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40|回复: 1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解析(代回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 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手记]之一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解析(代回复)

       
梁星钧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你大。我大。母亲最大。
                     --题记
       
  小暖以她贯有的大散文模式,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亲情忆旧长文。我们边读边感,边感边记,这个结果出乎意外:她特在意每个人的评点,都很感动。一天,我发现她在我的点评意见之后附加批注,大叹其“入心入骨”,特别感动,她最后甚至说,我不在乎钱财,也不在乎吃住,宁肯天天守着这些文字,直至终老。读罢她的这些言语,我再次被触动,也很惊愕,真没想到,她对文字如此痴执,也没想到,她对亲情这么敏感,这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加之文友执意约请我和他作交流,故我立志再读,重新读,望能有些新的发现,找出文后面的一点蛛丝马迹。
       
  我先简缩一下文章内容(以下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提起埃玛大街,它因英租界的建筑而得名,该建筑又因埃玛大教堂而骄傲。浮桥是通往它们的必经地。不过这些都是常人眼里的概念了。而我心中的埃玛大桥,它是我心中的一片红柳,它弥盖了我孤寂时的荒凉与辛楚,它可照见“另类我”的幻梦,干脆这么说吧,埃玛大街浮桥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竟连那里海水的咸味也都成了茶的清香。可是后来浮桥神出鬼没地架上了亮晶晶的铁轨,它由木桥改为铁桥,最后完全消失,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一次随母亲到浮桥。母亲颤抖地拉着我的手,她眼里布满迷茫和忧伤。这是因她受了祖母大声训斥,遭受误解,而且这样的事一次又一次。眼见母亲这样孤苦无助,我视线里的浮桥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我开始哄慰母亲(我3岁始就会哄母亲了),我拉着她那颤抖的手,使劲摇晃她那瘦弱耸动的肩,一又一遍地劝说,别哭,妈妈,你别哭!母亲泪流满面,浑身颤抖,发不出声。我停下来,目光凝滞,定格在一堵半屋高的墙上。此刻四周已静,我的胸口发紧,耳朵发麻,我强忍住泪,寸步不离,紧跟母亲,呆呆地凝视她,生怕她会丢失,或丢下我。这时墙上开始出现幻影:尽是一些混乱模糊影子,还有母亲身影。可是母亲仍在出神发呆,若有所思,她因受气而过度悲愤,连拉我的手都是一紧一松的。我紧紧抓住她,生怕她跌入翻滚的海浪中……
       
  在外婆家寄养时,一天早上,我疾奔浮桥边的5路车站牌处,在那长久痴望,等候母亲,渴望过往的人群里会走出她。走前我拒绝外婆为我梳长头发。可是母亲始终没有出现。人来人往,没见母亲走来,也没闻到她的丝丝气息。我自己梳头发,可是越心焦就越是梳不开。我用母亲教的手法编辫子,可又怕抬手之间错过母亲的到来了,这样急了也老是弄不好,我快要急出眼泪了--要是这时妈妈在该多好!
       
  那早在埃玛大街溪桥的西餐厅喝牛奶。没顾外婆冷冷看我一眼,我边喝换来的热豆浆,边心里想母亲:或许母亲走下5路车后没见到我,然后就依依地走开了。
       
  为了保护德式建筑的火车站,木质结构的摇晃的浮桥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老铁桥”。为了想看这座拥有290年悠久历史的旧浮桥,我拚命找老照片,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越找不到我越想找,因那上面有我母亲,还有外婆和我在内的全家福。记得那是一个大风弥漫的初春下午,水涌桥抖,海风“呜呜”作响的大背景,我几番想挣脱外婆拉我的手,好让母亲拉我,然而母亲这时却正在逗初生不久而人见人爱的漂亮的小表妹。
       
  我没找到这张旧影就叹气。唉,我的埃玛大桥,你就是我故乡一切的缩影,永被我背走了!这时灾难性的幻想再次在我眼里出现:不想离开亲人母亲,怕她挣脱我的手而跃入海水。浮桥是我惟一与亲人相交的凭证啊!谁叫自己过早地离开城市呢?
       
