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12|回复: 1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泥土的芳香中诗意栖居——杜永生散文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5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眼睛走在《圩埂》上,《稻草堆子》里,《老墙》边,《无常的秋日》中,《水凼》畔,《乡下人 乡下事》或者《感受冬雨》处,这一片一片由文章连接成的土地上,都有文字的禾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倾吐芳香。即便是再迟钝的感官,也会被泥土浓烈的清香气息所吸引,所陶冶,身不由己,流连忘返。朴素而又不失品位的气息,不由你不惊讶,不由你不发现,在这萦绕了泥土芳香的背后,竟是一颗充满了柔情感念的心,正在与泥土对话,正在与环境共鸣,正在冲破意识疏远自然带来的神经蜕化,感官迟钝,表情麻木的樊笼囚禁。一个人对泥土如此深谙,必是与泥土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愫牵挂,否则,怎么解释,我的眼睛,在杜永生的散文泥土上行走,走着走着,它就醉倒了呢?

  现在,很少有文人伏身在乡村的泥土上,用泥土的清香,来检阅、度量和梳理自己的行为及思想。这是生活的细节,书写的细节,比诗句还要让人感动的细节。热爱乡村平凡细微的事物,作为一个写作者,杜永生具备了识珠的慧眼,作为一个男人,我不得不说,他脱离了加缪的荒诞,越过了萨特的焦虑和不安,走向了与泥土芳香一致的激情洋溢和幸福之中,成为了一个质感的男人。可以说,质感的印象,就是来自于他的散文《冬天 看菜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尊严的姿态,既不是道德优越论者的傲慢,也不是贫困交加者的卑微,不惮其烦地描述了大蒜、青菜、黄心乌(黑菜)、菠菜、韭菜、白菜、大葱、芹菜、芫荽、盖菜、萝卜等等的形态和生长情形,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民俗和地域风情。语言质朴,用笔简练明净,既散发出了浓郁的泥土芳香气息,又暗示出了生命的隐忍与真谛,颇有质感的味道,从而传达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更让文章成为了他忠实记录热爱乡村平凡细微事物的契机,烘托了一种悲悯、细致的仁厚之爱,显示了一种生命对另外一种生命的尊敬,以及被置在了一种高度上的人格。如是人格,就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就是如同尼采所说“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的那种纵然心口流血,也保持微笑,不失优美之态的意境所在,也是我喜欢这类带有明显笔记体散文特色的原因所在。

  我们再来触摸一下作者在《屋顶上的树叶》一文中的句子。“在这个深秋里,最为引人遐想或最不值得注意的是家家户户的房顶。平时你可以不在意,可是,当你真正地凝神谛视了,就会发现这里仍有一种特别的景致等待着你的梳理、观瞻和沉思、感悟”,“这些或大或少、或黄或青、或干或湿的树叶本该是坠落在地的,可是它们却执拗地依恋着房舍,或许这些树叶是在渴念从房屋的气息中感受那么丝缕的温暖而驻扎下来的”,“温情的阳光似乎在可怜这些落叶,也极不情愿地将这些树叶身上残存的水分吸干殆尽啊”。诸如此类的句子,是《屋顶上的树叶》一文的神经,是他构建的细胞材料,更是本文流淌的血液的全部暗示的秘密所在。当写作中大量粗鲁的暴露,使艺术中最为优美的“暗示”(也就是隐喻和含蓄),被认为是过时而遭到遗弃的时候,当人们习惯于追求浅表的感官消费,不再体味和寻觅内在的象征与含义的时候,这些句子,成了敏感的暗示的花朵,在《屋顶上的树叶》里栩栩绽放,彰显出了难能可贵的优美姿态。一般来说,一篇优秀的散文,应当做到内情与外物的高度融合,而暗示,正是让这种融合得以完成的一架桥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暗示的手法,让作者的思绪与笔墨同时荡漾开来,凭借暗示的勾连,落叶,这个被作者视为情感依托的对象,与人生、与尘世有了一种自然的沟通,有了一种类似泥土清香的自然气息。并且,这些落叶,在作者的感情驱使下,不断地变换着形态、角度和时空位置,它的变换,使得作者的文章意境愈加丰厚起来。这些美妙的句子,这些听不见声音涌动的激情,都能够让我们触摸到流水一样的清香质感。这是不是他个人的内心倾诉?抑或不仅仅是?暗示的深远与辽阔,在《屋顶上的树叶》中找到了准确的对应。准确,除了准确,还能够是什么?

