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62|回复: 1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简要辨识散文和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7-29 21:40 编辑

                                                   简要辨识散文和小说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早期的巫,其表演里有说有唱有舞(包括音乐)也有武,直接孕育了戏剧的胚胎。文字产生后的韵文厘析,清晰定义出了诗歌体裁。所以戏剧、诗歌的文体比较早地规范了,也很容易被识别。关于诗歌戏剧的理论也成熟得比较早,属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散文也是起源最早的文体之一,内容很复杂,形式也多样,一直充满着生命活力。小说则是早期散文家族嫁出去的美女。文学就像上帝,造了亚当——散文之后又怕她寂寞,抽其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小说,并让她长期陪伴,让二者在文学的世界共同生活,今天更是耳鬓厮磨。
      
       六朝时期确立的散文范畴,远远不同于今天的概念,是为了与骈文韵文区别,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直到北宋时期,散文才成为“集诸美于一身”的独立文学体裁。也就是说,小说原是作为散文文体而存在的。当然“散文”一词的出现,时间上比北宋更早,比如南朝的《文心雕龙》:“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这句是评价《古诗十九首》的,这里的“散文”是指行文布局的精巧,不是文体论的。作为词语,“小说”更早,《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碎之言,浅识小道。这是“小说”的本来释义。“小说”虽然孕育的很早了,但是“临盆”的时间太晚。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的正妻是散文诗歌戏剧是小妾,小说只是更晚进门的姨太太。

       “文”是一直站在诗歌的对面的,小说钻进“文”里,与散文一直列序在非韵文的范畴中(可参考姚鼐《古文辞类纂》等)。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寓言(如《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山海经·北山经》“精卫填海”、《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战黄帝”),之后是六朝志怪(如《搜神记》)、唐传奇(如《莺莺传》),至宋话本(如《简帖和尚》)趋向成熟,到元(如《好儿赵正》)、明(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如《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侠五义》),形成大类。可是,晚清之前,没有人在理论上给予小说正规的、官方式的文体定义。晚清时期得到西方小说及其理论的“临幸”,在国内把小说当做与戏剧诗歌并列的文体,让其清晰地独立出来。晚清之前的小说发展历史,可以证明中国小说的成熟步骤及其文学价值和地位。梁启超、鲁迅等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小说地位,在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中,进一步确立了小说的文体地位和影响力,并清晰定义了小说的概念(鲁迅的小说定义四部分组成,现在的小说概念三部分构成,把“想象的”并入“虚构的”)。

       可见,“文”的大家庭里,中国小说“混”了很长时间,在“散文”的“后宫”中长期做着妃子,闹了那么久也分不了家,还是得到“外人”的“润泽”,才被拽了出来。至此小说才真正摆脱“奴婢”的角色,以高贵的姿态,器宇轩昂地立于文学的殿堂。这样爬梳,估计有很多人的心里不服气,又有什么办法呢?就像一些国人说蹴鞠是足球的前身,甚至自说自话地标榜:“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可是英国是否承认?其他国家都首肯吗?全世界都否决,自家满足于自慰的意淫,有多少现实意义?!

       诗歌、戏剧、小说独立门户之后,还剩下那么多的“文”咋办?在此之前,姚鼐列举了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碑志类、诏令类、传状类、论辩类、杂记类、箴铭类。他的这个罗列依然不完满,比如《隆中对》,应该归属于哪个?应该算史传类的。因为这类作品还有很多。对各种“文”的如此分类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难以与戏剧、诗歌、小说对应着站队,也因为戏剧、诗歌、小说的文学性艺术性很强,而前面姚鼐的分类里夹杂着很多非文学性的实用文。对于那么多文学性的杂类作品只能使用概括性的归类——散文。算是勉强收拾了这个“烂摊子”。由此说来,散文虽是小说的“兄长”,却像“后妈”生养的,独立户头的“成家”时间很晚。而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因为散文的“家”比较大,小说只是从中“钻”了出来。

       由此就存在一个疑问:分离出来的小说与散文有什么区别?

