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梦游太虚小说评论

[复制链接]
196#
发表于 2017-9-22 1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羽公子 于 2017-9-22 15:28 编辑

我欣赏老令的评论,但也不是所有的评论的都欣赏。因为一路下来,总觉的你的评论基本不是自己在评论了,而总是拿着别人的一套理论的来说教,总是拿着外国的甚至老掉牙的一些理论来衡量当下新兴文学现象,基本是没有出新的评论点,不能灵活变通,动不动就是跟这个比,跟那个比。老生常谈,看多了,味同嚼蜡。没意思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开始说文学评论的心态和层次,针对性和包容性。首先弄明白中财论坛的性质,不要把自己放的太高了,这样你总是认为自己高处不胜寒,所以就一而再的拿朋友的作品开涮,一开始还行,大家信服,时间一长就没意思,无聊,太无聊了,总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有意思吗?
再说层次问题。鸿钧老祖在三十九重天讲法,三清分别从35、36、37重天前去听课,这个道理自古都是如此,即便是如来佛也只是一个天外真神,他也只是听了鸿钧老祖的下半堂课。究竟要把自己摆在什么职位?或者说摆在什么层次上,这一点,自己弄不明白,就不要老是认为别人在找事,也不要老是认为别人跟你过不去,首先审视一下自己,这一点看不到,你也无法混论坛。你认为自己屈才了,好啊,网络大着呢。中财论坛运行15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尊重每个人,尊重每个实实在在草根出身的写作者,文字不在高下,在于那种相互真诚的提携和交流,不是自以为是!
最后说一句,你懂不懂就给星不给星的,你的“星”是什么?它代表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中财论坛论运行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星”的设置,那你的“星”又能说明什么呢?别人给予的赞誉和功绩应该珍惜,而不所谓的自我就“不凡”起来了,你可以给自己设置39重天,也可以坐在39重天上讲课,至于有没有听众,那时另外一回事。所以,凡事不可强加,必须要大家的认可和推崇才行。那“星”存在不存在,都是你一厢情愿,好像与别人无关。自我感觉良好可以,千万别带坏了某一些人。

点评

嗨,那星星,是大作家手里的毛毛虫,很珍贵——起码大作家以为  发表于 2017-9-22 18:36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0:37 | 只看该作者
羽公子 发表于 2017-9-22 15:19
我欣赏老令的评论,但也不是所有的评论的都欣赏。因为一路下来,总觉的你的评论基本不是自己在评论了,而总 ...

我略微奇怪,你如此厌恶我就该远离才对,何必和我斤斤计较。动不动写那么长文字,你有病吗。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2:12 | 只看该作者
借车风波这篇文章可以投稿故事会,凤姐爱看的那本著名刊物。
199#
发表于 2017-9-23 07:50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9-22 10:23
计酬作品名单出来了,却没有更多的热情去说点什么。我甚至想,一样的时间,为什么不去读两篇合适的名家小说 ...

老师说的也对,这样做的确不容易,也要在内心挣扎一番的,理解。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2:3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让心着凉》这篇小说明显是冲着光明日报投稿去的,不管情节是不是经得起推敲,先把正能量这个位置摆正了,但我估计光明日报副刊的人也不纯粹只是天天吃豆腐。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9-23 12:46 编辑

墙这篇小说是和谐社会下两个粗鲁汉子智商打折扣被两个小孩深深教育,可以给初二学生当范文朗读的储备材料。
202#
发表于 2017-9-23 1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9-23 17:02 编辑
令箭 发表于 2017-9-22 10:23
计酬作品名单出来了,却没有更多的热情去说点什么。我甚至想,一样的时间,为什么不去读两篇合适的名家小说 ...

既然无意中又看到,说两点。

1、看得出,这是真情实感,颇为认同与感动。

2、傻不拉叽滴。跟你说了,评论的格式要规范,才方便中财给你计酬。既要把点评帖子集中,也须每周单发一个帖子。比如845期计酬作品点评,846期计酬作品点评。

急死我了。太笨。唉!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2:54 | 只看该作者
老桑这篇小说加一星

  按照一般人的阅读习惯,今天来看这篇小说可能更符合一般审美,毕竟教师节一年一次。

  小说的视角一般分为旁观视角——也叫上帝的第三只眼和参与式视角——也叫体验式写作。近多年来,参与式写作为很多作家采用,能够直观通达地宣示主观情绪。史学界有个流派叫做考据派,和这类文学观点颇为类似。老桑先生的这篇小说就是参与式写作,我在这里,现场感比较强,阅读者容易融入。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教师从风华正茂到垂垂老矣,基本是线条勾勒,未见有场景感浮动,这种跨年代叙述该有的省略和隐藏都基本有了轮廓。

