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幻想交响曲(柏辽兹)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科林·戴维斯录音
  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当时浪漫主义在法国正如鱼得水般的风行,在诗坛、画坛、乐坛都各有代表人物,诗坛是雨果、绘画则是德拉克洛瓦(Fugene Delacroix),音乐方面就是以柏辽兹为尊。浪漫主义的微言大义,主张艺术应有尊重创作者的绝对自由,而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炫目展技的高度兴趣,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出,而管弦乐方面柏辽兹无疑是“管弦超技”的先行者,他所写的交响曲与过去此类曲目有极大出入,无论在乐曲规模、乐念发展、乐章数,柏辽兹的手法像是脱缰的野马般,完全不受前人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他留给世人《幻想交响曲》、《意大利的哈洛德》、《罗密欧与茱丽叶》、《送葬与凯旋大交响曲》等“交响曲”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幻想交响曲》完成于1830年,当时舒曼尚未开始写交响曲,而勃拉姆斯都还没出生呢!
  
创作背景
明希录音众所皆知柏辽兹写作《幻想交响曲》是因为对女伶史密逊(Harriet Smithson)的一片痴心,在详说这个爱情故事之前,我想先提《幻想交响曲》的后续发展,给有兴趣的人作为追踪参考。在《幻想交响曲》之后,柏辽兹还写了该故事的传记续篇与音乐续篇,其中传记续篇《回到生活》叙述艺术家雷利奥(Lelio,作品14b)通过音乐的治疗力量,从狂乱中回到现实生活。而音乐续篇独白剧《雷利奥》就以艺术家雷利奥为名的,是部结合歌手与演员口白的管弦创新之作。
  如果单就柏辽兹为史密逊写《幻想交响曲》来看,多数人会以为柏辽兹相当痴心,但是就他一生的情史而言,柏辽兹的痴心只是一时的。当他十二岁时,爱情与音乐同时向他招手,他“高射炮”地单恋大他六岁的艾思蝶杜波(Estelle Duboeuf),而这段纯纯的情愫我们也可以在《幻想交响曲》第一乐章慢板序奏中听到。而1817年他与剧院的第二小提琴手M. Imbert学习声乐与长笛,算是正式的开始音乐启蒙教育。
  至于柏辽兹狂恋的女伶史密逊,是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其父为剧院经理,本身又有良好的戏剧背景。原本史密逊打算到伦敦发展舞台事业,但是她浓厚的爱尔兰口音,却成为她在英国发展的最大障碍。1827年(柏辽兹23岁),史密逊正巧有机会到法国的演出(因为语言隔阂,史密逊刚好可以掩饰她咬字的缺点)《哈姆雷特》里头的奥菲里亚,当晚观众席里法国艺文界知名人士都到齐了,雨果、巴尔札克、柏辽兹等人都是座上宾。剧毕,柏辽兹对史密逊的表现大为感动,他在回想录里记载:我想起了莎士比亚与充满灵感的女伶,所有巴黎的人都为狂热的奥菲里亚疯狂,她光辉灿烂的荣耀与我的穷苦潦倒相比是那样巨大,我非振作不可,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这个对她而言陌生的名字,经过努力奋斗变得响亮光彩!布利兹录音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正在乐坛起步、默默无闻的柏辽兹,便展开追求计划的第一步,举行个人作品演奏会,不过很可惜他的第一步效果并不大,因为这位史密逊小姐对音乐的兴致并不高。但是柏辽兹并不死心,着手为她创作《幻想交响曲》,怎知造化弄人,当1830年(柏辽兹27岁)《幻想交响曲》首演时,史密逊竟然离开法国回到英国,根本没机会听到这首为她量身订做的曲子。有趣的是,同年柏辽兹赢得罗马作曲大奖,意气风发的他放下对史密逊的苦涩单恋,接受了另一位音乐少女卡蜜儿莫克(Camille Mork)的恋情。在年底,两人订下等柏辽兹自罗马回来便结婚的约定。没想到,柏辽兹远在罗马却收到卡蜜儿那位势利母亲的来信,说明她决定让女儿与知名制琴师Ignar Pleyel的长子结婚。接到此消息的柏辽兹宛如晴天霹雳般,竟然头脑不清楚地跑到女装店买一套女装伪装自己,同时买了一把手枪以及自杀用的毒药,打算连夜赶回巴黎杀死卡蜜儿母女以及她的未婚夫一共三人。所幸途中柏辽兹头脑逐渐清醒,告诉自己“那种女人有什么希罕!”,才终究没有酿成大祸。这也就是知名的“柏辽兹疯狂杀人魔”的故事。
  柏辽兹与史密逊的缘份毕竟未尽,1832年《幻想交响曲》再度演出,史密逊终于有机会一闻,当晚曲目还特别安排有柏辽兹的另外两首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雷里奥》。《雷里奥》中有段朗诵歌词:喔!我愿见一见她的丽姿,看看茱丽叶的身影,奥菲里亚的身影。为了这种愿望,我的心田高鸣着,我只愿意干饮由爱之喜与悲交融之杯!若是能够在仲秋之夜,于野生的石楠树丛上,被抱在她的胸膛中,一边受北风摇曳,然后进入最后的安眠,该有多好!当晚的音乐会还由柏辽兹亲自担任定音鼓的敲击工作,由此可看出史密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时隔五年,当年红遍法国戏剧界的史密逊,此时已经过气而且债台高筑,而当年的无名小卒柏辽兹,如今则是乐坛明日之星,两人当年的情况正好互换。因此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柏辽兹于1833年10月与史密逊结婚,得尝多年宿愿娶得娇娘归。然而“再伟大的爱情,都要通过现实生活的考验”,七年之后两人结束婚姻,并育有一子路易。离婚之后的柏辽兹又与歌剧演唱家玛丽雷绮奥结婚,但两人依然没有白头偕老。柏辽兹的爱情虽然不断靠岸,却也不断地重新漂泊,他单恋史密逊时却激发了《幻想交响曲》的完成,时值今日已成为世人对于他当年坚固柔情的见证。
49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光靠爱情的激发就想要成就音乐史上伟大的交响曲之一《幻想交响曲》,当然是不足的。柏辽兹是因为看到史密逊饰演莎士比亚剧中角色才坠入情网,因此莎士比亚可以当成红娘。当时莎士比亚的文学是透过伏尔泰引介来才来到法国,而柏辽兹本身是严重的莎士比亚狂,他许多创作都根据莎翁著作,像歌剧《贝亚翠斯与班奈迪克》,交响曲《罗密欧与茱丽叶》,不少钢琴歌曲与管弦歌曲《奥菲利亚之死》、《李尔王》、《哈姆雷特送葬进行曲》等都是。此外,歌德作品对青年时期的柏辽兹影响也相当深。您不用过度佩服柏辽兹的才华,因为时代造就一切,在浪漫时期的音乐家往往都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才华。
  
