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96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7 | 只看该作者
作曲作品:哑剧“奇异的满大人”Op. 19 (Sz 73),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的音乐 (Sz 106)
声乐合唱:Chicago Symphony Chorus, Chorus Master: Duain Wolfe
乐团指挥:Pierre Boulez
乐团演奏: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录音时间:1994年12月, Orchestra Hall, Chicago
唱片公司:DG
唱片编号:447-747-2
唱片制作:Executive producer: Roger Wright, Recording producer: Karl-August Naegler
     Balance Engineer: Rainer Maillard, Recording engineers: Stephan Flock, Hans-Rudolf Muller
发行时间:1996
资源出处: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DDD,抓轨原发
专辑曲目:The Miraculous Mandarin (Sz 73) Op.19
     Pantomime in one act
     Scenario by Menyhert Lengyel
     1, Beginning, The curtain rises [3:03]
     2, First seduction game: the shabby old rate [3:44]
     3, Second seduction game [3:13]
     4, Third seduction game [1:41]
     5, The Mandarin enters and remains immobile in the doorway… [6:51]
     6, The girl sinks down to embrace him… [2:29]
     7, The tramps leap out, seize the Mandarin and tear him away from the girl… [2:06]
     8, Suddenly the Mandarin’s head appears between the pillows and he looks longingly at the girl [3:01]
     9, The terrified tramps discuss how they are to get rid of the Mandarin at last [1:25]
     10, The body of the Mandarin begins to glow with a greenish blue light [1:47]
     11, She resists no longer, - they embrace [2:21]
     Chicago Symphony Chorus, Chorus Master: Duain Wolfe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Sz 106)
     12, I. Andante tranquillo [7:55]
     13, II. Allegro [7:35]
     14, III. Adagio [7:27]
     15, IV. Allegro molto [7:27]
96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7 | 只看该作者
作曲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Sz 112)
提琴独奏:塞凯伊 (Zoltan Szekely)
乐团指挥:门盖尔贝格 (Willem Mengelberg)
乐团演奏:Amsterdam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录音时间:1939年3月23日,Concertgebouw Hall, Holland (首演录音First Performance)
唱片公司:Hungeroton
唱片编号:LPX 11573
唱片制作:Recording engineer: Laszlo Csintalan, Recording on the basis of Bartok’s manuscript, reconstructed from a shellac recording.
发行时间:1971
资源出处:Jimdrp 原版LP私人收藏,24bit – ADD直录CD,抓轨原发
专辑曲目: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Sz 112
        1, 第一面 I. Allegro non Troppo
        2, 第二面 II. Andante tranquillo
        3, 第二面 III. Allegro molto

这是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录音。这录音我曾在VeryCD上的“热情大师 门盖尔贝格”(http://www.VeryCD.com/topics/401187/) [History公司 2000年出版] 中第十张CD已有发布,而这个是我用匈牙利原版黑胶自己直录的。根据这个唱片上的说明,该唱片是由匈牙利Hungeroton唱片公司于一九七一年根据原始的虫漆录音重新制作的33转唱片,所以这张唱片应该是最原始的第一张黑胶唱片,以后是否有其他唱片公司再版不太确切。该录音中还保留了现场的掌声,十分珍贵。在本唱片第二面的翻制录音过程中,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间的Track分隔是在不间断的状况下进行的,我的CD直刻录音机(Sony RCD-W500C)有这个功能。
96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7 | 只看该作者
作曲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
钢琴独奏:桑多尔Gyorgy Sandor
乐团指挥:奥曼迪Eugene Ormandy
乐团演奏:The Philadephia Orchestra
录音时间:1946年2月
唱片公司:Columbia
唱片编号:MM-674 (一套三张六面),(录音记号12540D-12542D,XCO 36158-XCO 36163)
发行时间:1947
资源出处:Jimdrp 原版78转黑胶私人收藏,24bit – ADD直录CD,抓轨原发
专辑曲目:Piano Concerto No.3, Sz 119
        1, 第一面 I. Allegretto (Beginning)
        2, 第二面 I. Allegretto (Conclusion)
        3, 第二面 II. Adagio religioso (Beginning)
        4, 第三面 II. Adagio religioso (Continuation)
        5, 第四面 II. Adagio religioso (Conclusion)
        6, 第五面 III. Allegro vivace (Beginning)
        7, 第六面 III. Allegro vivace (Conclusion)

