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记]之三
走自己的路:艺术推崇极致
--阅读笨小暖长篇散文《消逝的断痕里:我、舒伯特与土豆》等篇的9个关键词
梁星钧
读笨小暖这篇散文,我随手写下了9个关键词。
1、自由。有许多自由。此处指文学自由。一个进入文学表达的自由,既指结构空间角度上的范围,也指心灵释放舒展的快乐。要做到真正的自由是不易的。小暖的文字做到了。有了自由,便有了抒写表达的畅快和随已及人的恣曼畅想空间。
2、点面。点面的关系,是构成与依附的关系。从小暖的文我更加证实了,它的必要性强大性。点上的发散腾挪功夫,凝聚着知识水平学历见识表达的综合素能。作者善于发散,再长的文章,都有留白和空灵,不得不说是一种功力的外现了。
3、入景。我们许多人写文章,为何再好的题目素材兜授不了读者呢?因素是多方面的,然开场白,入景的功夫最为了得。敬一兵老师曾说读文一般先看首尾。这也是许多行家的共性。古人讲兴比的运用,意为文章抓人的重要性。作者是善于选“场”,造“气氛”,酿“氛围”的高手,经她思考的“场”和铺展的写作空间,一下可抓摄人,让你一看到底,这自然是场景情调的作用,也是散文味道的功效。正如吃饭,营养固我所需要,而人又大多是偏重味道的。
4、音乐。我必须引入音乐这个词。小暖的文多次涉及到音乐。音乐是艺术,文学是艺术,两者相糅,可产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杂合体”。实际上我们人类的一切真知灼见都是杂和体的。杂种优势的定论几乎无人可以置疑。音乐本身拥有诗性的唱词,配有心灵的发声(歌唱),总体有优美动人的旋律。如果用乐器来演奏,加上人的手心功夫,会飘散出迷人醉心的效果。音乐是灵魂的发声,文学是心灵的语言,两者的绝妙嫁接,产生的“胎儿”怎可不超凡脱俗呢?这个早晨,读作者这篇音乐实物体文,开篇不久就让我有想象,共鸣,想抒发和表达,我认为是她不俗文字的功效。我特欣赏她这种文字里弥漫的音乐性:既有缓冲的旋律性,又有主题深化的诗意性,更为人们的阅读理解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即文学的二度创作现场。
5、场景。我几番说作者的“场景”,着实是体现了一种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语境和味道笼罩的“场”的作用及效果。这样的文以前在论坛别的人那里也读到了。许多人都有这个功力。而作者的“场”,除了前面说的引人入胜,抓人到底外,我认为是她给自己营造了一个阔大的领域,而又尽情地发挥罢了。实际上我们许多人都想尽情发挥,也善发挥,可就是这个“场”不够,营造的氛围情调不够,不足以彰显自己思情的表达。这上面作者是卓绝的。
6、叙述。叙述法有许多,仅我知就有白描,彩绘等。许多人各执一端,兼容别的,都是不错的手段。此外有没有别的呢?读作者的文,我似乎获得了启示:用感觉来抒写--完全以感觉来推动文篇的流动。而这种感觉,是叙议抒的融体(变体),而以极端个性化的感悟性,在拓展的疆域里自由游走笔墨,思想,灵智,又让这种极致的个性,有了延伸和放射,从而让读者自觉接纳而不乏感悟联想,充分调动阅读的性灵和才智,去共同体味文的意境并随之拓展曼延开去。是的,我在写下这几字的时候,我的手笔都在颤抖!从她的文中,艺术家论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这种感觉语言和手法运用的震人心弦的效果。
我还想说,她这种叙述不是实物的外叙,而是心灵的内叙,是灵魂的游走。不管是发问的方式,还是探寻思索的方式,都是在抵达灵魂的至高境界。我们平素所说的追求艺术语言,就应是她这种启人心灵的杂糅体的综合语言。这种语言固然是个实心核,只是被外象的虚灵所包裹,而核体是实的,是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也是点滴真实生活的串连和熔铸,而重新披上了艺术色泽的闪光体。它完全可以达到贯通生活,融与和引领灵魂的无尚荣光之境界。
我们喜欢文学喜欢什么?文学的潜移默化养德增智功能在哪?就在这些艺术发光体的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体内,它通过了心灵的触动融与和启引而使人顿悟而走向崇高。这充分体现了文学作用的本能。
7、容量。一篇文章的容量有多大?恐怕是个未知数。从实而言,一事或N事,一物或N物;从虚而言,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个道应为自然,属宇宙法则的神秘物。而这些被人破析和掌握,说明人大,但不是人本身以物存在的形体大,而是人心大,人的思想智慧大,人的心空比宇要大多了。我们说小暖的这篇文:从主体讲,我、人(舒伯特)、物(土豆)是主写的;从细部看,爱情、音乐、艺术、生活是必经的。她总是这么包罗万象,借任何一个文题,承载了沉重而多元的生活客体。这个客体载在一只艺术体的船上,并不沉重,而是轻盈而悠扬地飞翔,如灵雁,似飞船,酷一支思想的羽箭,洞穿向艺术的极顶。
