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87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通往桃花源的溪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5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溪流,记载了古老的情怀与寄托。
  
  一千六百多年前,溪水荡漾着的那片天空,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两岸桃花盛开,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鱼儿在水中飞翔,游弋的是不需要掩饰的目光,溪水轻轻滑过竹篙,水滴溅湿双眸的渴望。谁曾贴着溪水寻觅,且歌且吟?渔人与隐士,艄公与过客,还是时光与记忆。
  
  无疑,这条溪流是纯美的,美到极致,美得让人心醉不知所措,直想陷身其中。在极致的美面前,人们总是相信,定有某些关乎灵魂的神秘事物,与此相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个诗人如是说。
  
  溪流是被武陵的一个渔人发现的。当时,世界有些吵和乱。皇帝、将军、太守们在远处呼喝驰骋,争夺着一个叫江山的地方,但是,一些不喜吵和乱的人,在做着另外一些事情,给心灵安宁的抚慰,或者专注肚腹。比如,一个法师正在埋头翻译着《大智度论》。一个渔人在打渔,一个诗人在耕作。渔人和诗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渔人的述说演化成乡间传奇,经过口耳相传抵达诗人的内心?还是诗人在南野开荒、披草来往中邂逅渔人,于是携手劝酒、促膝而谈?谁也不清楚。
  
  隐约清楚的是,在诗人俘获吟咏素材的过程中,有两个见证人,一个是不知名的太守,一个是南阳高士刘子骥。太守派人按图索骥,结果迷了路,刘子骥不久后病终。于是,这条溪流,再也无人问津。
  
  事件似乎就此结束。
  
  如果事件就此结束,那我们的叙说就毫无意义,流传下来的那些诗歌唱和也理由不足,唐人包融“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的诘问,就显然多此一举;李白“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的复述,也纯属浪漫空想;李群玉“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的嗟叹,更像是神经过敏。事情不是“一个渔人发现了一条小溪,一个诗人记录了发现的过程”这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沿着这条溪流前行,拨开茂密的丛草,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射向世人,这道光芒属于另一个洞天,一个世外桃源。桃源深处,住着自由自在的阡陌人家,生活得像水中的鱼,像天空的鸟,甚至像地下的蚯蚓,他们是沉睡在大地上的先民,是生活在梦幻中自由世界里的幸福人群,他们的眼中毫无忧惧,不知道喧闹世界的巨型时钟,指向秦汉魏晋哪一个时辰。
  
  自在自由的本质,是无知和忘却,还是隔绝与沉迷?千年而下,人们纷纷追逐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借着微弱的星光路途,摆脱俗世的忧劳,带着遥望的希冀,将尘世的足迹,一次次带到这条清幽的溪流之畔?
  
  渔人发现溪流的事件,由此转入复杂而意味深长的阶段。
  
  这种深长的意味,丝毫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亚于哥白尼对太阳和地球关系的认识。新大陆自在地漂泊在大洋彼岸,未必呼唤文明;太阳翱翔天宇,并不在乎自己在人心中的位置。站在这条溪流下游的我们,却越来越发现,这不再是一条平凡的溪流,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带着心灵绕过物质主义的中心、穿越秘密通道,走向精神桃园,在那里,诗意的灰烬还散发着温度,心灵的野火正在静静燃烧。
  
  穿过幽暗的历史时空,如今,人间银河的此岸,已是高楼广厦、齿轮飞转、灯火通明。无数卑微的身影,穿行在城市肥硕的肠道中,徘徊在城市的房间里。很多灵魂通过仰望苍穹,触摸星空的姿势,看到了内心的苍白,在爬满黑字的书本、坚硬的墙壁、飘忽的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里,可怜地求证着追寻能力的恢复和增长。世界仿佛被修改,原稿藏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等待发现。钢筋水泥的世界,我们很难发现造物主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失去了天真。
  
  心存相信是必要的。单薄的纸张,虽然间隔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我们还是能够理解这条溪流,理解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溪流,理解溪流尽头连着的那个桃花源,以及其中所包藏的所有关于幸福、自由、渴望、安宁与静谧的秘密。我们要感谢那位诗人,感谢那位自称“性本爱丘山”的诗人。


      诗人,永远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复述者和记录者。真正的诗人深知,希望崛起于绝望中,鲜花盛开在苦难上。
  
  我们看到,在渔人和诗人的身后,许多身影接踵而至,这些身影和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王维、李白、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陆游……一千多年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山涧、峰顶、还有寂静的溪流,似乎都被寻觅的足迹踏遍,渔人粗糙双手撑出来的船歌,仍然在传唱:该往何处去寻找失落的家园呢?我们拥挤在物质中,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眼前道路纵横宽广,却迷失了方向。
  