这是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录音,是我用哥伦比亚原版78转黑胶自己直录的。这个录音我至今没有看到有33转LP或CD发行问世。我曾在VC上发布过一些自己从33转LP 的直刻录音,但用78转黑胶来直刻录音这是第一次。
在还没有发明33转LP之前,黑胶唱片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演变,直到一九四八年哥伦比亚公司率先研发了33转LP (Long playing microgroove) 以后,黑胶唱片的质量才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在78转黑胶时期,仅仅半小时的协奏曲录音都要有三四张唱片,一个交响曲至少要五六张片子。这套短短二十五分钟的唱片分成了三张六面,听起来变得断断续续,没听过78转黑胶的乐友或许会很不习惯,由于78转黑胶的材质与33转LP不同,质地很厚很硬而且粗糙,所以播放时嘈音不断,无论品相再怎么好的78转也有炒豆声。
96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布列兹在DG录音出版的全部八张CD的再版,除了本专辑内已有的七张DG唱片,还有一张CD是歌剧“蓝胡子城堡”,该CD已在两年前由Ivmaoqiu在VC上发布,有兴趣的乐友可查看:http://www.VeryCD.com/topics/110383/

其他版本:
在巴托克众多的录音演释中,布列兹作为一个著名现代作曲家和一位指挥现代作品而著称的指挥家,他的巴托克录音就显得格外地重要和引人注目。
除了布列兹的演释,巴托克作品的录音很多,年轻人在网上找些资料要比我熟练不知多少倍。以下几个版本选自本人收藏的巴托克唱片之中 (网上易找版本不算),这几个版本好像很少见到。
乐队协奏曲:
Erich Leinsdorf 指挥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1963年录音 (RCA Victor, LP),有别于常见的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1965年录音;Zubin Mehta 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 1976年录音 (LONDON ffrr, LP),有别于他指挥的柏林和洛杉矶两个乐团的录音。另外,David Oistrakh指挥Moscow State Philharmonic 1972年录音 (Revelation, CD)。
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的音乐:
Sir Adrian Boult 指挥Philharmonic Promenade Orchestra 五十年代初录音 (Westminster, LP);Neville Marriner指挥The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1970年录音 (argo, LP),Daniel Barenboim 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七十年代中期录音 (Angel, LP)。这三个版本我还没看到有CD发行。另外,Seiji Ozawa 指挥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1977年的录音 (DG. LP),有别于他指挥柏林乐团 (1992年) 和Saito Kinen Orchestra (2004年) 两个版本。还有,卡拉扬指挥Philharmonia Orchestra 1949年World Premiere 录音 (Urania, CD) 也是个很好的版本。
双钢琴和打击乐器管弦乐协奏曲:
Leonard Bernstein指挥New York Philharmonic 六十年代前期录音 (Columbia, LP)。
提琴协奏曲:
第二小协,Itzhak Perlman独奏Andre Previn指挥London Symohony Orchestra 1974年录音 (Angel, LP);Pinchas Zukerman独奏Zubin Mehta指挥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1979年录音 (Columbia, LP);第一小协和第二小协,Nell Gotkovsky独奏Charles Gerhardt指挥National Symohony Orchestra 1980年录音 (Pyramid, CD)。
中提协,Ulrich Koch独奏Alois Springer指挥Orchestra of Radio Luxembourg 1972年录音 (Turnabout, LP)。
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协,Sviatoslav Richter独奏Evgeny Svetlanov指挥USSR State Symohony Orchestra 1967年录音 (Revelation, CD),有别于常见的1969年Maazel指挥的版本。
第三钢协,Gyorgy Sandor独奏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1946年录音 (Columbia MM674, 78rpm);第三钢协,Gyorgy Sandor独奏Michael Gielen指挥Vienna Pro Musica Orchestra 1972年录音 (Turnabout, LP)。
奇异的满大人:
Seiji Ozawa 指挥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1977年的“组曲”录音 (DG. LP),有别于他指挥波士顿乐团带Tanglewood Festival 合唱团的全剧版本。

有兴趣查看本人收藏的一些巴托克作品黑胶唱片和CD的资料,可阅览:
http://records.5d6d.com/viewthre ... p;extra=&page=5
( jimdrp原创评论)
96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8 | 只看该作者
专辑曲目: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1
I. Andante sostenuto
II. Allegro grocoso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Sz 112
I. Allegro non Troppo
II. Andante tranquillo
III. Allegro molto

中提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Viola and Orchestra
I. Moderato
II. Adagio religioso
III. Allegro vivace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1, Sz 83
I. Allegro moderato
II. Andante
III. Allegro molto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 Sz 95
I. Allegro
II. Adagio - Presto - Adagio
III. Allegro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3, Sz 119
I. Allegretto
II. Adagio religioso
III. Allegro vivace

双钢琴和打击乐器管弦乐协奏曲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Percussion and Orchestra
I. Assai lento
II. Lento, ma non troppo
III. Allegro non troppo

乐队协奏曲 Concerto for Orchestra (Sz 116)
I. Introduzione: Andante non troppo; Allegro vivace
II. Giuoco delle coppie: Allegretto scherzando
III. Elegia: Andante non troppo
IV. Intermezzo interrotto: Allegretto
V. Finale: Pesante; Presto