创作技法
卡拉扬录音《幻想交响曲》问世只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晚了六年,舒曼盛赞这首作品有着全新的交响曲形式,而柏辽兹又能更赋予这个形式充满能量的内容。他说:“唯有天才,才能自由的创作。”的确,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柏辽兹习乐的经过,再听听《幻想交响曲》表现的管弦效果,令谁都不得不佩服他是天才。
  柏辽兹的两位音乐老师M. Dorand(吉他老师)、J-F Lesueur(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都是学究型人物,从来没有给过柏辽兹管弦乐法上的帮助。反倒是他自己努力吸收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精髓,但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们的交响曲。这种看似矛盾的作法,却造就了日后的《幻想交响曲》。一身散发着浪漫性格的柏辽兹,不仅矛盾还经常不拘形式打破法统,以几近病态的姿态行走乐坛。他与众不同的交响曲,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器乐合奏,以及文学性十足的标题音乐等创作,让他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锋导火线,管弦乐形式的独创者。他不仅是交响曲上第一位配器法超越贝多芬者,大胆且独立于传统之外的配器,将配器这个调色板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李斯特、华格纳等后生晚辈都叹为观止。他著作的《论配器法》更让人人尊称他为近代管弦乐之父。但是,您知道吗?柏辽兹只会演奏长笛与吉他两项乐器而已!
  除了形式、配器方面的突破,在创作手法上《幻想交响曲》将主导乐念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华格纳乐剧主导乐念的先行者更让听者能清晰掌握音乐整体概念。《幻想交响曲》一共有“梦、热情”、“舞会”、“田野风光”、“断头台进行曲”、“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五个乐章,整首交响曲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当时它原本有个标题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而幻想交响曲只是个副题,但后来大众的使用习惯都以“幻想”来称呼这首作品。
  
49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乐章概述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
  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明了整个柏辽兹思想、经历等因果关系的你我,对于他以自传隐喻的方式写出《幻想交响曲》应该不感意外,但是看到乐曲的形式、配器,听到整体音乐展现的张力与情绪,就算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感到十分惊异。
  对法国人来说,幻想交响曲是他们在管弦乐上抬得起头来的光荣,相形之下,德奥指挥对这首作品就显得兴趣缺缺,或者我们可以说建树不多。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拉科特-圣安德烈(La Côte-St.André)的一个医生家庭。
  13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学习吉他、长笛和歌唱。1821年应父亲的要求进入巴黎医学院,由于热爱音乐,一年后放弃医学院,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随叙厄尔(Jean-François le Sueur)等人学习,并因此遭到家庭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持。
  1827年,他在一个歌舞剧院作合唱队员,由此持生活。同年参加罗马作曲比赛,虽未取得大奖,但父亲恢复了与他的关系。1828年至英国学习,同时为杂志写了一些音乐评论文章。1830年获罗马大奖,同时他的《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公演成功,得到李斯特的赞赏。作为获奖的奖励,他至意大利学习,1832年回到巴黎。不久他的《李尔王》在巴黎上演后,得到帕格尼尼的高度赞扬,两人从此成为好友,柏辽兹应邀为他创作了《哈罗德在意大利》。
  1841年以后,他曾至德国(1841-1843)、俄国(1846-1847)、英国(1847-1848)等国旅行演出。1869年3月8日,柏辽兹逝世于巴黎。
  柏辽兹是一位独特的作曲家,他具有的独特个性,使他无论在自己的国土或所处的时代,以及在整个艺术史上都显得孤立。他的音乐并不象贝多芬、瓦格纳那样含蓄内在,而是具有客观的外向性。他创造的人物都脱离他而独立存在着,而其他作曲家则倾向于把整个宇宙都融合到他们的内心生活中去。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拉丁艺术家。同时,他并没有特别的和声、复调才能,也不象舒曼、肖邦或李斯特那样,对浪漫主义语言的创立作出贡献,他经常使用格卢克或贝多芬的语言。但他非凡的调和音色的才能,以及准确地使用旋律表达感情的才能,却是没有任何音乐家能够模仿。
  尽管柏辽兹并不精通某一种乐器,甚至不会弹奏钢琴,但他的《配器法》(Treatise on Instrumentation)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着作,在他的晚年已成为当时的标准教科书。
50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6 | 只看该作者
在近代音乐史上,柏辽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同时也是一个“异端”,他处处打破因袭,与传统音乐理念作抗争。如此鲜明甚至有些怪异的个性使他在当时的法国乐坛几乎找不到知音,评论家们称他为“奇特的怪才”。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对后世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贝多芬的成就上又往前迈进一步,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