       有人认为散文是记录个人的见闻经历和真情实感的,对应着指出小说是虚构的文学。意思是散文不能虚构,小说必须虚构。那么对话体的《论语》里的虚构故事,属于小说吗?即使是史传类记言又记事的《左传》(为了记人经常虚构故事,如“郑袖掩鼻”)《战国策》(为了记事而多处虚构人物)《尚书》等散文里,也有大量的虚构内容,如《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虚构里,故事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即使是《史记》也存在对个别史实不清楚时的想象性虚构。再如表达思想主张的议论体散文《马说》等,不能因为虚构的因素而说它是小说。同样的,散文体小说的前身——笔记体小说(如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以及郁达夫早期的小说),也不能因为欠缺虚构而被命名为散文。还有那些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小说和更多的非虚构小说。可见虚构与写实不是区别小说和散文的关键要素。
      
       于是有人指出了另一个区别:散文是直接议论和抒情的,小说重在叙事,忌讳议论与抒情。不抒情议论只记事的诏令类杂记类史传类里的那么多散文,显然不是小说。还有人认为存在篇幅上的区别,意思是散文篇幅短,小说篇幅可以很长。《史记》一百三十二卷,短吗?也许你会说它是一个个短篇散文结集的,那么亚里士多德连续论述演说术的《修辞学》三卷呢?另外还有对话体散文《苏格拉底之死》《理想国》,以及徐志摩等许多作家创作和翻译的万言以上的散文,包括洋洋洒洒几万言以上的报告文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做梦娶媳妇式的想当然,只能快乐一时,不能解决问题。
      
       言至于此,可能有文友会拿出所谓的文学性艺术性的指标,试图用这种指标来辨识小说和散文并附带证明了小说高于散文。其实也是伪命题。日记、书信、传记、自传、回忆录、对话录、演讲稿、格言记录、游记、杂文、小品文、特写、书评、文论(包括文学评论、文艺批评等)、报告文学与随笔等具有艺术范和文学性的散文,以及“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新唐书》等浩如烟海的优秀散文作品,真不是小说可以超越着代替的,甚至有很多作品是小说无法企及的。在文学的殿堂里,二者只是各具功能的并行文体,不存在高低的问题,各有千秋,各具风骚。至少,我不知道谁更“骚”——因为无法从文学性艺术性方面辨明小说与散文的分野。
      
       这时候,应该有朋友端出周作人1921年在《美文》里给出的定义了,以此来论说散文与小说的不同。假定这个定义是散文文体的、是科学的,剩下的不符合这个散文定义的文章,属于四大文体中的哪一种文体?总得给它们“安家落户”吧!必须指出的是:在根本上,周作人不是给散文定义,只是称呼那类作品为“美文”,这种做法具有当时的时代需要之特点,有其历史的贡献和功劳。但是,今天已经不是那个历史阶段,不能把周作人划定的美文“小圈子”当做散文的“圣经”,让更多的散文削足适履。不能死抱着它并当做圭臬来奉行,因为它毕竟不是永恒的真理。这个狭隘划定的“美文”后来被“误嫁”给散文,把散文局限于审美抒情的功能之范围,带有主观意志强加于历史事实的特点,它让历史上很多精美散文“游离失所”“无家可归”。需要在文学上建立第五大文体做它们的“收容所”吗?可见,之后的以议论、说明、抒情、叙事的不完善形式逻辑等方式来分类散文,并以此企图定义散文,以期有利于散文区别于小说等文体,也是有学术危险的。容易悖逆和忽略散文的历史复杂性和丰富性,更不利于散文的发展。对于文学性散文的框定,还是“广义”的散文定义相对合适。

       想在散文内部进一步细化,我赞同审美、审丑和审智的散文划分法(参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我不觉得对散文进行议论、说明、抒情、叙事的平行法划分,具有多少绝对性的科学性。因为散文内部就引爆了太多的交集与纠缠,不是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的。由此可以洞见,散文太驳杂了,历史遗留问题也很多。即使是广义的散文定义,也存在不少说不清的话题。本文涉及的北宋散文离析,明显涵盖了小说戏剧,而周作人命名的只是美文,并不是散文。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散文的文体论命名是周作人之后的事情。孙绍振等人的不同论说,还存在认识论及其辨析的差异。哎!只能说:等到散文定下了那个好日子,再通知大家去喝喜酒。但是不要忘了:周作人的美文定义不能作为甄别散文与小说的依据。
      
