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17 | 只看该作者
備受矚目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其曲作者是旅法作曲家陳其鋼。

  在巴黎一間咖啡吧里,陳其鋼告訴本報記者:“我在法國最重要的經歷倒不是為舞劇譜曲,而是有幸成為梅西安大師的關門弟子。”

  那是1984年的7月。33歲的陳其鋼來到法國波爾多的當天,一個影響到他后半生的机遇悄悄降臨   當天是周六,法國所有的商店關門,陳其鋼想買點充饑的東西卻不得。一位名叫布爾喬亞的老海員熱情上前詢問,并開車接他回自己家吃飯。當老人知道陳其鋼想要叩開法國當代最偉大的音樂大師梅西安的大門,卻苦于沒有大師地址時,主動說道:“我的義子就是梅西安夫人的學生。他可以幫助你!”

  就這樣,剛到法國半個月的陳其鋼,忐忑不安地寄出給梅西安大師的信,請求大師接受他為學生。他不諳法語,信是用英語寫的。

  “8月中旬的一天,我打開信箱,見到梅西安大師的回信。我當時心跳得厲害,沒敢當即拆開。回到寢室后,才忍著一股狂喜輕輕地拆開。”

  大師的回信說:“我很感動,讀了你的信。在給你一個确切的答复前,我想在兩個月以后見到你,也想看看你在中國曾經創作的作品。”兩個月后,陳其鋼如約來到大師家中。

  “第一次見面非常順利。所有問題均在意料之中。4個小時的見面時間里,我整個腦細胞全部調動起來。我的法語當時不太好,但能夠應付。當我從他家出來的時候,我充滿自信。此前的一切准備都是有价值的!”

  “此前的准備”,是他在寶貴的兩個月時間里,泡在圖書館查資料,充分了解這位大師的思想、作品和為人。他還寫了新的作品,以此表示自己對現代作品的感悟。他甚至對見面第一句話應該如何說,肢体語言如何表達等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備。

  顯然,這段見面,對于陳其鋼而言,肯定是被引為此生最值得驕傲的幸遇。

  梅西安大師生前曾為他寫過下列一段話:“我离開音樂學院以后,陳其鋼是我唯一的學生。我之所以接受指導他的工作近四年,是因為我對他非常器重。异常的聰明和极好的內心听覺,使他很快領會了歐洲音樂和那些被稱為‘先鋒派’的音樂。我認真讀過他的所有作品,可以說,這些作品表現出一种真正的創造和极高的才能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与歐洲音樂构思的完美融合……”

  2000年的一整年,陳其鋼与張藝謀合作,創作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的全場音樂。這是他第一次為芭蕾舞劇作曲。“我是經由中國中央芭蕾舞劇院的撮合,開始与張藝謀合作的。我看過張的劇本后,感到很有色彩,于是就接下這活儿。”