  标题音乐并非柏辽兹首创,早在巴罗克时期,维瓦尔第(A.Vivaldi,1653-1713)就以“四季”为题在他的协奏曲中描绘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贝多芬也将他的《第六交响曲》命名为“田园”,描绘乡间的田园风光和自己的感受。然而真正将标题音乐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并将其发展为全新的艺术形式,当首推柏辽兹,他因而被誉为“标题交响乐的奠基人”。这里说说他的两部标题交响乐作品,即《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以及我心目中它们的最佳录音版本。

  对于《幻想交响曲》,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柏辽兹一天在剧院观看《奥赛罗》,却被漂亮的女主角史密逊小姐深深吸引住了。待全剧演完,柏辽兹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她并大胆地向她表示爱意,然而不幸地遭到了拒绝。柏辽兹十分痛苦地回到了公寓,流着泪说道:我一定要用音乐把这桩爱情表现出来。《幻想交响曲》便因此而诞生。
50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6 | 只看该作者
《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其实写的就是作曲家本人,他采取自传体的形式浪漫化地表达一个病态然而想象丰富的音乐家,遭受失恋而服用毒品自杀,但因服用剂量不足,未能致死反而昏昏入睡,并在昏迷的睡梦中出现了奇异的幻想,他心中的女神也变成一支优美的旋律,即贯穿全曲的“固定乐思”。

  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为“音乐小说”,的确,柏辽兹借助于文字将音乐统一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情绪各异的五个乐章统一起来。这里向大家推荐的一张唱片,是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乐团于1959年在巴黎录制的《幻想交响曲》,唱片编号:EMI CLASSICS 5 67971 2(总时间75分10秒)。法国人天生具有浪漫气质,因此乐团的乐员们在精神上与柏辽兹有一种自然的契合,这充分体现在了他们的演奏中。因此由法国国家广播乐团演奏这部充满了浪漫精神的作品是再合适不过的。
  
  第一乐章: "梦幻,热情"。乐曲在经历了小调的引子之后,进入了一个大调的快板,这就是奏鸣曲式的主部,即"固定乐思", 比彻姆自如地驾驭着音乐,使乐曲进行得十分平稳而富有流动感.随着乐曲的发展,音响愈加强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主人公对心中爱人狂热的思念,这时比彻姆处理得激动人心、活力四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低音乐器的音色表现得十分粗犷,音乐热情的浪潮此起彼伏,最终缓缓平静下来.第二乐章圆舞曲则处理得轻盈而华美,木管族乐器充分展现了典雅优美的音色。第三乐章"田野风景"是一首富有诗意的田园曲, 比彻姆将乐曲诠释得恬静而纯朴,乐队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法国风味,尾声部分英国管的吹奏则富有田园风情。第四乐章"向断头台行进"与第三乐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开始定音鼓的敲打,分成四部的低音弦乐的拨奏以及法国号的切分吹奏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进行曲式主题具有强烈的压迫感和紧张度。第五乐章“女巫夜宴之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的亡灵在妖魔鬼怪的聚会中与死去的情人相会,比彻姆和乐团恰如其分地赋予了这一乐章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50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36 | 只看该作者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1834年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而创作的,主要展现了青年哈罗尔德愤世嫉俗的性格和心理.这里我推荐的是阿根廷钢琴家兼指挥家巴伦勃伊姆与巴黎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 唱片编号:Columbia M-34472。这张唱片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唱片。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应帕格尼尼之请而作的一部中提琴与乐队的交响曲, 全曲分为四乐章:第一乐章:"哈罗尔德在山中",是一曲安静而祥和的柔板;第二乐章:"晚祷的巡礼进行曲", 小快板;第三乐章:"一个阿布鲁齐山民唱给情人的小夜曲", 小快板;第四乐章:"山贼的宴会", 疯狂的快板。作曲家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要把这件乐器(中提琴)当作一个忧郁的梦幻者,就象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的风格。”巴伦勃伊姆的指挥十分到位,他再现了作曲家的构想,通过突出中提琴柔美而深邃的音色,赋予了它鲜明的性格,同时又使乐队很好地衬托着独奏乐器。对于喜爱中提琴的朋友,这张唱片无疑是收藏佳品。