芭蕾舞剧“木偶王子” The Wooden Prince (Sz 60) Op.13
1, [Introdution] Molto moderato
2, “First Dance: Dance of the Princess in the Forest” Molto moderato
3, “Second Dance: Dance of the Trees” Assai moderato
4, “Third Dance: Dance of the Waves” Andante
5, “Fourth Dance: Dance of the Princess with the Wooden Prince” Allegro
6, “Fifth Dance: The Princess pulls and tugs at the Wooden Prince” Meno mosso
7, “Sixth Dance: She tries to attract the real Prince with her seductive dancing”
8, “Seventh Dance: Dismayed, the Princess attempts to hurry after the Prince
but the forest bars her way” Moderato

哑剧“奇异的满大人”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Sz 73) Op.19
1, Beginning, The curtain rises
2, First seduction game: the shabby old rate
3, Second seduction game
4, Third seduction game
5, The Mandarin enters and remains immobile in the doorway…
6, The girl sinks down to embrace him…
7, The tramps leap out, seize the Mandarin and tear him away from the girl…
8, Suddenly the Mandarin’s head appears between the pillows and he looks longingly at the girl
9, The terrified tramps discuss how they are to get rid of the Mandarin at last
10, The body of the Mandarin begins to glow with a greenish blue light
11, She resists no longer, - they embrace

为小提琴与管弦乐的第一狂想曲 Rhapsody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1, Sz 87
I. Lassu: Moderato
II. Friss: Allegretto moderato

为小提琴与管弦乐的第二狂想曲 Rhapsody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Sz 90
I. Lassu: Moderato
II. Friss: Allegro moderato

世俗康塔塔“魔鹿” Cantata Profana “The Nine Splendid Stags”(Sz 94)
I. Volt egy oreg apo (There was once and old man) Molto moderato-Allegro molto
II. Hej, de az o edes apjik (But their father grew impatient) Andante
III. Volt egy oreg apo (There was once an old man) Moderato

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的音乐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 Celesta (Sz 106)
I. Andante tranquillo
II. Allegro
III. Adagio
IV. Allegro molto

弦乐嬉游曲 For String Orchestra (Sz 113)
I. Allegro non troppo
II. Molto adagio
III. Allegro assai
96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8 | 只看该作者
洛·巴托克
1881-1945
  匈牙利作曲家。又译“鲍尔托克”、“巴尔托克”。1881年3月25日生于瑙杰圣米克洛什(Nagyszentmiklós, 现属罗马尼亚的马蕾)。6岁从母亲学习钢琴,10岁公开演奏。1890年开始作曲。1899-1903年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07年任母校钢琴教授。在民族独主运动推动下,自1905年开始,与科达伊一起从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后来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东欧各国、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3万首以上,其中匈牙利民歌6000余首。他对民歌的结构来源作了科学的分析,撰写了三部论着和一些文章。由于法西斯迫害,1940年起流寓美国,194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民歌。此后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和创作。晚年生活凄苦,精神孤独,终因白血病于1945年9月26日客死纽约。
  巴托克的创作植根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传统,充满节奏活力,想象丰富。但生前未得更多人的认可,逝世后才为世人重视,被列为20世纪一流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的城堡》,管弦乐《舞蹈组曲》、《雨幅画》、《弦乐器、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乐队协奏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击乐器的奏鸣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与《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等。
转发。



专辑曲目:


1.For Children (Gyermekeknek), teaching pieces (85) without octaves in 4 volumes for piano, Sz. 42, BB 53 Vol 1, complete
2.For Children (Gyermekeknek), teaching pieces (85) without octaves in 4 volumes for piano, Sz. 42, BB 53 Vol 2, complete
96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9 | 只看该作者
贝拉·巴托克,1881年3月25日出生于匈牙利的纳吉森特米克罗什,1945年9月26日逝世于美国纽约。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语汇既有匈牙利民间音乐的丰厚滋养,又融汇了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多方面影响,形成极富个性与表现力的创作风格。作有《乐队协奏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写的音乐》、歌剧《蓝胡子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等。1940年,巴托克移居美国,生活窘迫。到1943年春天,这位贫病交加的音乐家已经濒临崩溃。这时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谢尔盖·库塞维茨基到医院探望他,委托他为写一部作品。当时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代表全世界管弦乐演奏最高水准的乐团之一,库塞维茨基希望巴托克写出一部能够充分展现乐团水准与技巧的作品。他将一张五百美元的支票放在了巴托克的病床旁边,并且说,待作品完成后还将支付五百美元。这不仅在物质上为巴托克提供了救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他立即离开了医院,拖着病弱之躯投入了创作,数月后写出了《乐队协奏曲》。翌年12月1日,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了这部作品,获得极大成功。作品之所以取名为“乐队协奏曲”,如作曲家所言,是要“以协奏或独奏的方式对待乐队中的每件乐器或乐器组”。作品的五个乐章均是对这一点的卓越体现。