  正是這場舞劇的音樂創作,為陳其鋼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
1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1 | 只看该作者
是张安麟的第三次上海之行,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她带来了对北京奥运迟到的礼物——“百鸟巢鸣”,曲名中间包括了“鸟巢”二字,她用这种方式把法国作曲大师梅西安的代表作《异国鸟歌》(Exotic Birds)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张安麟以一袭红色低胸礼服亮相。
  红色的气氛与其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梅西安《异国鸟歌》暗合。2007 年的格莱美奖评选中,张安麟正是凭借《异国鸟歌》的演奏,从众多演奏家中脱颖而出,击败另外4 名来自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音乐家,获得最佳乐器独奏奖这一殊荣。
  《异国鸟歌》是一部奇异的作品。上世纪50 年代,梅西安用五线谱记录了世界近百种鸟类的鸣叫声,在用电脑声谱与真正的鸟鸣声加以对照分析后发现,两者竟几乎完全一致。
  “你会听到猫头鹰,甚至是中国鸟的声音,好似走进动物园。”在张安麟的演绎下,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从琴键上跳跃而出,但这些夹杂在一起的鸟曲,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那种旋律性曲谱,甚至有点扎耳,时断时续,刺激着观众的听觉神经。
  演奏会上下半场的风格迥异。下半场的《梦回上海》更像是一出情景音乐剧,张安麟以钢琴舞蹈诗的主角形式出现,与舞蹈家进行了妙趣横生的对话,将钢琴音乐与现代芭蕾结合,更具象地展现音乐中的情感。
  演出结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上海女儿”的张安麟在舞台上激动万分。张安麟出生在美国,5 岁开始学习钢琴,到成为继马友友之后格莱美奖的第二位华裔得主。她用纯正的上海话表达了自己离家多年的感慨:“这次回来演出,看到川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妈妈家里的老房子被修成大马路了……”
  如今,张安麟是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大学钢琴系主任、终身教授。她坦言获奖后生活确实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但她把获奖当作工作之外的恩赐,还是会继续授课,因为这是她的选择。在教学之余,张安麟又开始研究困扰许多钢琴演奏者的手疾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早年舒曼还发明了一个机器,专门用来练手指的力度,但这样做,很容易把手练坏。”
  由于弹奏方法或是技巧运用不当,或是为了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坚持用很扭曲的手法演奏,不少的钢琴演奏者都患有手疾。张安麟希望在音乐与医学的交叉中找到医治这种职业病的方法。“弹钢琴久了很多人都会受伤,特别是手的姿势不正确的。我的方法不是等到有病了才医,主要是要讲究,要保养。”张安麟告诉记者,她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有手疾,但是用她的方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让钢琴在抚慰人们心灵的同时,也能治疗生理上的痛苦,是张安麟的理想。
11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1 | 只看该作者
B:你和梅西安是如何相识的?
  Z:当时我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就认识了梅西安的夫人,她就在学院里做老师。通过她,我认识了梅西安,并得以研究和演奏他的作品《异国鸟歌》。
  B:他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Z:欧洲的音乐氛围是比较传统的,但是梅西安会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教导他们,把他们各自不同的才能发挥出来。他教的指法和音阶都很特别,方法很创新。
  B:据说梅西安在创作的时候融合了近百种鸟鸣声,这种创意是怎么来的?
  Z:梅西安老师信天主教,宗教上有这样一种观念,鸟在天空中飞得很高,认为它更接近上帝,从而接近神,拥有灵魂。梅西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曲家,在法国,人们会赞誉你的成就,也会毫不留情地对你进行批判,但梅西安是唯一一个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大师的人。我非常尊重他。
  B:你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梅西安鸟歌的研究》,你在里面都写了什么?
  Z:他的这部作品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旋律性写作,而是更加丰富多彩地展示了动人的、奇特的,甚至是不太好听的各种类型的鸟鸣声。你会听到猫头鹰,甚至是中国鸟的声音,好似走进动物园。
  B:你凭借《异国鸟歌》的演奏得到了格莱美奖。你认为这个作品在演奏时,有什么样的特点?
  Z:一般人会觉得这首曲子很吵闹,但我觉得它和灵魂很接近,要细细聆听。它就像是教堂的彩色玻璃一样,颜色很多很复杂,都是一块一块拼接上去的,你靠近看它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杂乱无章,但是你远远地看,就可以看清楚它的形状轮廓。这首曲子也一样,打破了一些常规,要用心去体会。
  B:你觉得格莱美奖评委为什么选了你?
  Z:评委听了很多音乐,他们是整个团队,他们的决定很客观。其他几位的水准都很高,但是我觉得评委看重的不是音乐的技巧,还是音乐的灵魂,是对音乐精神的表达。
  B:获格莱美奖之后,还有什么目标吗?
  Z:现在没有,但是还有很多要去追求。其实,获奖不获奖不重要,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老是想着一个目的,可能就不会成功。
  B:获奖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Z:有些东西还是一样,当教授,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人说你现在得奖了可以不工作了,但是工作本来就是我想做的,有得奖或荣誉当然是更好。
  B:作为老师和音乐家有什么不同?
  Z:很多时候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很明显的区别。
  B:听说你正在对手的保养和医疗做一些研究?
  Z:对,手是很珍贵的。我现在在做医学上的研究,帮助因为弹钢琴受伤的手做恢复。在孩子们刚刚开始学琴的时候,一般都被要求以“苹果状”手型接触琴键,但你试着把手指放松一些,不一定要很弯,那样是不是舒服点?其实,这是更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法。
1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2 | 只看该作者
1992年春,我阅读德国著名杂志《明镜周刊》,里面有篇揭露德国集中营
音乐的文章使我大惊。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事实。集中营里居然会有由囚犯
组成的交响乐队、弦乐四重奏、钢琴音乐晚会和合唱团。这确实是德国艺术
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一章。

  1942年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了欢迎新的囚犯入营,根据党卫军的命令,老
囚犯乐队演奏了一首《鸟儿都已飞来》,此外还唱了一首摇篮曲。---这
难道就是希特勒同音乐艺术的关系?这是什么样的逻辑混乱和混乱逻辑呀!

  我受不了纳粹集中营里的《鸟儿都已飞来》和摇篮曲。因为这是罪恶加虚
伪。这比赤裸裸的罪恶更是罪恶更让我无法忍受。

  集中营司令官克拉麦(Josef Kramer, 1907-1945)便是罪恶加虚伪。他经
常听“奥斯维辛集中营女子交响乐队”的演奏,当演奏到舒曼《梦幻曲》的
时候,这个满脸横肉的杀人魔王克拉麦竟然动情地落泪,哭了!

