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乐进行在深沉,静观和冥想之中,尽管第一乐章的号召性主题一度闯入,但 只是一个小小的穿插,没能改变这个乐章所原有的情调.最后尾声中,弦乐 器组的分奏使音响幅度加宽了,大有一种隐约,宽广,含蓄,力量的效果. 勃拉姆斯在这一乐章中,运用了弗利几亚调式,使听众能感受到匈牙利 曲调的影子,乐队写法纯净,多用同种乐器的音色,使人们常常感受到单纯 的音响,充分表现了作曲家一种纯朴的心灵活动. 第三乐章是愉悦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也许正因为勃拉姆斯前三部 交响曲排除了古典传统的用谐谑曲风格写第三乐章,所以作为他一生中所写 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势心要以传统的作法搞个实验,同时也想通过这样的作法 反映一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的另一个方面.这个乐章虽然属于激进的谐谑曲, 但似乎与贝多芬力度强烈的诙谐曲还是有一段距离,它的总体情绪还是抒情 性的.它反映的是类似民间街义的节日,充满喧闹和不可遏上的欢乐,具有 一种沸腾的活力和奋激的热情,与前两个乐章及最后的乐章构成了极好的对 比. 音乐开始,第一主题由整个乐队奏出,具有粗犷的特点,加上定音鼓的 轰鸣结束,很像是一支狂劲的农村舞曲在演奏,一群强壮的农人激奋地踏着 舞步: 在这段开始的主题旋律的配器方面,勃拉姆斯使用乐队的全奏,这是他 几乎不用的手法,乐队还增加了短笛和三角铁,使音乐既有明朗而洪亮也有 光辉门亮的特点,另外也用了低音大管,使音响低音区饱满厚实.在音乐往 后的发展中,很注意力度大与小的对比,一般来说,演奏音乐的乐器用的多, 力度自然增大,表现众人一齐欢乐;演奏音乐的乐器用的少,力度自然减小, 表现较少人,或单人,或双人的领舞;乐器不断更换,使音色变化丰富,展 示了舞蹈场面中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旋律在不同声部,不同音区的演奏, 体现了舞蹈的不同层次.音乐表现了节日喜庆的热闹场面. 第二主题很优美,它典雅娇媚,俨然一首抒情歌曲: 音乐总体发展先从缓和开始,逐步进入快速,定音鼓的滚奏作为背景, 隆隆着响的声音使音乐越来越急促,法国号和大管先前还演奏一支充满浪漫 主义幻想的旋律,接着,狂欢主题冲了进来,音乐在狂庆中终止,余音久久 留在听众心中. 第四乐章是充满精力和热情的快板,用变奏曲式写成.这个乐章是整部 交响曲的高潮乐章,它充分展现了交响戏剧的内容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里,勃拉姆斯采用了风格最古老的恰空 (Cia-cona)即中世纪常见的 "固 定进行",不免使听众吓了一跳, 世纪的交响乐中居然出现中世纪的东西! 19 他从北方的家乡带来吕贝克,汉堡教堂大风琴师布克斯特福勒,兰肯,巴赫 等一班人那豪壮,富于幻想的高尚艺术,将之与维也纳精雕细琢的交响曲艺 术结合在一起!要知道,这"固定低音"一连重复了三十次啊!这是勃拉姆 斯的杰作. "固定低音"主题开始由整个乐队的管乐器奏出,由于加用三支长号, 音响显得极为宏大,森严: 这样的旋律配以相应的和声俨然像支圣咏旋律,其中第五个和弦即在 e 小调音阶中出现升高第四级的不协和音(和弦配以重属七和弦),并且用定 音鼓的轰鸣进行衬托,给人的感觉是主题本身的内容存在着矛盾冲突.从这 个主题的句法来看,属于格言式的句子,完全符合(不如说是套用)19 世纪 和声的 T→S→D→T 和声功能. 在整个乐章中,主题是严格反复的,音乐其他进行却有三十二次变奏, 变奏和变奏之间过渡自然,使音乐连成一体.这三十二个变奏按三部曲式分 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3/4 拍子,由第一到第十变奏组成,采用小调,表现 悲剧性的基本陈述;第二部分转为 3/2 拍子,由从第十一变奏到第十五变奏 组成,具有间奏性质,音乐情绪波动,特别是第十二变奏由长笛独白式的演 奏,小提琴,中提琴和法国号以似连非连的和弦为背景,音乐表现出伤感的 抒情情绪: 第十三变奏到第十五变奏音乐在明朗的大调上,但不过是短暂的田园 诗,其中第十四变奏的基本旋律,还使用了古老的萨拉班德舞曲的节奏,而 这种萨拉班德发源于十六世纪西班牙舞曲,三拍子,重音往往落在第二拍, 一般只用于慢乐章,勃拉姆斯也在表现辉煌的第四乐章用上了. 第三部分回到 3/4 拍子,由第十六变奏到第三十二变奏组成,这个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同时也闪现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音调,甚至最后 一个变奏相当于第四乐章的尾声. 这个乐章的音乐是勃拉姆靳极大的才赋的体现,这样悲剧性激情被勃拉 姆斯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哀求,悲悼,绝望,期待,愤怒,骚乱汇集成交响 巨流,戏剧情节的发展终于推向极端,从而到达一种毁灭性悲剧的大爆发. 《海顿主题变奏曲》(作品第 56 号 A) 交响变奏曲是一种用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变奏曲,它的特点是用庞大的 交响乐队逐层深化地展开音乐主题材料,多个侧面地塑造音乐形象.勃拉姆 斯创作的《海顿主题变奏曲》(作品第 56 号 A)就属于这类交响乐作品. 《海顿主题变奏曲》有钢琴四手联弹和交响乐队演奏两种乐谱,谁在谁 先难以确定,它们的先后次序问题当然不是主要的,我们知道古典作家的交 响曲大多都有总谱和钢琴谱,前者主要是用于乐队演奏,后者一般用于效果 试听,向朋友请教,小范围欣赏等.对于这部交响变奏曲,一般倾向于专为 大型交响乐队而构思而作. 早在 1870 年的时候,勃拉姆斯就从《海顿传记》的著名作者鲍尔那里欣 赏过一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是海顿为管乐器而作的《嬉游曲》第二 乐章中的,在原曲主题上还标了"赞美歌,圣·安东尼"(Chorale St. Antoni)这个名字.1873 年夏天,勃拉姆斯来到巴依扬山麓舒达仑拜克湖畔 避暑,他住在图勒格那里一栋二层楼的别墅里,他想起了那个带有古老,质 朴风格的主题,随即开始就用这个主题写作交响变奏曲.很快, 1873 年 8 月问作品写成,勃拉姆斯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在一些朋友面前在钢琴上弹奏 这首作品,受到朋友们的赞美.就在这年的 11 月,勃拉姆斯在维也纳亲自指 挥了这首交响变奏曲的演出,给听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部作品后来一直 成为音乐会的常演奏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