    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共有五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引子:不过分的行板”开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犹疑不定的表情奏出一个主题,这是贯穿整部作品、起核心作用的“原型”主题。第二乐章“成对的游戏:谐谑的小快板”将谐谑曲与间奏曲巧妙地融为一体,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了现代式的机智、幽默、嬉戏,同时也对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尤其是木管乐器的鲜艳色彩进行了一番炫示。第三乐章“悲歌:不过分的行板”将听者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感情核心,凝聚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具有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第四乐章“被打断的间奏曲:小快板”以双簧管的清澈乐句开始,充满民间音乐的质朴和温馨。由它引出的第二主题在中提琴上出现,主题的旋律借用了弗朗茨·雷哈尔的著名轻歌剧《风流寡妇》中汉娜赞美匈牙利的唱段,作曲家以这种别致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祖国的怀念。这首明媚宜人的匈牙利田园诗突然被打断了,阴郁不祥的因素再度出现,其间还出现了被认为引自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进行曲片断。不过这只是不期而至的插段,它很快成为了过去,当匈牙利田野的美妙风光再现时,一切仿佛更加清新。第五乐章“终曲:沉重有力的—急板”绚丽多彩、激动人心。圆号的嘹亮号角渲染出节日的兴奋,同时以倒影式的变化形式对“原型”主题进行了新的发展。最后凯旋主题的辉煌再现结束整部作品。
96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29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协奏曲。
巴托克一共写过两部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部写于1908年,也就是他刚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的第二年。这部作品题献给了匈牙利裔的瑞士女小提琴家Stefi Geyer,巴托克对这位年轻的女小提琴家非常迷恋,在1907年,巴托克创作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两幅肖像”中,第一幅“理想的肖像”的主题就明确的标出了“Geyer的主导动机”。一年后,巴托克又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并把手稿和一首情诗一同寄给了Stefi Geyer,不知何种原因,年轻的女小提琴家从来没有公开演奏过,手稿在1956年她去世后才被发现,1958年才由小提琴家Hans-Heinz Schneeberger首演,这时距作品完成已经过了整整50年。作品一共分为两个乐章,Stefi Geyer对这两个乐章有非常简短的说明,第一乐章“the young girl whom he had loved”,第二乐章“the violinist whom he had admired”。所以严格的说,这部作品也许应该称作带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幻想曲或音画,是用音符写成的一封情书。
而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很长时间内被当成他唯一的一部,则创作于1938年。巴托克的政治思想是比较左翼的,1919年匈牙利革命时,他和柯达伊、老多霍纳伊一同在在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音乐管理部门任职,革命失败后,巴托克处境艰难,但到了1922年巴托克在他出版的“五首歌曲”上公然题献给了***诗人莱尼兹。1937年,匈牙利小提琴家Zoltan Szekely请巴托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纳粹的铁蹄将近,巴托克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祖国大概是呆不下去了,而这部协奏曲也就成了他与匈牙利的告别之作。
作品分为三个乐章,仍然运用巴托克喜欢的“拱形”结构,也就是第一、三乐章相对称,第三乐章是第一乐章的自由变奏。但在创作是巴托克与小提琴家发生了一些分歧,小提琴家想要一部“古典”协奏曲,有小提琴与乐队的豪华竟奏并为小提琴家留下“华彩”的空间。但巴托克更倾向于主题与变奏的方式,Zoltan Szekely还是接受了巴托克的方式,但坚持在第3乐章的最后22小节,小提琴充分自由发挥与乐队共同创造辉煌,使作品“更像是一首协奏曲,而不是交响曲的结束”。结果巴托克就写了两个结尾,一个按照Zoltan Szekely的要求,而另一个则按巴托克自己的想法,用乐队辉煌的配器作为结束。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一上来的竖琴与弦乐器的拨奏新奇而迷人,然后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具有浓郁匈牙利民歌风格的第一主题,但正如巴托克自己在一篇论文中所讲的,他对民歌素材利用用的是第三种方法“既找不到民歌的旋律,也找不到对民歌旋律的模仿,但整个作品却充满了民歌音乐的气氛。”这里对“威本科什”的运用正式巴托克实践自己理论的一个典范。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更加有意思,运用了完整的12音音列,并且变奏了八次。但巴托克的12音音列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完全不同。梅纽因曾经向巴托克询问过这段音乐的意义,巴托克的回答是:“我要向勋伯格证明,人们可以用一千种不同的方法一连串地使用全部十二个音,同时仍能保持有调性”。