  他的这一哭,这鳄鱼的眼泪,比他用毒气杀害尤太人更使我痛苦不堪。因为
他的恶人眼泪玷污了纯洁、美好和善的《梦幻曲》。我把舒曼和他的音乐看成
是善的德国的代表之一。
11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鳄鱼的眼泪”呢?克拉麦的罪恶使我真正懂得这个成语的含义。它
源自古老非洲。鳄鱼系热带食肉性动物,性凶残,善伪装。据说在吞食人或其
他动物时,蓝灰色的眼睛里总要同时掉下几滴眼泪。

  克拉麦是何许人也?

  他可算是管理集中营的“专业户”。  他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受训,后来他
的罪恶足迹遍及许多重点集中营。他的主要任务是用毒气杀害囚犯,为此他作
了各种实验。他说:“门一关上,她们(指裸体女囚犯)就开始尖叫。我通过
管子把一些盐放进去,然后从一小孔去窥视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些女人只挣扎
了一分钟便倒在地上。。”

  当后来英国人审问他在窥视时的心境时,克拉麦回答:“我当时什么感觉也
没有,我只是执行命令。我受的训练就是干这行的。”

  被他杀害的囚犯成千上万。1945年11月17日,他被英国占领军判处死刑。

  这样一个刽子手,怎么能同舒曼的《梦幻曲》联系在一起呢?舒曼的一生是
善的,美的。在德国期间,我去过莱比锡和杜塞多夫,为的是跟踪追寻舒曼的
足迹。

  他有句名言:“音乐是介乎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东西”。

  舒曼的《梦幻曲》说了些什么,思考了些什么?
11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克拉麦和希特勒又说了些什么?思考了些什么?作了些什么?独夫残暴与舒
曼有和共同之处?

  1838年3月18日,舒曼写信给他的未婚妻:

  近来我的内心经常充满了音乐的感觉。我想起你对我说过的话:'我觉得你有
时象个孩子'。我正象你所说的那样,正在以一个孩子般的心情开始了作曲。这
样我的笔好象有了魔力一般,很快就写出了30首可爱的小曲子,然后从中选出了
13首,题名为《童年的情景》……

  《梦幻曲》便是其中的一首。

  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想重温自己的童梦?谁还有童梦,童心,他就是善的。我
国的李赞(1527-1602)有言: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克拉麦以亲手杀人为乐,哪里懂得什么童心?又何以能
听懂《梦幻曲》?一颗充满仇恨的心怎能同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共鸣?

  在另一处希特勒集中营,由150名囚犯组成的合唱团在排练完了威尔弟的《安魂
曲》之后,便被送进了毒气室。---这比不演唱要残酷十倍、百倍!

  威尔弟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他写过许多合唱作品,《安魂弥撒曲》
(1874年)就是其中一首。

  在西方音乐史上,安魂曲的语言和思考永远是善的,慈悲的,平和的。纳粹死
亡集中营的毒气玷污了这音乐艺术!
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在集中营,进行曲是最受纳粹青睐的曲目。因为这类曲子的功能是制造、煽动
情绪,使囚犯更顺从地听命令,更卖力地服劳役。当然音乐对于囚犯也是一种麻
醉剂,使他们忘却一切。

  在纳粹刽子手的队伍中,克拉麦毕竟是个小刽子手。党卫军保安处处长、秘密
警察副首领海德里希(1904-1942)则是个大刽子手。他生性残忍,地位仅次于
希姆莱。希特勒的“最后解决尤太人问题”的指令便是由他负责执行的。1942年
1月,海德里希在万西会议上说:“在最后解决欧洲尤太人的问题中,牵涉到1100万
尤太人。”他还读到了如何具体消灭这1100万尤太人的方案和措施。

  也正是这个海德里希,对古典音乐(尤其对海顿和莫扎特的曲子)有着一种
狂热的爱!

  这的确是事实。这足可以逼的我发疯!

  他的父亲是个很有才华的音乐家,曾在德国的哈雷创建了第一所音乐、戏剧
学院。不过他父亲一直隐瞒自己是个尤太人。

  海德里希曾在德国海军服役。后人纳粹保安处处长,雇佣了约10万名兼职告
密者。他因干练过人、性情异常残忍,被希特勒看重,1941年被任命为波希米
亚和摩拉维亚的“代理保护长官”。希特勒管他叫“具有铁心的人”。由此可
见他的凶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酷爱室内乐。也许,他是企图从绝对和谐、
美妙的古典音乐中找到一种平衡。他知道自己身上有尤太血统。他在心理上一
直受到难以言表的折磨。据他的一位同事说,有一天晚上他回家,看到墙上一
面大镜子里映出自己的头像,他万分恼怒,立即拔出手枪,朝着镜子连开两枪。
因为他恨自己的尤太血统,恨鹰钩鼻子!
11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他的上司希特勒和希莱姆都知道海德里希的这一自卑心理。希特勒正好利用
他的自卑心理,可以使他成为一条绝对驯服的警犬和效忠于纳粹德国的杀手。
  
