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杜永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烧饼摊子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安蕊 于 2009-10-15 17:37 发表
语言自然清新,质朴不失厚实,好文,学习。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10-15 18:31 发表
  简谈谈感:

  ①喜欢读永生这样的写实文章。看得见摸得着,生活中有这样的实例或影子,亲切感信服感强。
  ②喜欢永生这样的行文笔调。空松清实。读起来不累,不霸道,不强人所难接受,而事实上又引人读 ...


非常感谢星钧悉心而独特的点评。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期待。握手!致敬!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泓秋水 于 2009-10-15 18:46 发表
文章围绕烧饼展开具象,笔触质朴传神,叙述生动翔实,丰满的感性认识和动感的场景氛围,烘托了传统食品的属性和内涵,牵连而出的不仅有人文风情的元素,更有一种精神继承和坚守的秉性,从而让读者在文章散发出来的怀 ...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七 于 2009-10-15 18:57 发表
烧饼凝聚了历史,凝聚了情感,凝聚了勤劳的品质,这样的烧饼想必吃来一定别样的可口吧。这样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烧饼,并不特别,但是能从烧饼中得到的感悟与体会是特别的。对于文化或者是手艺的继承在这个时 ...


感谢一七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反正我每天早点就是烧饼。但不是老街上的烧饼呢。明天回去,带点回来,再重新拍几张图片。嘿嘿。你要是真正地吃到了这样的烧饼,一定非常喜欢的。握手!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田一丁 于 2009-10-15 19:24 发表
老王的烧饼摊子到底还能坚持多久?这不就像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木匠、篾匠、铁匠等,这些手艺实际上已经走进了黄昏的暗影。作为这些手艺的传承人,如今年岁都已很高了。他们对于渐渐失传着的手艺,内心是极不平静的 ...


感谢一丁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15 20:10 发表
文笔质朴,开阖自如。因为下乡,来迟了。支持敬版精华意见!


感谢高版主的鼓励。最近事情比较多吧。很快又到年底了哦。事情一定非常多。我反正将该做的事情三下五除二做完。不过,事情还有很多,做的快,就是腾出时间上来看文章。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10-15 20:12 发表
看着杜版的文字,心里亲切、温暖。
杜版的文字,记录着一个普通手艺人一生一世的秉持。他没有太多的收益,但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人,没有必要都去作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中笃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业,一样很 ...


感谢西溪悉心的点评。一直以来得到了你的关注与鼓励,我很感动。握手!致敬!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09-10-15 20:23 发表
读着讲述烧饼的文字,感受着这种传统美食的香甜味。
问好杜版主!


感谢忠伟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雪梦 于 2009-10-15 20:25 发表
真实的场景,细腻的文笔。字里行间散发着淳朴的民风民情。阅后亲切,自然,感动!
我们这条街上也有个烧饼摊,也是夫妻俩在忙活,看你的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夫妻俩。
久不见,问好杜版!


那就写出来吧。其实像他们这样的还有很多。关键是他们不仅仅为了生活,还是在坚韧地将这门手艺传扬承去。问好!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15 23:26 发表
先提读一下杜版的美文,过后学习回复。问好。


期待着你的点评意见或建议。握手!
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10-16 09:01 发表
老王的烧饼摊子到底还能坚持多久?这不就像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木匠、篾匠、铁匠等,这些手艺实际上已经走进了黄昏的暗影。…………我想,如果有一天老王因为身体缘故不再做烧饼了,那么,老街上就又失去了一道淳朴 ...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最近还是那么忙吧。天冷了,诊所的事情一定更多了。问好!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09-10-16 10:07 发表
一个烧饼,一餐文化,一场思想,一门艺术……这四个点,被作者运用得极其巧妙,趣意滋生。可见,在文人的精彩笔下,无一不生动,无一不艺术,无论是来自市井,还是来自民间,终归流淌到文学的艺术境界之内。我喜欢读 ...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从你的文字里,给我的是一种启发。握手!致敬!
7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16 11:08 发表

敬老的点评非常精彩。学习。


恩。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样板。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16 11:47 发表
全文从文化视野的角度,对乡间传承的一门手艺做了精微细腻的描述,继而把艺人对传统手艺的承继和秉持的精神内核做了完整鲜活的呈现。这种深入与挖掘的文化倾向,平易亲和的朴实气息与柔软博爱的悲悯情怀,立体地交织 ...


非常感谢章烨悉心的点评和热情的鼓励。你的〈秋潮〉一文写的很好。我看了至少有三遍了。握手!致敬!
75#
发表于 2009-10-16 1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16 11:47 发表
全文从文化视野的角度,对乡间传承的一门手艺做了精微细腻的描述,继而把艺人对传统手艺的承继和秉持的精神内核做了完整鲜活的呈现。这种深入与挖掘的文化倾向,平易亲和的朴实气息与柔软博爱的悲悯情怀,立体地交织 ...

好文美评一起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0:45 , Processed in 0.0586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