  开篇这段需要重点说说。破题开篇的重要性,作者是了解的。尤其在比较短的相对于长篇小说而言,不会有更从容的空间,其重要性就尤为紧迫。如何能够给小说定一个调子,其实就是看这个头怎么开。我近段时间正在写一个短篇《当花瓣离开花朵》,有读者在空间留言说语速放慢一点。我看了表示接受。木心说,你门上挂了锁,人家就知道你不在。为什么不打电话呢?慢的人没必要打,等等,再来就是了。老桑这篇小说的开头非常好,看上去琐碎,不厌其烦地交代和铺垫,实际上就是为喻先生的登场亮相准备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空间。但是不是铺垫交代多久好呢?长篇可以,短篇一定要慎重。普鲁斯特先生在似水年华里,写进一个门槛写了一万多字,但在短篇里估计就傻眼了。

  让别人叙说,这种层次感有条不紊,给我不在现场补充了认知之链。这种叙说方法叫做记忆闪回。我在我的小说理论里专门谈过这个问题,当一个中心点出现的时候,或许是人,或许是事,或许是一个细节,或许是一个物象,所有的笔触都穿越层峦叠嶂而来。在这里可以打乱时间和空间的线性叙述习惯,只为这个点的存在增加渲染力。喻老师可以这样写,别的也可以这样写,虽然喻老师的此类写法弱了点,但这个方向挺好。

  需要批评的地方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叙述主体的转换略略不自然,或许可以更顺滑一些。叙事者与倾听者关系的起承转合可以有,但完全可以一笔带过。这实际上是对闲笔思考的历练。闲笔恰好可以锦上添花,缓和语速,用得不好就嫌赘负。这个与每个人的思考多寡有关,估计老桑先生对这个并不是难事。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郭沫若体例书法。这里面有典故,康生曾经评价过郭的书法,说脚趾头捉笔也比他写得好。后来我比较过康生和郭沫若的书法,康生确实不是吹牛,康的书法更胜一筹。或许这个细节只是体现一种年代感,但也给阅读者一种另样的审美感。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2:5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9-23 12:52
既然无意中又看到,说两点。

1、看得出,这是真情实感,颇为认同与感动。

亲,没打算计酬,也就没有了三缄其口的束缚,你会懂的。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14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的这个小说意境一般,但写作态度极其认真,这和那些直接奔稿费去胡乱编点文字的行为有很大区别。或许可以这样说,东方是靠认真写字安慰自己的,而相当一部分人是靠稿费安慰自己的的。切,你评论再不堪,照样有人给稿费,我就不去努力你能咬了我?东方的态度尤其可贵,但愿木瓜和琼瑶越来越好吧。加一星。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5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兄的小说善良如山加一星,加星理由简单,它是一篇经过思考的小说。
或许这个理由并不高端,但在太虚小说评价体系里已经是超段位评价,混的人太多了,思考的人太少了。草舍兄写职场不生涩,各种情感判断基本无大碍,对于人性的理解比较深刻。在善良如山这个双管语境下的人物临摹各安使命,存在感淡漠,市井人物在俗和浪漫里徘徊。加星支持。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4:06 | 只看该作者
咋一看,柳永传,吓我一跳,赶紧加一星。
应该说林小白这个作家想象力惊人。这或许是好事,但或不是好事。从广义的概念说,任何不找边际的想象力都应该被鼓励。但实际的写作中,有平常百分之一的想象力就足够写作了。这不是想象力多和少的逻辑关系,而是有与无的逻辑关系。值得一赞。但不要轻言柳永这个人,若真要做传,功夫不熬十年苦是办不到的。所以文笔聊骚一下也可以,但真要吹柳永的红烛,姿色一般估计是不得要领的。
208#
发表于 2017-9-23 15:34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9-23 13:50
草舍兄的小说善良如山加一星,加星理由简单,它是一篇经过思考的小说。
或许这个理由并不高端,但在太虚小 ...

这篇我之前估计令兄会高看一眼。
本想微言大义,虽不成功,但动了脑子。
209#
发表于 2017-9-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9-23 14:06
咋一看,柳永传,吓我一跳,赶紧加一星。
应该说林小白这个作家想象力惊人。这或许是好事,但或不是好事。 ...

小白这篇我没敢看,怕用现代的三观来考量,与我固有的印象抵触。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7:18 | 只看该作者
小野菜的这篇小说加一星,缘由是写作开始认真了。
这篇小说若放在1980年,可能会登上人民文学。理由太简单了,歌颂党的好政策,歌颂党的好干部,不上党刊是没道理的。农民在土地上的命运很遭罪,稍微有点好的待遇就会四处谢恩。即使放在当下的语境里,农民对那种土地依恋仍是一如既往地强烈。尽管守住土地已经举步维艰,但写他们的悲欢离合仍应该是作家们的责任。只可惜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少。
毛病也是明显的。素材过于陈旧是其一,写法陈旧是其二,写作诉求陈旧是其三。新时代农村的主要矛盾和新时代农民的存在感焦虑几乎没有涉及,自降逼格而写,提升空间巨大。多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9:16 , Processed in 0.0748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