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年女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命的天窗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8-4-3 16:29 | 只看该作者
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18-4-3 16:14
多谢好评!我没的渊博啊,向你学习

从你和蝉衣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学得不少知识,有机会多向老师学习。
182#
发表于 2018-4-3 16:43 | 只看该作者
赏析千年《生命的天窗》,悲伤过后心空敞亮。
183#
发表于 2018-4-3 17:12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8-4-3 16:29
从你和蝉衣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学得不少知识,有机会多向老师学习。

还是多向蝉衣学习,我是草头人物

点评

王小波、海子等都是体制外的草头。古代更多,而且都是作品伟大的大师级人物。蝉衣就像腌不咸的蛋,只是鹦鹉学舌之人。  发表于 2018-4-3 21:30
184#
发表于 2018-4-3 21:20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8-4-3 16:25
蝉衣CY 老师,阿拉服了YOU!说你学富五车都不够,应是学通七洲。

      规律会告诉我们:知与识的掌握只是“粮仓”,真正值得认可的是生产粮食的劳动者。换言之,敝人最好的职业应该是教师,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家或者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我只能算是一位“安贫”者而已,甚至不如“卖油翁”。
      文学,就字面来说,就是以文字为载体输出自己的悟觉。例如:散文比较直通性情;小说擅于借助有趣的故事来展示作者的思想。形式逻辑的服务、辩证逻辑的造境等,都是文学的修辞技巧之一,而这种宏观的能力会最终决定作品的走向和高度。当然,没有微观能力就无法实现中观的事实再现,更要命的是——没有宏观思想的指导,中观和微观的展示都会脱离现实,变成游离于外部的反思。正是这样的原因,阅读经典作品会增加写作的难度,但是可以让人尽快清楚自己是否走入了误区和走向创新的可能。或然和应然的出现都是扎根于这种必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思想里也认可偶然的深处是脱胎于必然的,也许是因为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内部性、深入性和本质性,才赢得海德格尔的深度赞美:一种不惜否定自己的老师——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当时的时代红人)和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在法国能够与雨果齐名者)。能够给予文学无限营养的这些人之间所存在的差别,恰好可以让我们自由地写作。一种相对的自由。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85#
发表于 2018-4-3 21:32 | 只看该作者
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18-4-3 17:12
还是多向蝉衣学习,我是草头人物

你也太谦虚了
186#
发表于 2018-4-3 22:16 | 只看该作者


你为我遮风挡雨
我把你举过头顶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23:26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8-4-3 16:43
赏析千年《生命的天窗》,悲伤过后心空敞亮。

谢谢老师的欣赏!问候晚上愉快!好梦哦
其实人活着也没那么多纠结,以文字来记录,心里就更豁朗了
188#
发表于 2018-4-4 07:32 | 只看该作者
总想走进吸毒者的内心,感触他们灵魂里的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模样,罂粟花是通向天堂的门票,或者说是桥梁,那里边才是灵魂向往的地方,富丽堂皇,随心所欲,尘世间没有的东西那里应有尽有,这应是魔界的天堂,但总归是天堂,为了把灵魂搬运进这个玄幻魅惑的世界里,那就只有先把自己变成鬼,摆脱尘世的藩篱,舍弃阳间的一切,这种舍得,让生命变的异常悲壮或者说凄惨,这和修炼者的渡劫不是非常相似吗?这未尝不是一种境界。但只要握住曼陀罗花这张门票,却能让人轻松实现。和众多修炼者一样,人身是灵魂的羁绊物,这个臭皮囊,看似灵魂的承载平台,确真真的是“绊脚石”,吸毒者面目丑陋可憎,这是对肉神的一种直接舍弃,因为那个魔界的天堂值得他这样做,应该是这样的吧。

吸毒者死了,死的是臭皮囊,他们自己都能舍弃,作为相关联的亲人,诅咒或者惋惜都已经没了意义。以妖妖独特的感悟力,倘若能吧这个魅惑的世界的景象运筹帷幄进去,从这个角度而言,是法布施,或许更有警示意义,我这段文字也有点妖言惑众,但对“妖界”的你来说,未必!

期待你的延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21:36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8-4-4 07:32
总想走进吸毒者的内心,感触他们灵魂里的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模样,罂粟花是通向天堂的门票,或者说是桥梁,那 ...

其实我也不太懂我哥的感受,只看到毒瘾发作时让人恶心的一面。因为厌恶,所以不愿意去了解。那时候就是巴不得他早点死去,感觉他很受罪,也让家人受罪。如果要延伸,肯定只能以小说的方式呈现。虽然我的处女作就是小说,但现在却怕写了,总觉得自己功力太浅,还需好好磨砺一番。我会好好加油!致谢先生!
190#
发表于 2018-4-4 22:35 | 只看该作者
信笺式的书写,对接的是一份亲情。那是不能够用假设和虚构来营造的,因为眼泪可以流干,而自己的怀念之情若银河,永远都在闪烁着。这是一篇不再寻求华丽文采的文章,从一开始就布满了怀念的气息,虽然文中不乏轻松的气息,但是读完全文我仍旧陷入沉痛之中。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潜望着失去的亲人,正用文字吞吐着悲伤的身影。当清明的脚步愈来愈近的时候,当这篇文字中呈现的场景渐行渐远的时候,当作者痛定思痛的时候,文学的技法越发显得苍白无力,这好比人们痛哭的时候,哭声不可类比一样,来自内心的东西才会如此震撼!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91#
发表于 2018-4-5 07:07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心情好沉重,为因为嗜毒而丧失人格尊严的哥哥,更为家有吸毒人员而倍受连累的妹妹难过。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23:15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8-4-4 22:35
信笺式的书写,对接的是一份亲情。那是不能够用假设和虚构来营造的,因为眼泪可以流干,而自己的怀念之情若 ...

虽然写文章的时间很短,但有时候也会有感觉。当情感很饱满的时候,所有的所谓的技巧反而不起作用了。恣意汪洋地写下去,完了再一看,自己倒被感动得想流泪。写文章,心里有东西写是最重要的。如果心空,文字自然是空的。
问候秋叶!祝福春安!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6:11 | 只看该作者
海南浮萍 发表于 2018-4-5 07:07
读来心情好沉重,为因为嗜毒而丧失人格尊严的哥哥,更为家有吸毒人员而倍受连累的妹妹难过。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吧。不信命,但却要无奈地认命。
问候海南!祝福春安!
194#
发表于 2018-4-8 10:54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4-3 21:20
规律会告诉我们:知与识的掌握只是“粮仓”,真正值得认可的是生产粮食的劳动者。换言之,敝人最好 ...

受教了,获益匪浅。谢谢蝉衣CY老师!
195#
发表于 2018-4-8 18:31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8-4-8 10:54
受教了,获益匪浅。谢谢蝉衣CY老师!

受教,就过于抬高我了。这种搬运工一样的知识是不值得点赞的。前贴里提到的“外部的反思”不容易理解,说一个例子:当年共产国际来指导,王明对其指导深信不疑,因为带来的不仅有许多成功战例,也有非常深入的战争理论。但是在中国,每次战斗都失败,死了那么多战士。后来由周恩来等人把毛泽东推出来,毛泽东使用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术,连续取得胜利。两相比较,前者就是外部反思。所以理论和事实未必都是正确的,必须深入现实。文学,尤其是小说,不能以写事实为依据,必须让实存结合本质,构成现实。不能构成现实的,最多登顶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对于自然呈现和低头写实者来说,现实主义是他们的彼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05:04 , Processed in 0.1006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