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83|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代金瓶梅《逝者如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4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海外版奇书《当代金瓶梅逝者如斯》,讲述一位大叔的荒淫半生,凡读过比书的朋友无不为作者的奇思妙想啧啧称奇,此书集大家所长,语言老辣犀利,尤其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生动传神,沉淀了作者对社会人情事故的探究思考,在幽默诙谐的背后有发人深思的魅力。读过此书的朋友评价,读过《围城》,觉得钱老的文字妙不可言,读过此书又觉得给钱老的评价太高了;超越路遥;胜过贾平凹。作者锤炼的文笔和洞察人心世态的笔触,不但令同龄人引起强烈共鸣,更迷倒万千少男少女!需要说明的是,此书因部分内容比较敏感,终未能在大陆发行。因为是海外版和其它一些原因,所以在国内个大书店和主流网店均无法买到此书,作者经多方努力,不断对电子版进行大量删节和修改,对敏感字进行*处理,終于发布成功,和大家见面。此书被香港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称为传世之作,更被无数文学爱好者誉为学术版金瓶梅,校园版围城。作者在此向喜欢文学的朋友推荐此书。喜欢此书的朋友可直接联系作者。索要亲笔赠言和签名。
推荐
发表于 2015-6-3 07:43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发表于 2015-6-14 20:50 | 只看该作者
:)
推荐
发表于 2015-6-13 14:34 | 只看该作者
:)
推荐
发表于 2015-6-9 07:42 | 只看该作者
再读。
推荐
发表于 2015-6-6 22:12 | 只看该作者
王巍 发表于 2015-6-6 21:35
感谢黑白两天老先生对楼主的肯定,经老先生慨允,楼主将老先生的短信回复发在此。【谢谢逝者如斯的主人!物 ...

推荐
发表于 2015-5-16 23:24 | 只看该作者
本书一套三册,定价75元。

qq热线1094053358

需要者,可以联系。
推荐
发表于 2015-5-20 06:39 | 只看该作者
一早再读!
推荐
发表于 2015-5-12 20:11 | 只看该作者
王巍 发表于 2015-5-12 19:36
更多精彩尽在尽在实体书,作者qq1094053358,淘宝链接

嗯。谢谢!
推荐
发表于 2015-5-5 21:27 | 只看该作者
好可怕!
推荐
发表于 2015-5-8 06:55 | 只看该作者
再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9:59 | 只看该作者
第1章 食色性也
1
单凭一句“食色性也”,王宇恒就认为孔子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的思想家,其思想大不同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可适用于现代社会。据说一些高福利国家由政府出资为贫困的单身残疾人找妓女,使其也能享受到做为人的基本乐趣,并把“救济”的含义予以加深和拓宽。人欲本就是天理的一部分,即“天赋人权”。
在一次讲座中,王宇恒得知弗洛伊德认为****是男人奋斗的主要源动力,由此他把弗洛伊德视为精神导师。他当初对名、利本身都并不感兴趣,后来之所以追求它们,主要起因是为了吸引女性。当然他所谓出名,不过是出个风头而已;至于逐利,他曾真诚地认为爱情不是用钱能买到的,但现实和理性双双教育他,雄性的最大责任和魅力就在于能为雌性和后代提供生存保障,其他的审美标准大多是由此衍生而来,或者是被文明异化的产物,但往往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当女人做出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回归选择时,反倒会被认为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从相关资料中王宇恒查得,****象病魔一样折磨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由此他将托尔斯泰视为病友。同病相怜的应该还有:杜牧、唐寅、郁达夫、普希金、乔治·桑(女)……据说普希金第一次扒开女人的阴部,惊呼自己见到了上帝的脸,他最终为了捍卫这张脸同时也是捍卫自己的脸而付出了生命。王宇恒则认为,****就是固化于生殖器官并被视为正常的先天皮肤瘙痒症,和固化于心的先天强迫症,发作时类同于沙眼和脚气,需要摩擦刺激以解痒。
在《忏悔录》中,让·雅克·卢梭坦承自己有过****的经历,于是王宇恒视之为先驱。不愧为人类的启蒙者,卢梭从各方面对人们予以启迪,至少使王宇恒不再盲目羞愧和悔恨。而卢梭还有过露淫的经历,先驱就是比常人走得更远。
王宇恒致力于发掘自身与前辈思想家、艺术家的相似之点、相通之处,性只是其中一方面,但再有的无非就是各种毛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忧郁症、妄想症、强迫症等等,甚至贝多芬、尼采的长期腹泻也令患慢性肠炎的他兴奋不已。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还没有自杀或疯癫,不能象一个绝对纯粹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而自赏于与前辈名人相似之处这一癖好本身,他也从成名前的叔本华、尼采等人身上得到印证。这是自命不凡却长期不被认可的压抑产物,同时看得出名人在成名前也并非绝对自信,诸葛亮年轻时曾自比管仲、乐毅,是因为他没想到自己后来名气会更大,后世没有人敢自比诸葛亮,就是极赞别人也最多称其为“小诸葛”。
对于这些毛病和怪癖,王宇恒有他的理论,其依据是来源于一本叫做《天才与病残》的书。看了这本书后,他便认为有了名人的病残,就会有名人的成就。其实他既不残也无大病,只不过有些正常的缺点,顶多算是亚健康,只是经他顾影自怜之癖好的放大,再刻意按此书往名人身上靠,便觉得自己有了一些饱含深意的残缺。但对性的强烈兴趣显然不属于病残的范围,那本《天才与病残》也没把托尔斯泰和普希金收录在内,相反****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强则代表健康。但其中很多人并不健康,这说明他们神经敏感,把不强的机体冲动给放大了,感觉强。而敏感是因为神经发达,当然智商高,且感情丰富细腻,就是艺术家特质。所以身体不好且****强能成为艺术家,是他严密推导出的结论。
2
王宇恒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有性幻想,却记得第一次性实践是在七岁,上学前的几个月。那天中午幼儿园例行午睡,因为午睡时间自由被完全剥夺,对那个年龄的他简直是一种煎熬,不管能否睡着,每天中午都要在大通铺上静躺两个小时,这也是幼儿园老师省心省力的好办法。
王宇恒这时常以回味电影情节来打发漫漫长日。那时看的基本都是革命影片,他甚至羡慕电影里的那些囚犯,那些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里的共产党员,至少在囚室里可以自由活动,还可以说话,而这些在午睡时都是不允许的,相当于用被褥把他们绑在床上并堵着嘴。正当百无聊赖,他发现躺在旁边的叫雪梅的女孩也是辗转反侧,寂寞难耐的样子。温饱思****,就是因为闲极无聊。儿童的心智发育往往被低估,是因为成年人不去认真回想自己儿时的心路,见到孩子的大头大脑就只觉得他们天真无邪。不懂不等于没有兴趣,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少王宇恒当时对后来才知其术语的女性第一性征非常好奇和向往,尽管他后来解释这并非****而是求知欲,但他对其他方面的求知欲远没有这么强,甚至经常装病逃学。
