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算算成本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4-10-21 14:25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参观萧红故居,着装比较严肃。答应放张照片,不能食言。
一水 发表于 2014-10-20 22:26


水斑斑好看,可就是看不太清楚。。。雾里看花
17#
发表于 2014-10-21 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徽州雪

天不错啊,没有雾的!
18#
发表于 2014-10-21 14:5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您这么写关于萧红。
今年夏天也去看过萧红故居的。想起惊艳文字后那个女子,很是感慨。《黄金时代》重 ...
云小诺 发表于 2014-10-21 14:12



    喜欢小诺的说法。近来对于萧红的非议颇多,诸如软弱,随性,糊涂等。对于女文青,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她的私生活,特别是感情纠葛。其实,正向她本人说的那样,我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我是女人。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我们能要求她怎样呢?个人愚见,对于她所谓性格缺陷的剖析,打杀都太过苛刻,尖锐。读过萧红一部分小诗,一个苦命女人。她的悲剧也是遇人不淑吧!
小雪说不对的,水斑斑也一定会原谅俺吧?问候小诺,美女版主,午安哈:hug:
19#
发表于 2014-10-21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徽州雪

天不错啊,没有雾的!
一孔 发表于 2014-10-21 14:38


太阳镜不是雾吗?把盈盈秋水遮的干干净净!孔斑斑的想象力好差。。。终于被我逮住一次,哈哈,得罪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5:24 | 只看该作者
水斑斑好看,可就是看不太清楚。。。雾里看花
徽州雪 发表于 2014-10-21 14:25


雪雪,哪天呼兰城确实雾霾,空气质量很差,能见度也偏低,再加上给我拍照的人水平一般般,出来就这么个效果了。不过,这样也蛮好的,可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把水斑斑尽量往朦胧里想~~~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徽州雪

天不错啊,没有雾的!
一孔 发表于 2014-10-21 14:38


一家亲应该替小雪说出下句:水中望月么。调侃一下哈,热闹热闹呗。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5:28 | 只看该作者
会也罢,文也罢,只要是地球人,怎么也脱不了政治的因素。
欣赏学习版主妙文
星语天涯 发表于 2014-10-21 08:34


天涯所言甚是,特别凡属会议,难免跟政治挂钩。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5:3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您这么写关于萧红。
今年夏天也去看过萧红故居的。想起惊艳文字后那个女子,很是感慨。《黄金时代》重 ...
云小诺 发表于 2014-10-21 14:12


问候小诺,欢迎小诺,谢谢小诺。改造修缮后的萧红故居,大抵有它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尚可还原萧红儿时的生活场景,我在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以及有二伯的房间里,几乎都是以虔敬膜拜的心情参观,那些细小的如悠车、万字炕等等,看上去真的比较亲切。可惜我拍照水平一塌糊涂。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5:4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小诺的说法。近来对于萧红的非议颇多,诸如软弱,随性,糊涂等。对于女文青,大家关注更多的 ...
徽州雪 发表于 2014-10-21 14:58


雪雪以诗歌的角度来理解萧红,这个出发点很不错,大抵而言,萧红是最先以诗歌为名的。这里有首戴望舒的小诗,读起来很是令人悲切:

诗人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路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还有,那年,我到浅水湾,正是以此等心情,想到萧红。
25#
发表于 2014-10-21 16:2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萧红生命中最主要的三个男人没有什么好感,也自然就没的系统的读他们的作品,轶事也挖掘得不多。萧 ...
一水 发表于 2014-10-21 12:52


既然水水这个帖被认为江天的水经注,那就不妨再来几笔“浅谈”,只当闲来灌水。
水水提及鲁老爷子何以如此关照这个“忤逆”女性作者,我觉得这个忤逆用得好。我们知道人与人的相遇,也是需要缘的。从鲁老爷子的婚姻状况,与萧红的婚姻逃离,他们应该有缘的,至少两人在某些方面有话说(虎背熊腰的悍妇除外)。水水也提及丁玲,正好前天我相熟的一友在谈论萧红时,也提及丁玲。我就纳了闷了,同样是女人,同样是忤逆,命运竟然是如此不同,至少在鲁老爷子眼里,竟然有着关于未来的差距,这个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初丁玲也曾求助于鲁老爷子,阴错阳差,未得到他老人家的帮助。其实我觉得即便不是阴错阳差,她也不一定就是老人家的菜。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时的丁玲,正与沈从文之流厮混,而沈又是那样斯文的无名小卒(竟连胡适都不是老爷子的菜的哟),而且竟然因为模仿文字一事,惹他老人家动怒。虽事情也澄清了,老人家依然倔强地不肯说一句稍显歉意的话。
提起往昔的知名女性,我很喜欢一个标题,《她们谋生亦谋爱》。在水水的提醒下,特查看了鲁爷子为生死场作的序,其中一段很是说明一些问题: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由此可知,同样是以字谋生,萧红的字,是自由的,为自己的精神,抑或是为人生。
而后来的很多作者,比如丁玲,她们的字,已经身不由己。他们的服务目标除了个人,还需服从组织。当然,这也是谋生。这让我想起当初的草根悟空,之前竟也是那般地闹腾,只是自从被戴上那个要命的咒咒以后,他的命运即刻由别人掌控。
而我们深刻知道,有些东西(文字)是短命的。
张爱玲及萧红之流的字,何以竟如此长命不衰?这真是一个命题。

