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告·十七期】三八节专题活动之心花怒放

[复制链接]
76#
发表于 2017-3-1 10:3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小龙女的散文,朴朴实实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是香暖的味道,她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经过和感悟,铺展出一副清新的生活画卷。引领读者走进一个风趣优美的世界。

一、蒸饽饽
  
  我们当地称呼干粮,比如豆包、馒头等为“饽饽”。过年了,家家总要蒸一些的。
  
  妈妈和奶奶把两个“二大盆”(一种黑陶的大盆)和上面,放到炕头,再盖上盖帘儿,蒙着家人的棉大衣。我们就知道,开始发面了。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为了保持温度,炕总要刻意地多烧些柴禾。
  
  一天后,妈妈和奶奶总要不时地掀开盖帘儿看。当然,我们好奇地掀大衣,总要被禁止的。碰见谁出门把大衣穿走,还要从被阁里拿下一个褥子替换上。
  
  待屋中弥漫着一股儿酸味,面发酵的已差不多。奶奶就开始朝面里放碱,揣面了。二大盆被拽到了炕边儿。奶奶尽管系着围裙,但黑棉袄的袖头还是粘了些白面粉,她还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和在厨房忙着的妈妈,喊着商量着什么。父亲在屋里和厨房之间走来走去,一开门,都要涌进屋一股儿热气的。冷暖交汇之际,我们怕鼻涕流出来,大声地朝里吸。奶奶也是。
  
  此时,我们都趴在被窝里,看着奶奶的一举一动呢!弟弟问:奶奶,你的鼻涕能不能流到面里啊!奶奶不自觉地摸了下脸,脸上立马就白了一块儿。“你怕埋汰(方言,脏的意思),你就不吃呗”。可我们如何舍得呢!
  
  等面揉好,也饧了一会儿。奶奶就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块儿,拿到灶火口儿烧熟,看看面碱是否合适。她和妈妈分着吃,讨论着滋味和口感。可我们不知道内情,只见一个黄澄澄的熟面团儿,在她们的手里传来传去。想象中好吃极了,但却没有一点分给我们的意思。
  
  我们各自咽着唾沫,找茬儿喊来喊去。太阳本来升起老高,我们躺的地方,要倒出来放面板的。可我们嫌棉裤腿里凉,如何能够下得决心朝里伸腿呢?我们找着借口懒着不起。
  
  为了哄我们,妈妈放下柴禾,从厨房进来,喊住强让我们起床的爸爸,不让他厉声吆喝我们,还拿去我们的棉裤,把裤腰儿冲着灶火口烤热,然后趁热塞到我们的被窝里或套在我们的腿上……
  
  奶奶负责把豆馅攥成团,妈妈负责包。偶尔奶奶也包上几个,她刚攥完豆馅的手,包出的豆包都粘了豆馅儿的颜色……所以,豆包出自谁的手,我们一眼就能分清楚的。
  
  我们收拾完毕,洗净手、脸。第一锅的馒头、或者豆包已经熟了……当做早餐吃正合适。
  
  就这样,馒头、豆包轮流着做,一锅一锅地蒸,要持续好几天呢!仓房里,屋里内外都摆上了豆包,馒头。等他们冻得一个不挨着一个,就都被装到小缸里,封好口。
  
  这是差不多整个正月的干粮了。除了米饭,饺子、饽饽都是现成的。家家减少了繁琐的烧饭活动,串门、叙旧,娱乐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了。
  
  二、烀肉
  
  我家都在腊月二十九烀肉。
  
  妈妈要提前两天,把在仓房里冻着的肉,拿进屋里化(解冻)着。
  
  这些肉,刚买回来的时候,都被卸成规矩的几块。按照不同的材质,被分好了:这块儿炒菜,那块儿烀着吃,而另一块儿适合剁饺子馅。猪腰梁骨是不可少的,偶尔还有猪头,肘子,下水等。
  
  放肉的盆,放在北屋的炕上,我们经常去探头探脑,按按肉皮,试试化没化透。直到盆里有少半盆血水,而肉块颤颤的,失去了端正的外形,才算正好。
  
  有的猪毛没刮净,爸爸总用借来的喷灯,在炉子边儿烤,听着肉皮被烤焦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焦糊味直冲鼻孔。我们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儿。
  
  中午还没有过,妈妈出去抱柴禾,不是往日烧的玉米秸秆了,而是零碎的木头或者枯树枝,有那么一大抱儿。把它们按在膝盖上弄断,咔嚓,咔嚓地发出很大的声音,尤其令人兴奋。
  
  等到锅盖上冒出很大的气,蒙上了抹布,还嫌不够,再蒙个麻袋,蒸汽依然朝外冒的时候。就可以安心等待了。
  
  厨房热气浮着,人的上半个身子都在热气里,看不清东西。妈妈有一次,在灶上忙着,有人来找父亲,她口里尊称来人为大哥,告诉他父亲不在家。可等来人转身,妈妈站在门口才看清楚,原来是她的小学老师……后来有一段时间,她总是讪讪,学生管老师叫大哥,这叫什么辈份呢?
  