第二乐章是全曲的精华,也是是巴托克一生创作中的珍品之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如歌旋律伤感而忧郁,极富感染力。在巴托克作品中,像这样直截了当抒情的并不是十分多见。这里他是在怀恋自己将要离开的祖国、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还是他那些即将声震世界的学生们,不得而知。但他用各种奇妙配器进行的7次变奏,确实如同他背着爱迪生牌的留声机踏遍的匈牙利山山水水和他采集的万首民歌那样绚丽多姿。
96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一上来的竖琴与弦乐器的拨奏新奇而迷人,然后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具有浓郁匈牙利民歌风格的第一主题,但正如巴托克自己在一篇论文中所讲的,他对民歌素材利用用的是第三种方法“既找不到民歌的旋律,也找不到对民歌旋律的模仿,但整个作品却充满了民歌音乐的气氛。”这里对“威本科什”的运用正式巴托克实践自己理论的一个典范。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更加有意思,运用了完整的12音音列,并且变奏了八次。但巴托克的12音音列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完全不同。梅纽因曾经向巴托克询问过这段音乐的意义,巴托克的回答是:“我要向勋伯格证明,人们可以用一千种不同的方法一连串地使用全部十二个音,同时仍能保持有调性”。
第二乐章是全曲的精华,也是是巴托克一生创作中的珍品之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如歌旋律伤感而忧郁,极富感染力。在巴托克作品中,像这样直截了当抒情的并不是十分多见。这里他是在怀恋自己将要离开的祖国、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还是他那些即将声震世界的学生们,不得而知。但他用各种奇妙配器进行的7次变奏,确实如同他背着爱迪生牌的留声机踏遍的匈牙利山山水水和他采集的万首民歌那样绚丽多姿。
第三乐章正如前面介绍的是对第一乐章的自由变奏,它的主题、曲式结构以至于素材都源于第一乐章。这种方法师承于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将第一乐章的主题变化扭曲成第三乐章的“摩非斯特”形象。这种方法巴托克在其早期音乐“两幅素描”中已经有过运用,而在这里更加成熟和才气逼人。而“威本科什”风格的乐曲,逐渐演变成狂放的舞蹈,乐曲在小提琴与乐队辉煌的竟奏中结束。
这两部协奏曲,我原先手中的版本比较有意思。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由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苏联国家交响管弦乐团。1960年12月24日的现场录音,被收在Brilliant公司出品的10CD环保装的第7张中。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则正是Zoltan Szekely演奏小提琴,门格尔伯格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在1939年11月23日的首演录音,被收在History公司出的门格尔伯格10CD专辑的第10张。这两个录音应该说小提琴演奏、指挥、乐队都没有问题,但录音实在是差了一些,尤其是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巴托克精妙绝伦的配器被轰隆隆的噪音完全掩盖,实在是有些遗憾。后来收的这张Naxos公司出的Gyorgy Pauk演奏小提琴,Antoni Wit指挥波兰国家广播交响管弦乐团的版本可以说是演录俱佳。尤其是小提琴家Gyorgy Pauk,是目前演奏现代音乐特别是巴托克作品的专家,Naxos独奏小提琴的台柱子之一。他曾经获得1956年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1957年慕尼黑奏鸣曲比赛和1959年蒂博小提琴比赛的冠军,他演奏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舒展自如,在第二协奏曲中,技巧性与音乐性结合的十分完美,而他用的那把1714年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为录音更是增色不少。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情,在1939年11月的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现场录音中,第一、二乐章的间隙,明显听到有人鼓了几下掌,看来听音乐会时乱鼓掌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
97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0 | 只看该作者
1907年巴托克于创作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时,曾向心仪的匈牙利女性小提琴家史黛菲.盖耶女士说:「我有一种预感,终其一生我或许只能在音乐中找到慰藉。」此曲完成后,巴托克将它献给史黛菲,可惜两人情谊不久后即生变数,在送给史黛菲的手稿扉页上,巴托克题道:「献给史黛菲,记念我俩甜蜜的时光,尽管那只不过是一半的甜蜜」。