  这两部交响曲都是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作品,在柏辽兹的笔下,它们充满了独创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同时又在标题交响乐创作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卓越的范本。
50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2 | 只看该作者
“爱或恨,苦或乐,崇拜或蔑视,生或死——其实有什么关系?伟大或渺小,美或丑,全都一个样。永恒是冷漠,冷漠即永恒。”这是一个孤独者在世时的倾诉,这也是一个被后世誉为“法兰西音乐史上的骄傲”的自白。彷徨,苦闷,孤寂,无奈是会传染的,我不知道法兰西子民看到这段自白会怎么想,但至少我看了以后,它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根忧郁的神经,使我闷闷不乐几天之久。
  孤独的人是注定没有真正的知音的。柏辽兹在瓦格纳,李斯特,舒曼,弗兰克的时代是孤独的,他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知音,也没有人能从骨子里了解他,尽管他和这些人可能在表面上关系都不错。那个他所敬爱的自以为是他的“良友”的门德尔松是瞧不起他的,而且从来不承认他的天才;温厚的李斯特到后来也不欣赏他了,最能了解他的天才的舒曼也不免承认自己有时会怀疑他是否应当被看作“一个天才或仅仅一个音乐冒险家”;至于小他十岁的瓦格纳,从来都对他的交响乐加以鄙视。瓦格纳当然理解他的才华,但却故意视而不见。1855年,当两人在伦敦不期而遇时,“他热情地拥抱他,哭了;可是一转身,《音乐世界》便引用他的著作《论歌剧与戏剧》中的一段,把柏辽兹攻得体无完肤。”这些古典主义的大师们,这些自认为是他“良友”的大师们能够说是他真正的知音吗?
  如果说瓦格纳是一个集大成的古典主义者,是德国古典音乐艺术终止的最后塔尖的话,那柏辽兹就是独辟奇径,在继承了贝多芬完整的自然主意的同时,注入了绝对自由的映像,独立开创了音乐艺术的新的长河。在柏辽兹作品中是找不到束缚着瓦格纳作品的那些清规戒律的。正是因为柏辽兹音乐那种深刻的独创性,才会在当时以至以后一段时间内遇到诸多秘密敌视。
  瓦格纳曾在自己的同胞韦伯墓前说过“英国公平对待你,法国崇拜你,但只有德国爱你。。。”其实韦伯是幸福的,因为至少还有祖国德国在爱他。而柏辽兹呢?德国是欣赏他,但那可能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而他所深爱的法国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他死的时侯,《浮士德的沉沦》在法国还未被人赏识,虽然这已是法国所创造过的最令人注目的作品;他也没有看到《特洛伊人》的全剧上演,尽管这部戏剧是格鲁克死后法国最高贵的抒情作品;当《倍温纳托。切利尼》在德国火爆异常时,又有哪一个法国剧院经理会想到要上演这样的作品?
  “所有这些都迫使我沦落到被烧红的煤炭所围困的蝎子那样一种悲苦天生,听天由命的境地。我充其量只能做到不被自己的投枪所伤害。”(柏辽兹语)当一个人所有的朋友皆不理解他,而他的国家也不能包容他,他还能做什么?我不知道。瓦格纳在邂逅柏辽兹后曾给李斯特写信说:“你立即就知道这是个不幸的同伴;我觉得我自己要比柏辽兹快乐些。”可见柏辽兹之孤独与落漠。柏辽兹曾凄然的估算:或许等到他140岁的时侯才会有人开始了解他。到今年的12月11日就是他整整两百岁了,而我们现在能说全部都了解他了吗?
50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2 | 只看该作者
柏辽兹对于我有真正的迷惑力。几年前我以兴奋的和惊奇的心情走进他的音乐世界。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听迷上他?很多乐迷人可能都有同样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答案。毫无疑问,他大多数作品被公众深深地误解了,直到现在,你想听到《幻想交响乐》以外的柏辽兹作品,仍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件。

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时代的超级革新家,没有他开拓,后面的许多音乐创作是不可理解的。在他的晚年,他的作品又被看做是旧式的,就像巴赫的儿子们看待巴赫的作品。瓦格纳领导的德国浪漫主义,意味着柏辽兹尽管是一个重要人物,却并不在从贝多芬到瓦格纳的这一发展链条当中。他成了一个影响强烈,却不适应环境的人。许多后代作曲家人从他的创作中汲取营养,比如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但他们都称不上是柏辽兹音乐传统的继承者。

今年是柏辽兹诞辰200周年,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音乐会的节目单,他在人类音乐历史上的位置也应被重新界定。

路易斯·埃克特·柏辽兹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柯圣安德列。他父亲是受人尊敬的医生,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父亲的两件爱好——音乐和药品——构架了出生在的头20年的学习经历。他的父亲指导了他大多数的教育,从学习拉丁文到音乐。音乐方面,他的确非常有天赋,很早就会视唱,还把吉他和长笛弹得很棒。他最早的一些作品就是为吉他、长笛和声乐而创作的。他也许是极少数的不是天才钢琴家的作曲家之一。所以他的音乐少有钢琴的味道。

埃克特对音乐的爱恋很快变得非常明显,但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把音乐放在一边。这种观点直到柏辽兹第一次到巴黎学医的时候还在占据上风。成为医生的想法迅速让柏辽兹厌恶,他对音乐的爱越来越强烈——与父亲的关系也恶化起来,曾一度失去了父亲的资助,但他仍然坚持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

柏辽兹真的是那个时代第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他生活在真率中。其中的例子就是,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在巴黎上演,演出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人他站起来大声对乐团叫喊:“那里不能用两支长笛,应该用两支短笛才对,听到没有,要用两支短笛!唉!真是一群笨蛋!”骂完后,他大摇大摆的坐回原位。这个人就是柏辽兹。他对于作曲家的原稿要求非常严格,从不修正其他作曲家的错误。当爱情来临他也同样率真。他喜欢莎士比亚戏剧,当他看到演出朱利叶和欧菲利亚的演员——哈里特·史密荪,一个爱尔兰的演员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在柏辽兹的回忆录中,他讲了有关第一次看见的史密荪的情景:

“《伦敦图片新闻》的一篇文章说,当我看到史密荪扮演的朱丽叶之后,我叫出声来:我要娶这个女人,我要为这个戏剧写我最伟大的交响乐。两件事情我都做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事情。”
50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2 | 只看该作者
柏辽兹花费了几年时间在巴黎音乐学院,他的成绩很快提高。早年有威信的罗马奖是为作曲家设立的——获胜者可以得到在罗马学习3年的津贴。柏辽兹几次参加这个比赛,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它们真的作到了,但是它们太新颖了。那些评委,尽管知道他是最好的作曲家,却用让他得不到奖金的方法惩罚他,想把他推回到传统的风格中去。几年中,柏辽兹总是获得二等奖,或者荣誉奖,从未得到真正的声望。他为此孤注一掷地说服父母,说自己命中就是搞音乐的材料。接着,他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幻想交响曲》问世,永远改变了他的生活。

《幻想交响曲》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作品之一。它的第一次演出是在1830年12月5日,引起了报界和巴黎音乐界的喧闹。它也带来了柏辽兹与钢琴家李斯特的友谊。巴黎的音乐评论家总是爱拉帮结伙,而不是以艺术的标准作为[评判指针。柏辽兹作为当时一个重要的评论家,也成了报界的攻击目标。这种文字上的争斗,延续在他的一生当中。

与此同时,柏辽兹有了另一个胜利,他写出了一部合乎保守的评审团口味的作品,最终赢得了罗马大奖。他认为,离开巴黎到罗马学习3年可能毁坏他成功的机会,于是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推迟他的行程。然而,他还是去了——最终,只在意大利呆了1年。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是柏辽兹创作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产生了柏辽兹大部分的优秀作品。精美的巨著《安魂曲》、戏剧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有中提琴伴奏的交响乐《哈罗德在意大利》,歌剧《本尼温托·切里尼》和优美的声乐套曲《夏夜》都是这一阶段谱写的。这一阶段也是艰难的。虽然柏辽兹很喜欢意大利,但是他的心思还是在巴黎。在意大利他真的努力发现了一些灵感,创作了CORSAIRE序曲,《幻想交响曲》的续篇,名字叫《来里欧》。

柏辽兹回到了巴黎后,开始重新建立自己在巴黎音乐界的地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他为音乐专栏担任主笔——评价巴黎的音乐风景,和全欧洲的新音乐。这些写作一直延续到他的后半生,为他挣了一小笔钱,这些钱对他非常重要。这些工作也占用了他很多时间。想一想,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还能写出什么样的经典!
50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3 | 只看该作者
1838年12月,柏辽兹刚刚指挥了一场包括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德在意大利》在内的音乐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原本是《哈罗德在意大利》的题赠者,但他认为这对于他太容易了,拒绝演奏)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非常钦佩,把柏辽兹从台上请下来,跪下吻他的手。后来他给柏辽兹写信说:“贝多芬已经死了,柏辽兹自己可以让他复活,我听了你天赐的作品,请你能接受我崇拜你的象征——2万法郎。”

在1840年代,柏辽兹开始了在欧洲各地的旅行,演出他自己的音乐,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是德国和俄罗斯。似乎他在国外比国内更受欢迎。他遇到了他的旧友门德尔松,尽管在音乐方面他们不是总一致,但看起来他们都很欣赏对方。

这一段时间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柏辽兹与史密荪婚姻的崩溃。这是一个冗长的复杂的故事。史密荪对她失败的事业日益感到沮丧,变得非常嫉妒,难以相处。柏辽兹对于这一切无能为力,她身体有病,柏辽兹既要照顾她还要看护儿子路易斯。他遇见了矫揉造作的歌手马利·莱西奥。莱西奥多次陪伴柏辽兹旅行。不幸的是——用柏辽兹的话说:“她像猫一样的歌唱。”——却希望在柏辽兹所有的音乐会上演唱。1854年,他们结婚,后来柏辽兹后来声称自己是被强迫的。

1850年代,一种新的音乐——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席卷欧洲。瓦格纳比柏辽兹小11岁,30年代后期来到巴黎,听到了《罗米欧与朱利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开创了自己新形式,因为《漂泊的荷兰人》(1842年)声名鹊起。他的新音乐赢得了李斯特的认可,迅速在当时的年轻音乐家里流行起来。

当时评论家提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说法。即柏辽兹作为“父亲”、李斯特在中间,瓦格纳是新生代弥赛亚。柏辽兹听到这种说法后,写下了著名的《不要教条》的回应。他感觉自己是独立的作曲家,不想与特别的运动混为一谈,更不愿意跳进瓦格纳的阵营去赶时髦。对于瓦格纳的追随者,他的文章就是一种拒绝。于是这些人把柏辽兹描绘成瓦格纳主义的敌人,尽管这与事实不相符。实际上,柏辽兹在后期的作品中回到了一个更古典的形式。他最大型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结构庞大,他最后的作品歌剧《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非常像是一部意大利轻喜剧。这些年,他还写了《基督的童年》,和《众赞歌》——《安魂弥撒》的姐妹篇。
50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3 | 只看该作者
1838年12月,柏辽兹刚刚指挥了一场包括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德在意大利》在内的音乐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原本是《哈罗德在意大利》的题赠者,但他认为这对于他太容易了,拒绝演奏)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非常钦佩,把柏辽兹从台上请下来,跪下吻他的手。后来他给柏辽兹写信说:“贝多芬已经死了,柏辽兹自己可以让他复活,我听了你天赐的作品,请你能接受我崇拜你的象征——2万法郎。”

在1840年代,柏辽兹开始了在欧洲各地的旅行,演出他自己的音乐,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是德国和俄罗斯。似乎他在国外比国内更受欢迎。他遇到了他的旧友门德尔松,尽管在音乐方面他们不是总一致,但看起来他们都很欣赏对方。