  连着桃花源的那条溪流,是否还在无声的流淌?为什么它的下游,仍然集聚着数不清的身影,等待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他们是想做一尾潜泳的鱼吗?还是在遥望溪流彼岸,寻觅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3-7-25 17:48 编辑 ]
推荐
发表于 2013-7-26 18:38 | 只看该作者
深度思考探索追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两手空空,方向在哪?
3#
发表于 2013-7-2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文解构性叙述的特征明晰,整体结构韵律的把握连贯,围绕叙述主题线条展开的蔓延和过渡彰显了纵横交贯的艺术手法韵致,留白与叩问的处理到位。以上诸特征使得文章具有了伸手可触的质感和叙述的维度性,从中财论坛的角度而言,本文无疑是一篇上乘的作品。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3-7-26 07:0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每个人心中都潜隐着一条这样的溪流,只是凡夫俗子无法穿越丛林蔓障看到她,靠近她。这是现实,也是悲哀。其实,追寻桃源的跋涉,也是可喜的心灵皈依,循着诗人的足迹,我们一路探寻,即使不能抵达,也是不枉的旅行。在剑版深沉的叩问中,又学到了不少,谢谢,问候您,祝好!
5#
发表于 2013-7-26 10:14 | 只看该作者
深思的过程,亦是一种认真的寻美过程,喜欢这种思索凝练的目光和这种勇敢探测的身影。
遥祝。
6#
发表于 2013-7-26 11:23 | 只看该作者
这条溪流是纯美的,美到极致,美得让人心醉不知所措,直想陷身其中。在极致的美面前,人们总是相信,定有某些关乎灵魂的神秘事物,与此相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个诗人如是说。
7#
发表于 2013-7-26 11:24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心中都一片关于桃花源的幻想,如果有一条溪流可以直抵桃花源,那我愿意驾一叶孤舟只身向往,从此舍弃这个世界不真实的繁华,在阡陌之间,做一个朝闻鸡鸣,夜伴蛙声的隐者。
8#
发表于 2013-7-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连着桃花源的那条溪流,是否还在无声的流淌?为什么它的下游,仍然集聚着数不清的身影,等待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他们是想做一尾潜泳的鱼吗?还是在遥望溪流彼岸,寻觅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
”——
人的困境不在于物理空间上的阻隔,永远在于精神领域充满太多的未知,因而,这样的疑问和探究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人是客体意义的物质实体,也是主体意义的精神故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人可以尽可能扩展自己的认识空间和探索领域,但惟独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自我”,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原因是不能脱离自身物质性存在的客体性而让精神性存在的主体性纯粹分离出来,并将其作为客体对象来对面关照,这是人的生命“死结”。
因而,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三句箴言之一的“认识你自己”也就成了永远不可破解的难题,源于人的智能和理性特征决定了人的关照习惯是“向外的”。事情往往又不是绝对的,偏偏有人要挑战这些难题,宗教的“神”、“先知”、“绝对理念”,心理学的意识潜在理论,哲学、诗学的“主体对象化”,甚至萨满、傩,神秘主义,玄学派,都试图破解人的精神世界所蕴藏的巨大秘密。
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讲求“天人合一”,包含主体精神世界和客体物质世界的相容与互感,并藉此实现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间接认识,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在从事艺术实践和哲学理论探讨的时候,“主体的对象化”过程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的。“桃花源”,“洛神”,乃至道家学派的“仙界”、“仙人”这些概念,就是这种精神世界的想象显现和模拟完成,一言以蔽之,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出路的时候,人就通过艺术、宗教的手法间接找到,并由此验证了一种理论:人,最终是精神性的存在,而非物质性的存在。
欣赏新作,问候剑版!
9#
发表于 2013-7-26 14:2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剑鸿版新作,感受一种哲思之美。
10#
发表于 2013-7-26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体现了一种关于历史时光的隐喻性,它以溪流为表证,以属于人的意识流向为穿越的脉络,进行了一种形而上的生命流向的扣问。认识和发现,历来是人这种生物个体寻求在世界里那种精神渴望的一扇窗口。而在这样寻找的过程中,依然可见人性的迂回与反复。但是,人对生命源头的倾听是没有止境的,而一切就在于人能沿着这样的扣问和感知走到哪里,你只有走到了,才发现它全部存在的奥秘。
11#
发表于 2013-7-26 15:16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欣赏,问好版主。
12#
发表于 2013-7-26 15:37 | 只看该作者
剑鸿兄的文字显得格外自省,常于关照内心及其外延为走向,接合的恰到好外。
13#
发表于 2013-7-26 15:44 | 只看该作者
人文主义的深刻关怀力透纸背,追问精神家园的重构,对理想境界的解读,彰显了极大的普世情怀。文字厚实,极具张力和思想锋芒。拜读,欣赏,问好剑版!
14#
发表于 2013-7-26 16:17 | 只看该作者
这条溪流应该出于人的心灵,在深而沉的地方静静地流淌。向往是人之所思,探求是精神的渴望。找那一条溪流想是不易,因为有那么多人在努力不懈;找那一条溪流也许不难,因为它存于每一个人的梦想中。
15#
发表于 2013-7-26 16:25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永远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复述者和记录者。真正的诗人深知,希望崛起于绝望中,鲜花盛开在苦难上。”
欣赏剑鸿老师美文。
祝福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21:40 , Processed in 0.1402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