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蝉衣c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于读书跟写作的关系——与令箭和fonyuan商榷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7-9-17 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izhu 于 2017-9-17 09:53 编辑

先看的电视剧《大宅门》,看了几遍,没过瘾,又找来剧本看,又是几遍。这样好的作品真不太多了,经过岁月的沉淀,历经百战,端上来的一盘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佳肴。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09:57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17 09:46
关于动与静的论述,要赞一个。学习了!

       fonyuan先生重视作品的“化妆”,是作品有了一双有神的眼睛之后的事情。原文内容是想改变呆滞的眼神。先生也不喜欢哑巴眼神或者眼神乱游移的作品吧?
33#
发表于 2017-9-17 10:1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挺好
34#
发表于 2017-9-17 10:13 | 只看该作者
  蝉衣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可以,或者说一个网站多有这样学识优秀的文章出现,也就很好玩了。
  偶尔经过一些网站论坛或者一些网站里面的社团,有些版主或者社长很勤快,喜欢经营文学,四处活动,到处拉人。但是拉来拉去,很多人始终没有明白这个人文学科,这个非常抽象的范围,怎么样经营。
  所谓经营,包括文学艺术、道德风气、思想境界等等,怎么样才能够把它做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高,越来越好。
  道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在“抑”与“扬”两个字。所谓“抑”,就是抑鄙、陋、庸、暗、浅,所谓“扬”,就是扬真、澈、雅、深、明。
  古人常说要形体上流,不要形体下流。一个文学论坛或者文学社团,要懂得将真正优秀的文章、小说、散文、诗歌等等,特意选拔,明显地标榜彰显出来,使众人参照学习,这样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往上追求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本身也非常吻合文学艺术这个东西的特点,吻合它的追求层次以及思想境界。
  如果只是东拉西扯,东拉文,西成派,不懂真正的涵养境地,拉来拉去,只会越拉越下。
  一个文学论坛或者文学社团,懂得“抑”与“扬”,懂得刻意彰显好的东西,它有向上的氛围,自然就会有优秀的人聚拢过来。不用拉,时间稍久一点,四面八方,自有人慕名而来。

  所以一个人学识涵养真正高了,也自有人慕名而来,这是自古以来的成理。
  总之蝉衣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很可以,非常值得赞赏推崇。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0:25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9-17 09:52
先看的电视剧《大宅门》,看了几遍,没过瘾,又找来剧本看,又是几遍。这样好的作品真不太多了,经过岁月的 ...

      小说是以具象的“动”,来表达抽象的“静”。而女性抓住抽象的能力,普遍低于男性。所以,zizhu版主不是一般的优秀!这是一直心存的认知。

点评

感谢您的鼓励!  发表于 2017-9-17 10:44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0:26 | 只看该作者

哦,看了不累眼睛,就好。字体大。
37#
发表于 2017-9-17 10:30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9-17 09:57
fonyuan先生重视作品的“化妆”,是作品有了一双有神的眼睛之后的事情。原文内容是想改变呆滞的眼 ...

看来你并不懂女人啊。真心不懂。化妆是年轻且无经验之女子爱干的事。就像张中行说的那样,一切涂脂抹粉的美是容易看到的。但是清利,干净,简洁之美是不容易看到的。女人总要到了一定年纪才会发现并明白这一点。你给年轻女人说你别化妆,化了你天然美纯真美就没了,她不揍你才怪。你给成熟的女人说你要多化妆,她不骂你才怪。
38#
发表于 2017-9-17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izhu 于 2017-9-17 10:44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7-9-17 10:25
小说是以具象的“动”,来表达抽象的“静”。而女性抓住抽象的能力,普遍低于男性。所以,zizhu版 ...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9-17 11:07 编辑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17 10:13
  蝉衣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可以,或者说一个网站多有这样学识优秀的文章出现,也就很好玩了。
  偶尔经过 ...