       说了半天,是不是小说和散文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呢?有!怎么考察呢?显然不能从散文的角度来厘析,因为散文比较自由宽泛,难以指出它在构成上唯一的已经定性的基本要素。而小说有,小说的最基本要素是叙述,叙述的核心是叙事(包括感觉的情绪性的心事)。由此,就可以发现,小说脱胎于平行划分法里的叙事散文。此二者都叙事,哪儿不一样呢?这好像在辨别双胞胎出生的两兄弟或者两姐妹。对于人来说,分别喊他们的名字,看反应就可以区别。而小说与散文的不同,得找到小说自带的胎记。
      
       广义散文定义里指出叙事散文的故事不一定是完整的,而小说的故事却是相对完整的。“不一定”“相对”,这样的模糊词汇已经告诉我们:这种表象的特征不能作为辨析的依据。必须深入叙事的内部去看,小说与散文在叙事上的不同,就在于作者态度的输出方式有别!散文和小说的叙事都表达作者的态度(所谓的叙事态度,简单说就是作者写作的意图、目的。相当于主题、中心思想、观点等),但是小说作者的态度是使用独特的手段,让其贯穿在故事里的,而散文作者的态度不刻意使用那样的技巧手法。似乎散文比较感性,小说相对理性,二者就像美女与帅哥。
      
       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作者为了输出自己的“自作主张”,会把现实故事里游离于自己态度之外的因素去除,添加符合创作目的性的故事情节——大胆地虚构。可是散文里的虚构目的和方法,与小说的虚构具有根本性的差别:散文不在情节里的细节上使用那些复杂的技法达到紧密围绕作者的复杂“态度”进行虚构,更关注的是故事整体上的态度。小说则像一位“贪心”的少妇,它都要。
      
       现在的小说,已经不局限于古典小说那种“讲述”的特征,加入了“显示”的多种技巧,并为了达到标新立异的欲望,把“显示”置于主要位置,使用的手段多种多样,犹如万花筒。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也跟着时代步伐,打扮得“花枝招展”,不惜与小说“偷情”,借用很多小说的手法。二者似乎更难以辨识了。但就叙事来说,散文依然是比较自由的,表现的多是零碎的人生片段,抒发的思想情感比较澄明有纯度,下笔也带有“不经意”的特质。而小说的叙事,则刻意于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在人生、社会生活里,多使用悖论的、让人进退维谷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的进展具有严密又必然的推导能力,所以在布局安排上进行的剪裁、使用的对话等,比散文更讲究,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些是小说的“胎记”,也是小说分化出来的根本依据。这段话可以证明《我与地坛》是散文,不是小说。算是为韩少功与史铁生的争鸣作了结论。最后的这句话更可能是第六根手指。
      
       以上一直试图在小说与散文的内部来厘清二者的区别,其实也可以从外部去认知。因为四大文体给予读者的形式感不同。这不是此文想涉及并论述的,就此略过。法度不够谨严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毕竟没有当做文体论的论文来写,也没有作这样的细致处理,更因为没有那么高的能力。敬请各位指谬为谢。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7-18 09:4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沙发!好比在读教科书。                                      
3#
发表于 2018-7-18 10:00 | 只看该作者
蝉衣老师,前来欣赏学习。不错的辩识,读来受益匪浅。
4#
发表于 2018-7-18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7-18 11:27 编辑

