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78|回复: 1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脑袋里的蚂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5 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脑袋里的蚂蚁

           ■
敬一兵

  一只蚂蚁爬进我的脑袋里,漫无目标。所过之处,留下类似骚动的痒酥酥的痕迹感,在没有风吹拂的脑袋里特别突出,并随之蔓延出山林里的情形。

  在没有风吹拂的山林里,意外凸显出来的不仅有树木,还有野地里好些憋不住的隐秘骚动。最典型的骚动,当数那些沿寻一种来路不明的甜丝丝的气味,从刚刚爆裂开来的一荚残留的野草种子旁边,悄悄行走过去的一队蚂蚁。

  一片落叶,是蚂蚁在山林里遇到的一块平坦的场地,难怪它们走在落叶上,总是特别兴奋,东张西望的姿势,新鲜得像是被水刚刚洗过一样。平坦的场地,在蚂蚁的触觉范围里,甚至在它们的一生之中,都是很难遇到的。天天都要跨越土壤颗粒制造出来的沟堑,翻过数不清的小石子形成的山坡,绕开一棵小草或者一滴雨珠构成的障碍。这样的情形,注定了蚂蚁生来就与平坦无缘,而是与崎岖坎坷纠缠在一起,成了艰辛、坎坷、曲折的符号。

  对于蚂蚁来说,崎岖坎坷不是通向幽静的天堂,而是指向到一个寻觅食物的具体地方。没有办法,命运降落在蚂蚁身上,就决定了它们永远只能够在时间的外面,还有我们的漠视中,默默无闻地跋涉,任由历史从它们的头顶匆匆走过,直到死亡逼近的那一天,也没有机会触摸一下,更不可能让历史记住,它们曾经也在历史的边缘上爬行过。蚂蚁的一生,除了修筑一个洞穴安身外,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寻觅食物上面了。一只蚂蚱的尸体,一朵破碎的蘑菇,就是它们的食物,就是它们的生命价值,就是他们感官里的历史。是说蚂蚁不为人眼睛里的历史所感动,也不为我们的感叹而悲哀,原来它们有自己的历史观。

  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搬运一只蚂蚱的尸体,几次都被小草绊住而原地打转。即便这样,它们也没有选择放弃,也没有泄露出就地将蚂蚱瓜分啃食的丝毫打算。蚂蚱停在原地不能被搬运回巢穴,就如同蚂蚁落在水中不能及时游回到岸上的情形一样,都是一场直指它们生命的浩劫。惟有锲而不舍地左冲右突,克服阻碍把蚂蚱运回蚁巢,才是蚂蚁自我拯救的必然选择。蚂蚁在搬运蚂蚱中表现出来的空前团结精神,还有坚韧不跋的态度,生动细致地编织成了它们历史观的一个轮廓侧面。这个侧面虽然渺小,像沙砾一样微不足道,但它的精神,绝不亚于冰川和岩石勾勒出来的雪山线条的力量。把精神这个词汇赋予蚂蚁,恰恰说明了赋予者精神的贫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孩子,人是很不愿意主动降低自己的高度,尽量采取平视的角度,去观察一群蚂蚁怎样把蚂蚱搬回巢穴,更不可能体会到蚂蚁锲而不舍的搬运与巢穴之间,被一种比蛊还要具有诱惑性的力量联系着的事实存在。沿循事实铺展出来的线索望过去,就会发现巢穴是吸引力的源泉,它像一根线,一头拴在巢穴里,另外一头拴在了蚂蚁的身上。蚂蚁的一切活动,都是被这根线牵引的,并通过蚂蚁延伸到那只蚂蚱的尸体上,延伸到蚂蚱的尸体上,就是延伸到了蚂蚁的历史观上了。有了这条线索,自然就明白了蚂蚁克服阻碍把蚂蚱运回蚁巢的全部真实情形了。

  这条线索,是一条情感的线索,它的指向和结果,揭示了蚂蚁的一个秘密:蚂蚁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它们的感情太细腻了,太精微了,稍不留神,就会从人的眼睛里滑落出去。

