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梦游太虚小说评论

[复制链接]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19 22:51 编辑


…………………………………………………………………………
317#
发表于 2017-10-17 12:48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
318#
发表于 2017-10-17 1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onyuan 于 2017-10-17 15:25 编辑

小小说,或者说,3000字以下的小说容量,是非常难写的。简直在桌面大小的地方玩花样滑冰。
我自己的经验不多,不过看多了别人的小说,就知道这个理了。
小说有自己的结构,这个结构,你再破再立,前辈们大把经验过了,出新,难。
说故事内核,你有什么新的?两百年来,从西方到东方,还有什么故事内核没有人写过?
好像没有了。无论你的故事是什么套路,都有人会指出,某某前辈已经玩过了。不出名罢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叙述本身。红楼梦的美,仅是人物刻画吗?仅是宏篇大量吗?不仅仅是。主要的是
他的语言美。沈从文的故事和张爱玲的故事,真的很新奇吗?不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有自己的味道。
我认为,小说,要找一个普适性的真理。无论故事还是语言,否则我看《受戒》与《孔乙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小说的受众面越广的同时,它所提示的东西越深刻,越是他人敢想不敢说,越代表普遍性的意义,这样的小说才有可能生存下去。无论怎么讲,这是小说生存下去的根本。后面才是作者自己的个性体现,才是枝繁叶茂。
而另一方面,想在3000字以内展示这个功力,不练到九阴真经第九层,怕是不够的。
319#
发表于 2017-10-17 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onyuan 于 2017-10-17 17:25 编辑

关于令先生在论坛小说评论之事,当然,我现在也是工闲没事,说两句。
这个评论,本是个人爱好,令先生的评,完全就是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感觉,
但凡有点小说知识的人都会理解并欣赏,个中观点另说。不理解,说明你对小说这玩意还没入门。


纵观论坛内的小说及各个作家,令先生的评,我还是那个观点,这个评太高了。
相当于用满汉全席的标准要求街边小烧烤,烧烤摊主难免要打人。旁边喝酒喝高的大哥,也要拎过瓶子,表示不满。
这个比方有点过了,不算恰当,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吧。
令先生的热心肠,和对小说的热爱,都表现在文章和评论里。有时候,对某些作者是恨铁不成钢,这个要理解。
要是换作我,我是没有这个耐心每篇都读,并且都要写出精彩点与不足点的,我没那个耐心。
说句心里话,也不怕得罪谁,当然如今这个样子更不怕了。太虚能入本砖家法眼的小说,屈指可数。
没办法,虽然我写起来不咋地,可我读得不少。
论坛里的人写小说,其实多数是读得少,写得太多,加之没有评论,吹捧又多,于是越写越差。


写作这个事,当然要鼓励。我觉得还是要鼓励。因为总的来说,大家都是玩,几乎可以说在纯文学小说写作上,网上很少有人是认真的。
别的论坛,我目前知道两处,一个黑蓝,一个云阁,不是做广告,那里面真有好东西,作者都耐得住寂寞,那里也没什么报酬,可写得都不错。
当然不能说,太虚有报酬反而写得整体不好。这里面的辩证关系,我不多说。
能写就要鼓励,那么,如何写得更好,这确实是个难题。
令先生一直在做这个工作。可惜多数人没看到这一点。以为令先生在卖乖求关注。那些有这些想法的,先把令先生的评论类文章都读一遍再说。
写到这里,再次声明,我不崇拜令先生,并且与他本人没有任何私交。纯粹就是在这里交流。


小说的世界太大,当你读得足够多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事,再低一点说就是一些门道。而令先生讲的就是这些门道。
这些门道有多难找?你只道孙猴子有七十二般变化,你可知道他为了这七十二般变化,付出多少心血?以为他师傅吹一口气,他就会了?
但我猜想,论坛里大部分写作的人都是这个心理,以为他的七十二般变化,是菩提老祖轻轻松松传给他的。
令先生的评论和他的一些观点,是在大量阅读写作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他无偿地分享给大家,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为什么会有人因为这个评论而“揭杆而起”呢?不再细讲了。人各有志。


有一些小说高手,慢慢地离开了太虚。我看到了。虽然我来的总体时间不长,但我还是看到了。为什么?太虚不给他钱,还是太虚真的太虚了?
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这里没什么可留恋的。这话又要挨骂了,没办法了,骂就骂吧。
散文版有些一高手还在。这个非常好。虽然我很少在那里发言,但是,时不时会去看看。小说的功夫在小说之外,我平时看的东西也比较杂的。


