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84|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词为诗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8 23: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央 于 2022-8-28 23:07 编辑

词为诗余?
——诗词学习笔记 2

    词为诗余?
    李白要顺利登上词祖的宝座,曹学佺的论文里的话首先要成立。 曹大师在 《蜀中诗话》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唐人长短句,诗之馀也,始于李太白。这里面,就要理清几个问题,一是词的几个别称,长短句、曲子词什么的,二是“诗馀”的“馀”字在这里的含义。

    馀,古通“余”。诗余,翻遍资料,“诗余”大概直接归纳为几个意思:
    1、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余”。古时候也有文化人觉得这玩意是“不务正业”,好比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流行歌,这业务是“诗人之余事”。所以也“谑”称自己的词集为“诗余”, 最早南宋词人朱翌有《灊山诗馀》和仲并有《浮山诗馀》、廖行之有《省斋诗余》,他们的词作集就谦称“诗余”了。
    2、它就是“词”的代名词,清代李良年的《词家辨证》里:“今诗馀名,《望江南》外,《菩萨蛮》、《忆秦娥》称最古。”意思就上今天(当时)的词作,就那么几首最早。
    3、 指作品(诗歌)蕴含的字面外的内容,例如元代袁桷《辋川图》诗里说:“诗中传画意,画里见诗馀。

    不过,千百年来,古代的学术论文实在是太多了,越看越就糊涂,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明代俞彦,他在《爰园词话》里有定义:“词何以名诗馀,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而清代宋翔凤在《乐府馀论》又另有说明:“谓之馀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如太白之《清平调》,即以被之乐府;太白《忆秦娥》、《菩萨蛮》,皆绝句之变格。” 还有其他不同看法,如清代汪森在《词综序》里更否定词是出于诗进化论的观点:“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于词,以词为诗馀,殆非通论。”……,莫衷一是。

    哎,老纠结字面意思,有意思吗?横看竖看,就把“诗余”,还有那些“长短句”什么的等等,统统就看作是“词”好了, 甭管它啥意思,反正咱也不读研究生,也不去发表论文,晓得这么回事就行啦。
    呃,倒是如今,我们好多的诗词朋友发帖,动辄前面冠以XX“删余”,这又是什么鬼?(挠头,呵呵……)

    好,走了一圈,咱又绕回来了:假设曹大师所言不假,那李老仙总要拿点作品表示一下吧?
    看官别急,还真有,李白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了:《全唐诗》里有。

    看官:切,哄谁呢,《宋词》出在《唐诗》里了?!
    小编:呵,没骗你。我还最喜欢里这面白居易情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看官:嗬,嗬,这个《长相思》调是写给“小蛮腰”的,哪个不晓得咯,你不是说李白的嘛?
    小编:嗯,正确,这话没问题,不过白居易的词味道足些。坊传,是白老师写爱姬樊素和小蛮的,这两丫貌美如花,能有多漂亮?白老师有诗为证:“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可是白老师年老后,体衰多病,有怕耽误了美人,于是然痛割爱,让这两丫另嫁他人。不过美人走后,又舍不得,相思难解,就写了这首词著名的《长相思》。
    看官:啊?东坡春娘换马,乐天(白居易的字)樊素送人古代诗人是都爱这么玩的么?李老仙也有没有这怪癖呢?
    小编:呃,李白啊?他们都差不多吧, 他自己也很坦白:“千金骏马换小妾(李白《襄阳歌》,我们又不研究花边新闻,还是看看他的“唐词”大作吧。
东坡与春娘  (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是咱这笔记重点,马虎不得。翻开厚厚的《全唐诗》,李白大名下:《桂殿秋》、《清平调》、《连理枝》……,多着啦,其中他的 《忆秦娥》、《菩萨蛮》两首就非常有名,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抄录如下: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加分!词祖无疑。(为什么加分,赏析这两阙的论文数不胜数,就略去吧。)
    给李白词祖加分的评委老师又是些什么人呢?南宋的黄升就说,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朝的大才子杨慎也点赞:“《菩萨蛮》和《忆秦娥》二首为诗之馀,而百代词曲之祖也。《词品》),他们这么说应该也是道理的,一说李老仙填词开始得比较早,二是说其作品艺术价值极高,三就要怪李老仙名气太大了,舍“他”其谁也?

    这么说,有人提名,有人加分,李白也有作品,词祖的招牌是稳妥妥的了啦?那倒也不是,总会有人羡慕嫉妒恨吧?
    是的,就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说是李老仙论文造假,就这百年词曲之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人代笔。

    啥?古代就也有替考者?那他们咋说的?《菩萨蛮》和《忆秦娥》非出自李老仙之手的当然不能空穴来风,大概有这么几点理由:
    1、李老仙从诗到词的创作跨度太大太大,根据词牌、诗余、曲子词的发展历史,他应该写乐府诗用来变化演唱才合符 “诗余”的“进化”规律。
    2、写作风格超前,出现创作断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母题”和创作风格,李老仙一下子跨越曲子词歌女时代,直达苏辛豪放、婉约融于一身,非神助所不能。(哈哈,他本来就是仙嘛。)

