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青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难以拾捡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7-5-22 18:30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19
也叫你一声小草吧,多日不见,甚是想念。
阳春白雪说不上吧,因为如上面回复离歌的题目高档一样,看到阳 ...

你都记得我又怎么能忘?想起来我现在还冒虚汗呢。
被你骂的够惨,希望我已经顿悟了,还得谢你。

点评

这话儿说滴。  发表于 2017-5-22 22:49
62#
发表于 2017-5-22 19:13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41
哈哈,所谓朦胧,于妖是最熟悉不过了,烟也朦胧,酒也朦胧,爱也朦胧,恨也朦胧……你别触碰呀,生扑。:l ...

对,妖必须要生扑,没那么多讲究,哈哈。我在成都等你们哦,酒管够,喝起走,痛快!

点评

前些天还去成都,早说就好了吧,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  发表于 2017-5-22 22:50
63#
发表于 2017-5-22 19:15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39
对面桌那对男女是五年前吃饭时候遇到的,是真实的。这篇字的缘起就是他们。有时想想也是奇怪,一对陌生人 ...

有时候吧,觉得虚构一些场景也蛮好,虚幻和真实交融,也不错。因为我的文字都是写实,想写虚的怎么也写不了

点评

妖的真实可信大家有目共睹。赞一个。  发表于 2017-5-22 22:51
64#
发表于 2017-5-22 19:19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29
是吧,我也喜欢这个过水动作。不过有时候忘记了,因为我的习惯是,平时从不吸烟,酒到半酣时才吸,烟于我 ...

其实我十几岁就会抽烟了,只是这个浸水的动作迟了些,不过一直沿袭到现在。浸过水的烟柔和许多,没有那么糙

点评

嗯,会享受。  发表于 2017-5-22 22:51
65#
发表于 2017-5-22 19:19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25
哈哈,你这来了来了,我直觉像是要上桌的节奏。估计手都来不及洗。

来来来,开吃了开喝了,吃好喝好哦

点评

哈哈哈,你好投入啊。  发表于 2017-5-22 22:51
66#
发表于 2017-5-22 20:03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59
欢迎来读。夏安。

:handshake
67#
发表于 2017-5-22 22:52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5-22 19:13
对,妖必须要生扑,没那么多讲究,哈哈。我在成都等你们哦,酒管够,喝起走,痛快!

现在说也不晚,约起,成都见!

点评

好唻。不见不散。  发表于 2017-5-23 06:29
6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2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5-23 04:41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5-22 10:11
从哪说起呢?从哪说您才不再用诸如【吓人】那样的词呢?O(∩_∩)O哈哈~
嗯,就从用词开始吧。从题目中的这 ...