巴托克有意藉此曲中第一乐章柔美的性格和第二乐章外向而讨人喜欢的性格来描写这位心上人性格中的两面。然而史黛菲在接到这份手稿后,却将之尘封箱底不予闻问,无视于巴托克的苦心,直到25年后1958年她过世后,此曲才在她的遗物中被寻获。

巴托克的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在1939年问世,当时却是他第一首发表的小提琴协奏曲,虽然人在欧洲,但这首协奏曲立刻成为举世小提琴家竞相演奏的作品,曼纽因当时人在美国,却因为有恩奈斯可的影响,很快就成为此曲在全世界最著名的提倡者,此曲巴托克借用匈牙利民谣音乐中的音律法则,采用了四分之一音高的音阶。

巴托克自己是出色的钢琴家,在钢琴大赛中曾获得极高的荣誉,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就是由他自己在1933年首演的,此曲的技巧极为艰难,堪与李斯特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相比。这是以新古典乐派写成的作品。

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都是巴托克离开匈牙利以后来到美国的创作。这时的他贫困潦倒,又不愿向人求助,幸好小提琴家西格第和指挥家莱纳这两位同胞伸出援手,敦促库赛维兹基等人向他委托创作,这些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自知生命无多,为让同是钢琴家的妻子在他死后有可以赖以维生的名曲演奏巡回而写的,因此他特意降低乐曲的聆听难度,让乐曲显得更具亲和力,也因此让此曲成为巴氏最受到喜爱的一首协奏曲。

贝拉.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俗学者,是匈牙利民族乐派和二十世纪音乐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深入而广泛的调研、了解匈牙利的民族音乐,是同时融合二十世纪现代创作技法而成功的作曲家。20世纪音乐,是作曲家个人主体意识更强烈创作更加个人化的时代,巴托克的创作突破了巴洛克 -古典 -浪漫乐派以来的主调功能和声为基础的技法和结构,大量使用不和谐和弦,使器乐音响组合与音质色彩出现无限可能。

在《第一钢琴协奏曲》里,其本身就是一部无调性的作品,运用了很多不同的节奏组合,巴托克曾深入到匈牙利各地山村、民间采风,汲取了很多匈牙利民间舞蹈的音乐和节奏元素,乐曲中保持了调中心或静止点的概念,但对建立和使用这中心的方法却作出了重大的改变,在音乐中调式不显得那样重要和明显,不和谐和弦之间的连接,使音响的逻辑组合、色彩千变万化起来。

《第一钢琴协奏曲》由彼得.多诺霍伊演奏,他对巴托克的作品研究很透,重点在表现乐曲千变万化的节奏、音型组合,在钢琴音响结构、音色、音值组合上类型多样,表现了匈牙利民族热烈奔放的性格,乐曲大量采用了匈牙利民间舞蹈的音乐素材,引人入胜。对交响乐团演奏来说是很有难度的,而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由现代交响音响大师 -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其辉煌、准确节点的节奏和交响乐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匈牙利民间风情画。
97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0 | 只看该作者
打击乐器深处的巴托克
见雪 2003-11-28
  有些音乐家的身体很不好,中年后的巴托克就是其中之一。巴托克的音乐却是另一种面貌,充满了粗暴的击打,仿佛要把肉体所无法承受的东西通过音符达宣泄。
    巴托克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一共写过3首钢琴协奏曲,这些曲子差不多都是他为自己或者妻子演出而准备的,他的妻子也是一位钢琴家。这些曲子应该比别的类型更贴近他的内心。
    第1钢琴协奏曲是轰鸣着开始的。定音鼓、铜管,然后是钢琴。钢琴的发声方式是由琴键带动琴锥,然后敲在琴弦上发出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钢琴是一种打击乐器。不过,因为它不是直接击打,又由于声音的余响作用,听众常常可以感觉到音符美妙地连缀起来,而在优秀的钢琴家那里,我们说,他们使钢琴开始歌唱了。
    有的作曲家的作品特别善于制作这种歌唱的幻觉,比如肖邦的夜曲,或者,舒曼的无词歌。而巴托克,是明白地让听众意识到钢琴的打击乐器的原形。
    可能巴托克对打击乐器真的有一种偏爱,在这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里,他甚至省略了通常最为重要的乐队弦乐部分,只剩下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当然,包括钢琴。不过,这一段倒不如想像的那么猛烈,相反,他用这些乐器制造了一个奇怪的空间,疏朗、冷寂。钢琴是在近处的,而周围,远远的、点缀着锣或鼓发出的动静,像有些不怀好意,或让钢琴神经质地抖动起来。
    第3乐章的开始,音乐又猛烈起来,弦乐回来了,也沉浸在类似打击乐的节奏里,但又似乎有些不合拍,和钢琴走的不完全是一龇较颍??衩勺琶嫔吹恼??耐?姓摺8智偃匀辉诨鞔蜃牛??易芫醯帽绕鸬背跏怯行┯淘チ耍?浅鲇诠咝裕??浅鲇谀谛牡某宥?W詈螅?智儆止钠鹆巳?康纳衿??崾?耍?胰丛谝衾值牟邢炖锏P淖潘?暮罄础?BR>    第1钢琴协奏曲不是巴托克作品中录音特别多的曲目。首次公演是在法兰克福,巴托克自己担任独奏,当时他46岁。现在被演奏的比较多的作品,大多创作于他的晚期。巴托克活得不长,64岁时在纽约去世,所谓的晚期,不过是指50岁之后罢了。
97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2 | 只看该作者
《乐队协奏曲》 自库塞维茨基以来,几乎每一位追求管弦乐效果的指挥,都乐于拿这部技巧高超的作品来让他棒下的乐队大大地露上一手。之所以成为“协奏曲”,巴托克本人解释说,是要把乐队中单个乐器处理成协奏或独奏的形式。全曲由“引子”、“成双成对的游戏(谐谑曲)”、“悲歌”、“间奏曲”和“终曲”五个乐章组成,大体沿着从人生的严峻考验到最终对生命的积极肯定这样一条线索逐一展开。在乐队时而阴郁时而亢奋的广阔背景上,各种乐器或单独或三三两两地动辄“跳”出来表现自己。而这一切琳琅满目的音响,又都是包括在一个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风情的氛围中的,音乐热烈而富有情调美感。
(李杭育编撰《唱片经典》三联)