人间的世界,其实有很多细分的。有人不明白这话,有人一看就懂了。不明白的,我怎么说也没用,因为悟性。懂的,我一句话,他就懂了,会心一笑。小说的世界更是如此。当然不是小说类型,是对于写作小说的人来说的。每个写小说的人都相信自己能在这个世界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实功力不到的话,表现出来的只是上窜下跳。别人还说不得,评论不得,一说一评,他又上窜下跳。这样的人其实不足为“惧”的。因为什么,不讲了。


可是太虚的用意并不是为小说创作者另设一片天地。也许这话不好听,但我看得出来,不是这样。说太虚卧虎藏龙,不如说鱼龙混杂。远不如散文版整体漂亮有实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有些争论或评论,我现在看,也没什么意义了。剩下的只是表面鼓励实里互相吹捧。当然,此事不可深究,高兴就好。人活一世不容易,反正都是玩,高兴就好。
至于怎样才高兴,有人这样,有人那样,百花齐放,不管什么花,香的臭的漂亮的丑陋的,先放了高兴一会再说。


最后我想说,想学小说创作,就认真点,向高人看齐,向高人借经验,对那些胆敢扯你后腿的,一棍子抽死。

(原来是写到这里的,因为太长,所以就单独成了一篇。管理看到,认为不合太虚版要求,给转到了评论区,所以再次贴过来。我认为都是属于小说范围内的,真不合适就算了。无所谓的。)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8:34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10-17 17:24
关于令先生在论坛小说评论之事,当然,我现在也是工闲没事,说两句。
这个评论,本是个人爱好,令先生的评 ...


佛曰,不可说
那就不说吧
321#
发表于 2017-10-17 18:45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10-17 17:24
关于令先生在论坛小说评论之事,当然,我现在也是工闲没事,说两句。
这个评论,本是个人爱好,令先生的评 ...

评论令先生,用不着这么长篇大论,欲说还休。一言蔽之,三十晚上收到一只大龙虾——有他没他都过年。

点评

威武!  发表于 2017-10-27 21:29
322#
发表于 2017-10-17 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7-10-19 14:39 编辑

佛说,人的认识有三个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以为,这是主观和客观的认识问题,多数人在第二个境界,我是悲观地看客观世界,乐观地看主观世界。
323#
发表于 2017-10-17 20:26 | 只看该作者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己斗其乐无穷。
324#
发表于 2017-10-17 20:34 | 只看该作者
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客观的,要想改变不是轻易的,能改造这个世界的人只是极少数或者就那么一个人,我们绝大多数芸芸众生都是被改造的对象。物竞天择,顺其自然,适者生存,这是不争的自然法则。世界如是,国家如是,家庭如是,社团也如是。
325#
发表于 2017-10-17 20:51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常和人说:所谓心态好就是彻底没有脾气了,他们都同意。一个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呼出的气体可以毒死小白鼠,可见生气发怒是在服毒自杀哦。
326#
发表于 2017-10-17 20:57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我与人谈话,说了两句,对方如果不感兴趣,第三句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懂得一个道理: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而是你找错了对象。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19 22:49 编辑

……………………………………………………………………………………
328#
发表于 2017-10-18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7-10-18 20:14 编辑

叙述里要分为讲述(讲故事,告诉你)和描述(描绘事和刻画人)以为小说应该多一些描述而不是讲述。而很多的小说还是以讲述为主,实则是在讲故事,用移情法打动人,所以很多人喜欢说代入感这个词,很少人谈及间离效果。所谓语言也得看你作品的风格,各人有不同的风格,习惯性语言就不同,一个人自己不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语境就不能雷同。总之,万紫千红总是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20:48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讲讲文学语言。

语言是什么?有些教科书上或许会有许多定义,其实,每个人会说话就掌握了文学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同,而文学语言却是和口头语言一致的。但是,不是说你会说话你就能写出好的文学语言。有人说话有意思,有人说话没意思,这便是你说的话能否表达你要说的内容,能否表达得生动,能否表达得好听。即准确性、形象性、音乐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巧,就是准确、形象、音乐。要达到巧,达到好的文学语言,除了个人天赋外,里边仍有许多后天要认识的东西。今天我讲的,就是这些认识问题。

一、一句话,好的语言是什么?