此刻王宇恒观察到老师正斜靠在屋角的椅子上打瞌睡,于是监狱里党组织避开监视、冲破封锁坚持地下斗争的影片启发并激励了他,关押在被窝里的他也准备搞些地下活动。他用脚隔着被踢了踢雪梅,示意向下,然后头钻进被窝。雪梅果然心有灵犀,很配合地也把头埋进被里。王宇恒又装作翻身的样子使两人的被子接壤、交叠、并打通。他把手伸过去,握住雪梅的手,雪梅也握他的手,他摸雪梅的脸,雪梅也摸他的脸。寒暄试探等过渡仪式完毕,该直奔主题了。他以虚心求教的姿态问雪梅,那个地方长的什么样,为什么不能站着撒尿,好为人师的雪梅给他描述了一番。他装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请求摸一摸以免除她口舌之劳,还以可验证她所言是否属实。王宇恒那副难以置信的怀疑表情就是想刺激雪梅说出“不信你摸”,而他那种探求真理、查明真相的认真执着,确实也有拿求知欲掩盖****的朦胧想法。没想到精明的雪梅提出他必须也让她摸一摸相应部位做为交换条件。王宇恒没有卢梭的露淫癖,只记得当时是非常屈辱地被迫接受了,而后就谁先摸、摸时间长短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谈判,经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当他的手指刚触到那心仪已久的部位时,其激动之情绝不亚于普希金,完全覆盖了被摸时的屈辱感,心理收益远大于心理成本。而且他还在该结束前及时提出了几个问题,有效延长了他摸雪梅的时间。
这次牛刀小试的交易对王宇恒将来获取财与色的两种能力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他也曾后怕地想,如果两人正在蒙头互摸时,突然被窝被老师的大手一举掀开,周围站满同学和家长,将会是何等恐怖的场面。那时他还不懂得此刻可以潇洒地挥手致意,或悲愤地叫喊“我抗议”。
从此他爱上了午睡。但好梦不长,他很快就上小学了。
后来听说弗洛伊德曾因提出包括儿童性心理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理论而被学术界斥为“践踏知识花园的野猪”,如果当时王宇恒在,他这有力的佐证可以做为野猪嘴上一颗锋利的獠牙,刺破那陈腐的学术界。qq热线1094053358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0:03 | 只看该作者
第2章  镜面反射
3
王宇恒上小学时,全国每年都要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学校更是首当其冲,响应号召。其中除“四害”的数量是一个重要考评指标。那时暑假作业之一就是开学要上交一定数量的死苍蝇、死蚊子,根据年级不同须交几百只到上千只不等。苍蝇蚊子追脏逐臭,而学生们追蚊逐蝇,自然去不了什么好地方,垃圾箱和公共厕所便成了人气最旺的胜地而为兵家所必争。学生们可以拾金不昧,但为了争夺一只死老鼠则会大打出手——这是为荣誉而战,一只老鼠顶一千只苍蝇的任务额,是学生们冲击“灭害能手”称号的重要砝码,也使学生们心中憧憬着“遍地是老鼠”的理想社会。
一次院儿里一个上初中的男孩执着地追随一只苍蝇,他举着一个大苍蝇拍,非常专注地盯着目标,物我两忘地跟进了女厕所,被里面一个正用的女人大骂,而这男孩毫无愧惧之色,据理力争:“我在除四害,响应国家号召,你在干什么?哪个重要?”义正词严,并挥动着那只正义化身的苍蝇拍,如同握有尚方宝剑。那女人登时哑口无言,想必她在为别人除“四害”自己却在便溺而惭愧和自责。
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和鼓舞,更大行动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且势在必行了,只是需要机会。导火索终于出现了—一只硕鼠!一只苍蝇可以授权一个人进女厕所,那么老鼠的身价则可以带动千军万马,踏平厕所,填平粪池——当然这只是理论值——踩死、溺死也算为国捐躯。
大家群起对这只老鼠进行围追堵截,近处用棍子或脚,远处投石头,严密封锁,却并不置其于死地,而留出唯一一条生路——女厕所。“你别无选择!”大家心里这样呐喊着。这次战术借鉴了诸如围三留一,困而不打,诱敌深入,攻城打援,十面埋伏,草木皆兵,打草惊蛇,敲山震虎,迂回包抄,闪电奔袭,单刀直入,双管齐下,声东击西,虚张声势,放虎归山,追捣老巢等经典战术而又不拘泥于此,提炼精髓再予以生发,做出了活学活用******军事思想的典范,使老鼠完全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终于,在这只老鼠的带领下,大家奋不顾身地冲进了女厕所,又将剩勇追穷寇至各个蹲位,一举打破了几千年来男女厕所撒尿之声互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陈腐习俗。正安然沉浸在代谢之乐的女人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政治运动一般不冲击厕所,群殴却又不见对手,然而大兵压境哪容多想,女人们一片惊叫和斥骂,立即草草收场,已顾不得残局未了,兴犹未尽,其惊恐和慌乱不亚于那只老鼠。而那只善解人意的老鼠已不知去向,因为人们的注意力早发生了转移。
一个伙伴因拥挤推搡,且目光贪婪四顾,单没注意脚下,竟一脚踩进了粪池。然而他终非池中之物,当即一跃而起,如蛟龙出水,且愈挫愈奋,遇粪又至羞愤,其复杂表情看不出是激动快活还是气急败坏,眼里更有一种要将脚下损失弥补回来的迫切。
捕鼠战役以失败告终。大家潜意识里是想放老鼠一条生路以备将来再用的,却装作很沮丧地在回味中离去——只有一个小伙是真的有些沮丧,因为他姐刚才正蹲在厕所里。
此事过后利益相关方及受害者家属代表在女厕所的入口处安了一道破木板钉成的门,是向外开的,只能虚掩,虽阻挡不住洪流,但却能延缓出提裤子的时间,只要高度警觉。女人们从此少了那份此刻该有的怡然自得的从容。不过这样的事再也没发生,因为人们有了新的发现。
这一事件在当年的风云榜上排名第二,上榜理由是:动机高尚,声势浩大,战术巧妙,配合默契,富于团队进取精神。高居榜首的是邻院打群架打进了女澡堂,吓得正洗澡的女人们都跑进了男澡堂……本院伙伴们自叹弗如。
4
这个简陋的公共旱厕真正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从一次水利工程改造开始的。男女厕所之间是一道森严的厚墙,也是整个建筑中质量最过硬的部分。下面的粪池则是一体相通的,双方的排泄物殊途同归,有情人终成眷属地相偎相拥,和美交融,不再有授受不亲之大防。厕所分性别,而粪便却不分性别,正如科学家有国界而科学无国界一样。每一厕搭架在池上的预制板地面都开有六、七个蹲位,蹲位之间没有任何遮挡,视野通透,一览无余,蹲在那里会产生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胸怀,而且也便于人们沟通交流,气氛融洽,效果直观,心态亲密而坦诚。所谓敞开肺腑,敞开心扉,都只是虚拟修辞,不能实现,而敞开臀股则可以做到。为什么人一搬进楼房邻里感情就淡了?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隔阂疏远?为什么人们有分歧就说尿不到一个壶里?见证社会变迁、阅尽人间百态的公共厕所正默默地告诉我们答案。
这个厕所是给周围一大片平房住户使用的。这些平房的一大苦恼就是下水道总堵,他们用过的水是排向很远处的一个污水井里的。住户们总在抱怨,他们用水无非就是洗脸洗衣,洗菜洗碗,在他们看来用完也不脏,怎么一堵就会置换出那么多内容丰富的脏水来。这种抱怨的真实用意在于洗脱自己,敲打别人。住在厕所附近的几家便打起了近水楼台的主意,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合力从自家排水口到厕所挖了一条沟,埋设了一溜管子,将生活废水引入粪池,这样还可以冲稀其浓度,掩盖其气味,真是一举多得。
随着这几家用水量不断增多,厕所池中的液面不断上升,直至完全淹没了固形物,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从男厕所可以借助水面反射清楚地看到女厕所蹲位上的大好春光!硕大而白皙!最先发现这一奇景的小伙子是边系裤子边冲出来的,用压抑不住的激动嗓音呼唤伙伴们快过来,并拼命把手挥向厕所。大家见他这惊异的表情,以为他在厕所里发现了降落的飞碟——外星人也是不熟悉地形——都奔了过来。当他们见到这震撼的画面时,都惊得目瞪口呆,有的屏住呼吸以防打草惊蛇,有的用深呼吸来抑制内心的狂跳。这个蹲位口从来没有在一次接待过这么多脸,显得很拥挤,但仍秩序井然。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画面总是被排泄物激起的波纹打断,不够连贯,使他们恨不得用手将水面抹平摁住,或将排泄物中途接住。那时饥渴尚未解决,还不懂审美,不知道欣赏水面涟漪,不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是一种意境,而且画面也是需要节奏感的。
