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21|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曹国魂《冬天》的赏析----兼谈现代诗歌主题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 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国魂《冬天》的赏析

----兼谈现代诗歌主题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冬天》
文/曹国魂

没有雪
就没有覆盖
村庄就如手背上的扁平疣
无疼痛
也无所谓暴露

从远处飞来的鸽子
羽毛一片片掉下来

歌唱这些生灵吧
不像我们
身背其他生灵的皮毛取暖


        郭沫若在《三叶集》中曾提出过中国新诗歌历史是第一个成熟的定义: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从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看,这与附着于意象的内心表现与瞬间灵感是完美统一的。由于抒情的本质,附着了基于个人性格、爱好、读书、经历、思想等,必然决定诗歌主题理解的发散性和基本特征的审美维度。

        回到《冬天》这首诗歌,开头的“没有雪,就没有覆盖”,是很是平常的两句表达,雪之于冬天,是冬天标志性的意象,但二者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冬天必然有雪,但有雪未必是冬天,理解到这些,可以印证到一个人语言表达和思维理解的严谨性,因为诗歌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诗歌语言表达的发散性犹如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相斥而又相依,相背而又相同,复杂的融合在一起。


        “村庄就如手背上的扁平疣,无疼痛,也无所谓暴露”。这是下面的三句,用了一个比拟,说的更为准切一些是比喻,因为有“就如”这两个字,算是喻词。但由于本体和喻体较大的跨越性,我们很多人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村庄”和“扁平疣”不具有直接的或者明显的相似性或者相类性。为了诗歌剖析的方便,我当成了比拟。村庄作为雪中具体存在的一个意象,扁平疣是“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上突出的病变,又称青年扁平疣。表面多扁平光滑,无明显不适,好发于青少年面部、手背等处。常呈慢性病变过程,属良性疾病。可以治愈,无严重危害。”(百度上下载的)由于扁平疣的特征,我们可以反推它与村庄的意象连接的交叉点,也即是两个意象连接的相似性:村庄是裸露的,扁平疣是表面的,也是裸露的。


        在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里,作为诗歌这种切合心灵后瞬间极为震颤的语言表达,往往是内心世界最为真实的流露,就像郭沫若说的“直觉”一样。村庄的出现,常常与内心皈依的根有关联,如同故乡、家乡、父亲、母亲、土地、河流等一样,虽然很是含蓄,很是不确定,但是承接内心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的理解,可以使诗歌进入到一种深刻的介质,结合我对于熟悉的国魂而言,他的诗歌语言的犀利、深刻、质感;还有他的生存外界、思想感知、认识宽度;还有他的性情、人品、阅历,以及一贯的诗歌表达和叙事方式,我想是较为合适的。一句话我对他很熟悉,很是熟悉,很是熟悉。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诗歌基本表现方法的“比”,意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必然具有的分歧性,诗歌的理解必然具有发散性。所谓发散性,是宽泛的“比”,从象征和隐喻的角度来简单说明。象征和隐喻之中必然隐藏着写作者的一个期待。其实发散性依然离不开主题的深刻性,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放”和“收。立足于生活进行叙述,而不是单纯雕琢“诗意的句子”,从而完成对生活的诗意叙述,这或许是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从远处飞来的鸽子,羽毛一片片掉下来”。这是中间的一段,显得更为含蓄和难涩。首先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基本上虚拟的意象,或者从生活中抽象的一个意象,鸽子飞过,就一定掉下羽毛?掉下羽毛,我们就一定看见?我们需要思考鸽子的羽毛为什么掉下来,甚至引申一点像,鸽子指什么,羽毛指什么,掉下来指什么?这三点的理解很是关键。回到最前面,作为雪覆盖后的冬天,大地上的白色,很容易想起常规指代的纯洁,是一个人内心高洁的向往,是内心最后的存留。把鸽子指代成一个人,这也算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在落雪后,在覆盖后,在空旷的天野中,一只抽象了意象后飞翔的鸽子,从远处进入我们的视野,本身就值得惊讶。而羽毛一片片掉下来,更是奇怪。其实,掉下的羽毛,裸露的鸽子躯体,极像雪后空旷的天野,都是光秃秃的,意象的相似性慢慢会呈现。打开雪后的天空,就像抽象了生活后掉下羽毛的鸽子,真切而直观的裸露了自己的内心,同时掉羽毛这个动作,似乎在鸽子用自己的心灵抱薪取暖,理解很是费力和耐人寻味,整个诗意进入到一种很深的层面。深刻性虽然不是理解一首诗歌最为基本的属性,但是没有深刻性的诗歌必然是浅显的,读来又有多少味道。歌唱鸽子他们在冬天的飞翔,歌唱他们敞开羽毛裸露内心的真切,歌唱他们以一种直面的形式扑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我们的内心,是深刻的,是值得反思的。