  流连在作者用文笔构建的《老韩》,《老墙》,《秋夜,我在乡村度过》,《深秋原野》,《忆念那几口水塘》,《菜籽油》和《耕耘的日子》等一处处诗意栖居的场所,我越来越明晰地感觉到,作者笔耕散发出来的类似泥土清香的原生态气息,都是来自于他的生活,或者是遵循自然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牺牲、奉献和殉道,而是生命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不朽与永恒的幻觉,而是生命的本能。这种意志,不是勇气的炫耀,而是自信和尊严的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常态的生活方式,被诗性思维的文字驮运,从而由俗常事物的体验,抵达了超验把握的高度。这是悉心观察后的瞬间体验所获得的意象。它不可多得,它片面而又深刻,是只有感恩的心才能够安静思考获得的结晶。作者所要寻找的,就是生活的常态。只有生活的常态,才能够引发一个作者的灵感或遐想,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的命运攸关,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和抉择的痛苦。现在,就让我们凭借一条河堤,还有生长在河堤上的植物,去《圩埂》里感受一下作者的生活常态。

  《圩埂》表面上看,是一篇文风朴实平淡,题材普通平凡的文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感人至深力量的抒情文章。作者通过一条河堤的具象描述,还有生长在河堤上的杂草的生动细腻记叙,采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酝酿和储备真挚的情愫,让人与自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深情和真意,在诸如“ 整个圩埂斜坡上,弥望是厚沓的枯黄的又相互扭缠在一起的各种杂草,而埂上全部都由一层密实深厚的巴根草覆盖着,经年累月,宛如就是一块多姿多彩的毯子”,“混杂在巴根草丛中的荠菜,没有那些生长在田间、地垄里嫩娇娇、丰腴肥厚的外表,显得营养不良,瘦小饥黄,有些拘束有些忸怩”,“ 看它们的花朵开的从容不迫,开的落落大方,倏地,我感觉到这些看似羸弱、小巧而又毫不起眼的花草具有一种精神,或许说就是一种品质,它们心无尘翳,就是要穿越这贫血的季节,盛开出流淌绿色的生命,它们自然无须伪装,真诚而不矫饰,在初冬的肃森中,绵延罔替,浑朴生动”,还有“ 在季节的交替中,圩埂始终默默而又孤寂地矗立在田野里。简约、质朴,始终挺拔着身躯,虽不雄宏但气势坚韧,虽不起眼,但却深深地根植在农人的心中”等等的不动声色的描述里,悄然绽放出了真挚深沉的花朵。没有任何累赘的形容和夸张,没有丝毫的粉饰与溢美,更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号和慷慨激昂的陈词,除了干干净净的白描映衬而出的实实在在的情感。我以为,这恰恰就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剔除了伪饰、矫情、做作成分的自然淳朴之美,是文章漂亮的文眼所在,更是生活的常态所在。

  许多时候,我相信阅读散文,就是对作者内心的一次阅读,一次检阅。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动的时代边缘的姿势。这意味着,作者虽然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最细微、最柔弱和最不引人注意的方面,然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境,却是高出了他自己,也是高出了这个喧哗萌动的时代。透过作者以文字为思想揩抹灰尘、以泥土的清香为鼓噪的行为烫平皱折的散文,一种写作精神,也就是将作者自己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纳入到泥土的心跳和呼吸之中,让笔墨的清香,与泥土的清香,彻底融合,而不是被尘世的表面喧哗所覆盖的情形,得以栩栩如生地展现。我一直认为,有生活,就有生活的观察者和描绘者,否则,生活也会像世间的万物一样,被动地接受大自然残酷的“流逝法则”,成为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现的事物,那么,事物的价值,也就必定被再次怀疑——价值本身就意味着某种恒久性,它的核心必须被某种力量固定下来,成为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依据。写作精神,无疑就是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依据之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2-15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周六大清早,享用了精美的精神大餐,感谢敬班,感谢杜兄!
3#
发表于 2007-12-15 09:41 | 只看该作者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动的时代边缘的姿势。这意味着,作者虽然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最细微、最柔弱和最不引人注意的方面,然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境,却是高出了他自己,也是高出了这个喧哗萌动的时代。

细腻的点评,让读者更清楚的了解了作者散文的特色!
4#
发表于 2007-12-15 09: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又是一段绝妙的文评,同样——高班对杜永生的散文也有准确的把握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十分感谢高版给予我这篇评论文章的肯定和鼓励,握手致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QUOTE]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

你说得在理。再次问好!
8#
发表于 2007-12-15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9#
发表于 2007-12-15 10: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班班甘作绿叶衬红花,一腔深情励后人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10#
发表于 2007-12-15 10:2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07-12-15 10:2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07-12-15 10:2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十分感谢许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班班甘作绿叶衬红花,一腔深情励后人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我做得不够,还请多督促~~。我也一直在关注你的散文。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谢谢永红朋友的支持,身体康复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9:29 , Processed in 0.0502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