  我对浮桥的幻想是灾难性的:因母亲离开了,她是亲人里第一个离开的。对此我越是模糊暗淡这场记忆,就越怀念。浮桥的影子越是模糊,也越是想靠近它。
       
  寻找浮桥旧影残痕。我都闻到它时代变迁的气息了!它是外婆碗里的隔夜荼,虽咸却有茉莉花的清香。
       
  照片注定找不到了。注目埃玛大街,面对新的钢桥,再无法找回从前了,这给了我错乱和迷离。我的记忆在脑子里反复盘旋交织,我永在搜寻凡和母亲有关,留下母亲印迹的所有角落,尤其那个灾难性的幻觉场面。我只有这样,才能减除失却亲人母亲后的一点痛楚自责:痛楚我过早地离开母亲和家,自责自己未亲手照料她却离去,连为她做一点点事的机会也没能把握住!我只好用所有的回忆片断来替代,来塞满我的人生步履。面对失去历历亲人,我无法不喊出:有就是幸福啊!
       
  我千遍万遍地找旧照片。我找得都快要发疯了,也极不耐烦了,我见什么都发脾气,所见的一切都不顺眼。可是找到了吗?没有。尽管我还永不甘心,但浮桥已彻底消失了。旧照片永远找不到了。大街浮桥的一切永被我带走了。伴我风风雨雨,艰难地漫步了人生十几年,刻烙在我心瓣上十几年,它是长在我心头上的一片红柳。
       
  生活是布满迷茫和艰辛的。面对压力和命运无助,我茫然无措,忧郁焦虑;面对片片新境,我的恋旧渐浓--这时外婆的房子也消失了,我的视线一片模糊。
       
  这是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意图已明显了。上周末的晚上,我在家里几乎是大声喊出的,她通篇写的只有三字--想母亲。我仿佛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惊喜,自己沉寂已久的心仿佛也开始活跃起来,但一面又紧躁不安,心想这样庞大的内容被我肢解离出,恐怕是见筯不见血的,甚至连主筯也没抽出,再说还有那么多的熟知目光,我很想得到求证了,而这一点,我是无法问及她本人的,因我不想直击她的伤痛(但我这样写出或许恰恰违了自己初衷),后想问问别人,也放弃了。我开始给自己找安慰,好歹我三读其文,查阅所有点评,综合自己认知,只能提取到这程度;再说我的这章解析成败与她的永不磨灭的伤苦之比又算什么。
       
  下面我们看看她的文体布排。
       
  (1)宏大叙事结构。其入笔视界高,以阔大的胸襟视野,站在人生社会高度,展开对埃玛大街浮桥全景式的扫描。文章基本呈横扫式,囊括式,合围式。全文七个部分可概为五个情节单元:谈起浮桥、走向浮桥、游玩(等候)浮桥、找寻浮桥和浮桥消失。
       
  文章就是通过这些侧面,展开对文本的陈述。最后以未找到,落下永久遗恨,变为一遍又一遍回顾,来抵缓痛楚和自责结束。这种结构也似片羽式,伞状,而紧紧聚焦攒射至核心点--亲情母亲和幼年以来的迷惘。而写母亲又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受祖母训斥而孤苦无助,攥孩子的手都是一紧一松,表现了母亲的无比悲愤。但受训的原因呢?作者没说。如知这个原因或许会释然些,但幼小的她是不知道的,后来不知,也许是不想陷入难堪,或许是顾不上,或许甚有难言之隐。总之我们不便知道也勿须知道了。该文呈现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的梯次结构,回环交织结构,具有大散文的特质。
       
