | 只看该作者
宇の航 发表于 2021-3-23 00:54
分享我拍的两个照片

窗外梅花几枝斜,
笑看塘前古亭,意逍遥!赞
15#
发表于 2021-3-23 11:04 | 只看该作者
未来的书法在女性中及老干部中最多,就像念佛者在这两个群体中最多一样,就像写诗者在这两个群体中最多一样,就像跳广场舞者在这两个群体中最多一样……这似乎成了一个文化现象。
诗有“老干体”,书法也有“老干体”,“广场舞”就不说了……念佛似乎也成了“老干宗”或“老太宗”……
许多名星都练书法,因为这个装“有学问”最快,别的都不容易,比如写诗作文,或者绘画雕塑……
拿书法修心养性,有位芳原老兄说了,最不靠谱。比如那些奸臣佞臣书法家,字也那么好,也没修成心养好性。比如老干部,如果书展不排前面不获奖,非闹你个天翻地覆不可……
这么多人学书法,没有哪个会真为了修身养性的,写得好的,至少上抖音挣点儿银子,或办班挣点儿银子,或卖字挣点儿银子……否则,人际联系都用微信,字都不打,而发语音。书法,不过是屠龙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13:32 , Processed in 0.0714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