前几日我与老爸探讨文字与人生。他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言外之意就是做人还是本分一些为好,而作文还是特立独行为好。
这立即让我想起王小波的猪,实在是妙不可言。
扯远了。打住。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16:36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水水这个帖被认为江天的水经注,那就不妨再来几笔“浅谈”,只当闲来灌水。
水水提及鲁老爷子何以 ...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4-10-21 16:29


感谢然然,收拾下班,赶通勤车。稍后来学习。惹火说水煮经那谁,说《呼兰河传》读不进去,这么讨论下来,至少是有些勾引,相信,能接着读几页。
27#
发表于 2014-10-21 20:0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一水老师的小文章里也包含着大内容,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今天看了几篇关于萧红的评论文章,感觉也是褒贬不一,对于萧红,我知道的还真不多,所以不敢轻易下笔。
28#
发表于 2014-10-22 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一水


    又出糗了,哈哈,水煮经。

我是最不喜欢从伟大的字眼来理解一位作家的,除非他(她)的作品让我感觉伟大。

许多作家的写作其实也就是为了谋生,一份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技能。沈从文的最初出发点就是这样的,张贤亮似乎也是。萧红是不是,我不敢断言。就她一生的命运多舛而言,文学与谋生之联系,想必离不了多远。我曾在水微信中回复“他人的苦难成为后人的食槽”,估计不为接受,可是我还是坚信我的感觉。

当年的沈三白于妻病之时求援,露宿半途,以头埋入小庵过夜之窘迫。张贤亮为吃饱想方设法多骗取口粮。高尔泰装野兽偷盗邻村之辅粮。夹边沟中的右派为了生存完全失去人性的争夺……历史的种种悲哀,都在证明一件事:生存是作者的本能,而伟大是后人的荫封;带着各种目的,貌似公允的锦上添花,就象悼词,人之已死,他言也善。尽管把好词好句往高里拨。

这样说,好象我显得有些故作惊人语,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就象对于这次“座谈”,一片歌颂之声,反而招得臭水四溢。尤其是周和花两位所谓“正能量”,堪称奇葩。也许,接下来,会是延安式的异葩绽放的伟大时代。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柳藏

煮一幽默。
本是故地重游,却生出几分别样的感慨。
那天,当我以仰望的姿态立于萧红塑像前,心里沸腾的是有二伯的通达和冯歪嘴子的泪,我心几欲哭泣。
霎时,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的阴魂带着冰冷的嘲笑飘来。
他说,你是在看萧红手里拿的什么书么?那可是鲁迅的《呐喊》?
我没有回答,可也感谢。这是多么充满意义的提醒!而次日便是鲁迅的忌日。
我想,我们能记得华老栓,单四嫂,闰土,就当记得有二伯,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以及王大姑娘。
在今天,他们的意义也许只存在于后人的精神层面,然而,人类一旦没了这个意义,则社会只是个空洞的壳子。
写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能不能赋予或认定作者本身的社会价值?或光鲜,或阴暗,或平凡?
在一个平凡的人生经验上,我们跟社会要的只是给“我”的活法一个说法,懵懂着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懂着就这么死去。所以,对着蓝天碧海永处,有多少不甘之叹!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目的?跟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能够在一个价值的序列与等级的体系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去向,那么,“我”就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
事实上,不仅仅作家,扩而充之,个体存在的意义往往是由一个可以进行定位和评估的文明体系为你建构出来。作家是在浪尖上而已,任人宰割。
萧红说过:中国人就是这样随便说话,不管这话轻重,说出来是否有害于人。假若因此害了人,他不负责任,他说他是随便说说呀!
然而,她却是有着诸多不负责人的“行动”。于是,人们说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刻意剪掉萧红很“神经”的部分。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以刘以鬯为例,写作的初衷实在得就是为了换得口粮,然而,我却说,它暗藏的风险,远远不止龚自珍说的这么简单。
30#
发表于 2014-10-22 11:41 | 只看该作者
胸怀不平,文章戾气。从回复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这很不应该,说是看淡,实际上内心里还是一锅开水。
那就这么着吧,如是我闻。
那就这么过吧,我我你你他他,岂不一样?!
历史要轮回,我们最好不要跟着被辗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21:59 , Processed in 0.14905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