  (2)迂回含蓄表情。正如王九龄概括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写的是埃玛大街浮桥,找的是老照片,萦绕的是灾难性幻影,迷茫的是童真,交替出现的是新旧时代出现的“物证”,而这一切的背后,根子在于亲情,在于浓而化不开的思念母亲。这种迂回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由四个片断来体现:一是初次走向浮桥时,是伴母亲;二是在大桥上游玩时,是等母亲;三是寻找浮桥时,是想母亲;四是最后浮桥消失时,是忆母亲。而且这种迂回还在于,表达的间接性,她没有直接呼唤,喊出,竟然用了万字篇幅,采用环境、历史、幻觉、咏叹式长调的低缓语言等多种形式,把这一浓密情感深深隐埋。采用了艺术的高手法--委婉曲笔法。而且在意蕴指向上,也呈现了复式多重,具有了较宽的思想性。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大散文。
       
  我后来大胆猜测过,她这种迂回表达,不愿直说,除了上面讲的艺术性外,还有一点就是不愿直碰这个伤痛。这在她后来反复咏叹埃玛大街的其它文章里,也可见一斑。她总是间接和委婉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正如梅林分析那样,她那份伤,也许还来自她的从小不被重视,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境遇,使她从小有了深沉思考,有了惊人的记忆力,有了独特的声乐细胞,有了超强的观察力敏感性,这些,构成了她热爱艺术、醉心艺术,敏感音乐,敏感情感的重要条件。
       
  (3)低徊咏叹语调。文章语调是低吟浅叹,轻缓柔长的低婉句式。作者正是用这种低缓长调,来延缓自己的喘息和呼吸,来抵消和减轻自己的伤感和痛苦。全文虽然长达万言,却明晰清新自然,超凡脱俗,读来毫无累赘和重复感。
       
  全文通过史料、印记、对比、幻想,回映的穿插及吟咏,增强了散文的宽度和历史厚重感。我们知道,宽度才是衡量散文质量的标准。宽度不仅是细节的把握和书写,更多的是揭示现象背后的发现。作者一贯倡导突破和超拔,实际就是一种发现。这篇文章有了较好体现。面对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宏阔角度,需要传承中外先进文化,把主题寓意深广的问题解决好。而这篇,它无疑具有远见和前瞻性。
       
  拙评之所以称“灾难性记忆”,是指该记忆终已泛滥扩散弥漫。之所以取“不磨灭”,是刻骨的铭记永恒。埃玛大街浮桥,这几个触人的字,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点一滴,都会触人心惊,都会伤人感怀。这是令人恐惧的不可触摸。是毁灭性的灾难性幻觉悲剧。
       