  细腻和精微,是通向细节的两条路,或者也可以说成是细节用自己的细胞材料,铺垫了细腻和精微要走的路。走在细腻和精微这条路上的主角不是人而是蚂蚁,特别是从巢穴里面爬出来单独觅食或者望风的蚂蚁。这条路蜿蜒在小草组成的丛林间,一棵小草就是一株参天大树,蚂蚁的触须可以读出树干清晰的脉纹,还能够听见树干里汩汩流淌的水声。如果有风,小草吹弯了腰引发的扭曲声音,四周发生的杂物碰撞,从坡上滑落下来的土粒,还有从天而降的树叶,对蚂蚁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要是在雨天,比蚂蚁身体还要沉重的雨点击打在身上,壮烈悲惨的境遇也只有蚂蚁自己才能感知到。最美好的景象,当然是雨过天晴,湿漉漉的昆虫尸体上折射出的绚丽光泽和蒸发出来的香喷喷的气味,这无疑是对穿越了惊天动地的危险,征服了壮烈悲惨的境遇之后的蚂蚁的最高奖赏。细节就是蚂蚁的生存环境,也是能够将一次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浓缩成一次惊天动地、壮烈悲惨的伟大景象的唯一场所。蚂蚁天天都要经历这样的惊天动地场面,自然而然,蚂蚁天天都有伟大带来的精彩、惊险和壮烈,潜伏在蚂蚁的行走道路上,等待着与蚂蚁邂逅。一次邂逅,就是蚂蚁的历史观获得的一次丰满机会,再来一次,还是这般一个情形,想避让开都不行。

  蚂蚁的巢穴,隐秘而又幽深。外面的其他生物,无论怎么想象,都不可能晓得蚂蚁巢穴里面的情形。其实,在巢穴的内部,就是一些纵横交错的通道,迷宫一样四通八达。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就是蚂蚁用自己的世代生命操纵的历史痕迹,就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掘挖,终于在蚂蚁的触须最初读到的蛮荒中,以它们对生存的理解和危险的敏感开垦出来的。蚂蚁筑巢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细劳动分工,既改变了它们与环境相处的关系,也延伸了蚂蚁的能力和对细节适应的感触。在蚂蚁细小卑微的身躯里,竟然有如此强大的理性,这谜一样的答案,无法破解,只能够归结于巢穴的诱惑力。蚂蚁和巢穴,就是一个诱惑力的网络,漫无目的的灵异由此获得调整和集结,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掏空一个树干,捣毁一条水坝。

  卑微这个情形,说白了,就是让蚂蚁真正融入细节之中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强大动力来源。或许,这个动力来源,就是蚂蚁在细节之中,彻底沉沦在体验世界精彩的过程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实所在。

  一只蚂蚁继续在我的脑海里爬行。它用触须在我脑海的沟回间摸来摸去,一摸就摸出了上面的这些感性认识,一摸就摸出了卑微与伟大的辨证关系,一摸就摸出了精彩的味道。蚂蚁在我脑海里爬行留下的痒酥酥的感觉,像是一条路,把我引向了灵感的截面,看见卑微与伟大的天壤之别间,仅有一线之隔,这一条线,就是蚂蚁爬行的痕迹。



2#
发表于 2010-3-5 08:15 | 只看该作者
先坐下,再慢慢聆读。
3#
发表于 2010-3-5 08:17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再来学习!
4#
发表于 2010-3-5 08:24 | 只看该作者
待我慢慢品读。
5#
发表于 2010-3-5 08:24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了。等会议结束后来慢慢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10-3-5 08:26 | 只看该作者
敬版的这篇美文,渗透出美学、哲学之美,诗意语言,缓缓而叙,娓娓道来,更是一种感悟。蚂蚁用不间断的勤奋,创造自己的生活,协作精神无私而感人。而人作为有思想的个体和群体,又该如何作为呢?是不是应该像蚂蚁一样,协作协力,在生命的轨道上留下自己的印迹。读敬版的文字,是心灵的陶冶和一次净化,生发出生的感悟,颇有启迪。学习!问好敬版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3-5 08:41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0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5 08:15 发表
先坐下,再慢慢聆读。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8#
发表于 2010-3-5 08:51 | 只看该作者