恩和,以后不说【吓人】了。我现在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说起题目,拾捡二字的位置开始并未注意,注意的是前面的副词:是用难以呢,还是用无以。觉得用无以似乎有点太绝对了,从字面上感觉有点悲凉,就改用难以,因为对文章最后的指向在写之初并不确定嘛。
然后你说的换位置,开始感觉用捡拾好读,因为以是三声嘛,拾字在最后扬起来比较好听。经你一解释,觉得十分有道理。像一根抛物线,最后的势头是下降的,与自己或是过去讲和了嘛,降调音字在最后比较相宜。如此可见恩和的敏锐精细。我平时对这些不太注意,最多写完后顺一顺,只要不太咬嘴就过去了,现在看来,其中是有讲究的。
恩和,对于你说的更其熟悉它的来去,我已经不惊讶了,感觉很自然。
嗯,我也理解昙昙(也跟着你这么叫吧)说的话。我认为,其实在写与读的接近不用力和不刻意首先要看文章起意的习惯性指向。这里的起意习惯性指向我是这么认为的,文章即说话,可以是说给大家听的,可以是说给一个人听的,还可以是说给自己听的。我倾向于后面两个,即说给一个人听和说给自己听,特别是后者。说给自己的话用得着用力和刻意吗?显然不会,有真诚就够了,用不着那些花里呼哨的东西,有了真诚,你的文字节奏即是平的,舒缓的,像巴赫《圣母颂》的旋律,不会有大的波澜。契心的嘛,对吧?以一个人比如恩和对青衫的懂,说给恩和一个人听与说给青衫自己听是等同的,写者与听者在写与听方面的接近不用力和不刻意便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可难的。既然是说给恩和听或是说给青衫自己,那就少了迎合,或是没有迎合,自然呈现就是了。所以也不必用力和刻意。那么作为听者或读者的恩和,就更自然了。
从技术层面来说,在文章所谓用力与否方面,我的体会是尽量保持均衡,就像房子装修,你若刻意突出此,必然会相对弱化彼,会产生相对的不均衡,就像恩和提及《书收到,无唇印》之前用过的题目割裂是否因太显豁而失之于宽一样,我认为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我在写的过程中,以手写心,随其自然,尽量减少叙述中的滞感,节奏尽量舒缓些。我听过昆曲,特别喜欢那种连绵不断牵丝映带的节奏感,好像气息一直是不停顿的,其实不是不停顿,是转换的非常自然,少痕迹。注意了这种节奏感,于文字方面的不刻意用力也是一种帮助吧。
这里的不用力,恩和说文字少虚荣,字中少习性,我理解为尽量少美化,少词藻堆砌,尽量平实平和。这方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比较明显。少习性即少格式化模式化,少套路,尽量保持自然,少刻意。不知理解得对不对。
恩和,我喜欢用心这个词,也喜欢这种践行。前面说了,文章即说话,无论说给一个人听或是说给自己听,用心是必然的,要么不说,要么就诚心诚意把自己某一刻的心历感觉用文字描述出来,这就足够了。不用心,便会有隔,貌合神离。我在评论别人文章的时候,也曾提及文章是走了心的,凡走心必有痕迹,那种痕迹便是心之描画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恩和,这个旁如无人看自己内心图景说得很形象。在我理解便是一种全然进入,进入当下,进入内心指向的某个图景。前提是心要静,心有浮躁是进入不了的。写这篇字我用了两个早上都没有成功,找不到切入点,写了一点就删除了。第三天是周末,终于找到感觉,感觉有了,一切阻碍迎刃而解,如你所说,那些画面句子词语自己列队而来。其实当时外面很喧闹,有装修工人在施工,可是我心里却很安静,那些噪音对我没有一点影响,甚至是那种噪音像一面镜子,更映照出内心安静的实在。那一刻,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安静的力量,那种笃定那种微微的欣喜自己最清楚,也极其珍惜。说话也好,写文章也罢,说给哪个人听也好,我手写我心也罢,体会并享受那份安静的过程,大于任何一种关于文字的人为褒奖。所以我说,恩和对我以及文字的懂极其深,我感动,但不会流泪,取而代之的是心之平静。我想,这也是恩和最想看到的。因为这些经历恩和想必早体验过了。
至于给内在最孤独真独自,恩和概括得简练,我大体能懂,至于怎样给到,我还说不清,容我慢慢体会。我不确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的最直接的体会是自己在写的时候呼吸很轻,很缓,像是自己的内在就是那轻缓的呼吸,也没有意识到孤独与否独自与否,因为注意力全在那些一个一个打出的字上了,打字的过程,也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对话的时候,应该是心无旁骛的。不知这样体会或是理解对不对。
恩和说,“您这篇字,就是如此写出的。”我知道这个如此涵盖了好多,有些是无法言明的,恩和懂。

点评

先生辛苦了,妹妹受教了。  发表于 2017-5-23 10:04
好好读了。 青衫说的,全部都漂亮!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3 08:34
69#
发表于 2017-5-22 23:44 | 只看该作者
以小说的笔法切入,这个路数挺好,青衫子发力突破的很有效!
步步为营,营造一种疏离的、伤逝的情感基调,叙述中让主题沉潜,触摸生活的内里,也是小说贯用的手法,散文写作探索到这个份上,是文体意识自觉。有了这样的意识,散文必然升华到新的境界。
青衫子这篇,也让我想到了非虚构的一些特质,看来散文跨界写作的可能性和空间拓展还是相当广阔的。

点评

柯英老师的简约精当,真是让人开眼哎。疏离、伤逝,精准极了。恩和要学学,O(∩_∩)O哈哈~ 夏安。  发表于 2017-5-23 08:37
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5-23 08:09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5-22 10:11
从哪说起呢?从哪说您才不再用诸如【吓人】那样的词呢?O(∩_∩)O哈哈~
嗯,就从用词开始吧。从题目中的这 ...