这一发现不是随便就能得来的,因为只有通过离女厕所最近的蹲位口才看得最清最全,还要找好角度斜着看。机会总是给有心人准备的。所以大家对那位小伙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总念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独吞。那小伙也常腼腆地说:“那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大家……”这种偷窥不同于社会上普遍采用的钻墙孔等传统方式,那样太着形迹,是被严于防范的,而且一旦被发现可能会有严重后果。本法依据的是科学原理,安全、自然、水到渠成,而且观察到的部位、角度是最佳的,特写级的。这一经历为王宇恒中学物理学习镜面反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微信15202237995
14#
发表于 2015-5-5 20:02 | 只看该作者
此书被香港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称为传世之作,更被无数文学爱好者誉为学术版金瓶梅,校园版围城。

很荣幸能在这里读这本“传奇”的书稿。
为方便读者阅读,请楼主将后续粘贴在这个主题帖子后面。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3:53 | 只看该作者
7
王宇恒十二岁那年夏天,也就是小学毕业将升初中的那个暑假,母亲的一个杭州女同学带着女儿来沈阳出差,她是母亲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王宇恒叫她何姨。这次带来的是她的大女儿,叫小鸥,比王宇恒大几个月,趁暑假跟妈妈出来玩玩,避避暑。因为在沈阳也没有什么亲戚,便住在他家。王宇恒的父亲出差在外,一室之居的家里刚好能挤下她们。何姨自己睡在本是王宇恒用的一张独立的单人床上,妈妈和他、弟弟、小鸥四人挤在由两张单人床并成的通铺上,排序依次是妈妈、弟弟、他和小鸥。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好机会,至少五年才得一遇,幼儿园的那一幕又浮现在脑海。当年自以为做得很完美,现在看来却是可圈可点,收获还可以更大,如今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只是危险性更大了。
王宇恒前两夜没敢轻举妄动,无形中磨练了定力;白天他和小鸥一起玩、看书,交流生活学习经历,造成一种两小无猜、耳鬓厮磨的气氛,也是非常愉快的。小鸥长得是他理想中那种圆圆脸、大眼睛的类型,很爱笑,笑意能直渗到人心里,把王宇恒的心浸泡得软软的;关键是她的胸部已经隆起,这是王宇恒如何锻炼也望尘莫及的。于是他准备在第三天夜里一定要有所作为,因为明天她们就要走了,即使不成,以后谁也见不着谁,但若错失机会,可要抱憾终身了。
这天夜里,王宇恒故作平静地躺在床上,把骚动的身心都掩盖在一层薄被之下,焦虑地等待着大人们的鼾声。右边的小鸥仰卧着,没有任何声音,象是睡着了,轮廓很美。左边七岁的弟弟是一个安全的隔离带,令王宇恒产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喜欢他的幼不更事,一方面又嫌他身子小,不能象大山一样完全挡住妈妈的视线。王宇恒经鉴别确定两个大人都响起了鼾声之后,就利用拥挤的便利条件,装作熟睡翻身的样子,手自然而随意地搭在小鸥的脖子上。小鸥没用任何反应,他又开始轻微地抖动手指,这也可以解释为睡梦中的自然颤动,仍有退路。小鸥可能觉得痒,便转了个身,却是面对着他,脖子也没有脱离他手的接触。王宇恒的羞怯和自尊已被黑暗所吞没,其实就是吞没了他的脸,看来脸真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功能,肉体的脸被隐藏起来,精神上也就无脸可丢了。正如阴天心情不好一样,黑夜容易让人产生冒险和作恶的冲动——黑夜之所以给良善者以恐惧感,就是因为它先给了作恶者以安全感。
看到小鸥仍在沉睡,王宇恒的胆子又大了些,手指颤动是安全的,进而开始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手的移动。先是经过耳边,然后再摸到脸上,感到了她轻微的鼻息,王宇恒索性把手完整地贴在她的脸上,到这一步他已没有退路。突然小鸥动了一下,把手搭在了王宇恒的手上,惊得他心脏险些跳出被窝,就要把手抽回,但小鸥的手在他的手上呈自然的半握状,他一动却感觉似乎稍有收紧。他不敢再动,黑暗中仍能看出小鸥是闭着眼睛的。难道她没睡着?他自己也在装睡,眼睛只开启一个小缝,却看不出小鸥的眼睛是否有缝。
小鸥的手不经意地带着他的手往下挪了挪,像是挪开堵住呼吸的被子,他的手便挨到了小鸥颈下的皮肤,离她的胸部已经很近。他仍不敢确定小鸥是否睡着,还只能小心翼翼地向下试探。但他的手却被小鸥压着,压力似乎不只是手的自然重量,使他不敢有突破性进展。正当他犹豫是否加大力度时,单人床上的何姨突然咳嗽几声,没想到小鸥的手立即从他手上撤回,反应比他要迅捷得多,他才知道原来小鸥一直醒着。
等到何姨又响起鼾声,他便放心放手地开始推进,而小鸥也失去了掩饰的必要,这几声意外的咳嗽吹掉了她的伪装,使她的心意裸露在王宇恒面前,也就顺其自然了。只是她始终闭着眼睛,手也不再碰他的手,一动不动,如果此时败露,那么责任全是王宇恒的,小鸥完全可以解释为自己熟睡而不知情,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真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无招胜有招,无为而无不为。当然这都是他多年后回想总结出来的,当时可没有这么冷静的理性,只顾为手的自由和解放而激动,如入无人之境,迅速突破了小鸥的胸部,惊叹于它的柔软,又惊叹于它的弹性,是那样的合手,又是那样的合心,就象是为自己定做的一样。这才叫真正掌握,“掌握”这个词真是形象贴切,喜欢语文的他忙中偷闲地想。但他又立刻谴责自己总是溜号,一心二用,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玩时不能总想着学习,尽管学习时总会想到玩。
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小鸥的身体上,手进一步向下漫游,但当越过腰腹线时,小鸥不得不出手干预了。她握住王宇恒的手背,但并无强硬抵抗,只是时刻监控着,把握着分寸。面对强大的欲望,轻微的反对就是默许,甚至是纵容,只是他迫切的心情放大了阻力。王宇恒的手指终于步履维艰地来到了五年前曾来过的那个地方,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令他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五年弹指一挥间,他没有一天忘了这个地方,苍天有眼,让他旧梦重圆。王宇恒诗人一般抒怀的同时,手又有所深入,但当他要往后摸时,却遇到了坚决的阻止,似乎在小鸥心中屁股不是一个美好的部位可供人欣赏。不知是出于对王宇恒的安抚和补偿,还是她自己觉得舒服,她把王宇恒的手押解到腹前,又按在了那个地方。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8:38 | 只看该作者
8
