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憨憨 于 2016-5-30 18:00 编辑
老 和尚
老和尚不是和尚,是位磨刀师傅,小镇上的一个单身汉,住在我们巷口的老邻居。他从周九林刀剪厂退休后,一不会下棋打牌,二没有烟酒嗜好,成天呆在家里,闲得心慌,就拿出磨刀工具,放在家门口,给人磨个菜刀、剪刀什么的。老人是个罗锅,佝偻着身体,坐在磨刀凳上,远看像个半大孩子,头发掉得一根不剩,大光头像个冰糖葫芦。中老年人用几分怜悯的口气叫他和尚师傅,没大没小的年轻人干脆直呼他老和尚。他不怎么看重钱财,给人磨刀,就图跟主顾们拉扯上几句话。
一来二往,老和尚磨刀名声在外。四乡的妇女来镇上,带上破旧剪刀,扔在他家门口,她们在街上店铺买好东西,回到这里,扔下一两枚硬币,取回她们的东西。也有心细的大嫂大娘,问上句:“老师傅,磨一把剪刀得给多少钱?”老和尚呵呵一笑:“谈什么钱?你叫我磨刀,是看得起我这份手艺。你这份心,多少钱也买不来呀。”
看到有人和老和尚搭讪,闲人会围拢来凑热闹:“手艺?老和尚,你这磨刀算哪门手艺?上梁起房,打造傢俱,这叫手艺;裁剪衣服,打铁、凿石、磨豆腐,都称得上手艺。你磨个刀去个锈的,称得上什么手艺?”
人家嫌弃他磨刀手艺,老和尚急了,急得脸红脖子粗,像人家从他屋里抱走了金娃娃。他说:“兄弟,话可不能这么说,隔行如隔山。靠手艺吃饭的人谁不知道:三分做七分修。做一行有一行的难处啊。打铁容易把钳难,缝衣容易补洞难,造房容易装修难。我们这一行,是锻剪刀容易磨剪刀难哪。”
闲人们哈哈大笑:“真想不到,一个磨刀的,倒成了上手大师傅。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镇上出能人了。”
老和尚经常被人取笑。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他有先天残疾,二是他娶不上老婆。嘲笑残疾人是不道德的,娶不上老婆也不是他的错。但是人家要这么取笑,你叫他怎么办。
听说,老和尚出生在一个很体面的家庭里。父母为他的生计,操碎了心。因为他形象不佳,好一点的店铺都不收留。后来,他的父母如何把他留在铁匠铺里的,直到现在仍是个谜。照理说,打铁是个力气活,老和尚这么小,连铁锤也拿不动,怎么学起打铁来了呢?他父母肯定下了非凡的功夫,铁匠师傅才把他留下来。老和尚没力气打铁,就在铺子里专职磨刀。老和尚的父母也给他说过几门亲事,但是,姑娘上门相亲这一关,无论如何通不过。父母见人就叹气:“看样子,我俩这辈子抱孙子是没指望了。”老和尚在这种辛酸的气氛中,送走他的父母。从那以后,他脸上留下的,就是羞涩的面容,好像总是欠着人家什么东西似的。
街头巷尾的老太太,老大娘给他出谋划策。说他现在有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穿的。门前的磨刀铺子又引来了那么多的乡下大嫂。看个合适的,多献献殷勤,个人大事不就解决了。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你这把年纪了,床头也该有个疼你爱你的人了。老和尚的心里何尝不这么想呢!可能是命运使其然吧,总不见有那个大嫂肯投怀送抱。说实话,磨刀这个行档,老和尚口里说得花好稻好,一般人眼里,实在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职业。
一天,我下班回家,妻子指着桌子上的两个苹果说:“今天老和尚碰上喜事了,挨家挨户送苹果呢。”我说:“他娶上老婆了?”妻子说:“哪有女人嫁给他!他们刀剪厂要参加全国刀具评比,最后磨刀这道工序,非要经过老和尚的手不可。他是厂里的磨工王。厂里召回他干了三天,补偿他一大袋苹果。”我想,老和尚把厂里给他的苹果,分发给左邻右舍。分明是在向邻居们展示,他这个磨刀工是有价值的。但是,妻子说,他们周九林刀剪厂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产品积压很多,想不到畅销一方的周九林刀剪厂,也碰上了信誉危机。
老和尚是上世纪末仙逝的,不久,周九林刀剪厂也倒闭转产了。我震惊于一位技工的存亡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存亡。我问这家厂的老工人:“俗话说,死了张屠夫,不吃浑毛猪。你们厂里那么多人,难道都是吃干饭的,走了一个老和尚,工厂就关门了?”
老工人说:“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老和尚磨刀是一辈子的功力,谁能比得上?他磨的剪刀,裁缝师傅用来裁剪布料,四十多层布叠加在一起,一剪刀下去,像游龙一般,得心应手。薄如蝉翼的丝绸,剪上去干脆利落,一根丝也不会带起。他老了,厂里的刀具,每一把都要请他加工一下,才能出厂。现在他死了,我们厂的产品质量当然挺不住。”
我说:“北京的王麻子刀剪,杭州的张小泉刀剪,更古老的还有山西太原的并州刀剪,杜甫有诗赞颂,‘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他们的刀剪源远流长,你们的刀剪怎么这样短命呢?”
老工人说:“这就是办厂的诀窍了。”
现在我拿刀切个菜,用剪剪个鸡肠虾须,脑海里就会浮现起老和尚的那张羞涩的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