   反对者有证据嘛?
   没有!
   没有证据在这里吵什么?最多就是嫌疑人呗,法庭表示证据不足。

    是的,凡事都是要讲证据的,当然我们要确定创作人就是李白,也拿不出证据,那么这个千百年的历史疑案可能就永远无解,但我宁愿相信李白是被冤枉的。
    还有,似乎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老婆换马,女人的命咋就这么苦呢?这都是些啥风气啊?李白是不是又被冤枉了,或许只是随大流,或许逢场作戏罢,我看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去找点什么理由帮他洗洗白呀……。

    呵呵,词为诗余?绕来绕去,答案已然不重要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8-29 2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2-8-29 20:53 编辑

查了辞典,诗馀,词的别称,意思是说词是由诗歌发展而来的。词余,曲的别称,意思是说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词最初由乐来定词,即依声填词,后来曲谱失传,词与音乐分离,但词人仍然按照旧谱依调填写。人们质疑李白的《忆秦娥》是伪作,因为它没有被收入《全唐诗》之中。不过,被遗漏也有可能,因为全唐诗人太多,诗词浩如烟海。继续欣赏你发来的佳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4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8-29 20:35
查了辞典,诗馀,词的别称,意思是说词是由诗歌发展而来的。词余,曲的别称,意思是说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 ...

谢谢高老师留玉指导,问好,敬茶!
4#
发表于 2022-8-31 23:20 | 只看该作者
此二词《忆秦娥》《菩萨蛮》,读来感到同李白的诗艺术风格一致,非李白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只有词帝李煜的词水平相近同。
5#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22:48 | 只看该作者
唐尧 发表于 2022-8-31 23:20
此二词《忆秦娥》《菩萨蛮》,读来感到同李白的诗艺术风格一致,非李白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只有词帝李煜的 ...

    谢谢唐老师留玉,敬茶!

    常人更喜欢李白,我也喜欢,却是纯粹的喜欢,不因为他是或不是“词祖”。
    古人的事,纵专家教授研究员千百年来都无法拿证据来做定论,我辈也就瞧瞧热闹好了。
    当然,这些读不妨碍我们每个人心里有个自己喜欢的“词祖”,不管他是谁,或男或女。
6#
发表于 2022-9-3 06:30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2-9-2 22:48
谢谢唐老师留玉,敬茶!

    常人更喜欢李白,我也喜欢,却是纯粹的喜欢,不因为他是或 ...

后人只能根据记载,谁写的词最早来判断谁是词祖?这是个象征性的名头。不必科研。
7#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2:27 | 只看该作者
唐尧 发表于 2022-9-3 06:30
后人只能根据记载,谁写的词最早来判断谁是词祖?这是个象征性的名头。不必科研。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8#
发表于 2022-9-4 09:06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是诗不足表达唐代诗人们的情怀,必须创新弄个别样的体裁来才够兴尽。要不唐朝就纳前朝一截,没新东西出来咋行?这是诗人们自发的创新意识。
9#
发表于 2022-9-4 13:3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9-4 09:06
我理解是诗不足表达唐代诗人们的情怀,必须创新弄个别样的体裁来才够兴尽。要不唐朝就纳前朝一截,没新东 ...

关于词的起始,在《写作大词典》第349页有详尽的解释。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36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9-4 09:06
我理解是诗不足表达唐代诗人们的情怀,必须创新弄个别样的体裁来才够兴尽。要不唐朝就纳前朝一截,没新东 ...

    呵呵,文化创新,这个观点可以这么认为,只是在诗歌流行中原的时候,词这种体裁已经从丝绸之路开始“入侵”了(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史料),华夏文化海纳百川,很容易就接受了它,并加以“创新”,并得以发展。所以,我还是比较接受词是舶来品的观点。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42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9-4 13:38
关于词的起始,在《写作大词典》第349页有详尽的解释。

呵呵,有书对,是“庄涛”的那本辞典嘛,在图书馆见过面,没收藏,也没读过。
12#
发表于 2022-9-5 22:10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2-9-5 21:42
呵呵,有书对,是“庄涛”的那本辞典嘛,在图书馆见过面,没收藏,也没读过。

对,他是主编之一,另外两位主编是胡敦骅,梁冠群。
13#
发表于 2022-9-6 22:46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2-9-5 21:42
呵呵,有书对,是“庄涛”的那本辞典嘛,在图书馆见过面,没收藏,也没读过。

当年新华书店处理旧书,我淘到一本,到如今已经被我翻烂了。同时淘到的书还有《中华文化知识精华《中国典故辞典》《全清词》等等。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21:4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9-5 22:10
对,他是主编之一,另外两位主编是胡敦骅,梁冠群。

我以前在图书馆做过采编,闻过不少书香。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21:5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9-6 22:46
当年新华书店处理旧书,我淘到一本,到如今已经被我翻烂了。同时淘到的书还有《中华文化知识精华《中国典 ...

书虫,

我只买文史类书籍,古籍多些,旧本也就只有《阅微笔记》,现在只看手机,纸媒不爱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1:37 , Processed in 0.06624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