他们俩在大人此起彼伏的鼾声的鼓励下渐入佳境,这是最浪漫的背景音乐。王宇恒当时的最高理想也就是摸,并觉得这样摸下去永远也不会厌倦,不明白人们怎么会舍此而去搞家务、串门等无聊的事情。此时小鸥已开始主动,转守为攻,她轻轻将身体又贴近一些,手伸到王宇恒那里把玩,而王宇恒此时已没有五年前那种幼稚的羞辱感,他已懂得享受生活,不分彼此还有什么自尊?此时的心境明显不同于因枪法不准被摸,小鸥的手也比那帮家伙软得多,使他的下体很有些硬胀。他以为男女之间相敬如宾、白头偕老也就是就是这样互摸一辈子,不懂其他,所以当小鸥牵着他的下体引到自己的腹下,并夹在自己两腿之间那个位置时,他被惊呆了。他以前曾听过一个大一点的伙伴讲过男女之事,其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必然联系,但王宇恒不相信人类会有如此下流龌龊的行为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尤其是发生在那些严肃正统的大人身上。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错,但人类是美好的。那个伙伴讲的只适合于骂人,于是王宇恒质问他:“你妈你爸也这样?毛主席也这样?”这是两个致命的问题,那个家伙慌忙予以否认,于是他干脆就不相信了。而如今铁的事实摆在面前,摆在裆下,击碎了他对人类、对神圣人物的美好想象,他虽然行为卑下,却是有崇高信仰的。尽管他还不能真正插入小鸥体内,但已基本证明了那个伙伴的话,小鸥居然和那个家伙想到一起去了,令他心里不是滋味儿。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小鸥是怎么懂的?难道是何姨教她的?
在王宇恒还兴犹未尽之际,小鸥已逐渐收手。尚未完全发育的王宇恒当然不知疲倦,但小鸥却开始无情地拒绝。她推开他,并转过身去,裹紧被子,留给他一个毫无趣味而又无从下手的后背,叫他陷入狂乱幻想与理性思考的漩涡。他当时还没有自我排解的功能,只能靠缓慢的自然冷却。看着小鸥那裹得密不透风的背影,王宇恒是欲摸还休,欲摸还休,只道天热捂个毬!自己也该转过身去了,总朝一个方向,也累了。
转过身后看到弟弟,他又突然警觉,弟弟真会是幼不更事么?自己七岁时不已经很懂事了么?刚才独独没有听到他的鼾声。
多年以后他还在想当时能否找到一个光明磊落的做法,却不得其解。男女之间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堂而皇之地说“我爱你,咱们恋爱吧”,就只能采取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试探法,其原理等同于******,当然形式也基本一致,而对方接受了,也就不叫骚扰了,叫偷情。
第二天一切正常,只是王宇恒有些恍惚。小鸥跟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谈笑自若,对王宇恒也是不远不近,不冷不热,从容地准备着行囊。她似乎在避免与他独处的可能,即使偶尔有,也不给他任何机会。王宇恒却还春心不死,从评书中听到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千年修得共枕眠”等句子还在指导和慰藉着他,小鸥随便让他递件东西,都会叫他觉得内含深意,满怀希望地跑前跑后。而只有在他完成差唤的一瞬,小鸥才会露出那隐秘而羞涩的、只有他才能读懂的笑意。但仅此而已。
简单的道别,匆匆的离开,小鸥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他内心一直不相信会就此结束,这不符合评书、小说、广播剧以及后来所看的电视剧的套路,不符合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审美口味。但生活却从不拖泥带水、一步三回头的,远去的就是远去了。一生中经过的多少人和事是呈有始有终的封闭状,又有多少是一去不返的发散状,是王宇恒后来才研究的课题。
9
当年在独自偶做内心反省的时候,王宇恒把上述一切不良行为的思想根源都归罪于“四人帮”的毒害,正如作文里常写的那样。但随着“四人帮”的不断远逝,他这方面的欲望却越来越强,这才意识到问题不在“四人帮”,而在自己身上。罪恶之源不易追究,而快乐之源却有很多来自于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如果没有这简易的通铺,没有那简陋的旱厕,他童年的回忆反倒要简单得多。
在初中二年级结束时,学校先发下了初三的教材,其中有本《生理卫生》打动了他。他如饥似渴地预习了其中的“生殖系统”全章,并从泛读到精读再到与同学讨论,在以后的历次考试中,从未在该章节的考题上丢过一分,求知欲和****在这里终于胜利会师了,他由此领悟了古人关于知之、善之与乐之递进关系的论述。只可惜从该章出的考题总是很少,不能尽显他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课外知识。因为书里描述子宫象一个倒悬的梨,使他一见到梨就会怦然心动,形象学习法确实会使人加深记忆。
王宇恒想起在上学期学校歌咏比赛前,同学们用红色皱纹纸自扎胸前佩戴的纸花时,他说这纸怎么象用过的卫生纸,立刻遭来同桌女生一句“真恶心!”,对他嫌恶之情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又辅之以极其鄙夷的目光,仿佛挟着刻有“流氓”二字的砖头向他砸来。当时他真不知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他确实常见这样的手纸而从未深究它的出处。如今同桌女生那怨毒的双眼又浮现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字里行间,使他在学习该系统时把她想象成了活体标本,形象而生动。正是这套系统才导致了那样的目光,如果该课早开一年,他也不至于说出那样的蠢话。他当时不会想到,二十几年后这个女生和他探讨孩子上初中是否住校时,坦然和他谈论女儿因刚来例假不宜于离家自立,并和他深入探讨青春期的教育问题,身体发育及性启蒙等等,就同和他谈论学费太贵、房价上涨、股票低迷等一样随便。但此时王宇恒却更加怀念她当年那因极度羞涩而鄙夷的目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0:59 | 只看该作者
10
上高中后,王宇恒觉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易溜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学习效率低下,他为此很苦恼。一次去学校阅览室,他看到一本科学刊物中有篇文章,介绍日本人发明的一种训练和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叫做“形象控制法”,其做法是先构想出一系列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按固定顺序排好,然后反复不断地按此顺序默想这套美事,就是有意识地重复一串固定的白日梦。这样思路因快乐而被牢牢吸引在内容上,久而久之便强化了注意力,据介绍效果很好。文章中推荐了此法在日本普及推广时最常采用的“美事系列”,即“现在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毕业找到高薪工作——平步青云地升迁——买好车大房子——娶一个漂亮妻子”,当然每一步骤还要具体化、形象化。王宇恒觉得这一系列也是自己所向往的,就基本采纳了,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改善的过程是愉快的,充实的,连房子的格局和家具的陈设都想得很具体。只是在确定妻子的容貌和身材时很费了些心血,在众多影视明星中徘徊良久,最终确定一个集百家之长于一身的形象。
从此做白日梦就成了王宇恒每天必修的功课。此训练法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象气功入定一样,不能有噪音干扰,不能有强光、气味刺激,甚至眼镜、手表也不能戴,以免分散肢体感觉。王宇恒如同独得了一本绝世武功秘籍,潜心修炼。当时他正迷恋武侠小说,心里这种奇遇获宝、邂逅良缘、偶然成名等侥幸偏得思想很严重。他每天练半个小时,坚持了一个多月,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一是再快乐的事经过反复不断地咀嚼,也都变得无味,令人麻木厌倦,而麻木时还偏要强迫自己产生愉快感,这便种下了他强迫症的种子:明知道门锁了,却因为缺少鲜活的印象而疑虑不已,记忆时仅意识到还不够,必须强迫自己有感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当他想到最后一个环节——娶一个漂亮妻子时,总是不自觉地陷入和这个虚拟妻子亲热快活、云雨缠绵的想象之中,被这个更愉快的梦顺路拉走,而不能顺畅地进入下一个循环。也只有性幻想才能令他百想不厌,乐此不疲,因为这种欲望不仅仅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根上没有宣泄掉,怎么想都不会疲惫,就如同饿时无论怎样想象大嚼美味都不会顶饱一样。于是这种庄严且神秘的入定仪式往往以****而告终。好在此时他的门口总会贴着“请勿打扰”、“谢绝入内”、“禁止喧哗”之类的字样,这是那个年代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环境了。他也曾想干脆就把性幻想做为训练内容,可又想它本来就是分心的罪魁,再练熟了,学习时岂不更要轻车熟路地溜号,水到渠成地走神?