神秘的满大人(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19/Sz.73

作于1919-1927年。1928年10月15日首演于于布达佩斯,多那尼指挥。

喧闹的乐队描绘了少女房间外面衔道上热闹的情景。之后乐队突然安静下来。定音鼓的敲击引出了三个穷困潦倒的恶棍,他们强迫少女到窗口引诱过路者以便抢劫。少女拒绝了,但在恶混的威逼下,她跳起了勾引男人的舞蹈,这以单簧管的独奏来表现。第一个上钩的是个贫穷的老者,加弱音器的长号奏出滑音表现他夸张地、痉挛地向少女求爱。三个恶棍发现他没钱,将他扔出门外。第二个上钩者是个惶恐颤抖的青年人,少女和他跳起了舞蹈,但由于他也没钱,恶棍们又将他轰走。乐队用长号奏出东方色彩的满大人主题,少女感觉到了他的存在,因预感到悲剧将要发生而害怕。满大人出现在门口,少女克服了恐惧,请他进来并为他跳舞,心情从害羞而逐渐变成挑逗。满大人屹立不动,但他的眼睛却喷射着感情之火。少女扑到满大人的脚下,又因恐惧而拒绝了他的拥抱。于是,满大人开始追逐少女,弦乐的快速音群在低音乐器强烈的持续背景上飞奔,满大人终于抓住了少女,他们扭成一团.三个恶棍上来,抢走了少女和满大人的珍宝,并要杀死他。但由于满大人的强烈愿望,无论三个恶棍用什么方法——窒息、利剑刺胸——都无法置满大人于死地。后来,他被吊在枝形灯架上,灯光穿透他的身体,发出蓝绿色的光,他那充满欲望的眼睛始终追随着少女。最后,满大人被放下,重新去追求少女,她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满大人的愿望满足了,他的伤口开始流血,他安详地走向了死亡。
97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2 | 只看该作者
专辑曲目:


1. Concerto for Orchestra: introduzione: Andante non troppo-Allegro vivace
2. Concerto for Orchestra: Giuoco delle coppie: Allegretto scherzando
3. Concerto for Orchestra: Elegia: Andante non troppo
4. Concerto for Orchestra: Intermezzo interrotto: Allegretto
5. Concerto for Orchestra: Finale: Pesante-Presto
6.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Allegro (Introduction): a bustling street
7.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curtain rises...
8.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First decoy game
9.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shabby old rake...
10.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Second decoy game
11.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shy young man...
12.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ird decoy game
13.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Horrified, they see...
14.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Mandarin enters...
15.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General consternation...
16.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At last she...
17.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girl sinks...
18.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She flees...
19.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Mandarin catches...
20.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tramps leap...
21.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We must kill..."
22.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y think...
23.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At last the three...
24.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Suddenly he draws...
25.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y drag the resisting...
26.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lamp falls...
27.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At her insistence...
28. The Miraculous Mandarin, op. 19: the Mandarin's longing...
97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4 | 只看该作者
贝拉·巴托克
1881年生于匈牙利今罗马尼亚的瑙吉申特米克洛什的音乐家庭,最早的钢琴课由母亲教授。1894年起在布拉迪斯拉发师从指挥埃尔凯尔,直到1899年进入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1902年听过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演出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使他在1903年创作出民族化的音诗《科苏特》。与此同时他作为独奏钢琴家在国外巡回演出,演奏李斯特和其他键盘大师的作品。1905年开始系统地研究匈牙利民族音乐,1906年与作曲家科达伊合作出版一集20首民歌。1907年成为布达佩斯皇家音乐研究院钢琴教授。1917年所作芭蕾舞剧《木刻王子》在布达佩斯演出获得成功。

  1911年独幕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上演,1922年他最早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在伦敦首演,1923年创作《舞蹈组曲》庆祝布达和佩斯联合50周年。20年代他又恢复了作为钢琴家的艺术生涯,同时创作了几首供自己演出用的作品。1934年匈牙利科学院提供他一个有薪俸的职位,使他能准备民歌集的出版工作。同时还创作《神奇的官员》、《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1940年春,由于匈牙利的政治局势,他移民至美国。这段时间对他说来并不幸福,健康开始衰退,作品很少演出,也不大有人来请他弹钢琴。虽然如此,库谢维茨基基金会还是约他写了《乐队协奏曲》,梅纽因约了一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普里姆罗斯约写一首中提琴协奏曲(未完成,由塞利续完)。1945年,巴托克因患白血病去世,享年64岁。