一、唱与舞的确是最早的文学,唱起源于劳动号子,舞则是庆祝丰收或战胜。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然,也用于巫和祀。但是这时候唱与舞离戏剧还远,诗歌却产生了,因为唱要有歌词。所以,没有文字的民族都可以有文学。
二、“文学的正妻是诗歌,散文是小妾,小说只是更晚进门的姨太太。”那么她们的老公“文学”具体是谁?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妻妾姨太包含在“老公”这个概念里吗?文学是上帝?什么时候娶了这么一大堆娇客?后来又有了后宫?这个比喻有点蹩脚。
三、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但反过来并不成立。虚构的不只有小说,还有寓言、故事(对不起,故事与小说还有距离)。老兄这个混淆不是故意的吧?寓言、故事、典故可以被散文引用,但不意味着叙事散文的主干情节可以虚构。
四、相同的混淆还有,不抒情议论的除了小说还有公文,新闻等等,这些都不是小说。另外,一般情况下小说的篇幅长于散文,当然会有例外。《史记》等等书籍当中只是一篇散文吗?现代小说的一些流派,背离传统进行的尝试也属于极端的情况。如此混淆和极端,依老兄你的学识和理论水平,恐怕就是故意的了。
五、小说高于散文?闻所未闻。
六、散文与小说的那些区别在百度上是肯定的,当然,您会认为百度可以像电视台主持人那样说。老兄既然否定了,应该一破一立,您提出的主张却模棱两可,请您用简洁清晰的定义性语言,中财会员能够懂的语言,针对小说与散文的区别给出个答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8-7-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不仅受教,而且受益
谢谢!
6#
发表于 2018-7-18 12:32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18-7-18 09:40
哈哈哈,沙发!好比在读教科书。

这个要附议同感,握手像我这种白痴型的,需要大补脑洞。看哇,白细胞又死了好多
7#
发表于 2018-7-18 12:37 |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写文章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用什么体裁,怎么顺手,怎么舒心怎么来。如果考虑太多,我怕是写不出来的。啊呀呀,看了老杨同志此论,惊得我一身冷汗啊也奇了怪了,今儿个暴雨怎么停了,还想冲个凉去,就让冷来得更猛烈些吧
8#
发表于 2018-7-18 12:53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师此篇观点独特,辨识高深,必须得好好拜读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8-7-18 12:58 | 只看该作者
好。首先说,杨老弟这篇文章是下了功的,从理论深度剖析了散文与小说的起源,又通过对比阐述了散文与小说的不同点,这对文友怎么辨别散文与小说是有帮助的。以我之见:小说与散文的最大区别是,小说可以虚构,而散文是写实的,原则上不可以虚构,但允许一定的夸大,通俗讲就是唱几句高调,以拨高主人翁的思想境界。同样是叙事,但一虚一实,在写作上两者有很大差别,小说可以嫁接,但散文不可以,比如描写“姥姥”,散文必须写自己真实的姥姥,相貌、性格、为人取事只能是自己姥姥的,而不能拿别人的姥姥去拚凑。而小说则不同,描写姥姥就可以新疆拿两条胳膊,广东拿两条腿,到东北去拿个脑袋,北京去拿个心脏,内蒙去取个性格拚凑到一起。另外,小说讲究一些艺术性,如伏笔、留白,反转、起伏、跌宕等,而散文则不可,你总不能留点空白让别人去任意猜想吧?
散文和小说的问题,不是一言半语就能说清楚的,老榆木就谈几句个人看法,未必准确,敬请谅解。

点评

哈哈哈哈,统一战线,给力!  发表于 2018-7-18 13:07
10#
发表于 2018-7-18 13:16 | 只看该作者
讲真,老杨同志确实很用心了,但对于我这种不懂文学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未必能消化。再一次读完之后,我应该上跑步机了,这是有助消化滴我是不懂这些理论知识的,还是那句话,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在我的世界里,没有那些所谓的框框。虚构怎样,写实又怎样,自己擅长哪种就用哪种,一篇文章写得中规中矩,那我们都去读教科书好了
11#
发表于 2018-7-18 14:4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7-18 11:24
一、唱与舞的确是最早的文学,唱起源于劳动号子,舞则是庆祝丰收或战胜。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手之舞 ...

有条有理,针对性强。好样的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4:52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18-7-18 09:40
哈哈哈,沙发!好比在读教科书。

鴳雀老兄雅赏,不胜欣喜。熬夜搞这种东西,希望能够得到指正。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8-7-18 10:00
蝉衣老师,前来欣赏学习。不错的辩识,读来受益匪浅。

夏冰兄心里清楚,这只是一种自圆其说而已,没有多少学术价值。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7-29 21:46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7-18 11:24
一、唱与舞的确是最早的文学,唱起源于劳动号子,舞则是庆祝丰收或战胜。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手之舞 ...