即能准确表达出人与物的情绪的就是好的文学语言。怎样准确表达出情绪呢?这就是搭配。汉文字大概有四千多个,四千个字由你搭配。

搭配是一种实用。好的语言都是实用的。世上任何东西都是实用的,为实用而存在。美就产生于实用中。熊掌的雄壮之美来自它捕食,马腿的健美来自它奔跑。语言美来自能表达情绪。举例,鲁迅的一句话:“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大家公认是好语言,因为表达了情绪。什么情绪?一种寂寞、无聊、苦闷、无奈的情绪。巴金有一篇散文《坚强战士》,写一个战士负伤后爬回自己阵地的故事。爬了七天七夜。全部是短句子,全部用句号。(注意,标点符号是文学语言的一部分,它在搭配过程中起着极大作用。)这样写着:“他抬起头来,天边有了星星。他抬了一下右手。他又蹬了一下左腿。他向前爬了一下。”(大致如此)这样的短句和句号,表达了他当时负伤的严重和爬动的艰难。

这些语言,没有华丽之词,都是口语,文字的搭配传达出了情绪。

二、具体谈如何搭配。

要有质感。树皮是树皮的感觉,丝绸是丝绸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视觉上要舒服。往往有些字搭配在一起,看着舒服,有的看着别扭。还有听觉。要听起来舒服。看着和听着舒服的语言常常就是人说的“这语言有味道”。味道是中国人对一种东西的肯定,就是有了独特的东西能引起注意。(实际上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掌握个味儿。)在搭配时,你首先要把握表达情绪,然后再注意所选用的文字和词句,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有些文字就存在质感,你不能把一堆太轻的字用在一起,也不能把一堆太重的字用在一起。再是要搭配出节奏。这些都是很玄的事,无法用语言在这里讲出,需要自己去体会。我当年研究它时,我是从音乐开始的,有些歌好听,怎么就好听了?我不识音谱,用一种笨办法,就是我找画图纸把音谱标出来看线条变化,分析好听的原因。分析怎么搭配高低、快慢、急缓、强弱。发现,快了肯定后边就慢,前边节奏急促后边肯定节奏长缓。寻它的一般规律,再寻它的独特规律。在节奏上,要爆发力和控制力,有跳荡式,舒缓式,有戛然而止,有余音袅袅。世上任何事情都包含了阴阳,月有阴晴圆缺,四季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我们看每一个汉字,它的笔画都有呼应,知道笔画呼应的人书法就写得好,能写出趣味来。学画画素描,如画树,要看出每一个枝的对应关系,把它们看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你就知道怎么把一棵树画得生动了。

上边谈搭配,我只大概讲讲方法,具体要个人自己去体会。体会得好还是不好,有个人天赋才情问题,也有个人后天修养问题。

为什么说后天修养问题?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里狠毒,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小才的写得老实,讲究章法的是小盆景。大河从来不讲章法。黄河九曲十八弯,毫无章法,小河遵从规范,因为是小河。所有的名牌服装都是简略,没有那些小装饰,但做工特别精细。大人物特别小心。上海人的小处细致才产生了大上海。在一群人中,你往往能看出谁是大聪明,谁是小聪明,小聪明反应都快,撵着说话,但说得刻薄轻佻,大聪明一般不说话,说了一句就顶一句。兔子永远是机警的,老虎总是慵懒。

另一点,语言与身体有关。文学语言是口语的转换,患哮喘的人肯定说不了长话,语言节奏实际上是气息节奏。最好的节奏就是正常人的呼吸平衡。在书法上,你如果练《石门铭》,肯定长寿,因为它笔画舒缓,能血脉畅通。有些人写字,你一看,就知道书法人心脏或呼吸道有病。从这里又谈到标点符号,所谓标点符号就是气息调解,有人不明白这道理,乱用标点符号,或模仿别人长句子或短句子,刻意模仿,你读起来非常难受,楼梯阶是以人的一般步子跨度来定的,如果你不是急着上楼或是病人慢慢地下楼,你把梯阶扩大或缩小,正常人走起来都不舒服。

三、运用闲话。

什么是闲话?就是把要说的人和事已经交代了,还再说一两句的那部分就是闲话。有些人不说。说的人,会说的人,这里就表现了才情,这里就促成了他的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凡是文体作家,有风格的作家,或者说艺术性高的作家都是这样。比如沈从文,他的作品到处都是如此。我这里不再举例了,他的书,你翻翻,顺这个思路看,就明白。

