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潇湘渔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话诸荀亮的失误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8-1 10:14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战略上的轻躁冒进,战术上的谨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蜀汉的早亡。
性格使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支持。
17#
发表于 2010-8-1 10:19 | 只看该作者
换写鲁肃吧。让鲁肃一个人去挑一个政权兴衰的责任。把刘备啊什么首脑人物统统滴都丢到脑后去。 :lol :lol

[ 本帖最后由 天冷不宜私奔 于 2010-8-1 10:21 编辑 ]
18#
发表于 2010-8-1 11:08 | 只看该作者
见解独到,欣赏学习。
19#
发表于 2010-8-1 18:45 | 只看该作者
题目确实错了一个字。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感人肺腑之处正在于知道不可为,偏为之。那是忠诚与报恩。
不然,仅仅是智慧,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光彩了。

管见。
20#
发表于 2010-8-1 19:36 | 只看该作者
富有哲思的一篇文字。品出深重的味道。
21#
发表于 2010-8-1 20:0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真正分析起来也必须融入到三国时期的实际形势之中。我对《三国》了解不多,但就在“在确定战略目标的问题上,诸葛亮远不及鲁肃务实”这一点上,我认为不能这么分析。因为诸葛亮与鲁肃二人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形势不一样,江东毕竟历经了吴氏三代,根基牢固,况且东吴位居江东,凭借天险,易守难攻。再有吴主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只想独具江东一偶,并无称霸中原之心。鲁肃依据江东之形势,早先一步比诸葛亮想好了下一步的三足鼎立之势,
而诸葛亮就不同了,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志在得天下,而刘备恰恰又没有立足之地,而且人力财力比不上东吴,更不能跟曹魏比了,诸葛亮又凭什么能辅佐刘皇叔呢?显然,战略上必须要冒进一下,不然又怎么能感动刘备?
其实蜀国早亡,在刘关张三结义之时就埋下了种子。三兄弟重在情意,难不了就感情用事,而最终三人的下场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刚刚在西川奠定了西蜀大好基业,由失荆州开始,到张飞被杀,再到刘备放弃诸葛亮而凭个人感情攻打东吴,最后抱憾白帝城!

其实促使西蜀早亡的原因很多,还有一点应该是主要的,就是西蜀缺少才俊,后继无人。想想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挑挑哪一个都不下于诸葛亮,而西蜀呢?再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接受了辅助及匡扶汉室之命,不得不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再说益州本是刘璋的地盘,蜀军就是外来户,诸葛亮一方面要整治内部,一方面为了巩固军事,不得不多次北伐……

想想诸葛亮的失误主要在一个“忠”字上,就是愚忠。再一个还在有他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的接班人,而且在治理益州时,采取的“依法治国”,蜀军入川时,益州地方豪强本就不服,而依法治国在太平盛世时好用,而在战乱时期就要因地因时制宜,所以最终致使地方矛盾激化,引起内乱。西蜀的早亡是亡无自己……

刚刚想到了这么些,有失偏颇,在此只作参与!问好!
22#
发表于 2010-8-1 2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楠 于 2010-8-1 20:02 发表
此文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真正分析起来也必须融入到三国时期的实际形势之中。我对《三国》了解不多,但就在“在确定战略目标的问题上,诸葛亮远不及鲁肃务实”这一点上,我认为不能这么分析。因为诸葛亮与鲁肃二人所 ...


想想诸葛亮的失误主要在一个“忠”字上,就是愚忠。

------赞同。
23#
发表于 2010-8-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潇湘渔父 的帖子

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决定了他在战术上总是求稳,而不敢行险。这样就使他的战术思想与战略上的冒进思想形成了鲜明反差。面对强大的曹魏,诸葛亮在战略上要行险冒进,以攻为守,打进攻战,可在战术上却谨慎保守,一味求稳,不敢用奇兵、出奇招,这又怎能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怎能从战略上战胜敌人?

24#
发表于 2010-8-1 20:3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错别字,我已经以“天冷不宜私奔”或者“爬格子的猫”之名发短消息告知楼主了。至于文章,请原谅我浅薄吧,赞同了20楼,22楼的观点。诸葛文人的报负真的很“感性”,而且确实感性。(请注意加引号的,未加引号的感性)

[ 本帖最后由 素手调冰弦 于 2010-8-1 20:40 编辑 ]
25#
发表于 2010-8-1 20:54 | 只看该作者
24楼握手支持的观点改变不了全文的论证方向,它只是那个在死水的水面打了个水漂儿的小瓦片儿,徒增了累赘的涟漪,令水更浑了些,之后又沉淀成了死水的模样。
请原谅我言语的浅薄吧。
我只是个路过的。

[ 本帖最后由 素手调冰弦 于 2010-8-1 20:56 编辑 ]
26#
发表于 2010-8-1 20:5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一集,刘备突围出来,发现张飞关羽没跟出来,一定要回去救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救不了,他说死也要死在一起,那一刻,让我看到了他的闪光的灵魂。那应该不是作秀。
倘若他是自私的,他就没有将来的三分天下。三分之一天下他也没有。傀儡恐怕也当不了。因为他不平庸。要么做主公,要么被杀。
27#
发表于 2010-8-1 21:01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选择了他做主公,谁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又想起了萧何之叹。
28#
发表于 2010-8-1 21:02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诸葛亮虽属智谋明达之士,但据陈寿的评价,他并非通才,而是“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即是说他的治军才能强于他的军事谋略,他的政治才能强于他的军事才能。换句话说,即诸葛亮的才能是有所长也有所短。加上客观上他的对手太强,司马懿不愧为一代人杰,曹魏的实力又过于强大,而自己一方又缺少汉初韩信、春秋时王子城父那样杰出的军事人才,何况蜀汉又地处西南,偏在一隅,土地、人口都有限,战争潜力受到制约。这诸多原因就使诸葛亮难以实现自己的素志,无法凭借自己超人的智慧去抗争外力,最终不仅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反而壮年早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留下无穷的遗憾。所以陈寿说:“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所谓“天命有归”,用今天的话说叫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不是个人能改变的,就象曹魏代汉一样,以它的强大最终还将灭蜀,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所以不管诸葛亮如何“连年动众”,最终还是“未能有克”改变不了蜀弱魏强、蜀汉早亡的命运。
论述有力
29#
发表于 2010-8-1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8-1 21:01 发表
诸葛亮,选择了他做主公,谁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又想起了萧何之叹。


若不是这样,又何来故事呢?
30#
发表于 2010-8-1 21:04 | 只看该作者
魏国也免不了灭亡。历史就是这样。但是那些人物都留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他们曾经活过,就是他们的价值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1:25 , Processed in 0.0499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