“形象控制法”的训练终归失败了。他总是不能控制住形象而反被形象所控制。由此他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什么都可以做为手段,什么都可以做为目的。王宇恒后来逐渐明白,注意力和想象力是相反的,联想丰富的人注意力往往很差,因为思维太容易随意发散,自由驰骋。注意力更适用于学习,想象力则更适用于创造。日本善于学习,技术领先,但缺少牛顿、爱因斯坦之类开先河的顶级人物,缺少重大创新,可能就是因为国民长期习练“形象控制法”所致。
11
当时普遍认为****是有害和羞耻的,令周围同道总是为自己的行为悔愧不已。而王宇恒则用逻辑推理证明出适度****无损于健康,坦然地享受着生活。若****有害和可耻,那么成年人做爱岂不更是有害和可耻么?你总是悔恨懊丧当然有害健康。但他始终不能理解,人类的性羞耻感从何而来?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大多认为性是丑陋的?为什么那么多骂人的脏话都与性有关?做为人类繁衍的必需手段,它应和吃饭、穿衣一样正常、重要甚至更为神圣,同为生育后代所必需的母爱、父爱就被认为是美好和崇高的。王宇恒儿时没有经过任何这方面的灌输,但自然而然地认为性是下流的。造物主也真会恶作剧,把性器官这么诱人的东西竟和排泄口放在了一起,这才使男人有机会并有兴趣去厕所偷窥。但性羞耻感却并不是源于性跟排泄的关系,因为排泄本身也并非那样难以启齿,人们可以很坦然地对别人说:“我去趟卫生间”、“我去方便一下”,却不能说“我去做爱”。
关于性羞耻感的来源,好像只有基督教里稍有解释。在中国,“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已被当做至理公认了很长时间,王宇恒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糟粕的部分,尽管他感性上也认可这句话,但也要无情地自我批判。而怀疑公理,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提出质疑,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有时会带来思想突破,比如牛顿疑问苹果为什么不往上掉,在常人看来这是精神病人才提的问题,却引出了万有引力。问“你是谁”很寻常,但若问“我是谁”,就很有哲学意味了。王宇恒想自我美化、自我提升,把过强的性冲动升华到理性高度,就要借助他的另一个兴趣——哲学。
王宇恒对哲学的兴趣并不是起源于****,而是起源于生存欲。他对生命的有限总是充满忧虑,同时对时间的无限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五岁时曾问妈妈:人能活多长时间?妈妈只是随口答道:一百年。王宇恒听后心情很不好,自己已经五岁了,这五年是怎么过的,他几乎没有印象。一辈子稀里糊涂就少了五年,对于心里已有完美主义萌芽的他来说,人生已经是缺憾的了。而人的最终归宿使他不但觉得人生是缺憾的,更是绝望的、毫无意义的。这使他逐渐变得非常怀旧,对时间的流逝极为敏感,并向往恒久的、能流芳千古的东西,对昙花一现的潮流毫无兴趣,更从不赶时髦,因此他常被认为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好孩子,而没人意识到****这个更恒久的东西在驱使着他的行为。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4:52 | 只看该作者
12
今天王宇恒听到小学时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时,还会条件反射地涌起当年那股昂扬向上的感觉,人们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二十年后刚好步入新世纪,那个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人类已进入理想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美好得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王宇恒常翘首展望,那时自己该已届中年,人生大局已定,在“形象控制法”里为自己设定的蓝图应该都已实现,不知这漫长的二十年里会发生多少波澜壮阔、决定命运的大事。没想到这二十年来的慢,去的快;跋涉时毫无诗意,回首时却如此伤感。这二十年,时代及个人生活的巨变,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很多都超出了当年的想象,但是人的烦恼与痛苦总量却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
在大学二年级时,王宇恒偶然读到一篇几乎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文章,是周国平写的《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其片段摘录如下:
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基督教信仰解体在西方人精神中引起的灾难性震荡。西方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即企图超越生命的暂时性而达于不朽,超越生命的动物性而达于神性。受这一冲动驱策,始自柏拉图的西方古典哲学致力于寻求某种能够赋予人的生命以不朽神性的本体,终于在基督教的“上帝”观念中找到其归宿。因此,长期以来,“上帝”观念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它,终有一死的个体生命从灵魂不死中获得了安慰,动物性的人从上帝的神性中发现了自身完善的根据。基督教诚然贬低了人的尘世价值,却在幻想中赋予了人生以某种永恒价值。上帝的灵光使人显得渺小,但同时也给人生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基督教世界观实质上是人类中心论,它借上帝的名义把人置于万物之上,为人安排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秩序。由此我们可以设想,一旦失去上帝,便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人的生命失去了不朽性。没有了灵魂不死,人的死就成了无可挽救的死。其二,人的生命也失去了神圣性。上帝创造的那个目的论宇宙崩溃了,人不再是中心,而只是宇宙永恒生成变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总之,人的肉体和灵魂似乎都丧失了根本价值。
正是有感于此,尼采喊出了骇世惊俗的一声:“上帝死了!”并且宣告:“一个时代正在来临,我们要为我们当了两千年之久的基督徒付出代价了:我们正在失去那使我们得以生存的重心,——一个时期内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据尼采估计,这个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时代将笼罩西方社会二百年之久。