  而狗啊,鸡啊,涌进了厨房,却在热气的下面,我看它们很清楚,而它们看不见我,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好极了。
  
  等开锅了N次,妈妈用筷子把肉一块一块地扎出来。放到盖帘儿上晾着,并且留出来待客的份儿:这块儿等你老姑回来吃,这块儿给你的姨们,还有奶奶的侄子啊,外甥的。再留出来自己家过节的份儿,剩到这顿吃的肉,就不算很多了。
  
  烀肉的老汤,一般人不喝的。但我和妈妈尤其喜欢。酸菜切细丝,用热汤浇好多遍,放点盐,上面洒些蒜苗。妈妈偶尔还偷着朝我的碗里,放几条瘦肉丝……
  
  尽管,桌上摆着一盘瘦肉,一盘肥肉,吃光了还给添。我们吃饱了,还有富裕。可是,大人们能吃饱么?
  
  当时我心里就抱怨,他们怎么不一起来啊,大家一次吃个够好不好呢?
  
  当天晚上的火炕,烧得特别热,烙得人几乎睡不着。有那么几次,我硬睡在上面,第二天早晨,嘴唇上起了泡,要肿好几天呢!
  
  三、放炮
  
  鞭炮多数是成挂的小鞭、二踢脚(响两声)和麻雷子。家里每样都会买一些。买回来塞到炕席下面,说是怕捻子受潮,点不着,放不响,而炕又烧得那么热。现在想起来那个存放的环境,真是后怕。但当时,想不到这些,也就不以为然了。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吃饭的时候,爸爸就会去院里放几个鞭炮。
  
  妈妈听见邻居家,前街、后街想起零星的鞭炮声,就开始着急。饭刚做了一半,就招呼我们放桌子,拿筷子。等打开锅盖的一霎那,喊爸爸出去放炮的话,也随着说出来。
  
  我们曾经建议过,那就先出去放一个呗,反正,真不真吃饭,别人也不知道。奶奶瞪了我们一眼,谁也没有说话。难道我们说错了么?
  
  村里的秧歌队,总要挨家拜年。只要撒出两盒香烟,由女主人一人一根地发到每个人手中,就皆大欢喜。可若不放几只“二踢脚“欢迎下,气氛似乎冷场。于是乎,表示欢迎的鞭炮都在秧歌队的周围炸响。
  
  尽管秧歌队员是挣工分的,和生产队出工一样,甚至待遇更好。可是近距离感受鞭炮炸在跟前,而神态,动作不走样,还不真容易做到。
  
  记忆中,鞭炮一直是父亲放。弟弟尽管已经长成半大个孩子。当地的俗语称为“淘狗嫌”的年龄。但他性格文静。有一次,爷爷在房门口放一只小烟花,,以便我们看得更清楚,大家都挤在门边,他见到飞溅的烟火,竟躲在柜子边的空隙里哭了……
  
  弟弟这么小心,是不会惹祸的。当时,村里有两个小青年打赌。一个对另一个说,你敢拿着放二踢脚,我就给你买两包果子(蛋糕)。而燃放二踢脚的方法多是点燃药捻子,响第一声后赶紧撒手,鞭炮自己冲上天,在空中爆炸,发出第二响。

  两包果子是很诱人。小青年为挑战胆量,也是无知者无畏。结果,二踢脚“一响”之后,他还攥住不撒手,“二响”也在手里炸了。尽管戴着棉手套,手掌还是被炸烂,鲜血淋漓不止……而打赌对手没有食言,真的跑步去了供销社,兑现了两包蛋糕。
  
  被炸烂手的小青年,吃着两包果子,不知道他的心里啥滋味,手是否留下残疾也不得而知,但是此事隔了三十年,我还没有忘。
  

点评

谢谢,受宠若惊啊,问候您  发表于 2017-3-2 13:05
77#
发表于 2017-3-1 11:13 | 只看该作者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7-3-1 10:31
喜欢小龙女的散文,朴朴实实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是香暖的味道,她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经过和感悟,铺展 ...

还没开始呢
可以预备着,开始了之后用。
78#
发表于 2017-3-1 11:14 | 只看该作者
瑞雪洪荒 发表于 2017-3-1 07:03
小龙女说的对,就是这个意思。邱老师。你所有获奖楼层的截图必须发在同一个回复贴里。

自患老年痴呆后,理解能力差了,反应更是迟钝,所以抢楼这种活儿,你们年轻人做更为合适。
邱天参与,拿个300金币还成。
79#
发表于 2017-3-1 12:1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3-1 07:50
如是瑞雪第一条里这样说;那问题又来了,假如是新会员,中财还没有来得及发文章,可不可以发其它网站自 ...

小草,行啊,发别处的链接,也是不违规的,因为规则里并没说不允许发其他处的链接。

点评

改咯~  发表于 2017-3-1 15:56
80#
发表于 2017-3-1 12:18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7-3-1 08:48
我看越整越乱了!应该不是夸本人,是夸被上一楼提名的那位。如果自己连续抢到两楼,应该是在二楼夸夸自己在 ...