  《脑袋里的蚂蚁》—— 穿透灵魂的叙述。这篇文章的借喻很考究,也是作者在创作中长期实践“卑微”观的再度展示和延伸,更是作者的一贯主张和信仰。以蚂蚁的全部人生和生存状态,切开关于生命和艺术并存的端口,直抵入所喻之境。蚂蚁是太平凡、太微弱的,不平凡、不微弱的是洞察它们的那双锐智的视线和富足的心灵思考。蚂蚁还是蚂蚁,以其生命演绎不变的平静,而叙述中蚂蚁铺就的路线,它们的历史和短暂的痕迹,却成全为智者更深刻的推陈和赋格。

  这种文学中的“复调”,我是在第一次在聆读老师的散文后,渐渐感受到的。所谓复调,赋格,不单是音乐术语,其间最为盛行之初应该还是文学上展开的,同时也并不是特指诗词赋等,在音乐中,赋格应该说是一种写法,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创作形式。在拉丁语中,赋格的原意是飞翔的译意。而赋格的主要特点是在多声部的复调中加入类似的声部和不同的音高,按照对位法组合在一起。

  而在文学的叙述中,有相当大部头的作品都与文学的复调手法有着良好的运用,首次将音乐中的“复调”概念引入小说理论的是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1929)中,用“复调”来描述陀式小说中的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的特点。而在老师的散文中,我读到了大量的复调气息,这不仅是散文阵地中的创意,更是比较空前和前卫的先驱。

  同时,我还猜想,老师的数学一定很好,因为在文字的大多走向中,能给人极富逻辑、慎密、和线条分布错复、却格外艳丽之景像,在一条主干的铺陈中,有太多细密的诸多闪光点纵横交织,并驾齐驱。“这条线索,是一条情感的线索,它的指向和结果,揭示了蚂蚁的一个秘密:蚂蚁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它们的感情太细腻了,太精微了,稍不留神,就会从人的眼睛里滑落出去。”“细腻和精微,是通向细节的两条路。”等等如上的解析,正是复调中极为严密的铺陈展示,一种独特的认知话语和思维方式,在深刻剖析蚂蚁的生命态的同时,深入穿透到人生态,以及人生的精神和思考面貌,这样的穿透,有着独特的魅力,说白了,更是哲学的魅力,因为“复调”从理论到运用,其最高境界就是抵入美学,最终归返于哲学。

  粗糙读过一遍,实在太精彩了,这个早上,暖的精神好富足。抽时间,再来细读! :victory:
9#
发表于 2010-3-5 09:05 | 只看该作者
蚂蚁虽小,团体意识极强,团结互助精神突出,敬版从细微处向人们展现出生物界中力求生存的大道理。蚂蚁有种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它们虽没有人的智慧,但深知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它们在力学知识方面也是行家里手。有很多可供人类借鉴的地方!敬版极富哲理性的文章,给人以启示。拜读
10#
发表于 2010-3-5 09:06 | 只看该作者
新鲜的题目,慢慢细读。
11#
发表于 2010-3-5 1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5 08:51 发表

  《脑袋里的蚂蚁》—— 穿透灵魂的叙述。这篇文章的借喻很考究,也是作者在创作中长期实践“卑微”观的再度展示和延伸,更是作者的一贯主张和信仰。以蚂蚁的全部人生和生存状态,切开关于生命和艺术并存的端口 ...
好文和专业的点评一起欣赏!
12#
发表于 2010-3-5 10:30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引人,缜密细腻的文字里,时而抒情,时而哲思,小文不小,这是范例。好文无处不再,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此文写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小蚂蚁,却因用心、用情,而成就了一篇美文!
13#
发表于 2010-3-5 10:30 | 只看该作者
先读了一遍。一种新颖的叙述方式,很别致独到,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欣赏。
14#
发表于 2010-3-5 11:31 | 只看该作者
  一只蚂蚁继续在我的脑海里爬行。它用触须在我脑海的沟回间摸来摸去,一摸就摸出了上面的这些感性认识,一摸就摸出了卑微与伟大的辨证关系,一摸就摸出了精彩的味道。

站在一只蚂蚁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让自己站成一只卑微而需要仰视全世界的小小的蚂蚁,叙说它会遇到的随时可见的危险和困难,而在这些危险和困难面前,卑微的蚂蚁却展示了坚韧、团结、百折不饶的伟大精神。文章构思缜密,行文别具一格,匣子学习了,问好。
15#
发表于 2010-3-5 12:0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特色美文:)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08:23 , Processed in 0.0533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