恩和提到全息图,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才知道什么意思。又长了回见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我看到自己如何如何,还是一种习惯性的笔法吧,至于是否小说笔法,我不了解,也不重要。我知道这不是虚构,而是一种相对真实,因为五年前,自己就是坐在那里,五年后,自己对当时场景的刻画是站在现在看过往,看过往的自己,对过往的自己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恩和,说起背景,因为前一篇文章的缘故,所以在写这篇字的时候习惯性的视角自然出现。以时间顺序来看,如果现在是近景,那过去就是远景。进一步,在五年前的场景中,我是观察者,朋友是近景,前提是,注意力一直在他这里。一旦注意力分散,近景也成了背景,注意力所及之处便成了清晰。综合下来,便有了隔的印象。
恩和,这篇字写完后,看到你的评论走在路上我有思考,那种全息图是以五年前的小店经历为时空框架的,那么放大开来,以现在为基点,过去所有时空框架下的全息图其生成会有可能吗?如果能,会是什么效果,用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实现,重点在哪里,切入在哪里,感觉有些复杂,会有概括性的指向吗?如果不能,那是因为什么呢。心有困惑。或者说,那个时空框架有些太大,无法在内心形成清晰画像,因而不好呈现呢。能以有或无来概括吗?现在是有,过去是无,或是其他?或是每一次安静地进入是有,其他为无?
恩和说呈现的全然,在我当时只是一种自然,并未作深想,只是一种自然呈现,或许是身在山中不自知吧。经由你的评论分析,我对当时的进入有了某种确定性认识。然后,这种进入,如你所说,是一种看见,看见就是了,不管其他。
是,每个人只是自己的真实,无可取代。
其实这篇文章的起意从所谓技术层面来说,可能是源于上篇文章吧,即于花儿的看见,背景,及过程的描述,这无形之中像是成了一种模糊的方法或是途径,我一定是从中受到了某种启示,这种启示于五年前的那种经历以及其后描述过程中的自我迷失所形成的内心遗憾,是一种弥补吧,或者说,那种遗憾所形成的心理空缺一直等待这样一种填补。可遇不可求。
恩和已经知道了,那次经历或者说那种模糊的看见对自己内在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像是需要给自己一个说法,以文字的方式。如你所说,需要给内在以最孤独真独自。我想,五年前,自己已经体会到了孤独和独自,但是在最和真方面没有给予契心呈现,也是一种潜在缘起吧。早就在,只是等待一次真正的唤醒。然后尘埃落定,不起波澜,归于和合。
恩和提及时间这个生命背景,其实平时我好像不太注意,特别是提及背景,更习惯于那些物象,比如上面说的场景,时间是五年前,空间是小店,时空在背景方面的维度是同等的,可是一旦限定于五年前,接下来人的注意力多集中于物象背景方面,即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店内景物人物等,而忽略了时间的背景性。我想自己在看到那对年轻男女的时候,是看到了时间背景,看到了时间背景下人或者自己的曾经年轻,虽然当时意识并非清晰,可一定是意识到了什么,可以概括为曾经的有(年轻)变为无(不再年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看到了他们的自在爱意,美得像一幅画,这被看作是别人的有,那么回想当初的自己或是现在的自己,有没有呢,只有自知。于是,各种镜相诸多感觉一起涌来,在时间背景下,如你所说,霎时轮空,虚无一地。
忧伤由此来。来得如此毫无征兆,又如此得令人无可逃避。时间面前,哪里是盲点呢,没有,没有……无处可逃。悲哀如此,忧伤如此,然而又无可言说。
喜欢这个仿佛的深情。喜欢这种此刻之念的宽阔和纯粹。是的,再无占有的私心和黏滞。各自安然,各自归位,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是的,放开和懂得已可以。
我喜欢那段信词,最先接触到是电视剧《请你原谅我》中演员吴秀波和海清说的台词,是在剧终前说出的,很是震撼,那么平静,那么宽阔,每一个字每个音调经由演员语音和眼神的配合,迸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神秘力量。
当时不懂何意,事后百度了下,才了然。
没引上最后那句,恩和懂得。
喜欢这个千尘落平。
记下这句话了。“哪里有拾捡和放下这回事!借来看一次自己,就是借以看一下自己而已。但这看,或叫关照,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看清每一个碎片的自己,回去完整那里,安宁那里!”

点评

妹妹已读过了,先生辛苦了。  发表于 2017-5-23 10:06
主要是为了让您看看恩和打字到底多快。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3 09:06
在班上。我就临屏写了,不当的,也不回头改了,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3 08:48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6:28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5-22 10:26
青衫,那两对被您看到的饭店夫妇,怎知道有人画影图形如此精准深湛,被我们这么多人看到,并纤毫有记。
您 ...