  海德里希无疑是心理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当他独处一室的时候,用
钢琴弹奏海顿和莫扎特音乐的时候……要知道他统管着德国所以的集中营和战
俘营,他还日夜图谋取得更大权力,并且有朝一日取代他的顶头上司希莱姆。

  幸好我没有听过他弹奏莫扎特的曲子。我不怕赤裸裸的罪恶。我怕的是虚伪
的罪恶或罪恶的虚伪。如果海德里希是纯日尔曼人,他去“最后解决尤太人”,
便是赤裸裸的罪恶;他心里知道自己有尤太血统还去屠杀自己的尤太同胞,便是
虚伪的罪恶了;白天杀了成百上千个人,晚上又去弹奏莫扎特的音乐,他的罪恶
的虚伪便到达了无以复加、足以令我发疯的地步!


  下面我要讲的是纳粹战俘营里的音乐。一般来说,战俘营里的待遇比死亡集中
营要好些。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法国作曲家梅西安(O. Messiaen)和他的《末日四重奏》。

  二战爆发,梅西安上前线当兵。当时他31岁,是巴黎三一堂的管风琴手。1940
年六月他被德军俘虏,关在靠波兰边境的战俘营。在那里他结识了三个法国音乐
家难友:一个是拉小提琴的,另两个分别拉大提琴和吹奏单簧管的。

  为了消磨时间,让苦难的日子可以熬过去,梅西安开始为这三个难友写室内乐。
不久作曲家又在他的作品中加上了钢琴部分。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战俘营德军军
官的帮助。应当承认,一般来说,德军军官文化素质较高,懂音乐的也大有人在。
五线谱稿纸、乐器都是德军军官弄到战俘营里来的。当然钢琴的质量糟的不能再
糟糕了,音不准且不说,好些键常回弹不起来。
11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4 | 只看该作者
1941年1月15日是个严寒的日子。晚上梅西安的这首四重奏音乐会开始了。有
5000来名听众,都是来自法国、比利时、波兰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战俘。战前他们
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医生、牧师和从事其它一些职业的人们。

  一开始梅西安向广大听众解释了他在这首八乐章的作品中究竟想说什么。好在
旋律语言是国际性语言,用不着翻译,大家都能听懂。许多年后,梅西安还用激
动的口吻战俘营里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我从未碰到别的听众是如此聚精会神和
有理解力的听我的曲子。”

  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当时音乐会的气氛和5000不同国籍俘虏的心境。

  在战俘营里举行这样一场“高雅音乐会”,说明音乐生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
位之高。在日本战俘营里,就不可能会有这场音乐会。我指的是假如梅西安在亚
洲战场被俘,日本军官会允许梅西安作曲并举行一场音乐会吗?道理很简单:日
本民族的音乐艺术素质远不如德意志民族。尽管日本和德国都是战争元凶,都是
军国主义。

  战后半个世纪的今天,日本人和德国人对战争罪行的忏悔诚意就很不相同。估
计与这两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气质多少有关。(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
兰特代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跪在华沙死难者纪念碑前认罪、忏悔。今天的日本首
相会这样做吗?)
11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能说54年前的那场音乐会是德国艺术史上最可耻的一章。我们只能说它
是一场很沉重的音乐会,很特殊的音乐会,独一无二的音乐会。

  梅西安说,他写《末日四重奏》是受到《圣经》“启示录”第十章的启发的缘
故。第一乐章是水晶般清澈的礼拜。清晨三四点钟,鸟儿醒来了……关于第七乐
章的创作,梅西安说,他在梦里看到和听到一组组和谐的旋律,以及所熟悉的色
彩斑斓的形象;不久便进入了幻觉。作曲家正是依靠这五光十色的幻觉战胜了战
俘营里的肮脏、饥饿和寒冷。

  总谱经过德国战俘营司令部审查通过。因为幻觉的音乐毕竟有维护战俘营秩序
的功能。在20世纪西方音乐史上,这部作品的产生背景是很独特的。人们的深重
苦难需要宗教音乐来安慰。

  也许,总谱最后还到了海德里希手里。他为梅西安的音乐会开了绿灯。
他奔跑,他跌倒,爬起来时便是君王。
1121#
发表于 2010-4-29 10:05 | 只看该作者
笨笨妹辛苦了,姐姐给你送糖糖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4:21 , Processed in 0.1080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