       “歌唱这些生灵吧,不像我们,身背其他生灵的皮毛取暖”。这是结闪烁流露了写作的主题,在穿越内心后,我们要追寻天地间的那只鸽子,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存在。诗歌指向存在,诗歌进行哲学主义的解剖,这一再回应了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相辅相成的直接关系,哲学存在主义和现代派文学千丝万缕。马塞尔、卡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等哲学存在主义者,本身就是诗人。而以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组成的现代派文学,很多作家本身就是诗人,美国诗人E•庞德、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玛拉美等就有象征主义诗篇。


       回到结尾的,作者以一种象征意义式的讽谑方式结尾,给我们冷面的刺激,这也是写作常常出现的一种方法,达到的传统效果很容易从文字便面进入内心,很容易使诗歌引入“深刻”,展开对自我的剖析。作为冬天象征意义指代的雪,一个偌大的场景,这是我们反思内心的一个平台,以我们心灵的真切与否来暗喻冬天,似乎是深刻的,使诗歌主题进入无尽的深邃和延伸,同时意象的链接很是巧妙,看似无意实则有意,一切需要我们离开文字表达,离开诗歌的表面来考量。


        其实,我们不用自己的心灵温暖自己,内心将是一种失却真切的悲弱,因为依靠其他动物的毛皮暖和自己,只是表面、只是自己“哄”自己。总之,作为诗歌意念之中的“随意”表达,其实是切入内心的一种瞬间反应,是直觉的心灵感观,我们的任何冠冕堂皇的理解说不定是自以为是。但是进入心灵的理解应当深刻的,因为心灵与哲学最为贴近,这是通常的常识。


        其实,说得远一些,诗歌评论作为诗歌赏析的形式,是从一些基本的诗歌本质属性的把握和还原的基础上的一种剖析,同时也要回归到文学的层面上来解析。我想诗歌评论能从诗歌载体的语言出发,穿越文字表面的表达,追寻基本的写作方法,超越写作本体的技巧,进入内心影藏的深刻,这样才是真正的正道;这样也能回归文学“二度创作”的自由,进行必要的发散理解,或许也最为切合作者本意。

                                                               2011年1月20日晚9:4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茂慭 于 2011-1-21 11:34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8:2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提出中肯的意见。 :handshake :handshake
3#
发表于 2011-1-21 09:33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是的,诗歌的赏析必须上升到哲学和人性存在的高度。
4#
发表于 2011-1-21 09:43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对比和横向的诗理解析诗歌,方向的把握是对的,但提点建议:引用不宜过长。真正的诗歌解读,最好不宜引用。用心深入写作者的写作心境和创造一首诗时的心态,才是最完美的,因为站在诗人的角度诠释一首诗,进入状态才是最为重要的。
祝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0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真正理解我的出发点

原帖由 美丽的水妖 于 2011-1-21 09:43 发表
利用对比和横向的诗理解析诗歌,方向的把握是对的,但提点建议:引用不宜过长。真正的诗歌解读,最好不宜引用。用心深入写作者的写作心境和创造一首诗时的心态,才是最完美的,因为站在诗人的角度诠释一首诗,进入状 ...


不仅仅是诗歌的赏析,主要是立足于具体的一首诗歌谈诗歌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没有引用多少啊,好像是下载的啊。我坐立不安。
曹国魂老哥我很熟悉,距离很近,生活熟悉。
诗歌评论不是“翻译”,更不是经验型的隔靴搔痒,也不是表面浅显的生硬肢解,必须立足于文学层面和表达本身进入内心,这是方向,至少是熟悉后的紧贴作者本人。
让我们回归到文学的本质,真正的文学绝不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那只是借口,因为大家趋同一致的只有一种,虽然文章没有好坏,但有高下,一如人。

[ 本帖最后由 王茂慭 于 2011-1-21 10:55 编辑 ]
6#
发表于 2011-1-21 10:4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这种交流形式,认真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1-1-21 11: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评论,和高版的各有侧重。论坛欢迎这样的争鸣。
8#
发表于 2011-1-21 11:24 | 只看该作者
1、博主费心费力写出这么长的专门评析文章,首先敬佩一下!观点可以讨论,但这种对于诗歌和文学的执着精神和求索精神,是难得的,罕见的!

2、实话说我没有受过现代诗歌理论的完整性训练,我就是一个普通读者在读一首汉字书写的分行文字。读完之后,觉得是一首诗歌,就一厢情愿地赏析一番了。如此而已。所以,往往直接进入文本,不在文本外游弋蘑菇。

3、关于曹国魂《冬天》一诗,读了有感觉。避开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就是有眼缘了。我感觉是一个隐喻。详细分析已说过,不在这里赘述。现在,就王女士评析中的几个歧义点,略谈一点个人意见。如果肤浅了,也请王女士谅解!