怎样用闲话?它需要想象力。想象力在文学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换一种说法即虚构性写作,得明白掌握两点,一是会讲故事,二是会用细节,故事就是好的情节,情节可以任意编排,细节却必须真实了再真实,有了真实细节,再离奇的故事都有人信,没有细节,再真实发生的故事写出来人都不信。如果你的细节真实而具有典型性,你的作品就是不朽的作品。鲁迅的小说好在哪里?好在他有典型的细节。如血馒头的细节,如阿Q临死画圆圈的细节。想象力在你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在语言运用上也需要,你没有想象力,就写不了闲话。人说某某才华横溢,指的是闲话,因为水盛满了杯子,还往出溢,溢的就是那些闲话。张爱玲的作品往往是交代完人与事后要说许多闲话,这些闲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补充前边的话,像是在湖面上打水漂,一个水漂一个水漂闪现过去。

四、使用最节省的话。

语言要让人记住,要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你说得特别准确,一下子说到人与事的骨头上,或者你有什么比喻,用最平常的话说出了一个道理。但在叙述语言中,你得用最短的话把事情说清。炼字,这是古人的讲究。著名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炼字的目的是增加动感,有现场感,所以都在动词上炼。如杜甫“牵衣顿足拦道哭”七字中四个动词,平时说文字的硬度、张力,指的就是会用动词。常说的文字的顽劲,皮劲,指的就是会说闲话。

五、还原成语。

用形容词,这是给初学人用的。它的起源是面对了众多的形象一时说不清而概括了的词,但文学作品它需要形象而不是概括,你就得还原成语。作家的工作是把牛肉罐头还原成牛。如万紫千红,你要写出一万个怎么个紫一千个怎么个红。在文学作品中你运用成语多了,就是学生腔,因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使用成语字典。会还原的人,不但还原成语,还善于还原所有的词。有的词的本义在使用中失去了本义,你一还原,就新鲜生动了。如发生,就是发了、展了、生了,现在人说发生,常说:发生了事故。我写了“三月去山东,春正发生”。如团结,我写“屋檐下有蜂团结”。如糟糕,我写了“冬天里,土疙瘩冻得糟糕”。

六、向古典和民间学习。

这道理简单,我不多说。向民间学什么,当然,民间有许多十分好的语言,得留意。如一个人讲:风刮得像刀子。再一点,采集民间土语。陕西民间散落了上古语言,沦为土语,认真总结这些土语,你就会许多可用的词汇,如“避”“寡”“携”“欢实”“泼烦”“受活”等等。

七、语言严格讲,讲究是无穷尽的。

在结构上、节奏上、感觉上变化莫测,我以上谈的数点,还仅仅局限于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范畴中。自新时期文学以来,大量的外国现代文学进来,又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然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语感不同,有些不能硬模仿,如整段没标点的,如特别长的句子节奏和过分短促的节奏,但这些可以开通我们思维,有的仍可以借鉴。尤其如一些叙述语言,如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如一些节奏的变化,如一些在一句文字里或一句话中角色的转变,时空的转变。

外国有意识流。中国人模仿,成了心理平面活动。但你读乔伊斯《尤利西斯》,则是另外的境界。如对话。如果中国人写,是:“你吃了?”“吃了。”“吃的什么?”“饺子。”《尤利西斯》是:“你吃了?”问的时候看见了被问者身后的窗子,窗子上有一盆花。对方说:“吃了。”窗子外一个小孩走过,小孩是某某的儿子,某某是个酒鬼,对方说:“饺子。”想起上次他在某饭店吃饺子的事。他是把他目光看到的,听到的,联想的都写出来。写得十分混沌。

说到混沌。作品要写得混沌,不是文字的混沌,是含义的混沌。越是平白如话的文字而能表现混沌的意象,作品反倒维度更大。现代文学作品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是人类意识,现代文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求变和创新,这一点,是另一个话题,留到以后去讲。我现在大致讲完了今天要讲的内容,最后,我还是回到混沌上来,我将我写在书房里的一句话写在这里:“我是混沌雕不得,风号大树中天立。”这里的混沌,是《山海经》上讲的混沌,说混沌是个生命,没七窍,有人要凿七窍,凿了七天,到第七天,混沌有了七窍,混沌却死了。风吹树,是小树它就折了,是大树,大树仍是立着。

文学语言是一个迷宫,正因为是迷宫,才让我们产生追究它的兴趣。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自己体会,在阅读时自己体会。(贾平凹)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19 22:4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31 , Processed in 0.1912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