当然,在许多人身上,虚无主义并非一种自觉的意识,而只是表现为种种征兆。例如,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醉,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无论在财富的积聚上还是在学术的攻求上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贪婪,现代文化不过是搜集无数以往文化碎片缝制而成的“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丧失信仰引起的内在焦虑和空虚,于是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所谓真诚,首先是在信仰问题上不苟且,不盲从,也不伪饰。尼采对于人们用匆忙的世俗生活或虚假的信仰回避无信仰的事实极其不满,不懈地揭露了时代的颓废倾向。但是,真诚会使人陷入悖论。一方面,它要求对人生追根究底,把生命的意义看得高于生命本身。另一方面,对根据的无穷追究又必然使任何终极根据都站不住脚,生命意义的丧失使生命本身成了问题。这时候,真诚就要求一个人敢于正视其追根究底的结果,“确信生存是绝对没有根据的”。尼采说:“真诚的人——我如此称呼在无神的沙漠上跋涉和虔敬之心破碎的人。”尼采曾绝望地祈求上帝赐他以疯狂,因为只有疯狂才能使他继续信仰上帝。但是,疯狂没有如期而来,于是他就决心把无信仰的命运承担起来,不靠任何宗教的、形而上的安慰生活下去。在一个有病的时代,尼采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并且以病人的身分对病因进行了探根溯源的诊察。为人生寻求一种信仰的形而上冲动驱使他走上哲学探索的道路,探索的结果却是否定一切既有信仰连同整个欧洲形而上学,成了“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和“反形而上学者”。应该说,尼采是真诚的……
19#
发表于 2015-5-6 15:49 | 只看该作者
“万恶淫为首”

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对于“淫”要能做到节制,所谓“坐怀不乱”。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7:06 | 只看该作者
12
今天王宇恒听到小学时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时,还会条件反射地涌起当年那股昂扬向上的感觉,人们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二十年后刚好步入新世纪,那个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人类已进入理想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美好得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王宇恒常翘首展望,那时自己该已届中年,人生大局已定,在“形象控制法”里为自己设定的蓝图应该都已实现,不知这漫长的二十年里会发生多少波澜壮阔、决定命运的大事。没想到这二十年来的慢,去的快;跋涉时毫无诗意,回首时却如此伤感。这二十年,时代及个人生活的巨变,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很多都超出了当年的想象,但是人的烦恼与痛苦总量却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
在大学二年级时,王宇恒偶然读到一篇几乎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文章,是周国平写的《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其片段摘录如下:
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基督教信仰解体在西方人精神中引起的灾难性震荡。西方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即企图超越生命的暂时性而达于不朽,超越生命的动物性而达于神性。受这一冲动驱策,始自柏拉图的西方古典哲学致力于寻求某种能够赋予人的生命以不朽神性的本体,终于在基督教的“上帝”观念中找到其归宿。因此,长期以来,“上帝”观念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它,终有一死的个体生命从灵魂不死中获得了安慰,动物性的人从上帝的神性中发现了自身完善的根据。基督教诚然贬低了人的尘世价值,却在幻想中赋予了人生以某种永恒价值。上帝的灵光使人显得渺小,但同时也给人生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基督教世界观实质上是人类中心论,它借上帝的名义把人置于万物之上,为人安排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秩序。由此我们可以设想,一旦失去上帝,便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人的生命失去了不朽性。没有了灵魂不死,人的死就成了无可挽救的死。其二,人的生命也失去了神圣性。上帝创造的那个目的论宇宙崩溃了,人不再是中心,而只是宇宙永恒生成变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总之,人的肉体和灵魂似乎都丧失了根本价值。
正是有感于此,尼采喊出了骇世惊俗的一声:“上帝死了!”并且宣告:“一个时代正在来临,我们要为我们当了两千年之久的基督徒付出代价了:我们正在失去那使我们得以生存的重心,——一个时期内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据尼采估计,这个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时代将笼罩西方社会二百年之久。
当然,在许多人身上,虚无主义并非一种自觉的意识,而只是表现为种种征兆。例如,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醉,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无论在财富的积聚上还是在学术的攻求上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贪婪,现代文化不过是搜集无数以往文化碎片缝制而成的“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丧失信仰引起的内在焦虑和空虚,于是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所谓真诚,首先是在信仰问题上不苟且,不盲从,也不伪饰。尼采对于人们用匆忙的世俗生活或虚假的信仰回避无信仰的事实极其不满,不懈地揭露了时代的颓废倾向。但是,真诚会使人陷入悖论。一方面,它要求对人生追根究底,把生命的意义看得高于生命本身。另一方面,对根据的无穷追究又必然使任何终极根据都站不住脚,生命意义的丧失使生命本身成了问题。这时候,真诚就要求一个人敢于正视其追根究底的结果,“确信生存是绝对没有根据的”。尼采说:“真诚的人——我如此称呼在无神的沙漠上跋涉和虔敬之心破碎的人。”尼采曾绝望地祈求上帝赐他以疯狂,因为只有疯狂才能使他继续信仰上帝。但是,疯狂没有如期而来,于是他就决心把无信仰的命运承担起来,不靠任何宗教的、形而上的安慰生活下去。在一个有病的时代,尼采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并且以病人的身分对病因进行了探根溯源的诊察。为人生寻求一种信仰的形而上冲动驱使他走上哲学探索的道路,探索的结果却是否定一切既有信仰连同整个欧洲形而上学,成了“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和“反形而上学者”。应该说,尼采是真诚的……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9:05 | 只看该作者
12