很受教!
      文学网站里的社团,蝉衣没有进去过。先生可以骂我清高。
      当今网络文学的不少作品以娱乐、通俗等为借口,实际作用已经是荼毒民众心灵而不觉,致使更多的人思想萎靡、精神沉沦、人格沦陷和生活庸俗化,除了拜金再无寄托的塑像林立。想那七八十年前中国文人的个人梦想,是那么小,却干净纯粹,有国家集体尊严在,即使言辞过激也是民族脊梁的骨骼。当然,目下情态的出现,我也是“培养基”的参与者,阅读拙文,先生能够体察的。
       自省力差,我在学习。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9-17 16:25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17-9-17 10:30
看来你并不懂女人啊。真心不懂。化妆是年轻且无经验之女子爱干的事。就像张中行说的那样,一切涂脂抹粉的 ...

       看起来,经历的女人少,严重影响文学欣赏的感知力啊!笑谈。
        事实上,语言交流时,因为视焦的不同,无形中造成了断章取义,时有发生。与老桑的交流里,化妆是指出席一种正式庄重场合的,这个隐含前提条件的去除,语义的分歧就自然地出来了。


41#
发表于 2017-9-17 11:15 | 只看该作者
虽说看不懂,但还是进来再拜读一番。对于那位郭老师四十年专注写《大宅门》的故事,真是令人佩服致极。这部剧我是百看不厌,写的真是好。
42#
发表于 2017-9-17 11: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写作,生活是源泉,阅历是基础,读书是积淀。都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43#
发表于 2017-9-17 1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9-17 12:06 编辑

说说我对于写作与阅读、生活间的感受吧。
阅读量与写作间的关系,应该是由个人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来决定。(专指即阅读又写作的人,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的人,不在此列。)
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有的人,阅读量十分大,但提笔写文时,却是眼高手低。我有朋友读书成痴,坐拥书山,偶尔也随手写一写,但他的文字远没有他的眼光独到。其实这样的人并不少。而有的人,阅读量不大,但从一本书中所汲取的养分,远比别人读十本、二十本汲取的多得多。这一类人,我深为佩服。曾经与这样的人探讨过,讨论的结果,是只能承认,对方大脑里有种天然的、小说的思维结构。读一本小说,马上就知道作者这一句话、那个情节设计的意图。自然也有人的大脑是有天然的、诗歌的思维结构。如问过一位写工厂诗的朋友,他说自己的起步很简单,就是看席慕容的诗看的,这让人非常惊讶,因为席的诗是怎样的,大体知道,而他的诗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看多少书,意思不大。意思大的,只在于能够从书中获得多少,更在于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多少。因为有人的生活经历的确丰富,听他讲故事,几天几夜都要听呆,但一下笔,却是干枯无味。建议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结果还是不行。
对生活与阅读的感知,只看个人的感悟能力。而笔下能捕捉到多少,又看个人的写作能力。人都是个体的,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都是无法复制的,旁人可以学习,可以模仿,但没有办法如此炮制出自己的成功。因为大家都知道,事后的总结,其实已加入了总结人太多的主观观点。
所以写作是绝对孤独的事,只能自己沿着自己的路,自己一个人往前走。如有人能沿途旁观,便是最好的鼓励。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44#
发表于 2017-9-17 15:29 | 只看该作者
粗读了一遍,大概事出太虚。首先是争来争去不好,其次是杨先生的这篇很有水准,再次这篇应该发在杂文版。
45#
发表于 2017-9-17 1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7-9-17 15:54 编辑

拜读,认可论述的大部。

读书或经历,是对客观世界的感知,间接的感知、直接的感知;写作,是感知的外泄或表述,经过内在情感发酵梳理后的表述。外泄或表述的真伪或层次,跟作者的感知相关,更与作者的判断相关。判断不仅有理智的逻辑的,更有情感的或者说是情怀的。读书多寡经历厚浅,真接影响表述判断。而,俱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呢?也然。

“情智”俩字,紧粘,无以分掰也分掰不开。如若管理不了自身的情感,或者说是情商低下到不及格,智商归零也。甚至在零之下,是抱袱,是负资产。此类现象多了去,远在天边,近在身边,清晰可见,不是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2:05 , Processed in 0.0512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