这一段时间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柏辽兹与史密荪婚姻的崩溃。这是一个冗长的复杂的故事。史密荪对她失败的事业日益感到沮丧,变得非常嫉妒,难以相处。柏辽兹对于这一切无能为力,她身体有病,柏辽兹既要照顾她还要看护儿子路易斯。他遇见了矫揉造作的歌手马利·莱西奥。莱西奥多次陪伴柏辽兹旅行。不幸的是——用柏辽兹的话说:“她像猫一样的歌唱。”——却希望在柏辽兹所有的音乐会上演唱。1854年,他们结婚,后来柏辽兹后来声称自己是被强迫的。

1850年代,一种新的音乐——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席卷欧洲。瓦格纳比柏辽兹小11岁,30年代后期来到巴黎,听到了《罗米欧与朱利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开创了自己新形式,因为《漂泊的荷兰人》(1842年)声名鹊起。他的新音乐赢得了李斯特的认可,迅速在当时的年轻音乐家里流行起来。

当时评论家提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说法。即柏辽兹作为“父亲”、李斯特在中间,瓦格纳是新生代弥赛亚。柏辽兹听到这种说法后,写下了著名的《不要教条》的回应。他感觉自己是独立的作曲家,不想与特别的运动混为一谈,更不愿意跳进瓦格纳的阵营去赶时髦。对于瓦格纳的追随者,他的文章就是一种拒绝。于是这些人把柏辽兹描绘成瓦格纳主义的敌人,尽管这与事实不相符。实际上,柏辽兹在后期的作品中回到了一个更古典的形式。他最大型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结构庞大,他最后的作品歌剧《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非常像是一部意大利轻喜剧。这些年,他还写了《基督的童年》,和《众赞歌》——《安魂弥撒》的姐妹篇。

50年代和60年代是柏辽兹的悲伤岁月。他的第一个、第二个夫人相继去世,自己又病魔缠身。法国的音乐圈子似乎在拒绝他,因为他或者太革命,或者革命得不够。他发誓要上演《特罗伊人》,但是因为瓦格纳的新潮音乐甚嚣尘上而被忽视。当《特罗伊人》真的被搬上舞台,它被分裂成两部分,在两个晚上上演。他完全失去了与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友谊。他的儿子把大多数时间花费在海军。《特罗伊人》演出失败之后,柏辽兹感觉到不能再写什么了。1863年《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之后,柏辽兹永久地封存了自己的手稿。他继续在国外旅行举行音乐会。那里的人看起来还对他的音乐感兴趣。在巴黎,他的作品已经很少被演奏了——歌剧院的大门对于他已经永远关闭,这一定是一段非常难熬的岁月。

我在这里引用厄内斯特·纽曼在回忆晚年柏辽兹写下的文字,每次读到这里,我都禁不住留下眼泪:

在法国之外,他仍被钦佩和讨好。在1866年12月,他被邀请到维也纳指挥《浮士德的沉沦》,得到了尽可能的尊重和礼貌。在第二年2月,他指挥了在科隆的音乐会……1867年12月,他接受海伦纳公爵夫人的邀请,再次来到俄罗斯,在圣彼德堡指挥6场音乐会——其中一场是他的作品专场——报酬是1500法郎。还有100法郎的旅行补贴,在帝国公苑的免费住宿和为他专门配置的马车,观众达1万人。音乐会和旅行证明了他的价值,尽管大部分时间他是在床上度过的,不能参加排练和演出。要不是需要唤起他青年的回忆,他几乎不愿返回巴黎。

1968年3月初,他来到尼斯,脑溢血让他跌倒在石头上。他被一些工人救起,长时间昏迷。几天后,他第二次在尼斯病倒。月中,他回到巴黎,意识到他的生命快到尽头了。

死亡的阴影一直环绕着它。几件事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儿子路易斯1867年6月因黄热病死于哈瓦那,只有33岁;他的记者朋友奥提格1866年11月死于中风。柏辽兹万念俱灰,烧毁了许多他的手稿和大部分收藏物物,只留下帕格尼尼送给他的一把吉他,还有门德尔松送给他的指挥棒。




最后的几年,柏辽兹几乎成了行走的幽灵,由他的岳母和一些朋友照顾。他经常犯肠痉挛,只能靠鸦片减轻痛苦。1869年开始,他进入了昏迷状态,这一年3月8日他告别了人间。

柏辽兹对音乐历史的是影响是微妙的、巨大的。不只在法国音乐,而是遍及整个欧洲大陆。他的风格是通过贝多芬,成为李斯特、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发展线索的一部分,影响到法国和俄罗斯音乐学派,甚至其它艺术门类。

法国音乐:柏辽兹最先影响的当然是法国音乐的发展。圣桑曾求教于柏辽兹的门下。尽管柏辽兹对圣桑的风格影响了多少现在还在争论中,但他对法国音乐最大的影响在于木管色彩的应用。法国音乐的木管通常比德国学派更有优势,柏辽兹作为伟大的管弦乐大师加强了这一结果,这一传统又被德彪西所继承。