一楠你理解的不对吧。因为有效回贴俺阳阳的规则,是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的:1、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这一条不就是说,夸夸上一层那个人吗!而不是他提名的那位。那么你如果连抢两楼,那后一楼你首先要夸的是不是你自己呀!然后,才是第二个条件,被楼上提名的人的一个优点或他的一篇作品,然后,是第三个条件,提名一个人。

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81#
发表于 2017-3-1 12:19 | 只看该作者

不繁琐呀,小龙女。我只是提示大家,当你连抢两层楼后,该怎么编辑帖子才合规呀!
82#
发表于 2017-3-1 13:21 | 只看该作者
瑞雪洪荒 发表于 2017-3-1 12:18
一楠你理解的不对吧。因为有效回贴俺阳阳的规则,是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的:1、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这一 ...

哈!真的有点晕了。按照我的理解是,做沙发的首先提出一名,当然,不一定非是王阳超版,其他会员也可以,夸夸优点并提出其中一篇作品,然后给下一楼提名,这个提名必须是会员。那么接下来的楼层就是按照上一楼的提名,夸夸优点及代表作品,然后再给下一楼提名,下一楼再夸、再提……以此类推,就是这么延续下来的。瑞雪版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有点晕了。问问王阳吧,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83#
发表于 2017-3-1 13:24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就是两个环节,夸一夸上一楼提名的那个人,然后再提出一名给下一楼。下一楼再夸、再提……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千万别搞复杂了,不然,就要乱套了!!!!;P;P
84#
发表于 2017-3-1 13:39 | 只看该作者
做个示范贴:
如果我做沙发,那么我夸的是:瑞雪洪荒。
评语:瑞雪兆祥瑞,洪荒生万物;不禁山上来,笑声满皇都。
作品:《我不是潘金莲》
提名:雨夜昙花

下一楼评语:雨夜有诗情,昙花无处寻;春色烂漫出,读出佳人心!
作品:《云南大理寻知音》
提名:幸福小草

下一楼……

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如果我理解有偏差,一切按照王阳的规定来。当然,评语不是我这么专门的“歪诗”,只要说出超过10字的一句话就可以了。

85#
发表于 2017-3-1 13:40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7-3-1 13:21
哈!真的有点晕了。按照我的理解是,做沙发的首先提出一名,当然,不一定非是王阳超版,其他会员也可以, ...

俺也理解好像是一楠版说的这样,跟元宵接龙没有多少差别!一个人接连占两层楼,肯定给出的名字不一样,这有不是让夸发帖本人的,咋能是自己中枪呢?
瑞雪其实把很多人都给绕晕了,俺也觉得不是他说的那样!
86#
发表于 2017-3-1 14:06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7-3-1 13:24
实际上就是两个环节,夸一夸上一楼提名的那个人,然后再提出一名给下一楼。下一楼再夸、再提……过程就是这 ...

你再看看规则,明明是三个环节的:

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另起一行)被楼上提名的人的一个优点或他的一篇作品+(再另起一行)提名一个人(限会员)

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  这句不是明确说你首先要夸的是上一楼层那人的吗?接下来才是夸他提名的那个人的………………
87#
发表于 2017-3-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3-1 13:40
俺也理解好像是一楠版说的这样,跟元宵接龙没有多少差别!一个人接连占两层楼,肯定给出的名字不一样,这 ...

是,只是每个回帖都需要三个内容,看王阳规则:

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另起一行)被楼上提名的人的一个优点或他的一篇作品+(再另起一行)提名一个人(限会员)


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   这是不是我们要第一个完成的内容?如过你连抢两层的话,那后一层你是不是也得完成“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这步啊!而楼上正是你自己,那你不就得夸自己吗?
88#
发表于 2017-3-1 14:14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7-3-1 13:39
做个示范贴:
如果我做沙发,那么我夸的是:瑞雪洪荒。
评语:瑞雪兆祥瑞,洪荒生万物;不禁山上来,笑声 ...

你这样回复的话,不就把规则中的第一步“说出你楼上的一个优点”给落下了吗?你是直接进入第二部了“被楼上提名的人的一个优点或他的一篇作品”   所以,这是不和王阳规则的啊!

你看是不是?
89#
发表于 2017-3-1 1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瑞雪洪荒 于 2017-3-1 14:20 编辑

简单说吧,其实规则很清楚,一点不复杂,你需要在自己的帖子里夸两个人的,一个是上一楼层那人,一个是上一楼提名那人

这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仔细看规则,看规则,是三步,三步!不是你们说的两步!

艾玛呀,累死我啦,咋说都不明白呢?我担心真正抢楼时真的会乱啊!:Q

点评

没事没事,要么还是简化一下吧,我晚点再看下  发表于 2017-3-1 14:38
90#
发表于 2017-3-1 14:22 | 只看该作者
来晚了,来晚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00:47 , Processed in 0.0535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