  著名作品
管弦乐:《舞蹈组曲》、《钢琴第一协奏曲》、《嬉游曲》(弦乐)、《乐队协奏曲》、《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写的音乐》
声乐曲:《世俗康塔塔》
室内乐:《小提琴奏鸣曲》、《两架钢琴和打击乐奏鸣曲》
钢琴曲:《粗野的快板》、《小宇宙》
舞台音乐:《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歌剧)、《神奇的官员》(芭蕾舞剧)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18世纪初叶,在一座豪华、阴森恐怖的城堡里,住着一位很有钱的公爵,人们都叫他蓝胡子公爵,他娶了很多老婆。但不是妻妾成群,而是娶一个失踪一个。最后娶的是漂亮、迷人的尤迪斯小姐。

  婚后,她随蓝胡子公爵来到昏暗的城堡里,她对环绕大厅的七扇紧闭大门的屋子感到好奇。尽管此前她已经听说过一些有关蓝胡子前妻们被谋杀的传闻了,但还是禁不住想要弄个明白,便要求蓝胡子给她钥匙,逐一打开那七扇大门。从第一扇门后她看到了刑具,接着是兵器,接着又是财宝,还有城堡的秘密花园,而所有这些屋里的东西都沾着血迹,甚至长着玫瑰花的土壤也是血做了肥料……最后,从被打开的第七扇门里走出来一群蓝胡子前妻们的幽灵。尤迪斯也终于自食其果,受到蓝胡子的惩罚,戴着一顶沉重得把她压弯了腰的王冠,加入了蓝胡子前妻们的行列。第七扇门在她身后重又关上,只让蓝胡子独自留在了阴森、昏暗的大厅里……

只差十七小节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是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往好处说,他廉洁正直;往坏处说,他是个非常顽固的人。他讨厌别人的同情,而且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潮流。所以在二战期间,他虽非犹太人,也被纳粹驱逐了。在异国他乡,他穷困潦倒。但直到他临死之前,仍然燃烧着创作的火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一心一意地为他的爱妻写着《第三钢琴协奏曲》。当时,已经完成了99%,只差17小节,但无情的死神却把他带走了。真是终生遗憾!
97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7:34 | 只看该作者
1000美元的奇迹

又是一缕残阳如血,又是一弯凄风伴月。
20世纪三大主流音乐之一的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巴托克的晚景与许许多多大作曲家的晚景一样,凄清而无助。
二战期间,巴托克沉迷于音乐创新的艰难跋涉之中,渴求认同感,这是每一位求新主义者的心灵期盼。然而,德国纳粹分子却轻击一棒:“颓废的音乐”,重创了巴托克的心灵。
挣脱桎梏,寻求自由,他奔之于美国。
天空不会时时湛蓝。
巴托克到了美国之后,并没有像其他音乐家那样受人注目。他所呈现给美国人民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就如一根衰草被扔到无人踏至的路旁。
他丧失了创作的自信,贫穷也结伴而来。再加上远离故土,思乡情切,种种切肤之痛涌上心头。
1942年,他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生存的意念对于他自己来说开始消失。
也许上帝真能造化人。
指挥家库谢维茨基听到这一消息,十分焦急,却又不知如何帮助他。因为人人都知道,巴托克性高气傲,他拒绝一切带有慈善性质的救济。难道就这样让一位天才音乐家不能瞑目地走完他的一生吗?
几番冥思苦想,几多辗转反侧。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用1000美元约请这位病魔缠身的作曲家创作一部乐曲。长长的约稿谈话,成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
奇迹发生了。
巴托克的病情渐渐好转,不久他就从病床上站起,来到了纽约美丽的萨拉奈克湖畔,1943年的10月,管弦乐协奏曲就在这里完成。随后,他又创作了《第三钢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
这为数不多的1000美元,不仅推迟了一个作曲家生命轨迹的终结,也给千千万万的听众留下了好几首传世音乐珍品。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在形形色色现代主义音乐潮流中,又涌现出一股新的民族主义的音乐潮流,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位作曲家就是匈牙利的巴托克。巴托克以匈牙利的民间音乐为创作源泉,博采所欣赏的各家(李斯特、施特劳斯、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之长,加以改变,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佳作。像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芭蕾舞剧《神奇的官员》和6首弦乐四重奏等。但在巴托克的作品中,社会影响最广泛的,还是那些结构简练、手法单纯、灵感和素材取自民间音乐的比较小型的作品:如钢琴曲集《小宇宙》、《为儿童们》、钢琴独奏《小奏鸣曲》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大胆的和声语言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在他去世后作品始终深受世人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4:39 , Processed in 0.0546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