德国音乐:柏辽兹比德国比在其他的国家更受欢迎,那时的德国更愿意接受柏辽兹的浪漫主义。我们知道瓦格纳最早喜欢上柏辽兹的音乐,这一点帮助他发展他新的音乐语言格式。

李斯特在年轻时代就见到了柏辽兹,开始了两个人长期的友谊,接近20年。在见到柏辽兹以前,李斯特没有写过管弦乐,我相信他是从朋友那里学到了许多管弦乐的调色法。

19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专门演出柏辽兹音乐的小型音乐节。尽管他死后,他的音乐演出的机会并不多,但仍被保留在大多数德国乐团的保留曲目中。我们知道,马勒指挥了许多柏辽兹作品,还有理查·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非常喜欢柏辽兹关于管弦乐配器的论述,编辑了他这方面的著作,并用瓦格纳的新方法进行更新,许多人注意到马勒和施特劳斯追随了柏辽兹的风格和配器方式,特别是马勒的早期创作。

俄罗斯音乐:柏辽兹在俄罗斯旅行中发现了一个无尽的受欢迎的源泉。在这里他得到了顶级作曲家的礼遇,因为俄罗斯正在发展一个另类的古典音乐传统。柏辽兹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结构的源泉。强力集团,包括穆索尔斯基、包罗丁、卡巴列夫斯基和里姆斯基-哥萨科夫都受到柏辽兹的影响。

尽管精确地评估柏辽兹对俄罗斯音乐的影响很难,我相信他的音乐真的帮助了许多作曲家,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过程起到了伟大的影响。他还是欧洲的伟大指挥之一。在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都指挥过。他的管弦乐理论现在仍在应用,帮助了无数的作曲家。他的朋友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萨克斯管,柏辽兹还为这种乐器写了一些作品。

柏辽兹的价值总是在争议中,这个简短的总结也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性。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好的音乐。(菲利普·鲁斯福德/王崇刚编译)
50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3 | 只看该作者
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的一个医生家庭。1821年去巴黎学医。他酷爱音乐,一面在医学院上学,一面随巴黎音乐学院教授J.-F.勒絮尔进修。当他想放弃医学改学音乐时,受到父亲的阻挠,一度停止供给他生活费。他只得以教唱歌和吹长笛等维持生活,坚持钻研音乐。1826年终于考进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勒絮尔作曲班的学生。

柏辽兹进入音乐学院以前就开始了创作。20年代,他写的大部分是声乐作品,有清唱剧、弥撒曲、独唱曲等,作品的题材是多样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已开始反映进步的主题,写过1部合唱《希腊革命》(1826)和1部《九首爱尔兰歌曲集》(1828~1829),前者表现希腊解放斗争,后者以爱尔兰民族诗人T.穆尔的诗为歌词,含有歌颂民族独立的内容。早期作品大部分还不够成熟,影响较小,多未保存下来。

1830年的七月革命,激起了柏辽兹的革命热情。他走上巴黎街头,欢呼革命的胜利,同群众一道高唱《巴赛曲》。同年10月,他把《巴赛曲》编成大型合唱作品,表示他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同年8月,他以康塔塔《萨丹纳帕路斯之死》获罗马大奖。1831年春,柏辽兹赴罗马留学。这一时期他受到圣西门主义的强烈影响,称赞圣西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正确的和完备的。这曾引起官方以至奥地利总理梅特涅的注意,并派人对他进行监视。

柏辽兹在罗马留学期间,对学院的保守气氛甚为不满,因而于1832年5月提前回国。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是柏辽兹创作的繁荣时期,写出了他的大部分主要作品,如《幻想交响曲》(1830)、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4)、歌剧《本维努托·切利尼》(1838)、大型管弦乐声乐曲《死者的大弥撒曲》(又称《追思曲》,1837)、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39)、《葬礼与凯旋交响曲》(1840)等。

从1842年起,柏辽兹去欧洲各国作旅行演出,先后到过德国、捷克、俄国和英国。在演出间隙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戏剧传奇曲《浮士德的沉沦》(1845~1846)和为歌剧《本维努托·切利尼》写的第二部序曲《罗马狂欢节》(1844)等。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的时候,传来了法国革命的消息。几经踌躇,于当年7月回国,他目睹城市遭到破坏,妻子瘫痪在床,又适逢父亲去世,心情痛楚万分。他对这次革命未能理解,表露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晚年的柏辽兹,由于妻子和独生子相继去世,经济拮据,特别是对社会的不满,使他处于苦闷和孤独的心境之中。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作品,已经缺少那种浪漫主义的锐气,有些作品采用宗教故事或古代传说题材,如清唱剧《基督的童年》(1850~1854)、《天主颂歌》(1849)和5幕大歌剧《特洛伊人》(1856~1858)等。此外,他既写过歌颂皇帝的康塔塔《皇帝》(1855),也写过含有民主思想的合唱作品《法兰克人的怒吼》(1851),而他最后一部作品却又是充满乐观主义的歌剧《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1860~1862,取材于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上述情况,反映出柏辽兹在第二帝国时期思想上的矛盾。1867~1868年柏辽兹第二次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不久,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创作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音乐作品包括4部交响曲、3部歌剧、6首管弦乐序曲以及许多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声乐、器乐作品。在30年代初写的《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其代表作。这两部作品都带有浪漫主义的自传性。《幻想交响曲》(副题《艺术家的生活片断》)实际上是作者爱情生活中某些复杂思想感情的艺术再现。它由《梦幻,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的梦》5个乐章组成。总谱上有作者的题解:主人公青年音乐家失恋后自杀未遂,在昏迷中出现许多幻觉:他因嫉妒而杀死自己的恋人,被处以死刑。柏辽兹所塑造的这一形象是有叛逆性格的。同时,其中也蕴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另外1部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4章。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同社会格格不入的浪游者,他失恋、痛苦,乐曲的调子比较压抑。