文章写完了,心里对文章中提及的人物心怀敬意心怀感恩,谢谢他们的出现,谢谢他们曾经的存在与再次的出现,成为缘起的一部分。
估计那两对夫妇看不到这些字,否则于他们也是一种打扰,会心有不安。
我记着恩和的话,“您看自己时的那个自己,请您无论何时都笃信他吧。
像信仰您师兄的纯粹那样。”请允许我加一句,像信仰恩和的宽厚感恩和合一样。
夏安。

点评

收下。郑重地。^_^  发表于 2017-5-23 08:40
7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6:32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5-22 23:44
以小说的笔法切入,这个路数挺好,青衫子发力突破的很有效!
步步为营,营造一种疏离的、伤逝的情感基调, ...

问好柯英老师。谢谢如此走心的读和评,这种读评让我从更宽阔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写字。也请多指点。夏安。
73#
发表于 2017-5-23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5-23 09:07 编辑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3 06:28
文章写完了,心里对文章中提及的人物心怀敬意心怀感恩,谢谢他们的出现,谢谢他们曾经的存在与再次的出 ...

好好读了。相契无违的那些,就不说了。青衫解的全部都漂亮。O(∩_∩)O哈哈哈~
说您感兴趣的。只是恩和的理解哦,听听就好:
全息图哎。所有事物一旦被概念,就遮蔽了存在本身的亲切性和具象化。
当用任何一个名词来考量一种状态,别忘了概念自身具双重性:宏观、精微。
比方全息图吧。它可以呈现宏大如宇宙,也可描述微小如瞬间。
您回看五年前在饭店和朋友家人吃饭,所有表面的图景,所有观察所见,您自己的感受感觉,宏观和细节,都尽得描画,无一不足。如此,就已然是那个小时段、您内心的全部信息的呈现。
可谓那个时间段的您的全息图。
那么,对更大时空背景的某个事物某段曾经的全息呈现,可不可能呢?
想想您自己是如何进入的吧。
安寂。内心静到如时空寂灭,只留存了您想回看的那个饭店、那个时间点,场景以及您的内心,全都像按了暂停键的屏幕,一切都在那里。您是在者,最重的身份,您还是观者。
谁都看见了您的看见!叹为观止。这两天,您描述的人、事、物,不时在心里回放,无不清晰。

故而,所谓可不可能,不在于时空框架大小,唯视者拿怎样的内心以观。
记起童年的全部,可不可能?答案是,看你真实的内心里,给那个孩子留了多大的空间。
有多大程度的纯净,就有多大范围的保存。
干净、纯粹,本身就是宽阔。那不是个形容,那是一个人保持心量的能力哎。

这也就是何以说,比起一个人的全部具体生活、所有的自己以为外界评价,一个人看待世界和生命的目光眼界,更是真实的那个他。

于全息这个看似生硬的概念哦,嗯,青衫允许恩和说个题外的吧:您想想您师兄的文字,那种强大的代入性,几近神异。而她又何以一切放下。
安寂。安寂哎,小小的、一霎的靠近,就使您感受到了那种境地的安和宽舒,遑说彻底去到。青衫,所谓一模一样的地方,所谓内心,其实有、其空阔,语言难进。
但书写可靠近!书写,有心性回炉重铸的特质。
这就是所有真诚的书写者,恩和真心有敬如祝之因哦。
您懂的嘛。O(∩_∩)O哈哈~

还有您此文的动因、心境,恩和是真的有看到哦。一霎轮空,虚无一地;悲伤由之,欣悦由之。终归千尘落静,各自安好。
爱,无来无去哎。一霎生灭,痕迹即全部存在。生命与其影子,真心之外,哪里图存。
“恩和说的真好。”青衫说。O(∩_∩)O哈哈~
夏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4#
发表于 2017-5-23 09:47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3 06:16
恩和提到全息图,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才知道什么意思。又长了回见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我看到自己如 ...

“《请你原谅我》中演员吴秀波和海清说的台词,是在剧终前说出的”
前两天我就找这部剧的最后一集了,没有找到这台词
不过网上好多关于这句心经的诠释,说的是宗教对情感的救赎。
7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9:51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23 09:47
“《请你原谅我》中演员吴秀波和海清说的台词,是在剧终前说出的”
前两天我就找这部剧的最后一集了,没 ...

哈哈哈哈哈哈,往前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8 10:59 , Processed in 0.174485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