4、 “从远处飞来的鸽子,羽毛一片片掉下来”。王女士的解读是:“抽象了生活后掉下羽毛的鸽子,真切而直观的裸露了自己的内心,同时掉羽毛这个动作,似乎鸽子用自己的心灵抱薪取暖。”“整个诗意进入到一种很深的层面。”,而我不太同意这种解读。诗歌再深刻,首先切入读者视野和心灵的还是直观,没有直观诗歌就失去了诗歌的自身特征和标签。从连续脱毛这个情节看鸽子,这是一只寒冬里病态的鸽子,死神已经在前方招手。快要掉下来进入泥土上“扁平疣”一样的村庄或者依旧寒冷的山谷。“鸽子用自己的心灵抱薪取暖”那是一种挣扎,无奈,甚至是本能反应,只要是个活物,都会这么做的,所以,谈不到“深刻”。还是一种意象的呈现,是观察,是诗歌里的一个表意元素。

5、把这首诗歌引向深刻的是最后这一节。我也同意王女士以下的表述“作为冬天象征意义指代的雪,一个偌大的场景,这是我们反思内心的一个平台,以我们心灵的真切与否来暗喻冬天,似乎是深刻的,使诗歌主题进入无尽的深邃和延伸”。是啊,没有最后的自我反省,这首诗歌就可能什么也不是了!

6、关于心灵自暖和利用外物皮毛取暖,我觉得并不矛盾。作者是站在一种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论热爱的,并不存在有皮毛无心灵,或者相反。因为哪个思维正常的现代人不会因为要显示“心灵的抱薪取暖”,在寒冬腊月去大街上裸奔。所以,就不存在“我们不用自己的心灵温暖自己,内心将是一种失却真切的悲弱,因为依靠其他动物的毛皮暖和自己,只是表面、只是自己“哄”自己”这种情形。

7、“我们的任何冠冕堂皇的理解说不定是自以为是”,不是说不定,就是!我建议不要把“自以为是”当作一个贬义词看。诗歌一事,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事情,甚至是疯言疯语。诗人往往在自以为是地写,读者往往在自以为是地读,评论者在自以为是地评论。固然主观,但是谁距那个“客观实在”或者“本体”或者“心灵存在”越近就越不离谱。如此而已。

8、“诗歌评论作为诗歌赏析的形式,绝不是停留着表面的“翻译”,也不是浅显的解读,而是从一些基本的诗歌本质属性的把握和还原的基础上的一种剖析,同时也要回归到文学的层面上来解析,不是个人经验性的隔靴搔痒。”,我同意你的前半句表述,对于后半句表述持保留意见。为什么“个人经验性”一定就是“隔靴搔痒”呢?诗歌鉴赏,我以为如果缺乏了个人经验性的参与,那是危险的!很可能沦落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殖民和概念理论的图解。诗歌将死,将被活活整死!

9、以上只是交流,乖谬之处,还望大家指出来改正!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说得远一些,诗歌评论作为诗歌赏析的形式,是从一些基本的诗歌本质属性的把握和还原的基础上的一种剖析,同时也要回归到文学的层面上来解析。我想诗歌评论能从诗歌载体的语言出发,穿越文字表面的表达,追寻基本的写作方法,超越写作本体的技巧,进入内心影藏的深刻,这样才是真正的正道;这样也能回归文学“二度创作”的自由,进行必要的发散理解,或许也最为切合作者本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诗人往往在自以为是地写,读者往往在自以为是地读,评论者在自以为是地评论。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太生硬,拔得太高了,到不了“殖民”等

诗歌鉴赏,我以为如果缺乏了个人经验性的参与,那是危险的!很可能沦落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殖民和概念理论的图解。诗歌将死,将被活活整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4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理解值得商榷,没有说啊“病态”吗?

从连续脱毛这个情节看鸽子,这是一只寒冬里病态的鸽子,死神已经在前方招手。快要掉下来进入泥土上“扁平疣”一样的村庄或者依旧寒冷的山谷。“鸽子用自己的心灵抱薪取暖”那是一种挣扎,无奈,甚至是本能反应,只要是个活物,都会这么做的,所以,谈不到“深刻”。还是一种意象的呈现,是观察,是诗歌里的一个表意元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4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交流方式好,只是文章本身,没有别的,也是论坛的本质。
14#
发表于 2011-1-21 11:4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楼主的二次编辑,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诗歌评论的逐步深入和切入比较丰盈了。作为一首好的诗评,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对优秀的写手!因为一首好的评论,可以带给我们阅读的快感和欣慰!包括语言的美和诗意解析的深度!

希望在是诗歌版看到更美更深邃的诗意解读的评论文字,我期待着。。。。

此贴,我漂红,欢迎诗友们同楼主互动~~~~
15#
发表于 2011-1-21 11:54 | 只看该作者
一首诗歌,写作方法很重要,但仅仅是因为高妙的写作而产生的视觉唯美,显然是不够的。从生活之中提炼,把自己设定为诗歌中的某个个体,通过别致的语言给读者一种质感的呈现,言之有物。我想这样的一首诗歌是成功的。其实,诗歌的评亦是如此。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把诗歌比作为一头牛,那么评者便如手握刀子的庖丁,对诗歌应该起到一个细致深入的解剖,而不是所谓的大致肢解。当然,评者的功力因人而异,这是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具备的是彼此借鉴,互相学习,从而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提倡论坛文明的互动,欣赏善意的交流,问好各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1 21:53 , Processed in 0.0475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