在30年代后期~40年代,柏辽兹的主要作品不再限于个人形象及主观思想感情的描绘,而出现了群众形象巨大的场面和深刻的戏剧性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规模宏大、气势昂扬,具有丰富的手法和复杂的结构。《追思曲》的演出需要庞大的合唱队、交响乐队和4个铜管乐队,气魄之大象一幅巍峨的壁画。这部作品本来是为每年追悼七月革命烈士而作,当这一追悼仪式被取消后,作者却把它放在为侵略阿尔及利亚而死亡的官兵追悼会上作首次演出。柏辽兹的《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也是为纪念七月革命烈士而作的。由于要在露天和队列行进中演出,乐队编制更加庞大,音乐具有雄伟、悲壮的效果。作者曾说,这部作品可以使人回忆起光荣的“三天战斗”(指七月革命时巴黎街头的巷战)。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柏辽兹最大的交响乐作品。演出时间达1小时40分钟。它的形式不同于一般交响曲,是按戏剧情节构思的。其中还加入了独唱、合唱声部。戏剧传奇曲《浮土德的沉沦》则进一步发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把声乐与器乐、戏剧与音乐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分为若干场,包含了歌剧中的全部音乐体裁,类似一部清唱剧。可以说《浮土德的沉沦》是柏辽兹创作鼎盛期的一个艺术总结。

综观柏辽兹的创作,以标题交响音乐最具有代表性。他的全部交响曲和管弦乐序曲都是有标题的,某些作品还有具体情节和文字说明。《幻想交响曲》更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1部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曲。柏辽兹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用了新的艺术形式。在交响曲体裁中,运用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加入了声乐,打破了4个乐章的传统(《幻想交响曲》5个乐章,《葬礼与凯旋交响曲》3个乐章),曲式较为自由,缩小了同戏剧音乐体裁(歌剧、清唱剧)之间的界限。更重要的是,柏辽兹发展了管弦乐法,在管弦乐队中充实了新的乐器,丰富了配器的手法,提高了抒情写景的技巧。《配器法》一书,正是他的艺术实践在理论方面的总结。

30~60年代,柏辽兹一直断断续续地从事音乐评论活动。他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大多收入以下文集:《音乐家与音乐》(1903)、《纵论歌唱》(1862)、《音乐中的怪诞风格》(1859)、《管弦乐晚会》(1852)。此外,还著有《回忆录》一书。

柏辽兹著作中的观点有时不免失于偏激、主观,由于过分夸张,所记叙的某些事物也并不全然可信。但是,他对问题的剖析尖锐有力,文笔生动,有时含有辛辣的幽默。在宣传古典音乐传统,大力推荐当代的优秀作品,批评保守的艺术观点和空洞无物的炫技音乐,倡导艺术形式的革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进步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
5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4 | 只看该作者
柏辽兹的《回忆录》

黎 松

      

    法国人贝·皮沃与皮·蓬塞纳所编的《理想藏书》将埃克托尔·柏辽兹的《回忆录》列在音乐类图书的第一位。这当然有法国人自己的偏爱在里边,但柏辽兹确实是音乐家写自传的先行者。后世作家为柏辽兹作传或对他的评判基本上是以这本《回忆录》为蓝本的,包括罗曼·罗兰的那本《十九世纪的音乐鬼才柏辽兹》。

    柏辽兹之所以是音乐家写自传的先行者,这与他年轻时结交了几位酷爱文学的年轻人大概有点关系。作为音乐家他不仅仅是格鲁克、韦伯、贝多芬的信徒,他的偶像还有维吉尔、莎士比亚、歌德和拜伦。另外,柏辽兹一生坎坷,时起时落,毁誉参半,又有丰富的游历,结交了许多第一流的人物,多次恋爱且感情炽烈。这样的一生太值得用笔来记载了。而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柏辽兹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即一个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的时代,只有这个时代才造就了像柏辽兹这样富有文学创作欲望的音乐家。柏辽兹的文学才能应该说差不多都体现在这部《回忆录》之中了。

    柏辽兹是个很有历史意识的音乐家,他很早就开始这部《回忆录》的构思了。这部有着五十五万字的庞杂的巨著断断续续花了他大约半生的时间。《回忆录》除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经历,历史事件,人际交往描写外,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柏辽兹这样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艺术而不惜战斗的狂热的人与当时音乐界的传统陈腐观念所进行的艰难搏斗,这一搏斗贯穿了也消耗了他的一生。如今,无论怎么看柏辽兹,下述评价都是公认的:柏辽兹是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第一个真正的法国浪漫派,也是一个极具独立性的浪漫派的领袖人物。在音乐领域,他是现代管弦乐的开创者,从他开始交响乐进入了标题音乐的时代。他的《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安魂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戏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特洛伊人》等至今都是音乐会上长演不衰的曲目。但在当时,柏辽兹绝对是音乐界的异端,怪兽,无法理喻的狂热分子和危险人物,自打进入音乐学院之后这只怪兽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传统和大众欣赏趣味的怪叫。浪漫时代的艺术家皆喜欢宏大叙事,这在柏辽兹的音乐中也是独特风格。他喜用庞大的交响乐来表达他的思想,却始终拒绝写钢琴曲,甚至拒绝给小乐队作曲。因而他的交响乐恢宏至极,充满激情,都是纪念碑式的或被称为“建筑音乐",海涅则称柏辽兹为“硕大的夜莺"、“剽悍如雄鹰的云雀"。柏辽兹自己则说: “我的音乐的主要特点在于:激昂的外表,内藏的狂热,撩拨情绪的节奏及出人意料的转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1:38 , Processed in 0.0800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