   多谢草舍兄留心雅正。交流一下:
       一、“唱与舞的确是最早的文学”,严格意义上唱与舞不是最早的“文学”(仁兄想的应该是“艺术形式”),只是早期的艺术雏形或者是包括文学在内的多种艺术的胚芽。“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然,也用于巫和祀”,这里的“也”把时间并列了,事实上没有歌舞之前就有巫和祀。“没有文字的民族都可以有文学。”这个有,但是是使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比如非洲就有几个小族群和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法语等语言写作。
       二、不想写成太过严肃的文字,只是为了趣味而已。第一个比喻主要是强调小说成为文学艺术之一的时间比较晚。也侧面证明了在文学理论方面最早成型和系统化的是诗歌,所以文学艺术的殿堂,最早端坐的是诗歌。使用“文学是上帝”,只是想说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小说——是从过去的散文里发生、发展并最终独立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使用“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的原因,真的“蹩脚”?不是意通的?关于“后宫”的那个象喻,是指过去的散文包括:小说、日记、书信、传记、自传、回忆录、对话录、演讲稿、格言记录、游记、杂文、小品文、特写、书评、文论等,小说只是其中之一。小说能够从这个群体里独立出来,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小说发展史可以证明,何况先秦就开始热闹的演讲就没有“革命成功”。如此之下而使用那个比喻,没有合理性?
       三、我没有混淆寓言、故事与小说。那里的语意是指向“散文里”和“小说里”,因为那是从“散文里”和“小说里”抽出来的。“不意味着叙事散文的主干情节可以虚构”,全文是虚构的散文很少吗?怨我只举例了一个这样的散文:说事的《马说》。
       四、我没有说也不认为小说不可以抒情议论。那里不是混淆,而是指出抒情议论不是甄别小说与散文的根据。“《史记》等等书籍当中只是一篇散文吗?”原文引入《史记》等,在行文中是有隐含前提的:《史记》属于散文。比如《我与地坛》,抽出“我”与母亲的那部分文字,就可以说是小说,但是《我与地坛》依然是一篇散文。
       五、“小说高于散文?闻所未闻。”(这可不是我的观点,请细读原文那个自然段。先生想让我为你的理解力发愁?)我倒是遇到过,可是他们标榜小说的同时,明显不懂或没有见识散文的了不起;也碰到过散文作者鄙薄小说的,同样是不见小说的伟大。
       六、没有百度。只知道百度文都是人写的,各自表达认知而已。他们应该有很多很精准很高妙的论述,可是我怕被影响。“一破一立”,这个词语好。本文前面的铺垫,就是为后面的“破”准备的。“破”的有道理吗?“您提出的主张却模棱两可”,哥哥哎,理解力下降了?!“在文学的世界共同生活,今天更是耳鬓厮磨”,第一段里就这样说,明显指向了现在的各种文体的抒写都在互相借鉴,也相互渗透,但是各自独立的品格依然存在。
       有很多相关的内容是不能在原文展开论述的,外延多了就跑题了。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最少需要单独写一两篇。阅读过一些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的相关文章,比如作家李广田对散文与小说的辨识。都很好,值得认可和学习,更值得思考。构思这篇文章时,只是想在一个方面达成一种独自的自圆其说。没有涉及更多的差别性,比如诗歌的仪式、小说的思想、散文的性灵、戏剧的冲突。单是对散文与小说两个文体的辨析,就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地带,各种言说只要各具其理就好。
       “君子之争,打起来照样一起喝茶。”老哥的这句话不仅真实更符合咱们的交游。就让我们以王安石罢官后去杭州与苏轼畅谈三天为榜样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5:53 | 只看该作者
刘晓斌 发表于 2018-7-18 11:33
不仅受教,而且受益
谢谢!

刘老师太抬爱在下了。一篇带着独自言说目的的小文,企图心已经被先生楼上的草舍煮字老师的留帖显影了。我很喜欢他的认真和热情,更佩服他即使生气都不骂人的绅士气度和品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7:47 , Processed in 0.0548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