以前我说过她大散文大叙事大咏叹,实际也是指她文体的容量大。她一月一次的散文论坛发一篇文,实际就是厚积薄发,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起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我们发现,她每一文里非单一的主题指向,而是集中攒射了指向多路的响箭。她非为了标榜炫技自己,而着实源于心发乎心,用生命和热血在泼洒,在铸就和标示自己生命的魂魄。她有一个极致的观点令我感动:艺术是大于一切的。她有一个奇异的追求令我炫目:为艺术而拚命。以前针对她的这一情况,我突生一个要写她的文题《痴执的文字客》,当然这只说了个通俗的大概,今觉轻飘飘的,不足以概其质。那她的这种大高阔的远景高视简括起来是什么呢?就是极致的容量。她要利用一切有限,来抒写和含括无限。面对一些一事一议的小散文,我们力求单一的精粹性,而如她如此容量的大散文,我们就无法用纯粹的单一性来简单地要求了。换言之说,她只有这样才畅快,才舒达,才稍能遂其意。我曾建议她写诗歌(或歌词),实际也是在替其找情绪表达通道的出口,所以她必须借助这样大容量的手段来体现。人写文最重要的是淋漓的表达,也重要的是随意如意和让自己最满意,也所以她必然成就了这个容量无限的实绩。
8、机敏。我们知道,天才是脆弱的,艺术是个性的,其二者都是很敏感的。敏感不是神经质,少见多怪,小巫见大巫,而是保持对外部世界的童心,好奇心,兴趣心,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立志从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功力,我们从小暖有这篇文及其它已多次发现,纵使千言万语,铺排场景多大,言语陈列万象,她总是立于宏观,总揽全局,面对一切细节表现出了认真、天真、好奇、新颖的追问置疑视角,而这点“新”,可以呈现一切琐碎的本质本色,不同侧面,超凡绝响,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浮躁,浅薄,对眼下许多事物是漠视和忽略的,是认识片面和粗浅的。小暖的机敏,在于她进出自由,在自己弥布的天罗地网的文字里自己完全是主动的,掌握了自己文字枢纽的暗道机关。她手上分明就有一些明暗的指令信息。她的开闭闲合,转承转合,完全是自由的。人到了这份上,写到了这境界,足矣。不管外界怎么说。这种机敏之心,就是艺术之源,个性之根,生命之灵。我祝愿也深信,小暖会清醒认识善待和护好自己的这个生命之母的。望作者继续进退有据,面世有方,永葆自己的生命节律,让艺术之树常青。
9、虚实。这个词我放在最后说。我这里不想说二者的比重分割问题。这个问题本不是什么问题。因天下没有绝对的真和假,何况是人心眼里的艺术品。但传统论者一味强调散文的写实性,反对虚假的捏造性。但又怎么去度量一篇文章艺术的真假呢?有人喜好对号入座,就像慕名朱自清《荷塘月色》者去原地寻景,却只获取了目睹一条普通的脏水沟的失望(鉴于种种原因,寻者也不好说什么),故此人们无法获得心灵艺术源于彼高于彼的结论,所以人们又通融地理解为只要心灵真实就足够了。其实这么理解就对了。试想,一篇心灵虚假的文能感动人影响人改变人吗?除非是智障和傻子才笃信其执迷不悟了。
这就说明,心灵真实的艺术性。
也说明,艺术家毕竟是艺术家。
也可以说,艺术家表现的某种“假”也是真。何以见得?艺术家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扎土壤,历练久远,生活积累可谓重重叠叠,早已积压得喘不过气,脚手都无法伸展了,这时只要外景一遇,就会调激起生活的积累和贮存,迸射出艺术的灵光。但我们也有块试金石,那就是用历史去检验,用时代人心去照彻,一切真伪自会其现出本色来。
这里说作者的文字,我以前从未读出虚假的成份,因我认为艺术虚构的超拔性就是理想性,也是人的玄想冥幻,就是人的想象极致。艺术是需要想象的,人类是需要理想的灯塔照亮和引路的,所以我喜欢逼近心灵的虚构,这就是艺术真实。如同我喜欢读小说,看童话,听幻觉艺术,赏漫话,品音乐旋律的高入云端是一样的。
谁能虚构一切至入心入肺,又经受得住时间历史的检验,谁就是真艺术。只有骗术才经不过心灵和时空的考验。
9个关键词我写完了。对笨小暖的文章,我以前也写过别的关键词。这都跟具体的篇章和当时的阅读体验有关,也与人的即兴认识程度角度有关。这些我们都易理解。但我也恳切地建议过,别每篇都写长了。贾平凹有句话叫越是想说的越不要说。想必这是他写文的某种深切体验和诀窍吧。对此作者有过真诚的解释和回复,说自己的长篇一般都尽量在多方找“出路”,在此每月只发一篇。这个回答令我感动并深思:一方面说明她知己知彼,充分体谅读者读评的苦衷,并没因为自己身居版主且每次辛勤给人点评而索讨起码的回报,一方面也意味她在坚持,这既源于她的自信,也源于她的艺术追求。之后我似乎懂得了,她的目标是明确而坚定的,她的多元个性追求说明她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路,她正坚定不移地朝前走。艺术是什么?艺术不是大同。艺术恰恰需要个性,需要极致。小暖的系列散文充分说明:独立走好自己的道路,艺术是推崇极致的!
文章最后两节我翻得快。她结束得也快。她合上了文篇。我结束了拙评。(写于2010,7,22 清江河)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7-29 14: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