今天王宇恒听到小学时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时,还会条件反射地涌起当年那股昂扬向上的感觉,人们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二十年后刚好步入新世纪,那个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人类已进入理想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美好得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王宇恒常翘首展望,那时自己该已届中年,人生大局已定,在“形象控制法”里为自己设定的蓝图应该都已实现,不知这漫长的二十年里会发生多少波澜壮阔、决定命运的大事。没想到这二十年来的慢,去的快;跋涉时毫无诗意,回首时却如此伤感。这二十年,时代及个人生活的巨变,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很多都超出了当年的想象,但是人的烦恼与痛苦总量却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
在大学二年级时,王宇恒偶然读到一篇几乎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文章,是周国平写的《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其片段摘录如下:
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基督教信仰解体在西方人精神中引起的灾难性震荡。西方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即企图超越生命的暂时性而达于不朽,超越生命的动物性而达于神性。受这一冲动驱策,始自柏拉图的西方古典哲学致力于寻求某种能够赋予人的生命以不朽神性的本体,终于在基督教的“上帝”观念中找到其归宿。因此,长期以来,“上帝”观念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它,终有一死的个体生命从灵魂不死中获得了安慰,动物性的人从上帝的神性中发现了自身完善的根据。基督教诚然贬低了人的尘世价值,却在幻想中赋予了人生以某种永恒价值。上帝的灵光使人显得渺小,但同时也给人生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基督教世界观实质上是人类中心论,它借上帝的名义把人置于万物之上,为人安排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秩序。由此我们可以设想,一旦失去上帝,便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人的生命失去了不朽性。没有了灵魂不死,人的死就成了无可挽救的死。其二,人的生命也失去了神圣性。上帝创造的那个目的论宇宙崩溃了,人不再是中心,而只是宇宙永恒生成变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总之,人的肉体和灵魂似乎都丧失了根本价值。
正是有感于此,尼采喊出了骇世惊俗的一声:“上帝死了!”并且宣告:“一个时代正在来临,我们要为我们当了两千年之久的基督徒付出代价了:我们正在失去那使我们得以生存的重心,——一个时期内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据尼采估计,这个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时代将笼罩西方社会二百年之久。
当然,在许多人身上,虚无主义并非一种自觉的意识,而只是表现为种种征兆。例如,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醉,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无论在财富的积聚上还是在学术的攻求上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贪婪,现代文化不过是搜集无数以往文化碎片缝制而成的“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丧失信仰引起的内在焦虑和空虚,于是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所谓真诚,首先是在信仰问题上不苟且,不盲从,也不伪饰。尼采对于人们用匆忙的世俗生活或虚假的信仰回避无信仰的事实极其不满,不懈地揭露了时代的颓废倾向。但是,真诚会使人陷入悖论。一方面,它要求对人生追根究底,把生命的意义看得高于生命本身。另一方面,对根据的无穷追究又必然使任何终极根据都站不住脚,生命意义的丧失使生命本身成了问题。这时候,真诚就要求一个人敢于正视其追根究底的结果,“确信生存是绝对没有根据的”。尼采说:“真诚的人——我如此称呼在无神的沙漠上跋涉和虔敬之心破碎的人。”尼采曾绝望地祈求上帝赐他以疯狂,因为只有疯狂才能使他继续信仰上帝。但是,疯狂没有如期而来,于是他就决心把无信仰的命运承担起来,不靠任何宗教的、形而上的安慰生活下去。在一个有病的时代,尼采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并且以病人的身分对病因进行了探根溯源的诊察。为人生寻求一种信仰的形而上冲动驱使他走上哲学探索的道路,探索的结果却是否定一切既有信仰连同整个欧洲形而上学,成了“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和“反形而上学者”。应该说,尼采是真诚的……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6:50 | 只看该作者
12
今天王宇恒听到小学时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时,还会条件反射地涌起当年那股昂扬向上的感觉,人们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二十年后刚好步入新世纪,那个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人类已进入理想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美好得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王宇恒常翘首展望,那时自己该已届中年,人生大局已定,在“形象控制法”里为自己设定的蓝图应该都已实现,不知这漫长的二十年里会发生多少波澜壮阔、决定命运的大事。没想到这二十年来的慢,去的快;跋涉时毫无诗意,回首时却如此伤感。这二十年,时代及个人生活的巨变,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很多都超出了当年的想象,但是人的烦恼与痛苦总量却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
在大学二年级时,王宇恒偶然读到一篇几乎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文章,是周国平写的《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其片段摘录如下:
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基督教信仰解体在西方人精神中引起的灾难性震荡。西方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形而上的冲动,即企图超越生命的暂时性而达于不朽,超越生命的动物性而达于神性。受这一冲动驱策,始自柏拉图的西方古典哲学致力于寻求某种能够赋予人的生命以不朽神性的本体,终于在基督教的“上帝”观念中找到其归宿。因此,长期以来,“上帝”观念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它,终有一死的个体生命从灵魂不死中获得了安慰,动物性的人从上帝的神性中发现了自身完善的根据。基督教诚然贬低了人的尘世价值,却在幻想中赋予了人生以某种永恒价值。上帝的灵光使人显得渺小,但同时也给人生罩上了一圈神圣的光环。基督教世界观实质上是人类中心论,它借上帝的名义把人置于万物之上,为人安排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秩序。由此我们可以设想,一旦失去上帝,便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人的生命失去了不朽性。没有了灵魂不死,人的死就成了无可挽救的死。其二,人的生命也失去了神圣性。上帝创造的那个目的论宇宙崩溃了,人不再是中心,而只是宇宙永恒生成变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总之,人的肉体和灵魂似乎都丧失了根本价值。
正是有感于此,尼采喊出了骇世惊俗的一声:“上帝死了!”并且宣告:“一个时代正在来临,我们要为我们当了两千年之久的基督徒付出代价了:我们正在失去那使我们得以生存的重心,——一个时期内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据尼采估计,这个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时代将笼罩西方社会二百年之久。
当然,在许多人身上,虚无主义并非一种自觉的意识,而只是表现为种种征兆。例如,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醉,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无论在财富的积聚上还是在学术的攻求上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贪婪,现代文化不过是搜集无数以往文化碎片缝制而成的“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丧失信仰引起的内在焦虑和空虚,于是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所谓真诚,首先是在信仰问题上不苟且,不盲从,也不伪饰。尼采对于人们用匆忙的世俗生活或虚假的信仰回避无信仰的事实极其不满,不懈地揭露了时代的颓废倾向。但是,真诚会使人陷入悖论。一方面,它要求对人生追根究底,把生命的意义看得高于生命本身。另一方面,对根据的无穷追究又必然使任何终极根据都站不住脚,生命意义的丧失使生命本身成了问题。这时候,真诚就要求一个人敢于正视其追根究底的结果,“确信生存是绝对没有根据的”。尼采说:“真诚的人——我如此称呼在无神的沙漠上跋涉和虔敬之心破碎的人。”尼采曾绝望地祈求上帝赐他以疯狂,因为只有疯狂才能使他继续信仰上帝。但是,疯狂没有如期而来,于是他就决心把无信仰的命运承担起来,不靠任何宗教的、形而上的安慰生活下去。在一个有病的时代,尼采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并且以病人的身分对病因进行了探根溯源的诊察。为人生寻求一种信仰的形而上冲动驱使他走上哲学探索的道路,探索的结果却是否定一切既有信仰连同整个欧洲形而上学,成了“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和“反形而上学者”。应该说,尼采是真诚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9:20 | 只看该作者
13
看了这篇文章,王宇恒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原来大思想家也和自己一样为生死问题所困扰,还困扰出这么多严肃而高深的理论来,按尼采的标准,自己也算一个真诚的人。原来忙碌竟然不是充实的表现而是空虚的表现,这让一向懒惰的王宇恒甚感启发和安慰,丰富的内心生活就应该象他这样多空想、少行动。另外文章中还有一段话使他产生共鸣:
荣格曾区分“伪现代人”和“真正的现代人”,前者喜欢以现代人自命,后者则往往自称老古董。事实上,现代思潮的代表绝非那些追求时髦的浅薄之辈,反倒是一些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
原来自己才是现代思潮的真正代表!一直赶不上潮流的王宇恒更加自命不凡了,只是不凡的角度与以往不同,以往是在高处远远地藐视潮流,而现在则仿佛置身于潮头浪尖了。
这一系列“原来”使他开始崇拜尼采,这一点和希特勒一样。但他却变得务虚不务实,象外语、计算机这些最有用的学科都因人生的虚幻而被荒疏,只是一门心思琢磨起哲学来,并把哲学家们当做最高偶像。好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更看重的是所谓才华而不是能力,即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比赚钱的本事更能博得女生的青睐。谈钱是不够美好和浪漫的,谈生活也显得低俗,而只有谈“生存”才能上升到哲学高度,下探到人类根基。于是“我思故我在”、“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名言成了他嘴边的装饰物,颇能蒙住一批女生。当然嘴也不白费力,偶尔会有接吻回报。女人虽然缺乏理性,但年轻女人却有着向往高深的虚荣心;而恰恰因为思想不是女人的强项,才成为男人的性感特征。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学术周活动中,一位萨特部分著作的中文翻译者被请来做讲座。这位翻译家兼学者狠狠贬了一顿唯物主义哲学,他说:有那么一位导师,提出一个自以为很毒辣的问题:在人类产生之前物质世界是否存在?从来没有一个正经哲学家去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这纯属一个哲学的外行提出的问题。擅长革命不等于擅长哲学,但却可以压制哲学、规定哲学,思想家的弱和行动家的强在这里就见了分晓。台下的学生们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但都有着扎实的唯物主义基本功,当然知道这位外行导师就是列宁。王宇恒也认为唯物主义哲学太肤浅,还总举一些类似“白马非马”、“刻舟求剑”等明显愚蠢的例证做为靶子予以批驳,只是些浮在现实生活表面的,能被大众常规思维所理解的普通道理。而被划归为唯心主义的其他哲学流派却要玄奥得多,更主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比如按唯物的思维方式,性行为就是羞耻的;而按唯心的思维方式,性行为只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所谓羞耻不羞耻,是因为人有羞耻感才认定它是羞耻的,便同那些诸如“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一块石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踢到了它”、“我思故我在”等唯心主义命题一样,所以王宇恒要质疑的不是性行为,而是羞耻感。同样,女人的身体诱人并非其本身多么美好,不过是个臭皮囊,只因为男人被预植了一根趋之若鹜的神经。公鸡也是因为被植了一根类似的神经才对母鸡感兴趣,尽管你觉得母鸡毫不性感。
这些东西对王宇恒来讲除了能提供思辨的乐趣和炫耀的资本外,并无其他实用价值。最适用于炫耀知识面的是冷门的东西,曲高和寡,别人插不上嘴,显得雅,而热门的东西则显得俗;他不谈论热门的东西,比如影星歌星,别人只会认为他不屑于谈论,而不会认为他确实不知道,但他谈论冷门的东西的时候,别人就只能干瞪眼自认寡陋了。其实炫耀知识和炫耀财富一样浅薄,都是一种自大好强的原始心理在驱动。如今知识已很少做为炫耀的内容了,即使有,也都是些用钱换来的知识,比如旅游见闻,比如汽车性能,比如高尔夫球打法,说白了还是变相炫富。
24#
发表于 2015-5-7 15:0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9:27 , Processed in 0.0566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