(2010,3,28-31   老宅-清江河)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0:1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刚发了一篇评,现又惶恐呈上一篇回复交流帖子,因成文仓促,不尽之处各位增补。致谢!
3#
发表于 2010-4-1 00:36 | 只看该作者
坐个板凳慢慢细品....
4#
发表于 2010-4-1 01:06 | 只看该作者
常言说,文无章法。星钧朋友这评的“章法”自然和常规的评有所区别。区别在于文本的形式。其实,这正是好事。如我的爱好一般。文本上,我大致遵循着形式,内容表达别人以为是现实的真时,却往往是自己的虚构,而看似虚构时,又常常是真实经历。——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文章内涵给你的经验和感觉。一如,星钧朋友选择的评论方式,这个方式正可以体现出他对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的目光和感觉的贴近,这样的贴近,使得文字非常容易地走进了文章的内涵和文本方式。所以这样的评,我看起来更容易接近被评论的文章。这也使得透析的层面相当具体,也非常可信。比如,我对他提到的“灾难性记忆”感触尤深。等等吧,不细说了。如此好评,非常值得一读。
5#
发表于 2010-4-1 06:52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稍后来悉读。问好。星均辛苦了!
6#
发表于 2010-4-1 07:17 | 只看该作者
星钧,辛苦!梅林开始阅读——
7#
发表于 2010-4-1 07:19 | 只看该作者
星钧朋友的勤奋和真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8#
发表于 2010-4-1 07:44 | 只看该作者
边煮稀饭边读,读完了感觉却是流畅的。大散文造就大评论,大评论升华大散文。你新的发现让我激动,我循着你的发现,去再读《埃玛大街的浮桥》。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悉数说出,和星钧、小暖及论坛的诸位师友交流。交流,共鸣,共同提高。问好,星钧、小暖及诸位师友!
9#
发表于 2010-4-1 07:5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很有个性,值得提倡借鉴!
10#
发表于 2010-4-1 08:06 | 只看该作者
星钧真的可敬可佩,把小暖的这篇佳作剖析得这么通达透彻,真是了不起。可谓文,评两相辉映,皆佳文也!!!拜渎学习!一并向二位致意!
11#
发表于 2010-4-1 08:07 | 只看该作者
我仿佛听到了,两颗心跳动的震撼,这不仅仅只是文字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问好两位重量级人物!
春安,保重!
12#
发表于 2010-4-1 08:52 | 只看该作者
小暖版主的散文,结构缜密,语言丰盈流畅,读之让人如品佳肴.特别是用情至真,写意之纯,让人从中感受生活,收获感动.星钧老师这篇文评,饱满厚实,足见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功力.祝贺二位,认真学习
13#
发表于 2010-4-1 08:52 | 只看该作者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当我悉读完这一切字迹,禁不住感到活在人间那躯体的重量几乎消失了,确切说 ,人生所有漫延过了的重量都消失了。我变得很轻很轻,能够飞翔起来了。在星均的解读中,暖重新抚整那如初的一系列思路。写这一篇字的时候,时逢春节将至不久的日子里,因为过度想念家乡,一段时间,记忆总是以埃玛大街为主的场景不断至入。因为在2009年10月继“通往埃玛大街教堂的长度”一篇之后,没过多久又有了一部三万多字的“埃玛大街100号”——这篇字曾经用邮件发给敬一兵老师审看过,老师回复说:没有任何可以更改的,已经很完善。我当时心里在想:我似乎有太多的话还没有说完,终于于2001年1月27号开始动笔了这篇“埃玛大街的浮桥”,历时三天。而星均朋友的《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以悉细入微却构思扩大地展开综合角度展开叙述,他罗列的几个框架太好了,这是出乎自己意料的,是对星均朋友的评析技巧和思考方式不断突破而感到惊叹和折服。星均所提到的:“(1)宏大叙事结构。(2)迂回含蓄表情。(3)低徊咏叹语调。以及主旨“灾难性记忆”,等等这一系列阐述,都是展现一位热爱书写并以文字为信仰的书写者最精彩、最独到,最博深的一面,在这个早春的微风中,驱散一切寒冷,宛如暗夜被点亮的星火,一片燃起,再一片,直至点亮整个夜空。而事实上,暖的写作技巧,却永远还没有上升到那样一个高度,这令暖不停对自己说:我会更努力,不遗余力。这一章一章饱印着心血的字迹,在暖的认知里,早已经不是字迹,而是浓浓的心血,和深刻的关注与提醒。提醒暖:这条路不好走,所以更要好好走着。并且,星均时常在短消息里提醒过暖:做事要从容,冷静,还要多写一些诗歌,对情绪,对心灵,都有帮助。如此的良师益友,如此真诚的点醒,对暖来说,这太珍贵,太不容易,岂是感谢二字所能抵达!
14#
发表于 2010-4-1 08:56 | 只看该作者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你大。我大。母亲最大。
——星均说得太精彩。
此刻,暖为这句话再增一句:写作,比天还大。
暖要以星均的精彩、无微不至的评析一起自勉,自律。
大恩不言谢,暖铭记了。深深的。
15#
发表于 2010-4-1 08:59 | 只看该作者
一一感谢楼上各位前辈、文友点评和交流!我要好好写,我会更努力,不遗余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3:44 , Processed in 0.08629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